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RT-PCR及本室研制的三株抗猪瘟病毒(HCV)E2基因的单抗检测广西各猪场送检疑似猪瘟的病料,以了解广西猪场非典型症状猪瘟流行情况,共检24份外表猪瘟临床症状不明显或混合感染症状复杂的保育猪病料和8份母猪繁殖障碍引起的流产、死胎等的病料。经检测,24份外表缺乏猪瘟临床症状的病料中有8份诊断为猪瘟,阳性率为33%;8份流产、死胎的病料中有3份诊断为阳性,阳性率为38%。结果表明,广西猪场确实存在非典型症状猪瘟,有些猪场流行还很严重。  相似文献   

2.
为调查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送检病料的感染状况,试验首先对该猪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观察,并对送检的2头发病仔猪进行病理剖检,然后采用ELISA方法对该猪场送检的80份血液样品进行了CSFV和PCV2血清学检测,最后采用RT-PCR和PCR技术进行确诊。结果表明: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剖检和ELISA方法检测猪瘟和猪圆环病毒病2型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25%和52.5%后,初步判定该猪场疑似猪瘟和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RT-PCR和PCR检测确诊该猪场为猪瘟和猪圆环病毒病2型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贵州省某猪场母猪发病原因,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细菌分离鉴定和PCR/RT-PCR检测等方法对送检的发病猪病料进行诊断。结果表明:该猪场的发病猪为猪瘟病毒(CSFV)、猪细小病毒(PPV)和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建议该猪场根据诊断结果及时做出处理。  相似文献   

4.
为查明贵阳市某猪场出现仔猪发病死亡和母猪流产的原因,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病料中检出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核酸,未分离出细菌,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为猪瘟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5.
2014年4月,四川省某猪场出现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疫情,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无法确诊病因。随后笔者无菌采集典型病死猪的脾脏、肝脏、肺脏、淋巴结、扁桃体、腹腔积液、胸腔积液等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该猪场的发病原因为猪II型圆环病毒(PCV-2)、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猪大肠杆菌、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6.
刘东军 《中国猪业》2009,4(8):11-12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是该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大规模流行转变为地区性的散发流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由典型变为非典型为主。出现亚临床感染、繁殖障碍型、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等感染类型。在超量免疫、增加免疫次数的猪场有时仍然不能有效控制猪瘟病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2006年春季以来,许多地方的猪只陆续大规模严重发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给许多猪场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许多散养户及中小型猪场的小猪、中猪死亡率达到70%左右.根据该次猪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情况来看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蓝耳病)的再次流行,与2001年的大流行、特别是2004年大流行的格局基本相同,其高致死率主要与圆环病毒、猪瘟等病的继发感染有关,在不同地区,不同猪群所表现的其他继发感染非常多.  相似文献   

8.
1999年来 ,广饶县部分仔猪和育肥猪发生类似猪瘟症状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检查和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弓形虫病。流行情况1 999年广饶县首次在莲花村某猪场发现并确诊为猪弓形虫病以来 ,近两年很多猪场相继发病。2 0 0 1年 9月 ,莲花村猪场和码头一村另一猪场共482头猪中 ,发病 380头 ,发病率 79% ,死亡率 3% ,发病基本上以 2 0~ 40kg的仔猪为主 ,。成年猪基本上未见发病。在新发病猪中刚引进和阉割后的猪较多。据笔者调查 ,该病呈地方流行 ,无明显季节性 ,发病猪均注射过猪瘟疫苗。临床症状病初多数病例高温稽留 ( …  相似文献   

9.
郭延敏 《动物检疫》2011,(12):67-69
菏泽某猪场出现了一种以无名高热为主要特征的猪病,对发病猪场进行实地走访并采集典型发病猪病料。采用染色镜检和细菌培养等方法鉴定,结果从发病猪体内分离到大肠杆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氟苯尼考、头孢呋肟、先锋噻肟、氨苄西林钠高敏,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四环素中敏,而对链霉素、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不敏感;通过对病猪料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猪瘟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为阳性,表明该猪场暴发的无名高热综合征是由猪瘟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0.
菏泽某猪场出现了一种以无名高热为主要特征的猪病,对发病猪场进行实地走访并采集典型发病猪病料。采用染色镜检和细菌培养等方法鉴定,结果从发病猪体内分离到大肠杆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氟苯尼考、头孢呋肟、先锋噻肟、氨苄西林钠高敏,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四环素中敏,而对链霉素、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不敏感;通过对病猪料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猪瘟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为阳性,表明该猪场暴发的无名高热综合征是由猪瘟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武威市随机抽取的19个猪场进行猪瘟流行现状调查和疑似病例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剖检、RT-PCR诊断等。结果为:对送检的19个猪场的56份病料采用RT-PCR方法诊断,有14份病料为阳性,42份为阴性,猪瘟阳性率为25%。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多变,发现不同日龄的猪均可感染猪瘟,以母猪和仔猪感染较严重,其发病率高,死亡率较低。疑似发病猪只多呈现为非典型型猪瘟,主要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综合症及仔猪的腹泻。它易与其他的传染病如: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PRRS、PRv等发生混合感染,给临床诊断和防控带来更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贵州省都匀市某规模化猪场发病情况,利用RT-PCR和PCR法对送检的病料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伪狂犬病病毒进行快速检测。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诊断该猪场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暴发猪瘟与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州某规模化猪场发病断奶仔猪死亡原因,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诊断和RT-PCR检测等方法,对该规模化猪场发病猪进行了诊断。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理和猪瘟抗体快速金标检测卡检测,初步诊断该猪场发病猪疑似猪瘟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RT-PCR检测核酸确诊发病猪为猪瘟病毒感染;细菌培养分离、生化特性鉴定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确诊为猪链球菌。造成该猪场断奶仔猪发病死亡的原因为猪瘟病毒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猪只发病原因,课题组成员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PCR/RT-PCR检测、细菌分离鉴定等方法对送检的发病猪病料进行诊断。结果表明:该猪场猪只为猪瘟病病毒(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建议该猪场根据诊断结果及时做出处理。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猪瘟病的发生在养猪业中有流行趋势,从几个发病的猪场情况看,猪瘟不但发病率高同时出现了新的流行特点,如隐性感染、混合感染等,给防治带来很大的难度,也给很多养猪场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猪瘟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不典型或不明显型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管壁变性引起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等变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为弄清贵州某猪场猪发病死亡的原因,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诊断、猪瘟抗体快速金标检测卡检测和RT-PCR检测核酸确诊等方法,对该猪场发病猪进行了诊断。实验结果表明: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理和猪瘟抗体快速金标检测卡检测初步诊断该猪场发病猪疑似猪瘟病毒感染,RT-PCR检测核酸确诊为猪瘟病毒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17.
非典型性猪瘟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以接种疫苗为主的动物防疫措施的不断落实,典型猪瘟的发生和流行得到了控制,但是由于免疫压力造成的非典型猪瘟却时有发生,常常给猪场造成一定损失,因此必须引起重视。1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非典型性猪瘟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剖检无明显变化,各地、各场、各猪群情况不同,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差异较大,主要有以下特点:1.1各种品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以断奶前后发病较多,特别是断奶后40日龄发病最为严重。1.2非典型性猪瘟多呈散发,流行速度慢,同一群或同一窝的猪不完全发病,只有个别几头猪发病。发病率低,潜伏期长,接种疫苗出现不明原因的免疫…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猪瘟的发生已经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且大多临床症状越来越不典型,即呈现隐性感染。在特定条件下会引起暴发,如饲料出现霉变、发生严重的蓝耳病或猪圆环病毒病的后期、口蹄疫后遗症等。猪瘟在各个阶段均可发生,但以哺乳期仔猪多见。保育期小猪、中大猪发生猪瘟,很多时候是因为猪场的猪瘟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保管不当,或猪场发生了严重的其他传染病(例如,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造成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而继发感染。近几年来,猪瘟的临床症状、病理症状不典型,给临床诊  相似文献   

19.
广西猪瘟流行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据对广西13个发病猪场(疫点)猪瘟(CSF)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现当地CSF流行以非典型为主,典型CSF同时存在,发病猪多在3月龄以下且病程较长。母猪存在隐性感染,部分表现为繁殖障碍,一些临床健康猪存在着带毒问题。此外,从凝似CSF病料中扩增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表明广西猪群中存在着BVDV的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猪瘟病毒(CSFV)广西流行株的基因型较复杂,分布2个基因群的4个亚群,其亲缘关系与2个传统毒株石门株(Shimen)和兔化弱毒株(HCLV)相距甚远,最高可达20.0%,说明广西CSFV流行株存在着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某地区规模化猪场60~90日龄育肥猪群陆续出现腹泻、呼吸困难、耳紫、皮肤紫癜等症状,发病后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发病率为20%,病死率接近90%.为了弄清该猪场疫病的流行状况,我们对该猪场母猪群及各个年龄段的商品猪群进行了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的抗体水平检测,并对部分发病猪只进行了病理学剖检和细菌学检测.结果表明,猪瘟、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在该猪场的各个猪群中呈不同程度的广泛流行,猪伪狂犬病在该猪场的母猪群中有一定程度的流行;剖检中可见典型的猪瘟病变并存在沙门氏菌病的混合感染.对该猪群主要疫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为该猪场疫病的防制提供了有效依据,为我国猪病的防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