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2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不同庇荫的光照特点及对红松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松人工更新的幼年处在什么样的光照条件下比较合适,对这个问题曾有过不少作者(1—7)做了探讨。尽管观点上尚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即庇荫条件对红松人工更新幼年的生长与存活是有好处的。本文的目的主要在探讨庇荫条件下的光照特点和找出与红松幼年生长关系密切的那些光照特点,从而为红松的人工更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3种抗氧化剂(抗坏血酸、亚硫酸钠、柠檬酸)对茶条槭外植体组织培养中抑制污染及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下抗坏血酸、亚硫酸钠、柠檬酸三者配合能明显抑制菌类污染及褐变的产生,在含有抗坏血酸0.125 g/L,亚硫酸钠0.125 g/L,柠檬酸2.5 g/L及BA 2 mg/L的培养基上增殖系数达3.76,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准,但高浓度抗氧化剂对茶条槭产生伤害。  相似文献   
3.
2001年我区林业站从江苏泗洪地区引进"泗洪大枣",经栽培观察,在上海松江地区"泗洪大枣"果实近圆形,果顶凹,果面不平,平均单果重38g,大者62g,成熟后为深红色,肉质酥脆,甘甜,核小,9月上中旬成熟,成熟期遇雨不裂果、不落果,品质上等,适应性强,抗枣疯病,耐储运,VC含量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鲜食大果型枣树品种.  相似文献   
4.
水蜜桃投产早、产量高,近年来上海地区也陆续引进水蜜桃优良品种进行栽培试验,现将水蜜桃生产实践中常遇问题及技术要点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将河Tun不同组织器官提取毒素定量腹腔注射小白鼠,观察小白鼠是否死亡及死亡时间,据此计算毒力。人工养殖河Tun肌肉、肝经严格加工后可食用,对人体无害,野生河Tun卵巢、肝属剧毒和强毒,均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质量状况,研究了林地土壤酶活性特点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第2代杉木林林分年龄的增长,土壤酶活性呈递减趋势;土壤酶活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0-30 cm土层中的酶活性明显高于30-60 cm土层;立地条件不同,土壤酶活性也不同,山顶和山脊土壤酶活性明显低于山腰,而山腰又低于山洼,自然恢复杉木林地(Ⅶ区)的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20年生的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Ⅲ区);各种土壤酶活性夏季最高,其它季节酶活性因不同酶而异,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其它肥力因素的关系密切,林地土壤中各种酶活性之间共同作用影响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7.
8.
将河鱼屯不同组织器官提取毒素定量腹腔注射小白鼠 ,观察小白鼠是否死亡及死亡时间 ,据此计算毒力。人工养殖河鱼屯肌肉、肝经严格加工后可食用 ,对人体无害 ,野生河鱼屯卵巢、肝属剧毒和强毒 ,均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不同更新方式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及其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下林地SOC含量、LOC含量在空间上分布极不均衡.随着土壤深度增加,SOC含量呈指数下降趋势(R2≥0.953 5),LOC含量呈直线下降趋势(R2≥0.789 9).SOC含量由高至低的排序为:板栗林地(14.759 g/kg)>杉木林地(12.807 g/kg)>自然更新林地(11.501 g/kg)>芒草地(10.088 g/kg).土壤LOC含量在1.00~1.80 g/kg之间,由高至低排序为:自然更新林地(1.744 g/kg)>杉木林地(1.559 g/kg)>芒草地(1.268 g/kg)>板栗林地(1.119 g/kg),林地土壤LOC分配比例在0.07~0.16之间,自然更新林最高,为0.152,板栗林最低,为0.076.自然更新林地碳库管理指数均最高,板栗林地最低.可见,杉木林采伐后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有机碳的数量和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杉木林地不同更新方式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及储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比较研究了湖南会同第1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采伐迹地经不同更新方式转变为第2代杉木林地、自然更新灌木林地、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地、柑橘Citrus reticulata林地、芒草Andropogon chinensis地的土壤(0~75cm)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垂直分布及其储量。结果表明,林地土壤(0~75cm)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除了板栗林地30~45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芒草地同一土层(P=0.049)外,其余不同林地同一土层SOC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SOC平均质量分数大小排序为:板栗林地(14.759g·kg^-1)〉12年生杉木林地(13.537g·kg^-1)〉20年生杉木林地(12.807g·kg^-1)〉自然更新灌木林地(11.656g·kg^-1)〉柑橘林地(10.727g·kg^-1)〉芒草地(10.088g·kg^-1)。土壤碳氮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趋于下降,芒草地各土层的碳氮比最低。杉木林采伐后无论是转变为杉木人工林地还是经济林地或者转变为经济林地后因管理不善再转变成芒草地,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均处于亏损状态,年均降幅最小的是板栗林地,其次为12年生杉木林地和20年生杉木林地。表明在杉木林采伐迹地更新过程中,选择落叶根深型植物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储量的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