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去势牦牛和公牦牛在不同年龄的食用品质进行分析,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依据。[方法]以甘南去势牦牛(含4岁、5岁)为试验组,普通公牦牛(含4岁、5岁)为对照组,宰后均选取背最长肌为实试验材料,对其肉用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结果]同年龄的去势牦牛肉的pH值、剪切力、熟肉率与公牦牛之间无明显差异;L*值、a*值、失水率高于公牦牛,b*值低于公牦牛;水分、蛋白质低于公牦牛,脂肪含量高于公牦牛,氨基酸的总量低于公牦牛肉。不同年龄的去势牦牛肉及公牦牛肉,4岁牦牛肉与5岁牦牛肉的pH值并无较大差异;其L*值、a*值、b*值、剪切力及失水率均低于5岁牦牛肉,熟肉率高于5岁牦牛肉;水分、灰分、脂肪含量均低于5岁牦牛,蛋白含量高于5岁牦牛,4岁与5岁牦牛肉的氨基酸总量差异也不明显。[结论]去势牦牛肉具有色泽鲜红,嫩度高,易于咀嚼的特点,加工性能较好、出品率高。与5岁牦牛相比,4岁年龄的牦牛肉色泽、嫩度、多汁性较好,持水性较高,具有较好的营养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亚丁牦牛肉的营养及品质特性,对6头成年亚丁牦牛(5.5岁,公母各半)的肌肉组织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含量、脂肪酸含量、矿物质元素含量、氨基酸含量、肉质嫩度、熟肉率测定,并与昌台牦牛肉质进行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常规营养成分中,亚丁牦牛肉的蛋白质显著高于昌台牦牛(P0.05);矿物质元素中,亚丁牦牛肉中钠的含量极显著低于昌台牦牛(P0.01),而铜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昌台牦牛(P0.01);氨基酸测定中,亚丁牦牛肉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和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均极显著低于昌台牦牛(P0.01);在冈上肌中,亚丁牦牛的肉色亮度值L~*极显著高于昌台牦牛(P0.01),而红度值a~*和黄度值b~*均极显著低于昌台牦牛(P0.01);在背最长肌中,亚丁牦牛的红度值a~*及黄度值b~*均极显著低于昌台牦牛(P0.01);在半腱肌中,亚丁牦牛的肉色亮度值L~*极显著高于昌台牦牛(P0.01),而红度值a~*及黄度值b~*亚丁牦牛均极显著低于昌台牦牛(P0.01);亚丁牦牛肉的pH值冈上肌为6.40,背最长肌为6.62,半腱肌为6.34;在药物检测中,亚丁牦牛肉中均未检测到药物残留。表明亚丁牦牛肉是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氨基酸含量丰富、肌肉嫩度高等特点的安全健康、无污染食品。  相似文献   

3.
不同年龄草地型藏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5只1~6岁的甘南草地型藏羊进行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比较不同年龄藏羊产肉力及食用品质优劣。结果表明:随着藏羊年龄的增长,屠宰指标相应变化。5岁时,宰前活重、胴体重分别达到64.50 kg和29.39 kg,4岁时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分别为45.54%和20.86 cm2;1~3岁羯羊GR值较低,3岁之后脂肪含量逐渐增多。在肉品质指标中,5岁以上藏羊肌肉中氢离子浓度增高,不宜贮存过久;3~5岁的羯羊嫩度好,剪切力值低;1~3岁的藏羊失水率偏高,但熟肉率好;4~6岁藏羊的失水率低,但熟肉率较低。因此,从甘南草地型藏羊的肉用性能和肉品质指标来看,5岁之前的藏羊肉仍然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牦牛肉剪切力、PH值和失水率指标测定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探讨肃南牦牛肉肉品质特性、成熟机理和排酸嫩化等指标。[方法]选取在肃南县天然放牧、年龄在3~4岁健康无病、发育正常的阉割牦牛的10头和同龄健康、发育正常的当地补饲+放牧的阉割西杂黄牛8头为试验动物。[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牦牛肉成熟速度比黄牛肉提前1d,嫩度好;牦牛肉的pH值在宰后24h降到最低点5.52,而黄牛肉则在第3d降到最低点5.6。pH值下降速度快,成熟时间短,排酸过程快;牦牛肉宰后第2d急速上升至最高点,第3d起逐渐下降;比黄牛肉宰后提前1d达到最高点,表明牦牛肉保水性好,品质更为优良。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性别对雪多牦牛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10头(公、母各5头)自由放养条件下健康的5岁雪多牦牛,测定其背最长肌,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雪多牦牛性别对蛋白质、酸碱值、压力失水率、蒸煮损失、色差、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对脂肪、水分和剪切力有显著影响;与雪多牦牛公牛相比,雪多牦牛母牛的脂肪含量较高,剪切力和水分含量较低(P<0.05),氨基酸含量略低(P>0.05)。综合考虑,雪多牦牛母牛的肉品质优于公牛。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研究金川牦牛的肉品质特征,试验对6头成年金川牦牛屠宰分割后,采集辣椒条、米龙、外脊、小黄瓜条和上脑5个不同部位的肌肉组织样品,测定其pH_(24)值、剪切力、失水率、色差值及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屠宰后金川牦牛pH_(24)值、剪切力、失水率在辣椒条、米龙、外脊、小黄瓜条及上脑5个不同部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金川牦牛肉中米龙、外脊和小黄瓜条3个部位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和水分含量各部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黄度值(b~*值)小黄瓜条上脑辣椒条外脊米龙,其中小黄瓜条与米龙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各部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色相角度值(H值)小黄瓜条外脊上脑辣椒条米龙,其中小黄瓜条与辣椒条、米龙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金川牦牛肉品质整体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平凉红牛与杂交和牛的肉品质差异,本试验随机选择48月龄的平凉红牛和杂交和牛(和牛♂×平凉红牛♀)各6头,体重均在650 kg左右,分别测定背最长肌的肉色、pH、失水率、熟肉率、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剪切力及大理石纹等肉品质性状指标,并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标准化评分和主成分分析比较其肉品质特征。结果表明:肉色L*值、pH、失水率、熟肉率、蒸煮损失和剪切力在2个品种间表现为差异显著,其中杂交和牛的pH显著低于平凉红牛,而失水率和熟肉率显著高于平凉红牛,蒸煮损失和剪切力表现为杂交和牛显著低于平凉红牛,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发现,失水率和熟肉率与蒸煮损失、剪切力之间呈极显著性负相关,而蒸煮损失与剪切力之间呈极显著性正相关;标准化评分与主成分分析表明,杂交和牛的肉品质更加优于平凉红牛。杂交和牛牛肉表现为良好的嫩度和保水性能,且具有能够长时间贮藏的优势和易被消费者接受的鲜亮肉色。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暖季补饲精料对放牧牦牛肉产量和品质特性的影响,选取玉树州称多县体重相近的2岁放牧牦牛30头,随机分为补饲组和放牧组,每组15头,分别采取放牧+自由采食精料和放牧的方式喂养,120d后两组各屠宰3头公牦牛,测定肉产量和肉品质特性。结果表明,暖季补饲精料极显著(P0.01)提高了牦牛的生长速度,补饲组牦牛的暖季平均日增重达571.43g,为放牧组(248.68g)的2.3倍;显著(P0.05)提高了牦牛的屠宰性能,补饲组牦牛的屠宰率较放牧组高出3.26个百分点;显著(P0.05)降低了牦牛肉的pH_(24),而对pH_1、L~*、a~*、b~*、解冻损失、失水率、熟肉率及嫩度等加工食用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对肉的蛋白质、脂肪等常规营养成分及18种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可以得出,暖季补饲精料可以在不影响放牧牦牛肉优良品质的情况下,实现牦牛的快速生长,提高产肉量、改善生产效率,有效推动三江源区牦牛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究金川牦牛与中国西门塔尔牛牛肉品质差异。[方法]试验选取成年的金川牦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进行屠宰性能比较分析。其测定指标包括:脂肪、水分、蛋白质、pH值、剪切力、蒸煮损失、压力失水率、肉色(L^*、a^*和b^*值)、氨基酸、脂肪酸。[结果]结果表明:金川牦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的辣椒条、外脊和小黄瓜条在脂肪、蛋白质、L^*值、a^*值、氨基酸、脂肪酸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水分、pH值、剪切力、蒸煮损失、b^*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金川牦牛与中国西门塔尔牛牛肉品质相比具有较高的脂肪、蛋白质、必须氨基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L^*和b^*值,其营养价值更高、肉色更加鲜红易被消费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了解无量山乌骨鸡肉品质,试验以40只(公母各半)150日龄的云南无量山乌骨鸡为研究对象,对其肉品质物理特性指标进行测定,通过对无量山乌骨鸡肉品质客观指标(肉色、失水率、嫩度、pH值、蒸煮损失、剪切力)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相同肌肉组织不同性别间公鸡胸肌和腿肌肉色的黄度(b*值)、剪切力(N)、pH45 min值、pH24 h值均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鸡胸肌的亮度(L*值)显著低于母鸡(P0.05),公鸡腿肌肉色的红度(a*值)极显著的高于母鸡(P0.01),公、母鸡胸肌和腿肌的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性别不同肌肉组织间公、母鸡腿肌pH45 min值和pH24 h值均显著高于胸肌(P0.05),公母鸡胸肌亮度(L*值)和黄度(b*值)显著高于腿肌(P0.05),相反公鸡胸肌红度(a*值)极显著低于腿肌(P0.01),母鸡胸肌和腿肌红度(a*值)差异极显著(P0.01),公、母鸡胸肌的剪切力(N)和蒸煮损失均显著低于腿肌(P0.05),公、母鸡胸肌的失水率均显著高于腿肌(P0.05)。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讨澳大利亚肉类标准(MSA)体系在我国川西北牦牛肉质量评价和等级分级应用中的可行性。选取舍饲育肥180 d的麦洼青年公牦牛、成年公牦牛、成年母牦牛各3头以及3头放牧麦洼成年公牦牛,取其背最长肌,在分析背最长肌理化指标基础上,采用4×4拉丁方设计,参考MSA体系以涮牛肉的形式对牦牛背最长肌的感官食用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个舍饲育肥组牦牛背最长肌的亮度(L*)显著高于放牧成年公牦牛(P0.05),红度(a*)显著低于放牧成年公牦牛(P0.05),4组牦牛肉的黄度(b*)差异不显著(P0.05);放牧成年公牦牛肉的p H45min、p H24h、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都最高,并显著高于3个舍饲育肥组牦牛肉(P0.05);4组牦牛肉的剪切力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大到小依次是放牧成年公牦牛、舍饲成年公牦牛、舍饲青年公牦牛和舍饲成年母牦牛;3个舍饲育肥组牦牛肉的嫩度、多汁性、风味、整体喜欢程度、MQ4和质量等级等感官评价指标评分都显著高于放牧成年公牦牛肉(P0.05),但3个舍饲育肥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嫩度、多汁性、风味和整体喜欢程度4项基础感官评价指标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本试验结果说明,MSA体系可以被借鉴用于川西北牦牛肉感官食用品质的评价,其中MQ4评分有被用于预测牦牛肉质量和分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日粮能量水平对当雄牦牛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将9头体况良好、年龄和体重相近[3周岁左右、体重(112.09±2.31)kg]的当雄牦牛公牛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低能量(LE)组、中能量(ME)组和高能量(HE)组],分别饲喂综合净能为5.16,5.71,6.26 MJ/kg的试验日粮,以组为单位进行舍饲,预试期12 d,正试期78 d,正试期结束后,将所有试验牛屠宰,取背最长肌样品,测定各组肌肉的理化性质(pH值,肉色的L*值、a*值和b*值及失水率、蒸煮损失、剪切力)和营养成分(水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各处理组肌肉pH值,肉色的L*值、a*值和b*值及失水率、蒸煮损失均差异不显著(P>0.05);ME和HE组的肌肉剪切力显著低于LE组(P<0.05),ME和HE组的肌肉剪切力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组肌肉中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LE组、ME组和HE组肌肉中脂肪含量随...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舍饲育肥对阿什旦牦牛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24头4周岁的阿什旦牦牛,分为舍饲育肥组和放牧组,每组12头(公母各半),饲养170 d后测定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结果表明:①育肥组公牛和母牛的宰前活重、日增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肉骨比和眼肌面积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②与放牧组相比,舍饲育肥组公牛和母牛背最长肌的p H45 min值、亮度L*24 h、黄度b*24 h、熟肉率和剪切力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通过舍饲育肥可提高阿什旦牦牛的胴体性状,并改善牦牛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波德代杂种一代羊肉品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选取 7月龄的当地土种公羔和羯羔、波德代杂种公羔和羯羔各 5只 ,取肉样对肉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波德代杂种羔羊肉嫩度剪切值显著低于土种羔羊 (P <0 0 5 ) ;波德代杂种羯羔的熟肉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 (P <0 0 5 ) ;土种羯羔的失水率极显著高于土种公羔和波德代羯羔 (P <0 0 1) ;波德代杂种羔羊肉色鲜红、肌间脂肪含量高、多汁性好 ,嫩度适宜 ,氨基酸种类齐全 ,营养成分全面 ,对当地土种羊在肉品质方面有良好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绵羊不同部位肉品的pH值、失水率、熟肉率、色泽和嫩度的测定,研究饲喂含有不同水平的包被亮氨酸和α-酮异己酸钙的基础日粮对绵羊肉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绵羊肉品的pH值、失水率、熟肉率、色泽和嫩度的测定在不同饲养水平绵羊间无显著差异;除pH值外,其他指标在同种饲养水平绵羊不同部位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绵羊不同部位肉品的pH值、失水率、熟肉率、色泽和嫩度的测定,研究饲喂含有不同水平的包被亮氨酸和α-酮异己酸钙的基础日粮对绵羊肉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绵羊肉品的pH值、失水率、熟肉率、色泽和嫩度的测定在不同饲养水平绵羊间无显著差异;除pH值外,其他指标在同种饲养水平绵羊不同部位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甘南牦牛与鲁西黄牛、秦川牛、安格斯牛、夏洛来牛、西门达尔牛的屠宰性能和食用品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甘南牦牛在屠宰产肉性能的各项指标上,均低于其他良种牛;甘南牦牛肉色深红、大理石纹适中、pH值为5.55;甘南牦牛肉系水率为57.19%,比安格斯牛肉、西门塔尔牛肉分别低3.34%、3.90%,比秦川牛肉和鲁西黄牛肉分别高3.28%、3.37%;甘南牦牛熟肉率为69.79%,除比安格斯牛肉低之外,均高于秦川牛肉、鲁西黄牛肉及西门塔尔牛肉;甘南牦牛肉的剪切力值为4.85kg/cm2,比秦川牛肉略高,比鲁西黄牛肉、安格斯牛肉和西门塔尔牛肉低。  相似文献   

18.
不同部位高原牦牛肉品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高原牦牛不同部位肉的品质特性,本研究采集了10头牦牛的冈上肌(SU)、腰大肌(PM)、背阔肌(LA)、背最长肌(LD)、臂股二头肌(BF)、半腱肌(ST)、半膜肌(SM)、臂股四头肌(QF)8个部位分割肉,并测定了其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剪切力、pH、L*值、a*值、b*值7项品质指标。结果发现,不同部位牦牛肉之间,除了a*值以外,其余6项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腰大肌、背阔肌、半腱肌相对于其他部位嫩度显著较好(P0.05),其剪切力均未超过6kg,而背阔肌、半腱肌、半膜肌3个部位的持水能力却最差,其中半腱肌具备了最高的亮度和黄色度(L*值和a*值)。通过标准化分析可以发现,背最长肌和半腱肌之间具有相似的品质特征;而臂股二头肌、半膜肌和臂股四头肌之间具有相似品质特征。相关性分析发现,pH与蒸煮损失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表明不同部位牦牛肉的持水能力差异可能与其酸化程度有关。结果表明,部位因素对牦牛肉品质有显著影响,其中持水能力差异可归因于酸化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武定公鸡最佳去势时间,试验测定3月龄、4月龄、5月龄3种不同去势时间武定公鸡肌肉p H值、剪切力、失水率、肉色、肌纤维直径的变化。结果表明:5月龄去势公鸡肌肉嫩度差、失水率大,加之饲养周期过长而不适宜去势;3月龄去势公鸡肌肉品质与4月龄去势公鸡肌肉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但3月龄去势公鸡死亡率高,不适宜去势,因此4月龄对武定公鸡去势为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冷季自然放牧与育肥的饲养模式对牦牛肉品质、营养品质的影响。为评价冷季短期育肥营养调控牦牛肉品质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本研究选择体重相近((270±10)kg),健康无疾病的5周岁公牦牛共12头,随机分为放牧与舍饲育肥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同时进行传统全放牧饲养与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s,TMR)舍饲饲养,试验周期120 d。育肥试验结束后对两组牦牛进行屠宰,并分别采集其背最长肌(longissimus dorsi,LD)、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BB)、股二头肌(biceps femoris,BF)各500 g,用于测定肌肉肉品质(加工品质、食用品质)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经舍饲育肥后,牦牛3个部位肉色亮度值(L*)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红度值(a*)显著降低(P<0.05)。LD失水率显著降低(P<0.05);BB以及BF失水率极显著降低(P<0.01);LD的蒸煮损失和剪切力极显著降低(P<0.01);BB和BF的蒸煮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2)舍饲育肥对不同部位牦牛肌肉中水分、蛋白质、脂肪、钙和磷的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但灰分含量仅在LD中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3)舍饲育肥对LD的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s,NEAA)含量都存在显著影响(P<0.05),其余两个部位则影响不大(P>0.05),在3个部位的肌肉中,脂肪酸都为以C16:0、C18:0、C18:1N9C、C18:2N6C和C20:4N6为主,极显著降低了各部位肌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了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的含量(P<0.01),并降低了各部位n-6/n-3的比值。结果提示,与传统放牧相比,冷季育肥的饲养模式对于牦牛肉亮度和红度有一定影响,提高了牦牛肉的加工品质,降低了蒸煮损失,同时一般营养价值也高于放牧牦牛。育肥牦牛背最长肌氨基酸组成优于放牧牦牛,蛋白质品质更好,虽然育肥损失了一些肌肉中丰富、健康的脂肪酸,但提高了脂肪含量,对于牦牛肉的食用品质和嫩度有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