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对冷水江锑矿区重金属污染林地土壤酶的分布及其活性的研究表明:样地土壤中的脲酶、蛋白酶和转化酶活性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样地不同土层土壤酶的活性也存在差异。3个样地各土层土壤中的蛋白酶活性均高于对照,除了联盟样地40~60 cm土层的转化酶活性高于对照外,其他3个样地各土层转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在所有4个样地中,转化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加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质量状况,研究了林地土壤酶活性特点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第2代杉木林林分年龄的增长,土壤酶活性呈递减趋势;土壤酶活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0-30 cm土层中的酶活性明显高于30-60 cm土层;立地条件不同,土壤酶活性也不同,山顶和山脊土壤酶活性明显低于山腰,而山腰又低于山洼,自然恢复杉木林地(Ⅶ区)的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20年生的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Ⅲ区);各种土壤酶活性夏季最高,其它季节酶活性因不同酶而异,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其它肥力因素的关系密切,林地土壤中各种酶活性之间共同作用影响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3.
桉树人工林与其它林地土壤酶活性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桉树萌生林、桉树植苗林、灌草丛和马尾松林地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转化酶及脲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桉树萌生林、桉树植苗林与灌草丛、马尾松林地土壤中3种酶活性的差异不显著,说明栽植桉树对林地土壤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湖南会同连栽第2代杉木人工纯林和撂荒对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30 cm和30~60 cm土层中,撂荒地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普遍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且腐殖质碳、有效磷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磷含量在0~30 cm土层中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0~30 cm土层中,撂荒地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P<0.01),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P<0.05),30~60 cm土层中,撂荒地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也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地(P<0.05),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也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但差异不显著(P>0.05).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之间均呈较好的正相关,而且与水解氮、速效磷、腐殖质碳的相关性高于其与有机质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在林地土壤质量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可作为林地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撂荒具有更好地恢复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能力,对维持杉木人工林地持续生产力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桉树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生态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湘南丘陵低山区桉树林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资兴市桉树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类群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资兴市桉树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主要集中在0~20 cm的土层中,随土层加深,其数量迅速减少;在深度为0~70 cm的土层中,同一类群的微生物数量变动范围较大,其中好气性细菌为3.09×105~6.58×105个.g-1,真菌为4.43×104~3.53×106个.g-1,放线菌为7.50×102~1.60×103个.g-1,厌气性细菌为4.73×103~6.09×104个.g-1,自生固氮菌为2.50×10~6.00×102个.g-1;资兴市林科所桉树人工林林地微生物数量最多,其总数达4.01×106个.g-1;好气性细菌和固氮菌与速效氮呈极显著相关,厌气性细菌与速效钾呈显著相关,固氮菌也与速率磷有显著相关关系,真菌与速效钾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钙元素对土壤微生物活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选取广西田阳县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 天然林、油茶Camellia oleifera 人工林及桉树Eucalyptus robusta 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氯仿熏蒸浸提法对微生物生物量C、N 以及诸因素的垂直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 种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 均随着土层深度显著下降(P<0.05),其中不同林地0~10 cm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 差异最大,20~40 cm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 差异最大;0~10 cm 望天树天然林微生物生物量C 分别比油茶人工林、桉树人工林高1.41 倍、1.63 倍,20~40 cm 微生物生物量N分别比油茶人工林、桉树人工林高1.54 倍、2.87 倍。相关性分析表明,3 种林分微生物生物量C、N 均与土壤全氮、速效钾呈极显著(P<0.01) 的正相关。综上所述,目前,望天树天然林各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 均保持在良好水平,土壤深度、土壤养分、林分组成等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桉树人工林地土壤酶活性与营养元素含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典范相关分析 (canonicalcorrelationanalysis)对桉树人工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关系的研究表明 ,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与营养元素全P和全N含量关系最大 ,即正效应较大 ,它们对N、P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转化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养分K、P和Mg含量有一定的负相关作用。“综合土壤酶因子”可作为土壤肥力评价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八角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袁霞  何斌 《经济林研究》2004,22(2):10-13
研究了广西高峰林场和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八角林地土壤酶活性(包括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和养分的分布特点及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以表层土壤的最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下降;(2)坡位不同,土壤养分含量和主要酶活性也不同,呈现下坡>上坡的趋势;(3)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密切相关,不同的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土壤酶活性可作为八角林地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土壤酶活性研究对了解桉树人工林地土壤质量状况有重要意义,本文整理总结了近年我国桉树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的相关研究,概述了影响桉树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的环境因素以及酶活性的相关因素,为科学评价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效应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养分效应,并通过改进的内梅罗(Nemerow)综合指数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试验地林地土壤属于贫瘠水平,表土层A层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显著高于中土层B层;不同树种人工林土壤肥力存在着显著差异,依据综合肥力系数大小:柳桉>巨尾桉>赤桉>粗皮桉>巨桉;综合表明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效应呈正面效应。但由于多因素影响以及时间较短的缘故,而这种养分效应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