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赤潮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士虎  吴建新  李庭古  朱明  郑伟 《水利渔业》2003,23(6):38-39,54
赤潮危害性主要在于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并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海水养殖业的自身污染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针对赤潮的危害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浅谈赤潮对养殖业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位琅 《科学养鱼》2002,(11):45-46
赤潮(Redtide),又称有害藻华(HarmfulAlgalbloom),是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引起一定范围一段时间的海水变色现象。近年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入海污染源逐年增多,且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海洋渔业自身污染也在不断上升,养殖环境恶化,海域污染事件时有发生,海域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赤潮灾害不断发生,不仅给海水养殖业、捕捞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因此应控制污染源头,加强赤潮的监测,控制赤潮的发生。一、赤潮及赤潮生物据统计,分布在我国的赤…  相似文献   

3.
赤潮,亦称红潮,是海洋中某一种或多种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使一定范围内的海水在一段时间内变色的生态自然现象.赤潮作为全球性的海洋灾害,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三大近海污染之一,主要危害在于破坏海洋环境,造成大量海洋生物和海水养殖生物死亡,严重破坏捕捞业、水产养殖业的正常生产,有的甚至通过鱼、贝类生物体将毒素传给人类,严重时将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赤潮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赤潮对渔业资源和海水养殖业危害极大,海南省近年来曾发生多次赤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海南省是我国的海洋大省,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海南建省以来,  相似文献   

5.
罗源湾氮磷营养盐变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源湾从20世纪80年代的贫营养转变为目前的富营养化,成为罗源湾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陆源污染物是造成海洋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高密度的海水养殖也对罗源湾海水富营养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罗源湾海洋生态破坏、海水养殖病害频发,诱发海洋赤潮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给罗源湾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的保护带来巨大的压力,只有通过对陆源性污染物质的总量控制、海洋环境保护的整体规划、海水养殖业的结构调整、才能保证罗源湾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赤潮与渔业     
本文介绍了赤潮对渔业的危害和我国沿海赤潮生物种类、概述了赤潮产生的环境条件,探讨了沿海滩涂海水养殖业防止赤潮危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视觉·赤潮     
《海洋与渔业》2012,(4):48-49
赤潮,又称有害藻华。是指海洋中某些浮游藻类或原生动物等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色变化或对其他海洋生物产生危害作用的一种异常自然现象。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赤潮生物隶属于10个门类。其中浮游植物约330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沿海赤潮生物有140余种,其中30多种在我国海域形成过有害赤潮。赤潮对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8.
谷巍 《齐鲁渔业》2009,(10):62-62
近年来,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海洋赤潮的危害日益严重,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已经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而目前对水华、赤潮的防治,主要以铜制剂、除草剂等化学方法为主。这类防治方法虽可有效地控制藻类生长,但化学药剂使用量大,成本较高,效果单一,且会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因此,更安全、高效的生物防治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赤潮又称红海潮,是海洋中某些浮游植物或原生动物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现象。赤潮的颜色是由形成赤潮的赤潮生物决定的,’赤潮发生时水色不一定是红色的,它是一种对海水养殖有着巨大危害的生态现象。本文主要介绍了赤潮的成因、赤潮对海水养殖的危害及赤潮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海水养殖环境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海洋水产养殖业作为海洋产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受单纯经济利益的驱动,在片面追求高产量和高效益的同时,忽略了养殖水域的养殖容量、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导致近岸水域污染程度日益增加,诸如赤潮等的环境灾害频繁发生。养殖业本身也因受到资源匮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991~2010年全国沿海各省海洋渔业产出和结构的变化轨迹研究,发现浙江省海洋渔业产出发展速度较慢,其直接原因是养殖业发展较为落后,同时存在捕捞一养殖产出比远高于其他省份的结构性特征。进而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对浙江省1997~2010年捕捞业和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变化进行测算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养殖业生产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捕捞业较为稳定,两类产业生产率差异逐步缩小并趋于一致。据此认为,从生产率角度看,依靠增加养殖业投入以改变捕捞一养殖结构,并不能为海洋渔业带来更高产出。结合海洋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和空间承载力等限制性因素,提出进一步发展浙江海洋渔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鲟鱼养殖种类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工养殖鲟鱼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区域性养殖密度增大,自然水域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鲟鱼养殖病害逐年增多,危害程度也逐渐加大,严重影响了鲟鱼产业的发展。针对目前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病害防控的对策,以期为今后鲟鱼健康养殖和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The marine ornamental industry relies almost exclusively on wild-caught fish, invertebrates, and live rock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s of aquarium hobbyists. For the industry to expand,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are needed to mitigate disease problems and reduce the dependence on wild stocks. Biosecurity protocols and techniques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have recently been applied to the culture of penaeid shrimp for human consumption, and these approaches may be applicable to an emerging marine ornamental industry. Biosecure production systems for penaeid shrimp are being developed in response to disease problems and growing concerns abou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from pond effluent. Biosecure systems rely on minimal water exchange and provide shrimp farmers with an opportunity to move production away from the coastline. In addi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biosecure production systems, researchers at the Oceanic Institute have established a selective breeding program for the Pacific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To dat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shrimp growth and disease resistance have been made through selective breeding. It is likely that advances in biosecure technologies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will be applicable to the culture of marine ornamental shellfish and finfish and will contribute to an economically viable and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industry.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海州湾海洋牧场的环境状况,本研究采集了该区域20个站位的表层水体和沉积物样品,对海水和沉积物中的8种重金属元素(Cr、Ni、Cu、Zn、Pb、Cd、As和Hg)进行测定,并通过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海州湾海洋牧场的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程度,最后结合PCA/APCS模型对沉积物重金属的可能来源进行定量分析讨论。旨在海洋污染防控和海水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物种敏感度分布法评估结果显示,海水中的As具有高生态风险,Cd、Cu和Zn处于中度生态风险;(2)综合生态风险指数结果显示,海州湾海洋牧场沉积物中重金属处于中生态风险状态,主要受到Cd与Hg的影响;(3)由受体模型定量分析可知,海洋牧场重金属污染的潜在来源主要包括养殖中产生的污染、陆源排污及2009年以前的临河口排污,其中养殖中产生的污染对Cu、Zn、Ni、Pb和Cr的贡献率大于50%,陆源排污对As和Cd的贡献率分别为40%和82.85%,而Hg主要受2009年以前临河口排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近年国外渔业研究机构在海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修复、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监测、污染物监管与控制、优化捕捞技术、生态化与工业化养殖、应用生物遗传技术培育优良品种、重要物种的基因数据库、鱼类早期发育及性成熟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对中外渔业研究机构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作了简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丁字湾养殖海域化学指标与营养状况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根据1987年对虾养殖期间丁字湾海域的调查结果,以 IN、IP、COD和 DO为指标参数分析了该海域有机质和营养盐的污染状况和营养类型。分析结果表明,大面积对虾养殖排出的虾塘废水,能引起丁字湾海域有机质和营养盐的严重污染和富营养化,并且这种污染程度和营养类型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本文对丁字湾海域的赤潮能否形成也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出来,海洋污染环境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活.为了防止沿岸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各国都采取积极的响应措施.为了减少有害污染物和避免生态环境恶化,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和学者提出利用多毛类的生物修复能力来有效地缓解沿岸海洋环境污染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2015-2019年连续5年采集了衡阳市湘江流域河流沉积物,测定了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湘江干流及四条主要支流沉积物普遍存在Cd污染,部分河流As、Hg、Pb、Cu、Zn、Mn有一定程度的污染,V、Cr多为无污染或无污染到中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As、Cd、Hg、Cu呈现出中等生态危害至极强生态危害程度,9种重金属总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表明舂陵水、耒水、湘江干流均为很强生态危害程度,蒸水、洣水为强生态危害程度。两种评价方法均表明衡阳市湘江流域各河流沉积物重金属以舂陵水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耒水、湘江干流,蒸水、洣水污染相对较轻;舂陵水、耒水、湘江干流3条河流沉积物重金属2017-2019年污染较2015-2016年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19.
种苗是海洋生物养殖产业的源头和必需的物质基础,种质是海洋养殖业的核心问题。海水养殖产业"种子工程"包括"健康苗种繁殖"和"优良种质创制"两个部分,前者以实现原种和良种的人工繁殖为中心目标,还包括与之相匹配的设施设备等建设,对鱼类原种开发、种子扩繁和产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后者强调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以不断改进和优化原种种质为目标,是增加产量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海水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本文以海水鱼类为例,分析了"种子工程"两个方面的研究发展历程、研究中心目标及其内在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研究特点,基于研究和产业平衡发展的共同需要,应坚持二者并列、并重的研究方向。文中还对当前海水养殖鱼类原种开发、种质改良和良种选育等研究领域提出了初步看法和设想。  相似文献   

20.
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不仅制约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也对养殖区及其毗邻海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本文在综述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控制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