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外马铃薯生产、加工及市场需求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内外马铃薯生产及利用现状马铃薯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广泛用于食品、淀粉、饲料和医药等领域。按其市场需求可分为鲜食型、加工型、饲用型;其中,鲜食型又分为超早熟型、超高产型、超新型(如彩色薯肉品种)、超微型。国内外对马铃薯的利用主要包括鲜薯食用、加工  相似文献   

2.
茶树菇多糖提取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浸提法提取茶树菇(Agrocybe cylindracea)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料水质量比、浸提时间、pH、醇析时乙醇用量等4个因素对茶树菇粗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菇粗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水质量比1∶10、浸提时间2 h、pH 7.5、浸提浓缩液4倍体积的95%乙醇醇析。用乙醚和Sevage法纯化茶树菇多糖,并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了分析,发现茶树菇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其总还原能力和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脂过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多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且其在酸性条件下对亚硝酸根离子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3.
0.15%苦皮藤素微乳剂防治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0.15%苦皮藤素微乳剂(ME)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剂型对小菜蛾具有良好的持久性,与0.23%苦皮藤素乳油(EC)相比较,可减少原药用量的35%~40%.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高光谱成像技术检测成熟期酿酒葡萄果皮的花色苷含量。【方法】利用900~1 700 nm近红外高光谱成像和多元回归模型对多品种酿酒葡萄成熟期不同阶段果皮花色苷含量进行预测建模。采集成熟期4~5个阶段的6个品种共75组酿酒葡萄样本的高光谱图像,运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连续投影法(SPA)降维,将化学方法测量结果作为花色苷含量的参考值,采用支持向量回归(SVR)建立花色苷含量预测模型。【结果】SPA-SVR模型性能优于其他模型,其预测决定系数(R_p~2)为0.869 1,均方根误差(RMSEp)为0.135 9。【结论】将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应用于多品种成熟期酿酒葡萄果皮的花色苷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叶绿素荧光成像的温室黄瓜植株病害分类与病情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黄瓜植株极易染病且部分病害症状相似的问题,利用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研究黄瓜植株不同病害区分及早期病害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采集全植株冠层图像,以褐斑病和炭疽病胁迫下的黄瓜植株为试验材料,分析植株生理状态,建立基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病害分类和病情诊断模型。首先通过图像的分割得到病斑区域;然后采集植株氮含量、叶绿素含量与荧光参数,并分析其变化趋势;最后基于叶绿素荧光强度和动力学参数对黄瓜褐斑病和炭疽病进行分类和早期监测,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对不同程度病害植株进行分类。[结果]与对照植株相比,染病植株叶绿素含量及氮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降低,非光化学淬灭(NPQ)、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上升。对于植株的病害与病情分类,利用XGBoost算法进行分类的结果整体较好。对2种病害单独分类的准确率达到90%以上,对2种病害同时分类准确率达到85%以上,对病情和病害种类同时监测的准确率接近80%。[结论]基于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监测黄瓜病情和区分其病害种类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3D超声成像与以往的2D超声成像对比,可以呈现丰满的立体构造讯息,并且在各行业开始推广,为研究目标创设了以模拟设备为核心的三维超声试验媒介,所以能够使用以电脑为核心的处理软件,对该媒介所搜集的3D参数实施研究。使用试验参数建立三维图像处理系统,观测相异平滑部位数据对3D重构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影响荷斯坦青年奶牛超数排卵效果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48头、12~14月龄的荷斯坦青年奶牛进行超数排卵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以320 mg剂量的进口FSH处理青年母牛后,可用胚胎数(5.25±1.50枚)较其他3组多(300 mg:4.25±2.63枚;340 mg:3.25±3.40枚;360 mg:5.00±2.94枚),但差异不显著。而对于不同剂量的国产FSH超排试验,以9.0 mg的剂量进行超排处理可以取得良好的超排效果,头均可用胚达到7.67±1.12枚,但与其他两组试验结果相比较(8 mg:6.20±1.19枚;10 mg:7.10±1.66枚)差异不显著。通过比较,国产FSH超排处理青年奶牛后头均可用胚数(7.03±0.75枚)明显高于进口FSH的超排效果(4.43±3.52枚),差异显著。同时,通过比较不同月龄供体牛的超排结果得出,12、13、14月龄的青年牛都可取得满意的胚胎生产效果,头均可用胚分别为4.73±1.32枚(n=11)、6.32±0.85枚(n=19)、6.89±0.90枚(n=18),差异不显著;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超排效果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8.
以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为阳性对照,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浓度梯度的蕨菜总黄酮样品溶液来探究其对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_2·)的清除能力以及总还原力,探究商洛野生蕨菜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当样品溶液浓度达到4.0 mg/mL时,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分别达到55.34%、71.30%、81.00%,总还原力的吸光度为0.735。试验结果表明,商洛野生蕨菜总黄酮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的强弱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低于BHT。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叶片水分含量的快速、精准检测,提出一种基于太赫兹成像技术的大豆叶片水分含量测定方法。利用太赫兹光谱成像系统获取96份大豆叶片太赫兹图像,采用干燥法测量叶片含水率,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提取出水分敏感特征波段0.557、1.098、1.163 THz,对这3个特征波段下的叶片图像采用自适应阈值分割法,将其分为叶脉图像与叶肉图像,分别求取各自的图像灰度特征,并分为叶片特征组(G1)、叶脉特征组(G2)和叶肉特征组(G3)。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ANN)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算法,以上述3个特征组作为输入,构建出9种大豆叶片水分预测模型。对比分析各模型性能,发现基于G3的LS-SVM模型预测结果最好,校正集和预测集的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67 8、0.963 2,0.057 8、0.046 5。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太赫兹成像技术来检测叶片中的水分含量具有非常高的预测精度,为作物叶片水分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利用超声波提取法从黄芪(Radix astragali)中提取多糖,应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条件,并采用超氧阴离子和DPPH自由基体系对黄芪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芪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固液比1∶20、超声提取时间12 min、超声功率65 W、超声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黄芪多糖提取率为8.75%。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具有较高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重盐碱区白刺耐盐性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室内试验和室外试验,研究了白刺(Nitraria)的耐盐性,并对其进行了种植利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白刺在单盐处理下耐盐性最低,在土壤浸出盐处理下耐盐性最高,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旺盛生长三个阶段,白刺耐盐性逐渐提高。在耕层含盐量22mdg以上的土壤中生长良好,且具有一定的脱盐效果,种植3年后,脱盐率高达38.6%。另外,药用植物锁阳(Cynamorium songaricum Rupr)与白刺寄生生长试验成功,锁阳出土时间大大缩短。这些都较大地提高了白刺的利用价值,为重盐碱区提供了良好的盐土改良植物。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黄瓜缺氮营养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节节瓜和日本小黄瓜2个品种为试验对象,设计田间不同氮肥处理试验研究数字图像技术对于黄瓜缺氮无损诊断的可行性。每隔3d利用数码相机和叶绿素仪获取固定叶位的叶片图像和叶绿素测量(SPAD)值,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取叶片的颜色特征参数,分析这些参数和SPAD值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红光标准化值(NRI)、色调(H)、深绿色指数(DGCI)和SPAD值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86、0.70和0.65。利用数码相机和数字图像技术进行黄瓜氮素营养状况诊断具有快速、无损、易于操作的特点,易于在生产实际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以Fenlin-Ciocalten法测定蒲公英花多酚(DFP)含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来确定DFP的最佳提取条件,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15(g·m L~(-1)),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40 min。在最优提取条件下DFP的得率为2.31%。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DFP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清除率分别为68.43%、89.35%、76.55%,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能力。表明东北野生蒲公英可以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鲍彤华  钟桂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782-3782,3825
研究了葡萄籽原花色素不同浓度(0.01~25 mg/ml)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在高浓度条件下,葡萄籽原花色素对邻苯三酚自氧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在低浓度条件下的抑制作用较弱.在试验浓度范围,葡萄籽原花色素对邻苯三酚自氧化的最大抑制率为91.5%,且在同浓度条件下与维生素C的抑制作用相当.在光照核黄素体系中,不同浓度的葡萄籽原花色素对超氧阴离子均具有显著的清除作用,并明显优于同浓度的维生素C.这说明葡萄籽原花色素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光谱的水稻叶片氮素估测与反演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无损、准确地监测水稻叶片氮素状况,对于诊断水稻生殖生长特征、提高氮肥运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无人飞行平台搭载高光谱成像系统获取水稻冠层高光谱数据,分析了试验点水稻分蘖期叶片氮素与冠层高光谱信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分蘖期叶片氮素含量与同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建立水稻分蘖期叶片氮素含量反演的相关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16.
选用纤维素酶法制备海茸抗氧化多糖,并设计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pH、温度和料液比为自变量,以羟自由基清除活性及超氧阴离子清除活性为响应指标,确定纤维素酶法制备海茸抗氧化多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40(g∶mL),加酶量2%,pH 5,在50℃水浴中搅拌提取2 h。在该试验条件下,超氧阴离子抑制率为(22.28±0.97)%,羟自由基抑制率为(77.64±1.82)%,试验值与预测值相近,说明模型拟合良好,优化工艺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17.
7-羟基-4-甲基香豆素的绿色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为催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由间苯二酚和乙酰乙酸乙酯合成7-羟基-4-甲基香豆素,考察反应原料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设计优选7-羟基-4-甲基香豆素的合成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n(间苯二酚)∶n(乙酰乙酸乙酯)=1∶1.5,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100 min,催化剂用量0.7 g(间苯二酚0.1 mol)。在最佳合成条件下,收率达90.2%。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催化剂无环境污染、催化活性高、可重复利用,是合成7-羟基-4-甲基香豆素的绿色良好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研究毛竹光能转化过程中荧光特性。[方法]利用IMAGING-PAM对生长良好的毛竹叶片进行荧光成像反应试验,分别进行荧光成像、诱导以及快速光曲线的研究。[结果]毛竹各荧光参数存在着大小不一的异质性,除PSII最大量子产量(Fv/Fm)、叶片吸光系数(Abs)外其他参数均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异质性以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最大,其次是PSII实际量子产量(Y)、光化学淬灭(qP)、非光化学淬灭(NPQ)、Abs、Fv/Fm。毛竹叶片叶脉NPQ明显高于叶肉部分,而叶脉qP则明显低于叶肉部分。从荧光诱导曲线可以看出,Y、qP、NPQ和rETR均很低,此后均逐渐达到稳态。其中,Y、rETR、qP均为一直升高并达到稳态,NPQ则有一个先升高再降低逐步达到稳态的过程。Fv/Fm处于0.8以下,这说明该植株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受到某种因子的胁迫。从快速光曲线的测定可以看出,毛竹半饱和光强(Ik)为148,初始斜率(α)为0.215 541,最大潜在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为31.9。[结论]该研究能够为毛竹高产栽培、高效利用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以圭亚那、西卡、有钩柱花草为试验材料,采用室温硅胶干燥法,获得不同含水量的柱花草种子,经过人工老化和室内回湿,测定其发芽率、电导率、丙二醛等指标。结果表明:圭亚那柱花草种子超干处理到含水量为3.3%、西卡柱花草种子超干处理到含水量为2.7%、有钩柱花草种子超干处理到含水量为3.7%,经室内回湿处理,超干种子细胞膜系统的完整性良好。因此,利用超干技术贮存柱花草种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盘锦地区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0个水稻新品种(系)的试验,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试验结果表明:盐粳1201、盐粳1101、凡11等三个品种(系)在试验中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