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牛结核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给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目前牛结核病的诊断仍然以传统的PPD皮内变态反应为主,缺乏快速、敏感、特异和准确的诊断方法。世界各国皆在研究新型的诊断技术。本试验主要针对怀柔区300头奶牛采用固有的PPD皮内变态反应和新型诊断技术IFN-γ体外释放检测法进行诊断对比。结果表明,采用IFN-γ体外释放试验检测出结核阳性数5头,采用PPD皮内变态反应检测出结核阳性数4头;IFN-γ体外释放试验与PPD皮内变态反应符合性高达98%,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PPD皮内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合分析奶牛的健康状况,评价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实际应用建议。[方法]同时采用单纯牛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TST,使用国产PPD简称国产TST、使用进口PPD简称进口TST)、欧盟比较变态反应试验(SICTT)和牛结核γ-干扰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FN-γ-ELISA),对河北省唐山市某奶牛场存栏的115头牛进行结核病平行检测。[结果]经综合判定牛型结核阳性15头(其中5头为牛型、禽型双阳性)、阴性100头(其中1头为禽型阳性),牛型结核阳性率13.04%、禽型结核阳性率5.22%、二者混合感染率为4.35%。试验表明,对于伴有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牛群,仅靠一种活体检测方法难以做出牛结核病准确诊断。[结论]因此,可采用进口TST初筛,阳性和可疑牛用IFN-γ-ELISA复检以排除部分假阳性,对于早期感染牛场可直接采用IFN-γ-ELISA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首先应用皮内变态反应对10200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然后应用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对前者检测出的阳性牛和可疑牛再次进行结核病检测,比较两者的阳性符合率。结果显示,应用皮内变态反应共检测出结核病阳性牛96头、可疑牛4头;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检测皮内变态反应呈阳性的96头奶牛,结果为阳性牛94头、阴性牛2头,而检测皮内变态反应为可疑的4头奶牛,结果全为阳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7.92%(94/96),虽然皮内变态反应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且费时、费力,但考虑到γ-干扰素试剂盒比较昂贵,建议用皮内变态反应作为初筛试验,γ-干扰素试验用于初筛阳性样品的复核,以提高结核病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牛结核病是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对该病的定期检疫对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采用提纯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γ-干扰素(IFN-γ)ELISA试验,对扬州市的892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结果表明,PPD皮内变态反应检出的31头牛型结核阳性牛和可疑牛中,经IFN-γELISA试验检测仅检出9头禽型结核可疑牛。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特异性较差,出现了较高的假阳性率,其原因可能与禽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或其他非特异性因素的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比较三种刺激物(牛结核菌素、禽结核菌素和牛型结核菌特异性抗原CFP10/ESAT6对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牛的IFN-γ刺激反应,探讨IFN-γ检测法在我国牛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无菌采集22头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牛的血液.肝素抗凝。每1mL全血与1mL RPMI1640完全培养基混合均匀,并加入0.1mL(20μg)PHA(阳性对照孔)、0.1mL(20μg PHA)CFP10/ESAT6融合蛋白、0.1mL(2000U)&结核菌素(PPD/B)、0.1mL(2500u)禽结核菌素(PPD/A)或等量PBS(无刺激阴性对照),37℃培养过夜。次日用夹心ELISA法检测各刺激组0.1mL培养上清的IFN-γ,以OD630表示IFN-γ浓度。结果,特异性抗原CFP10/ESAT6刺激组与牛结核菌素(PPD/B)刺激组的IFN-γ反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4。但CFP10/ESAT6刺激组IFN-γ浓度与牛和禽PPD的比较反应(以两刺激组IFN-γ浓度差值表示)间无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11。分析禽PPD组的IFN-γ反应,发现实验牛中有少数牛对禽PPD有反应。以OD630=0.17为阳性反应切割值,牛PPD检出阳性牛21头,CFP10/ESAT6检出20头,牛和禽PPD比较反应(以OD值差值表示)检出14头,禽PPD阳性反应3头。扣除禽PPD阳性反应牛后,牛和禽PPD比较反应与牛PPD刺激组的相关系数增至0.54。结果表明,牛PPD的IFN-γ释放反应检测灵敏度最高。当出现牛型结核菌与环境分枝杆菌混合感染时.应用牛和禽PPD比较反应检测牛结核的准确度低,混合感染牛被误判为结核阴性牛。而基于CFP10/ESAT6的IFN-γ释放反应不受环境分枝杆菌的影响,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四川不同地貌、不同海拔地区牛结核病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应用PPD皮内变态反应、体外检测IFN-γ法分别对四川省5个地区15个牛场的413头牛进行牛结核病检测。结果发现:两种方法中,PPD皮内变态反应有较高的检出率,其阳性检出率为3.87%,体外检测IFN-γ法的阳性检出率为2.91%,两者的阳性符合率为78.57%;大型规模养殖场的阳性检出率略高于小型养殖场;奶牛的阳性检出率与牦牛相近,略高于肉牛。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评价细胞因子IL-6和IL-17mRNA转录水平与牛分枝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牛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潜力。通过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IFN-γ释放试验临床筛选结核病阳性牛和结核病阴性牛,采集试验动物抗凝全血,分离、收集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用牛结核菌素(PPD-B)、禽结核菌素(PPD-A)、重组蛋白CFP-10-ESAT-6(CE)、pET-32a载体标签蛋白(PET)或PBS 37℃培养6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IL-6、IL-17和IFN-γ的mRNA相对转录水平。结果显示,PET和空白对照PBS类似,不能刺激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提高,表明CE中包含的PET对试验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牛外周血淋巴细胞经PPD-B、PPD-A或CE刺激后,结核病阳性牛样品中IL-17和IFN-γ的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高于结核病阴性牛(P0.05),其中PPD-B刺激效果强于CE和PPD-A,而CE刺激的特异性更好;选取CE作为最佳刺激源,结果显示,IL-17和IFN-γ的mRNA转录水平之间相关性良好(spearman r=0.79),并初步建立了基于IL-17和IFN-γ转录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此方法对14头结核病阳性牛进行临床检验,IL-17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阳性样本检出率为85.7%,高于IFN-γ(71.4%)。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牛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PPD-B、CE)诱导的IL-17mRNA转录水平与牛结核病相关,以CE为刺激源建立的IL-17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用于牛结核病诊断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11种牛分枝杆菌抗原在牛结核病诊断中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及评价用于牛结核病诊断的抗原,本试验将CFP-10、ESAT-6、TB10.4、TB27.4、MPT51、MPT63、MPT64、MPB70、MPB83、Rv3872和Ag85B共11种牛分枝杆菌抗原分别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比较其对牛结核病的检出率;同时利用豚鼠和牛的皮试试验评价重组蛋白作为皮试试验刺激原的潜力。此外,将重组蛋白分别刺激结核病阳性牛和阴性牛的抗凝血24h,检测血浆中的IFN-γ水平,评价各重组蛋白作为IFN-γ释放试验刺激原的潜力。结果显示,不同重组蛋白对结核病阳性血清的反应活性不一,MPB70总检出率最高,为59.7%;其次是Ag85B、ESAT-6和MPB83,检出率均在45%以上;MPT51的检出率最低,仅为2.2%。豚鼠和牛皮试试验均显示,单个重组蛋白作为刺激原难以产生令人满意的迟发型过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而TB10.4、TB27.4、MPT64、MPT63或Rv3872作为补充抗原,分别与CFP-10或ESAT-6混合,均可特异性地刺激结核病阳性牛产生较强的DTH反应,且与PPD-B无显著差异(P0.05)。重组蛋白CFP-10、ESAT-6、TB10.4和MPT51均能刺激结核病牛全血释放一定的IFN-γ,其中CFP-10、CFP-10-ESAT-6串联蛋白和MPT51刺激结核病阳性牛全血释放的IFN-γ显著高于阴性牛(P0.05)。因此,这11种牛分枝杆菌抗原并不适合单独用于牛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皮试试验或IFN-γ释放试验,但以CFP-10和ESAT-6为核心,TB10.4、TB27.4、MPT64、MPT63、Rv3872或MPT51作为其补充抗原,均能提高检测敏感性,有作为皮试试验和IFN-γ释放试验特异性刺激原用于牛结核病诊断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中采用常规皮内变态反应(TST)对广西南宁、柳州共计2 818头黑白花奶牛进行牛结核病检测,采用抗原特异性IFN-γ试验方法对PPD检测结果为阳性、可疑的牛以及部分阴性牛进行复检。将抗原特异性IFN-γ试验与TST检测结果相比,其敏感性为53.33%,特异性为70.49%,符合率为67.11%。本研究证实单独使用PPD皮内变态反应方法在牛结核病的诊断方面存在非特异性强等缺点,易造成假阳性牛的误杀;用抗原特异性IFN-γ试验对TST试验阳性和可疑牛进行复检可以提高特异性,该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牛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TST)、欧盟比较变态反应试验(SICTT)和牛结核γ干扰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FN-γ-ELISA)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某奶牛场300头奶牛进行结核病平行检测,比较不同检疫方法对奶牛结核病诊断结果的影响,并分析对比检测结果。经综合判定牛型结核阳性牛208头(其中20头双阳),阴性92头(其中禽型19头)。TST和SICTT相比,阳性符合率为94.89%;TST与IFN-γ-ELISA相比,阳性符合率为31.16%;SICTT与IFN-γ-ELISA对比,阳性符合率为51%。综合判定,3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33.67%,符合率较低,表明各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牛结核病检疫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在牛结核病检疫过程中对皮试初筛为结核病和疑似结核病的89(74/15)头奶牛同时进行r干扰素试验、单纯颈部皮试变态反应(SCT)和比较皮试变态反应(CCT)检测,结果单纯颈部皮试变态反应二次检疫中89头牛均判为阳性,单纯颈部皮试变态反应与比较皮试变态反应的阳性符合数为67头。阳性符合率为75.3%;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单纯颈部皮试变态反应检测两者的阳性符合数为64头,阳性符合率为71.9%;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比较皮试变态反应的阳性符合数为58头,阳性符合率为79.5%。阴性符合数为16头,阴性符合率为48.4%;结论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保持较高灵敏度的同时,具有比变态反应更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5,(9):1488-1494
旨在建立猕猴结核IFN-γ体外释放检测法,用于猴结核病的特异性诊断。从猕猴外周血白细胞克隆了猕猴IFN-γ(Macaca mulattaIFN-γ,Mm IFN-γ)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重组MmIFN-γ。利用杂交瘤细胞技术获得12株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用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及兔抗IFN-γ多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猴IFN-γ的夹心ELISA,检测灵敏度达到62.5ng/L。用所建立的IFN-γ检测法与进口商品化试剂盒符合率为93.84%,具有很好的一致性(κ=0.779 3)。以眼睑皮内变态反应法(皮试法)为标准方法,先用皮试法检测146只猕猴,再用进口商品化的IFN-γ检测试剂盒(MABTECHTM)检测猕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在牛和禽结核菌素刺激下释放的IFN-γ量,利用ROC曲线确定猕猴结核IFN-γ检测法的临界值为114.5ng/L,对皮试法的灵敏性为68.18%,特异性为91.94%。同时,本试验检测的猕猴的结核阳性率为17.12%,提示结核病对猕猴群的健康存在重大威胁。本试验建立了猕猴结核IFN-γ体外释放检测法,为猕猴结核病检测提供了新型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所有的易感动物中奶牛的易感性最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都可以引起奶牛发病。随着奶牛养殖业的不断扩大 ,对奶牛结核病的检疫也更加重要。笔者近期对双城市2个奶牛场进行了结核病的检疫 ,现报告如下 :奶牛场1:奶牛存栏16头 ,犊牛9头 ,检出结核病阳性牛2头 ,可疑感染牛3头 ,其中包括1头犊牛 ,其余为健康牛。奶牛场2 :奶牛存栏数30头 ,犊牛12头 ,检出结核病阳性牛4头 ,可疑感染牛4头 ,其中包括2头犊牛 ,其余为健康牛。1检疫的方法和步骤1.1材料准备游标卡尺、注射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规皮内变态反应(TST方法)对唐山、秦皇岛、沧州和石家庄四个市共计2 204头奶牛进行牛结核病检测,采用IFN-γ试验方法对PPD检测结果为阳性、可疑的牛以及部分阴性牛进行复检。将IFN-γ试验与TST检测结果相比较,其敏感性为78.26%,特异性为89.09%,符合率为84.33%。研究表明单独使用PPD皮内变态反应方法在牛结核病的诊断方面存在特异性差的缺点,用IFN-γ试验对TST试验阳性和可疑牛进行复检可以提高特异性,避免造成假阳性牛的误杀;该方法在临床上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奶牛结核病是由牛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牛结核杆菌还可感染猪、犬、猫、羊等动物。牛结核病还可感染人,特别是饮用病牛的奶更易感染牛结核病。因此,做好奶牛结核病防治不仅关系到奶牛的健康,而且也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1诊断(1)流行特点:牛结核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奶牛最易感,其次为水牛、黄牛。结核分枝杆菌随鼻汁、痰液、粪便和乳汁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等周围环境。成年牛多因与病牛、病人直接接触,犊牛多因吃了病牛奶而感染。厩舍拥挤、卫生不良、营养不足可诱发本病发生。(2)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  相似文献   

16.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消耗性传染病。检疫淘汰自然感染结核杆菌的牛,是保证奶制品安全、预防人结核病的主要措施。水牛可提供比奶牛更优质的牛奶,但也同样面临结核杆菌感染的问题,且国内尚无针对奶水牛结核病检疫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笔者于2013年春秋两季,随机选取当地奶水牛304头,用皮试法进行初筛,结果表明,采用PPD变态反应结合抗γ-干扰素ELISA对奶水牛群进行结核病检疫,总体上是可行的。此外,PPD皮内变态反应法检出阳性的牛中有2头用ELISA测定为阴性,该假阳性可能是由抗原性相近的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因素所致,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结核菌素与CFP10/ESAT6的牛IFN-γ检测法在牛结核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用禽结核菌素、牛结核菌素、特异性抗原CFP10/ESAT6作为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呈现阳性牛的IFN-γ的刺激物,分别进行IFN-γ释放反应,检测IFN-γ的浓度。结果:特异性抗原CFP10/ESAT6与禽和牛的结核菌素试验(PPD)刺激反应后的IFN-γ浓度无明显差别,同牛结核菌素试验刺激IFN-γ释放反应后的浓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依据阳性值的判定,CFP10/ESAT6检测出阳性牛18头,牛结核菌素试验检测出阳性牛19头,禽结核菌素试验检测出阳性牛11头。结论:在牛结核病的诊断中,基于结核菌素与特异性抗体CFP10/ESAT6的牛IFN-γ释放反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准确度与特异性,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IP-10作为牛结核病诊断标志物的初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细胞因子IL-12 p40、IP-10和TNF-α转录水平与牛分枝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牛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潜力。采集田间筛选的结核病阳性牛、结核病阴性牛以及牛分枝杆菌68002人工感染牛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经牛结核菌素(PPDB)、重组蛋白CFP-10-ESAT-6(CE)、MPT63、PET和PBS分别刺激6 h,提取细胞总RNA,用荧光定量PCR检测IL-12 p40、IP-10、IFN-γ和TNF-α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结核病阳性牛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经PPDB和CE刺激后,其IP-10的m 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结核病阴性牛,且与IFN-γ的m RNA转录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初步建立牛结核病IFN-γ和IP-10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其对临床阳性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71.45%和78.57%。因此,IP-10的m RNA转录水平与牛分枝杆菌的感染相关,有作为牛结核病诊断标志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不同感染状态结核病牛血清蛋白质水平的差异,揭示结核病牛在不同感染状态下的生理状态.本研究通过皮内变态反应、IFN-γ释放试验从临床筛选结核病阳性牛(TB)和阴性牛(NC),根据牛鼻拭子巢式PCR检测结果将临床阳性牛(TB)分为PCR阳性结核病牛(TBP)和PCR阴性结核病牛(TBN),每组20头,采集血清.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寻找最适合牛结核病污染场的检测方法,加快牛结核病净化,采用牛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TST)、比较皮内变态反应试验(SICTT)、牛结核病ELISA-γ-干扰素试验(IFN-γ-ELISA)、牛结核病抗体ELISA试验4种方法,对某结核病污染牛场300头奶牛进行检测,并以TST为参考标准,对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这4种方法中,IFN-γ-ELISA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与TST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其他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低于TST。结果表明,IFN-γ-ELISA方法的检测敏感性较高,在牛结核病污染场净化初期使用,可以尽量避免阳性牛漏检,从而加快牛结核病净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