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桉树非培养内生细菌的激活,为应用内生细菌防治桉树青枯病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恶臭假单胞杆菌WCS358r、荧光假单胞杆菌WCS374r及其嗜铁素缺失突变体JM218和Mut2,荧光假单胞杆菌WCS417r及其脂多糖缺失突变体WCS417OA-(B4)作为外源激活菌株,在限菌系统中采用尾叶桉无菌实生苗与外源菌共培养方法,外源菌作为激活因子对桉树非培养内生细菌进行激活,使植物体内非培养内生细菌恢复可培养状态,并依次利用抗利福平检测、革兰氏染色反应和分子鉴定方法对分离到的内生细菌进行鉴定。【结果】3种外源菌WCS358r、WCS374r和WCS417r分别与同源同代桉树苗共培养后,WCS358r和WCS417r处理的桉树苗中均获得被激活的细菌。WCS358r可定殖于桉树体内,且在不同部位激活出2株解淀粉芽孢杆菌;WCS417r可在桉树根、茎和叶内定殖,且在根和茎内的定殖量显著高于叶片,但不能激活桉树体内的非培养内生细菌。不同种子桉树苗经WCS358r激活后,分离到的菌株种类存在差异,分别激活出链霉菌、苏云金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其他芽孢杆菌,且WCS358r在根、茎内的定殖量表现...  相似文献   

2.
以对桉树青枯病有防治效果的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WCS417r为对照,用水杨酸和产生PCA抗生素(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的荧光假单胞杆菌(P.fluorescens)2-79进行了桉树青枯病防治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将水杨酸与2-79、WCS417r分别组合,将诱导抗病性和抗生作用结合起来共同控制桉树青枯病的发生.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菌液蘸根的方法,2-79和WCS417r分别比对照的发病率降低18.4%和33.8%,差异显著(α=0.05).在组合防病试验中,经水杨酸、2-79、WCS417r分别处理后的桉树苗发病率分别比对照降低37.2%、42.9%和37.2%,而用水杨酸和生防菌共同处理(SA+2-79,SA+WCS417r)后的发病率则比对照分别低54.3%、51.5%,且比分别用三者单独处理的显著降低,防病效果显著增强.此结果表明,水杨酸的诱导抗病性与具有拮抗活性的生防菌结合,能显著提高防治桉树青枯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枣缩果病的生物防治效果,给生产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抑菌圈法和菌丝生长抑制法对11个细菌菌株进行枣缩果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室内抑制试验,筛选出Y2、Y4、CN181、G1、G4、G6、G8等7个菌株对枣缩果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Y2、Y4、G1等3个生防菌株对链格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将3个细菌制成细菌制剂,按比例稀释后喷洒到林间,设置异菌脲为化学药剂效果对照,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异菌脲的防治效果最稳定,防治效果达到80%,其次是Y4,防治效果达到60%以上,再次是Y2,G1基本没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菌液浸泡法、顶尖接种法对不同的桉树无性系盆栽苗和生根组培苗进行抗青枯病性能测定,并结合林间调查筛选桉树抗青枯病树种和无性系,并从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的角度研究其对桉树青枯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探索不同抗性桉树无性系抗病性强弱与其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18个桉树无性系中,bd1、bd2、赤桉和南宁巨尾桉为抗病无性系;U6、南宁尾叶桉、雷9、钦32-29为中抗无性系;DH32-27、钦9、南宁广9、钦8、邓恩桉、钦32-22、雷2、巨桉、尾叶桉和钦广9为感病无性系。不同抗性桉树无性系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对青枯菌没有直接拮抗作用,但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青枯病菌在抗病性强的无性系的根系分泌物及组织液中的增殖显著低于感病无性系,验证通过茎段浸泡接种筛选出的桉树无性系的准确性,同时表明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可以反映桉树不同无性系的抗病性强弱。  相似文献   

5.
细菌嗜铁素、DAPG和PCA对板栗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生防细菌防治板栗疫病的潜力,测定了恶臭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putida)WCS358r菌株及其嗜铁素缺失突变体JM218,转基因菌株WCS358::phl和WCS358::phz对板栗疫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KB和板栗枝条韧皮部抽提液培养基(BA)中,WCS358r对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JM218几乎没有抑制效果;在培养基中加入200μmol/L FeCl3后,WCS358r对病菌的抑制能力显著降低,证明WCS358r产生的嗜铁素是抑制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重要因子。在PDA培养基中,WCS358r对病菌无抑制效果。在上述三种培养基中,产生抗生素2,4-二乙酰间苯三酚(DAPG)的转基因菌株WCS358::phl与原始菌株WCS358r相比,抑菌效果明显增强,而产生酚嗪-1-羧酸(PCA)的WCS358::phz的抑菌能力无明显提高。培养基中添加铁对WCS358::phl的抑菌活性无影响,但能降低WCS358::phz对板栗疫病菌的抑制效果。由此说明,嗜铁素和DAPG对抑制板栗疫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具有重要作用,而PCA的抑菌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几种桉叶提取物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叶桉、柠檬桉、尤曼桉(A、B)叶乙醇提取物和大叶桉、尤曼桉B叶提取物浓缩浸膏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组分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黄瓜枯萎病菌的抗菌活性和以及这几种桉叶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4种桉叶提取物对4种供试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强,对黄瓜枯萎病菌作用弱。大叶桉、尤曼桉B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强,这两种桉叶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组分对4种供试菌抑菌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对杧果重要病害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选用前期得到的7种生防菌和市售11种生防菌剂对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链格孢属Alternaria、镰孢属Fusarium的27个病菌菌株进行室内抑菌研究,并引入热图对抑菌效果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表明:对刺盘孢属病菌,生防菌剂枯草芽孢杆菌S3的抑制效果最好,平均抑菌率达36. 77%,其次是生防菌剂巨大芽孢杆菌S6和枯草芽孢杆菌FCK;对链格孢属病菌,生防菌6a-3抑菌效果最好,平均抑菌率达28. 63%,其次是生防菌剂枯草芽孢杆菌S3和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FCK;对镰孢属病菌,生防菌剂枯草芽孢杆菌S3的抑制效果最好,平均抑菌率达50. 95%,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FCK。  相似文献   

8.
多粘类芽孢杆菌对木麻黄青枯病的抑菌防病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测定了商品化生物农药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木麻黄青枯病病原菌的毒力。采用打孔法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对木麻黄青枯病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其抑菌圈的平均直径达到9.4 mm。采集4个品系的木麻黄小枝水培生根后进行温室盆栽,采用改进的伤根淋菌法进行接种,以只施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CK1)和只接种青枯菌(CK2)为对照,施用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后接种青枯菌为处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两个时间点,湛江-3的防效达到了60.8%和51.6%;湛江-2的防效达到了41.5%和40.3%;广东A14的防效达到了28.8%和23.3%,差异均显著(α=0.05);广东701-3的防效为16.3%和26.8%,差异不显著,出现此原因是广东701-3抗性强于其他3个品系。综上所述,在盆栽试验中,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木麻黄青枯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品系本身越感病,防效越高。  相似文献   

9.
联合固氮菌对桉树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纸碟法和液体比浊法研究了联合固氮菌对桉树青枯病菌茄拉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E.F.Smith) Yabuuchi)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两株联合固氮菌1和固氮菌2及其培养物上清液对青枯菌Ra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上清液抑制效果好于菌悬液抑制效果,混合菌株的抑制作用高于单一菌株的抑制作用.温室接种结果表明,接种固氮菌1和同时接种固氮菌1及青枯菌Ra的处理比不接种对照(CK)桉树苗高增加33.19%和31.09%;单接种固氮菌1的桉树苗地上干质量比对照(CK)增加123.23%,同时接种固氮菌1及青枯菌Ra的桉树苗比对照(CK)地上干质量增加93.22%;接种固氮菌1和同时接种固氮菌1及青枯菌Ra的处理比对照(CK)桉树苗地下干质量分别增加101.52%和71.81%.接种固氮菌可以降低桉树苗木死亡率38.24%.桉树幼苗温室接种试验证明接种固氮菌的桉树苗木生长旺盛,茎干较对照粗壮,长势整齐,固氮菌可以提高桉树苗木对青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阿月浑子炭疽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种生防菌和8种药剂炭疽病菌的抑制活性及其对阿月浑子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平板抑菌圈法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中的CN068、WCS358::phl对病原菌有较强的拮抗活性;药剂中的炭阻绝、炭疽福美和代森锰锌对病原菌的抑制能力较强。室内防治结果表明,CN068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剂中的炭疽福美、代森锰锌表现最好。林间防治试验中,两种药剂分别单独使用和交替使用防治都有显著的效果,其中炭疽福美的防治效果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11.
青枯病病原菌提取物对桉树原生质体生长发育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美丽  贺红 《广西林业科学》1999,28(4):157-160,165
以尾叶桉、窿缘桉、雷林一号桉、赤桉胚性愈伤分离的原生质体为材料,进行了青枯病病原菌提取物对桉树原生质体生长发育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青枯病病原菌提取物对桉树原生质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不同生长时期的青枯菌菌液中,处于数生长期的提取液对植物的致毒力最强。植物对青枯菌抗性的高低与菌液的加入时间有关,加入时间不宜过早,以原生质处于再生壁后并发育为细胞时加入最为合适。不同桉树品种细胞悬浮液进行抗青枯病菌  相似文献   

12.
变色会直接降低木材利用率,寻求绿色环保的防变色方法是木材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对安全健康和生态平衡呼声日益高涨的现代社会,生物防治以其无毒环保的巨大优势已成为木材防变色的必然发展方向。笔者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26和天然植物精油复配研制新型环保生防制剂,得到了更优的防治效果,同时对协同作用活性物质的抑菌特性进行了研究和优化,以期为协同防治生防制剂的放大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探究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不同生理小种和生物型对桉树的潜在侵染风险,应用2种接种方法分别检测青枯菌生理小种1~5号和生物型Ⅱ、Ⅲ对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的侵染能力。结果发现,桉树分别接种生理小种2号菌株GIM 1.76和生理小种3号菌株Po 88后均有典型的青枯病症状,与对照桉树青枯病菌生理小种1号菌株Rrp~r引起的症状一致,且使用2种接种方法测得的桉树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对照菌株Rrp~r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理小种4号菌株Z 2013-1和5号菌株GIM 1.73均不能使尾叶桉发病;分别接种生物型Ⅱ菌株Po 88和生物型Ⅲ菌株Po 43后,桉树的发病症状与接种生物型Ⅲ菌株Rrp~r的症状一致,且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对照菌株Rrp~r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揭示了青枯病菌生理小种2号和3号对桉树也具有很强的侵染能力,因此,在有青枯菌生理小种2号和3号分布和危害的区域种植桉树具有潜在的风险,对生产上桉树栽培的合理布局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固氮菌提高尾叶桉抗青枯病的机制,采用苗期接种固氮菌与青枯病菌的方法,测定固氮菌对桉树的促生效果,分析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相关防御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桉树苗接种联合固氮菌Kol 2个月后,接菌苗高平均达20.53 cm,比对照苗高增加了25.72%,接种固氮菌能够提高桉树苗木成活率7.34%.接种固氮菌的桉树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以维持在一定水平,抗病相关的防御酶SOD酶、POD酶和PPO酶活性升高,酶比活力均高于接种青枯病菌和不接种对照桉树叶片酶活力.固氮菌对桉树苗有诱导抗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拮抗细菌B是实验室从种植小麦的土壤中分离和筛选出来的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生物防治菌种,通过室内防效盆栽试验,证明了拮抗细菌B有很好的抵抗禾谷丝核菌的能力。同时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将拮抗细菌B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试验采用拮抗细菌B的发酵液、三唑酮,多菌灵,井冈·蜡芽菌(井岗霉素蜡样芽孢杆菌)处理小麦种子,萌发后测量小麦的种子萌发率,小麦生长到一定时间后测株高及鲜重,从而评价了拮抗细菌发酵液的植物安全性。结果表明:拮抗细菌B发酵液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与市面上常用杀菌剂三唑酮等进行对比,分析了其对小麦萌发和生长改善的影响。探讨了验证拮抗细菌B的实际效用,以期为小麦纹枯病的有效防治和微生物生防杀菌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枯草芽孢杆菌STO-12脂肽类物质抑菌活性及其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新途径,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TO-12的脂肽类物质的抑菌活性和特性进行分析,采用滤纸片法、排油试验、乳化试验和表面张力测试检测脂肽类物质的抑菌活性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枣缩果病菌(Alternaria tenuissima)、杨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杨树腐烂病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的生长受到脂肽类物质的强烈抑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2,0.04和0.02 mg·disc-1;分别在高温处理、强酸强碱处理、蛋白酶处理、紫外线处理及室温保存条件下,STO-12的脂肽类物质仍能保持其抑菌活性的稳定;另外,通过3种不同的检测试验,发现STO-12的脂肽类物质还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剂的特性。综上所述,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STO-12分泌的脂肽类物质具有高效的抗真菌活性,较好的抑菌活性稳定性和较强的表面活性的特性,作为生防制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工业和田间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给梨干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稀释涂布法,从武威梨园土壤中分离梨干枯病拮抗菌,并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鉴定,测定其对梨干枯病菌丝的抑制作用及其田间防治效果,揭示其生防潜力。分离出1株对梨干枯病病菌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拮抗菌,命名为LKYHC-4,鉴定为萎缩芽孢杆菌;该菌株对梨干枯病菌丝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为85.37%;使用拮抗菌株LKYHC-4对梨干枯病病菌进行预防及治疗处理后,其防效分别为66.7%和57.14%。故拮抗菌株LKYHC-4对梨干枯病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可为梨干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类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杨树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工业用材林树种之一,对其长期的生产力维护和人工林的健康管理是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杨树根腐病的防治措施作为林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以化学防治方法为主,但其存在许多环境危害,所以具有诸多优点的生物防治成为了现在国内外的研究焦点,找到生防菌是研究的重中之重。以一系列实验分离筛选到用于防治根腐病的低温适生菌为创新点,旨在找到对杨树根腐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并明确其分类地位,令其在杨树根腐病的生物防治生防菌种类方面作为参考,也为进一步研究其定殖特性、林间防效及生物安全性等问题提供前期基础。【方法】为了筛选出新的低温适生生防菌菌种资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杨树土壤中分离得到20株芽孢杆菌,经过初步筛选得到了拮抗效果最好的一株芽孢杆菌B42,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平板对峙法对该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然后鉴定明确其分类地位。【结果】该芽孢杆菌对杨树根腐病菌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同时对茄病镰刀菌、红松根腐病镰刀菌、山核桃干腐病菌、链格孢、油茶炭疽病菌、白腐菌均具有广谱抗性。【结论】根据菌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的结果,鉴定该菌B42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解淀粉芽孢杆菌LX-J1及其复合微生物肥料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和对花生苗期生长的影响。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了LX-J1对强致病性花生白绢病菌的拮抗效果;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用LX-J1发酵原液及其复合微生物肥料处理了接种花生白绢病菌的培养基质,并测定了二者对白绢病菌的防效及苗期花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LX-J1抑制白绢病菌菌丝生长,共培养第4d的抑菌率为75.6%;培养30d时,LX-J1菌肥处理菌核数量比对照减少了63.7%,恒重降低了60.2%;LX-J1及其菌肥300倍稀释处理基质对花生出苗和前期生长具有良好促生作用,出苗比对照分别提前2d和4d,出苗率分别提高6.1%和18.2%;LX-J1菌肥处理对花生白绢病防效优于LX-J1,防效高达83.36%,并可促进花生植株生长,利于增产。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防治黄栌Cotinus coggygria枯萎病的高效低毒杀菌剂,选择4种不同生物杀菌剂分别进行盆栽苗防治与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剂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菌剂对黄栌枯萎病有一定的防效,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植株的生长。盆栽苗中,枯草芽孢杆菌菌剂500倍稀释液防效最好,达到了77.85%;田间防效中,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和哈茨木霉菌剂500倍稀释液防效最好,分别为59.15%,55.00%。选择生物杀菌剂防治黄栌枯萎病时,优先选择枯草芽孢杆菌菌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