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带有npt-Ⅱ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棉花后代的筛选效率,通过利用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溶液进行浸种,同时比较浸种时间的长短对棉花子叶片伤害程度,并用PCR分子检测相互验证。结果表明:用浓度1 000 mg/L的硫酸卡那霉素溶液浸种3 d,每5 mL溶液浸泡1粒棉花种子,播种出苗以后,拔除子叶上有白化斑的棉花苗,剩余的子叶上没有出现白化斑的棉花苗即为转基因阳性植株,经PCR检测筛选的准确率达100%。利用卡那霉素溶液浸种的方法筛选带有npt-Ⅱ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棉花后代材料的技术流程经济有效、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2.
卡那霉素筛选转基因小麦种子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影响小麦卡那霉素筛选效果的培养基质和药剂处理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种子吸胀阶段进行充分有效的卡那霉素浸种处理是提高卡那霉素筛选效果的关键技术;种子不经卡那霉素溶液浸种吸胀而直接在蛭石基质上,或用水浸种吸胀后再在蛭石等培养基质上进行卡那霉素处理,会降低小麦卡那霉素抗性筛选的效果.小麦种子幼苗的卡那霉素筛选,可用100 mg/L卡那霉素浸种至露白后再放到装有蛭石的培养皿上浇水即可,不需要再浇卡那霉素溶液.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潮霉素不同质量浓度对西农 1376和京花 1号小麦愈伤组织及种子的筛选效果。结果表明 ,潮霉素对小麦愈伤组织的适宜筛选质量浓度为 110 mg/L,对转基因小麦后代种子筛选以 14 0 mg/L 较为适宜 ;不同基因型材料对潮霉素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卡那霉素在转基因小麦后代筛选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转基因小麦后代分离群体中选择含有外源基因的目标植株是培育转基因小麦的重要环节。用卡那霉素筛选西农1376和西农2611小麦,结果表明,80mg/L卡那霉素能有效抑制非转化小麦幼苗的正常生长;小麦不同基因型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稍有差异;经PCR检测,80mg/L卡那霉素筛选出抗性苗的阳性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5.
采用两种方法筛选以npⅡt为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基因小麦植株,结果表明,由未成熟种子获得的植株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卡那霉素筛选时(A方法),50 mg/L的卡那霉素能有效抑制非转化小麦幼苗的正常生长;由成熟种子自然发芽获得的植株在滤纸上进行卡那霉素滴注筛选时(常规方法,B方法),80~100 mg/L的卡那霉素能较好地抑制非转化小麦幼苗的正常生长。相对于B方法的常规筛选方法,A方法具有材料对卡那霉素敏感性高、筛选周期短而且筛选结果可靠性高等优点,是一种高效的以npⅡt为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基因小麦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卡那霉素筛选小麦转基因后代的方法。[方法]以普通去离子水和0.5×Hoangland营养液为卡那霉素(Kan)的溶解介质,对Kan的浓度进行多梯度筛选,确定Kan的最低有效浓度,并针对不同小麦基因型材料进行验证。[结果]0.5×Hoangland营养液是Kan的理想溶解介质,既降低了Kan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又提高了Kan的筛选效果。30 mg/L是Kan作用于小麦NC221的最低有效浓度。不同小麦基因型对Kan的敏感性稍有不同,对大多数小麦基因型来说,Kan的最低有效浓度为30~45 mg/L,即在该浓度范围内进行处理可除去90%的未转基因植株。[结论]0.5×Hoangland营养液作溶解介质时,Kan用于筛选小麦转基因后代的最低有效浓度为30~45 mg/L。  相似文献   

7.
卡那霉素浸种是一种简单、方便的转基因植株鉴定技术。试验以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溶液对耐盐模式植物——盐芥的种子进行浸泡处理,研究其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卡那霉素可抑制盐芥幼苗生长,且这种抑制作用随卡那霉素水溶液浓度升高而增强,当卡那霉素浓度这400mg/L且处理30d时,90%左右的幼苗不能分化形成真叶,所以可用400mg/L卡那霉素水溶液浸种时转基因盐芥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棉花纯合系的获得和遗传分析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研究表明,携带有外源卡那霉素抗性(Npt-Ⅱ)基因的棉花子代幼苗在含卡那霉素(1000mg/L)的培养基上能够较为正常地生长,在外观上与对照有着明显的差异。据此建立了一种鉴定转基因棉花后代种子纯度的简易方法。利用该方法对转基因植株后代卡那霉素抗性和棉铃虫抗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对转基因棉花纯合系的获得和外源基因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玉米抗卡那霉素筛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简单有效地筛选抗卡那霉素标记基因玉米的方法,分别用玉米自交系"昌7-2"和杂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不同体积的卡那霉素溶液分别浸种3、4 d后播种,调查播种10 d后的玉米幼苗白化率,确定玉米对卡那霉素的抗性,结果表明用卡那霉素浸泡玉米种子,玉米苗的白化率不但与卡那霉素浓度有关,而且与浸种的用液量有关,杂交种和自交系之间差异并不大,利用100 mL浓度为200 mg/L的卡那霉素溶液浸种3 d后播种,白化苗率基本可以达到100%,用100 mL浓度为150mg/L的卡那霉素溶液浸种20粒种子3 d后播种进行抗性筛选,经过对玉米T1代转基因植株的筛选试验进行验证准确度达到了84.8%,表明该方法可行,可作为筛选玉米转化抗卡那霉素标记基因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中蔬5号番茄种子为试验材料,进行卡那霉素梯度浸种试验,确定卡那霉素筛选的最佳浓度,在此基础上,用浸种法、浇灌法、叶片涂抹法和叶盘培养法4种方法对T1转基因番茄植株(含有nptⅡ基因)进行筛选。同时用PCR检验叶片涂抹法和叶盘培养法的筛选准确性。结果显示,卡那霉素的最佳筛选浓度为100 mg/L;叶片涂抹法和叶盘培养法较适合大规模的筛选,根据PCR验证结果,两种方法的准确度可达90%。  相似文献   

11.
卡那霉素(Kan)抗性基因的利用是筛选和鉴定转基因植株的有效方法。试验利用不同浓度的Kan作为转基因选择剂,对2个大白菜品系7#和9#的幼苗进行处理,以确定筛选的最佳浓度。结果显示,随着Kan浓度的升高,2个品系的幼苗均表现出子叶黄化率升高、下胚轴变短、鲜质量降低的趋势,且2个品系大白菜幼苗对Kan的敏感性略有不同,7#大白菜的最佳筛选质量浓度为150~175 mg/L,而9#则为200 mg/L。研究结果可为大白菜遗传转化及阳性后代的筛选鉴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特效植物营养素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及表观遗传效应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小麦常规种为材料,研究了特效植物营养素(SPNE)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处理小麦种子后代的发芽率、幼苗株重和株高、根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蛋白质含量等.结果表明,SPNE不同处理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有所不同,小麦的优良性状均能通过种子遗传,产生表观遗传效应,且此效应随着SPNE处理增产效果的增大而增强,其中既用SPNE浸种且于苗期和孕穗中期各喷施1次处理的增产幅度最大、产生的表观遗传效应更强、种子质量更优.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一种简便的筛选含有NPT-Ⅱ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油菜种子的方法,对卡那霉素溶液叶片涂抹法、种子浸泡法以及卡那霉素MS培养基筛选3种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筛选方法的最佳卡那霉素选择压为200 mg/L;涂抹叶片法4~5天可以明显识别植株对卡那霉素抗性与否,此法筛选到的4株植株PCR检测全部呈阳性,可靠性达100%;浸泡种子法2~3天可以明显识别植株对卡那霉素抗性与否,此法筛选到的5株植株PCR检测全部呈阳性,可靠性100%;MS培养基筛选法一般10天可以明显识别植株对卡那霉素抗性与否,此法筛选到20株植株,移栽后存活5株,PCR检测3株呈阳性,2株是假阳性植株,可靠性为60%.因此,可以认为卡那霉素涂抹叶片和浸泡种子两种方法是转基因油菜进行大规模、快速的筛选及后代的遗传分析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吉林小粒1号大豆为材料进行卡那霉素梯度涂抹试验,确定卡那霉素筛选的最佳浓度和筛选临界观察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对转基因大豆植株(含np tⅡ基因)分离后代进行卡那霉素涂抹检测和PCR检测,检验2种方法的符合度。结果表明,卡那霉素的最佳筛选浓度为500 m g/L,观察时间以3 d为宜;抗和高抗卡那霉素植株2种检测方法的符合度为90.8%,感和高感卡那霉素植株的符合度为87.1%。可见,卡那霉素叶片涂抹法完全可以用于大豆转基因植株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15.
卡那霉素胁迫对转基因烟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抗菌肽D基因DNA注入烟草子房,收获的种子经100mg/L卡那霉素浸种发芽,结果显示,未转基因烟草种子的小苗子叶变黄,胚轴变软;转基因种子的小苗子叶始终保持绿色。用胭脂碱合成检验此法有效率达79.2%,表明利用卡那霉素胁迫发芽是前期筛选转基因材料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卡那霉素(Kan)抗性筛选在转基因野罂粟上的应用,以含有几丁质酶(Chi)和β-1,3-葡聚糖酶(Glu)的双价基因的T0代转基因野罂粟种子为试验材料,进行卡那霉素叶喷、叶片涂抹试验,筛选卡那霉素的最佳浓度;对T1代转基因植株进行卡那霉素筛选,并用PCR检验其阳性植株。结果表明:培养皿幼苗最佳叶喷浓度为50 mg/L;土培苗最佳叶喷和涂抹浓度为6.5g/L,连续叶喷或涂抹5d,每天1次。经卡那霉素筛选共获得12株转基因野罂粟植株,通过PCR检测,有4个株系已将Chi-Glu双价抗病基因整合进野罂粟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青藏高原小麦种子的产量及品质,探究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在恒温条件下,利用不同浓度(0.1、0.2、0.4 mol/L)NaCl、Na2CO3、HCl分别处理小麦种子后进行种子萌发试验,以探讨不同试剂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浸种12 h后对小麦种子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小麦种子萌发率随NaCl浓度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不同浓度Na2CO3浸种12 h后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与NaCl相同,小麦种子萌发率随Na2CO3浓度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不同浓度HCl浸种12 h后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不同,HCl浓度为0.1 mol/L时,小麦种子在10 d内最高萌发率仅为23.1%;浓度为0.2 mol/L时,HCl对小麦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HCl浓度为0.4 mol/L时,小麦种子萌发受到较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8.
以橡胶草为试验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研究。结果表明:50mg/L的卡那霉素(Kan)对橡胶草的抗性芽具有很好地筛选效果,生根筛选时,Kan的适宜质量浓度为35mg/L;最佳抑菌抗生素为羧苄青霉素(cb),适宜质量浓度为500mg/L,获得35株抗性试管苗,通过GUS染色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最终获得6株转基因植株,转化率为17.1%。可见,获得的橡胶草转基因植株,为橡胶草后续的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蝴蝶兰种子萌发的原球茎为试材,研究了蝴蝶兰遗传转化过程中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抗生素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和转化效率的影响,并对转基因后代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适用于蝴蝶兰原球茎的增殖培养基,即蝴蝶兰原球茎遗传转化的共培养培养基配方为:3.0 g/L花宝1号+2.0 g/L活性炭+2.0 g/L水解酪蛋白+15 g/L蔗糖+3.0 mg/L 6-BA+0.6 mg/L 2,4-D+6.5 g/L琼脂,pH=5.5~5.6;适用于蝴蝶兰遗传转化过程中的筛选培养基配方为:增殖培养基+8.0 mg/L潮霉素+50 mg/L头孢霉素,pH值为5.5~5.6。蝴蝶兰转基因后代的PCR分子检测及GUS活性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成功整合到了蝴蝶兰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0.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1Bx14转化小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基因枪将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1Bx14导入普通小麦栽培品种绵阳19,为利用优质基因进行小麦品质改良奠定基础。【方法】构建小麦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1Bx14的胚乳特异性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基因枪将其转入不含该亚基的小麦品种绵阳19幼胚愈伤组织中,经潮霉素抗性筛选、PCR检测后,阳性植株进行PCR-Southern和Southern杂交验证,利用SDS-PAGE分析目的基因在转基因后代籽粒中的表达。【结果】从转化的652块愈伤组织中共获得6株转基因阳性植株,转化效率0.92% 。转化后代种子分析表明,1Bx14在部分转基因后代种子中表达,但同时也导致部分内源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不同程度的沉默。【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将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1Bx14导入普通小麦绵阳19中,并在部分后代种子中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