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舍饲育肥对阿什旦牦牛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24头4周岁的阿什旦牦牛,分为舍饲育肥组和放牧组,每组12头(公母各半),饲养170 d后测定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结果表明:①育肥组公牛和母牛的宰前活重、日增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肉骨比和眼肌面积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②与放牧组相比,舍饲育肥组公牛和母牛背最长肌的p H45 min值、亮度L*24 h、黄度b*24 h、熟肉率和剪切力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通过舍饲育肥可提高阿什旦牦牛的胴体性状,并改善牦牛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研究无角牦牛与有角牦牛的育肥效果,为无角牦牛的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试验在青海大通种牛场开展了放牧补饲的育肥方式,并对其生长情况及育肥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146d的育肥,无角牦牛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比有角牦牛的分别增加了1.78kg和12.2g。[结论]无角牦牛的育肥效果高于有角牦牛,若在完全舍饲条件下,将有助于无角牦牛发挥其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3.
推广牦牛犊肥育技术———大通种牛场开发利用牦牛犊肉的调查李泽启(青海省委政策研究室西宁810000)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大通种牛场改变传统的畜牧业经营方式,对部分牦牛犊(主要是公犊)实行全哺乳肥育屠宰出售,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996年该场共屠宰出售...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性别对舍饲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2.5岁、初重为(150.30±9.27) kg的健康麦洼牦牛,按性别分为2组,每组6头。试验牦牛在同一饲养条件下进行舍饲育肥,预试期为14 d,正试期为168 d。结果表明:1)在整个舍饲育肥期间,公牦牛组平均日采食量均高于母牦牛组,第19周公牦牛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母牦牛组(P0.05),其余各周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公牦牛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母牦牛组(P0.05),料重比有低于母牦牛组的趋势(P=0.080)。2)母牦牛组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公牦牛组(P0.05),其余养分表观消化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公牦牛组宰前活重显著高于母牦牛组(P0.05),胴体重和净肉重有高于母牦牛组的趋势(P=0.078,P=0.058),而净肉率和屠宰率显著低于母牦牛组(P0.05),其余指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相同舍饲育肥条件下,母牦牛具有更好的屠宰性能并且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更高,而公牦牛具有更好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通种牛场淘汰牦犊牛半舍饲养殖试验及效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牦犊牛适时断奶后,采用半舍饲养殖方式更有利于其潜在生长性能的发挥,提高了牦牛养殖的生产效率,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建议在饲草料供给能够保障的适宜区域内进行适度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牦牛配套增产技术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1997-1998年在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组织实施结果证明,采用导入野牦牛血液复壮家牦牛和以全哺乳、早期补饲为主体的牦犊牛育肥、暖棚养畜、饲草料栽培以及畜疫防治、寄生虫驱除措施等牦牛配套增产技术能大幅度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增加出栏率,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并认为,产、学、研相结合是保证该项技术推广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是牦牛的主产区。牦牛对当地高寒、湿冷、缺氧、低草的环境条件 ,有较强的适应性。牦牛既是青海牧民群众的生产资料 ,又是生活资料。由于经营方式落后 ,饲养管理粗放 ,其生产性能逐渐下降 ,品种开始不断退化 ,已不适应高效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的野牦牛进行改良和品种的生产性能测定分析 ,使牦牛改良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1 产区自然生态环境大通种牛场境内气候属半湿润、高原大陆性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温暖湿润。雨量充足 ,冷季长 ,暖季短 ,境内全年无绝对无霜期。降雪多集中在春季 ,4~ 5月份易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和海晏县牦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感染和流行情况,2010年3月至5月在大通种牛场和海晏地区采集252份牦牛血清样品,应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牦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和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大通种牛场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阳性率为23.42%,传染性鼻气管炎阳性率为65.45%;海晏县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阳性率为19.86%,传染性鼻气管炎阳性率为4.96%。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科学利用野牦牛资源,通过给家牦牛导入野牦牛遗传基因,培育出了“青海大通牦牛”这一牦牛新品种,为我国牦牛杂交育种和改良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通牦牛”是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在中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与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的共同努力下,利用野牦牛生长速度、体重、抗逆性等性状平均遗传水平远高家牦牛而产生的选择差,导入野牦牛血液来提高牦牛生产性能,而人工培育的世界上第一个牦牛新品种———“大通牦牛”2004年通过了国家级新品种审定。真胃炎是“大通牦牛”在春秋两季多发的一种消化道疾病,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均比过去常规疗法的疗效好。治疗68例,治愈62例,治愈率91.2%。1症状急性病例病畜食欲减退,反刍减少、无力或停止,有时虚嚼、磨牙,并有前胃…  相似文献   

11.
大通牦牛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人工培育成的新品种牦牛,其父本是青藏高原上的纯种野牦公牛,母系是大通种牛场的适龄家牦母牛经杂交而成的,因而得名“大通牦牛”,大通牦牛继承了父本的剽悍高大,母系的健壮、结实。现存栏大通牦牛两万多头,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产肉性能高,肉品质、繁育性能好,遗传稳定,外貌体型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2.
从2003年以来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开始了较大面积的推广工作,到今年己有10年的推广历史了。对一个新品种大面积推广10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间节点。2005年农业部批准"大通牦牛"为新品种并决定颁发新品种证书。截止2013年前己向青海省6州1地1市39个县累计推广大通牦牛种公牛14 640余头,据2013年不完全统计,大通牦牛后裔在省内推广区达91万头以上。今后必需加快品系繁育提高大通牦牛整体水平;加强核心育种群管理确保种牛质量;加强种公牛的动态溯源管理;组识种牛场技术人员深入推广区,传授良种良养的配套技术和野外冷配技术。  相似文献   

13.
大通牦牛是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和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连续20年执行农业部重点项目培育成功的牦牛新品种,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培育的牦牛新品种。2004年该品种通过了国家畜禽新品种审定,颁发了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由于该品种生产性能高,产肉、产奶性能好,易粗放饲养,抗逆性、适应性强,深受牦牛产区牧民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和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共同研究培育出的“大通牦牛”,通过国家兽禽品种委员会审定后,日前由农业部颁发了《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成为人工培育的牦牛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大通牦牛"是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和青海省大通种牛场连续20年执行农业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重点项目而培育成功的牦牛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更加有效提高“大通牦牛”犊牛健康生长发育的需要,该文针对“大通牦牛”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展开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同时兼顾做好犊牛疾病防控,从根本上提高犊牛的生长发育质量。因此,该文将会结合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多年来犊牛的饲养管理经验和技术展开分析与研究,希望可以为今后的“大通牦牛”犊牛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04~2006年在对海北州门源县某乡的调查,牦牛因春乏死亡占死亡总数的78.32%,其中有98.55%的牦牛都不同程度地感染了体外寄生虫.2005~2006年对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的牦牛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寄生虫不但是牦牛春季死亡的主要原因,还是影响牦牛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青海省西宁市、海北州、海南州三地典型农牧交错区和牧区4县13个乡的家庭牧场,对其舍饲育肥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牦牛舍饲育肥饲养模式和经济效益,提出了牦牛产业高品质、高质量发展若干建议,以期为牦牛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通牦牛是世界上第一个在高原高寒自然生态条件下用人工培育成功的牦牛新品种。自1983年起,大通种牛场和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及省畜牧兽医总站全面开展了牦牛新品种培育工作,连续执行农业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重点项目,历经20多年成功  相似文献   

20.
试验主要研究了不同饲养模式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育肥增重及屠宰性能的影响。从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的4月龄断奶羔羊中选择日龄为(130±10)d的母羔和去势公羔(羯羔)各30只作为放牧补饲组,从淘汰群中选择与放牧补饲组日龄相近的母羔和去势公羔(羯羊)各30只作为舍饲组进行舍饲育肥,共120只,分为4组,每组30只。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饲养模式,设放牧补饲和舍饲育肥两种,其中,放牧补饲的羔羊按照原厂方式,每天在天然草场上放牧并每只补饲玉米(风干基础)300 g,舍饲育肥的羔羊,按照试验设计饲喂全混合日粮;第二因素为性别,分为母羔与羯羔,育肥期3个月。育肥结束时,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别从舍饲育肥和放牧补饲的羯羔组中每组选择接近平均体重的6只羯羔屠宰,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羯羔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放牧补饲相比,舍饲模式的育肥体重和增重显著增加,育肥期内舍饲组的日增重较放牧补饲组提高69%,饲料转化效率是放牧补饲组的2倍。屠宰试验结果表明,舍饲模式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显著提高,分别较放牧补饲组增加64.60%、27.56%、37.39%。因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进行短期舍饲育肥与放牧补饲相比,对增重性能、饲料转化效率和屠宰性能的促进效果明显,可显著提高产肉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