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钾肥水平对油茶果实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钾素水平对油茶果实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设置了6个不同钾肥用量处理,以8年生的长林53号和长林27号两个油茶无性系为试材在江西永丰开展了施肥试验,连续两年测定了油茶果径、单果质量、干出籽率、干出仁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单株结果数、单株果实产量和产油量等指标,比较和分析了不同无性系的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无性系的果实性状和产量对钾肥水平差异的响应均存在大小年差异;结实大年时,钾肥水平对两个无性系果实的果径、单果质量和干出仁率影响不大,对其他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结实小年时,钾肥水平仅对53号无性系单株结实数量和产量造成影响且无明显梯度规律,而27号无性系随着钾肥水平的提高,其干出籽率和鲜果含油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单株果实数量、产量和产油量则呈下降趋势;无论大年还是小年,单株产量均与结实数量关系最密切,大年的产量在油茶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就大小年平均产量而言,两品系均以中等钾肥水平的K2和K3处理最优。适量增施钾肥可有效改善油茶结实大年果实性状,提高单株结实数量,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果实成熟整齐度,促进油茶鲜果机械化采收。【方法】以‘长林18号’‘赣石83-4’‘赣石447’为试验对象,在果实成熟期喷施0.2、0.6、0.8、1.2 g/L乙烯利和等量清水,调查油茶果实开裂动态,测定果实表观性状指标、种仁内营养物质含量和脂肪酸组分及含量,揭示乙烯利对油茶果实成熟和品质的影响。【结果】1.2 g/L乙烯利处理促进油茶果实开裂的效果最好,1.2 g/L处理的裂果率达到50%的所需时间比对照缩短了4 d,比0.6、0.8 g/L处理缩短了2 d。喷施乙烯利后,油茶的单果鲜质量、鲜果出籽率、鲜果出仁率、果实含水率以及连续2 a的单株产量无明显变化,种仁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及各脂肪酸组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长林18号’种仁的可溶性糖含量减少,油脂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所增加;‘赣石447’种仁的可溶性糖和油脂含量整体上分别呈现减少和增加的趋势;‘赣石83-4’种仁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减少,油脂含量增加。‘长林18号’和‘赣石447’种仁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升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赣石83-4’种仁的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含...  相似文献   

3.
对广西5个分布点共27株普通油茶实生优树果实进行了5个产量性状(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出仁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和3个品质性状(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棕榈酸含量)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单株间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鲜果含油率干出籽率鲜出籽率种仁含油率干出仁率,但分布点间鲜果含油率差异不显著,其它3个产量性状差异极显著;(2)单株间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亚油酸棕榈酸油酸,但分布点间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差异不显著,而油酸含量差异显著;(3)5个产量性状相互间均有一定程度的相关。除鲜出籽率与鲜果含油率、干出籽率与干出仁率之间相关不显著外,其它两两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4)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间存在一定规律的相关性。鲜出籽率和干出籽率均与油酸含量呈负相关,与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呈正相关;干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均与油酸含量呈正相关,与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长林系列油茶品种的最佳配置组合,以5~8年生10个长林系列良种为研究对象,设计49个配置组合并进行人工控制授粉,对当代杂交果实的座果率、种实特征、种仁含油率以及油脂油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授粉组合对座果率、果实重量、鲜出籽率、籽粒数、单籽粒重和种仁含油率影响显著,对种子脂肪酸油酸含量无显著影响;油茶授粉座果率与果实重量、籽粒数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果实籽粒数和单籽粒重则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通过对品种间控制授粉的座果率、种实特征以及种仁含油率的综合评价,优化筛选出长林系列油茶良种的最佳品种配置组合6个,即长林21号和长林4号、长林21号和长林18号、长林53号和长林40号、长林53号和长林23号、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长林3号和长林27号。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钾肥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果实性状的影响,本文以长林27号为材料开展试验。结果表明,钾肥用量对油茶果茎和单果质量有提高但是影响不显著。钾肥有利于油茶出籽率和出仁率的提高,180g/株钾肥处理下出籽率和出仁率均达到了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5%、15.2%。钾肥处理对种仁含油率影响不显著,但是能够显著提高鲜果的含油率。180g/株钾肥处理下,鲜果含油率达到最高。综合考虑钾肥对油茶果实性状等指标的影响,最适合油茶果实生长的钾肥用量为180g/株。  相似文献   

6.
为给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种适应性研究和生产中品种的选用提供依据,对霍山县但家庙镇观音岩村引种的11个油茶品种(‘长林166号’、‘长林53号’、‘长林40号’、‘长林27号’、‘长林23号’、‘长林21号’、‘长林4号’、‘长林3号’、‘湘林56’、‘湘林26’和‘大别山1号’)果实的经济性状进行了调查,方法是每个品种选10株,每株随机选20个果实,测定其经济性状指标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茶的鲜果含油率在2.65%~9.93%、干籽含油率在19.07%~39.62%、仁含油率在38.67%~56.54%,不同品种油茶的含油率差异较大;不同品种的鲜果质量及干籽质量有较大的差异,果形指数差异较小;‘长林53号’、‘长林40号’、‘长林21号’、‘长林3号’、‘湘林56’、‘湘林26’和‘大别山1号’7个油茶品种在引种地表现出较好的良种特性;聚类分析结果为当距离为10时分为2类,当距离为15时,分为3类。  相似文献   

7.
软枝油茶引种栽培与优良单株选择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泸县地区筛选的软枝油茶优良林分的生长性状、适应性及经济性状进行了跟踪观测,以期筛选出适应当地生产的软枝油茶优良单株.软枝油茶在泸县地区适生,并表现出生长快、早花早实等特点.软枝油茶实生林分存在较大差异,折算后单株鲜果产量和鲜出籽率最高可达6.90kg和42.14%,表明软枝油茶具有较大的改良价值.以单株鲜果产量、单位面积鲜果产量、鲜出籽率、干出仁率、种仁含油率为指标,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计算,初步筛选出了4个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8.
高州油茶优树果实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省揭阳市对10个入选高州油茶优良单株(LW1、LW2、LW3、LW4、LW5、3号、5号、6号、10号、12号)果实主要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各单株间果实性状存在差异,其中鲜籽重变异最大,变异系数32.98%;果形指数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4.60%;LW3的鲜果含油率最高,达4.93%。根据各选优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确定其选优标准为鲜果出籽率25.0%以上、干出籽率10.0%以上、出仁率40.0%以上,种仁含油率50.0%以上、鲜果含油率3.0%以上。主成分分析表明,鲜果含油率、干籽含油率、鲜籽含油率、出仁率和干出籽率在果实含油率的贡献率为44.423%。根据制定的高州油茶选优标准和主成分分析法,优良单株LW3、6号、LW2在2种方法中均入选,说明这3株优树可以作为最优良的单株进行繁育与测定。研究结果可为油茶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西省油茶常见栽培品种的果实生长和经济性状差异,为油茶生产中品种的选择和良种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赣无1'赣永5'长林4'和'长林40'4个品种的7年生植株为试验材料,于2016—2017年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油茶基地开展田间试验,跟踪调查果实生长动态,测定产量、含油率等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结果】4个油茶品种的果实生长规律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长林40'无明显的快速生长期,而其他3个品种在7月下旬—8月下旬增长最快。'长林4'的果形指数先降后升,其他3个品种基本持续增大。到果实成熟时,'长林4'果实最大,而'赣永5'果形最不同。4个品种在单果鲜质量、鲜果出干籽率、鲜果含油率、单株产量和产油量上有显著差异,而在单株结果数、干籽出干仁率和种仁含油率上无显著差异。对10个果实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3个主成分因子。其中,产量最高的是'长林4',鲜果含油率最高的是'赣无1',干籽出仁率最高的是'长林4',按照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长林4'长林40'赣无1'赣永5'。【结论】4个油茶品种的果实生长规律和果形指数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长林4'综合经济性状最优,'赣永5'最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明油茶花粉直感效应和品种精确配比。[方法]以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和长林53号4个良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授粉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研究不同授粉组合下油茶坐果率、果实质量、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的差异,同时按照混料设计优化油茶品种配置模式。[结果]不同授粉组合在油茶坐果率、果实质量、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等方面均差异显著,异交授粉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自交授粉。综合分析上述各项指标,长林53号的推荐配置授粉品种是长林4号,长林3号、长林4号和长林40号的推荐配置授粉品种均是长林53号。3个品种配置,采用长林4号(33.65%)+长林40号(26.18%)+长林53号(40.17%)时产油量最高。[结论]油茶在坐果率、果实质量、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等方面存在花粉直感效应,利用花粉直感效应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通过选择授粉品种以及品种的比例配置,促进油茶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1.
激素处理对野生观果树种坐果率和挂果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花楸树盛花期喷50×10^-6赤霉素,可提高坐果率28.72%;喷PBO生长调节剂300倍液,可提高坐果率17.35%。在天目琼花盛花期喷50×10^-6赤霉素,可提高坐果率22.71%;喷PBO生长调节剂300倍液,可提高坐果率14.93%。以山杏、山梨为研究对象,在果实成熟前25d全株喷洒激素,在10×10^-6~50×10^-6范围内,随NAA和GA的增高,两个树种落果率明显下降,但均以30×10^-6~50×10^-6最为显著,落果率仅在10%以下,比对照下降了88.4%。  相似文献   

12.
4个石榴品种果实品质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石榴品种的品质评价和果实贮藏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的石榴主栽品种‘叶城1号’和‘叶城2号’以及河南省郑州市的石榴主栽品种‘突尼斯’与‘中农红’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和比较了4个石榴品种的果实表型特征指标、果实经济性状指标、果实内在品质指标及果实中8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4个石榴品种在果实品质上存在不同水平的差异性,其中,‘突尼斯’的果形指数接近1,其果皮较薄,果皮质量也最低,果实可食率反而最高(66.54%±6.12%),比‘中农红’和‘叶城1号’‘叶城2号’分别高约10%、25%、20%,其果汁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钾和钙含量均较高;‘中农红’果实籽粒的含水量最多,其糖酸比也较高,果汁中锰、锌、铁和铜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均较高;‘叶城1号’果实的纵横径均最高,果形指数却最低,其单果质量最高,为(435.33±75.97)g,但因其果皮厚度大和质量重,故其果实的可食率反而最低,为(41.582%±6.785%),其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及磷和镁含量均最高;‘叶城2号’虽其单果籽粒颗数最多,因其籽粒较小,故其单果籽粒质量最低,其籽粒含水量也最低,而其可滴定酸含量较高,为(0.577%±0.110%)。4个石榴品种中,‘突尼斯’和‘中农红’均不耐贮运,均较适用于加工果汁或就地就近处理;‘叶城1号’和‘叶城2号’均较耐贮运,均较适于远地贮藏和运输。  相似文献   

13.
为给进一步研究枣品种的果实与果核性状奠定基础,从而为今后新疆枣品种的引进和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引进新疆的板枣、薄皮枣、苹果枣、稷山长枣等48个枣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果实与果核形态学特征及其核纵径、核喙长、核横径、核侧径、单核质量、核型指数、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型指数、可食率等11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与观测,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观测结果表明:48个枣品种的果实外观形态从扁圆形至扁柱形均有分布;其果核形状从卵圆形到长纺锤形均有表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枣核纵径与核型指数、果实纵径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04和0.845;枣核横径与单核质量、单果质量间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61和0.714。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从11个数量性状中提取出3个主成分,其积累方差贡献率达到86.895%;其中,第1主成分反映了果实、果核横向性状与果实、果核质量之间的信息,第2主成分反映了果实、果核纵向性状与果型、核型指数之间的信息,第3主成分反映了可食率的信息。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8个枣品种可划分成7组,果核和果实形态在各分组间均呈现出大核、大果,大核、中果,中核、中果,中核、小果,小核、小果的组合变化规律,这表明其具有完全不同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各参试品种在湘南低山丘陵区红壤土、石灰土、钙质土立地条件下枇杷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及相关资料的系统分析,提出了枇杷疏花疏果技术要点。并以红壤土上10~14年生太城四号枇杷为材料,系统研究了疏花疏果对枇杷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太城四号枇杷疏花疏果后以每穗留果3~5个为最佳,疏果后平均单果重、单株产量及收益分别比对照提高117%、32%、163%。同时可提高果实的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含糖量,降低含酸量,有效改善果实品质、口感风味、色泽,大大缩短果实采摘期。  相似文献   

15.
对1994年世界51个国家果品生产、贸易及其经济、贸易、人口等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果品产量主要受国土面积、人口两因素的控制。②水果进出口贸易量主要受本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控制,并受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果品总产量的影响。③人均果品消费量则主要依赖于人均果品生产量的大小,并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对中国果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品市场相对狭小、发展结构不太合理、果品质量相对太差、果品深加工能力有限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调整结构、统筹规划、统一安排、促进果品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枸杞果柄分离力与果实、果柄形态及内源激素间的关系,从而为枸杞鲜果新品种选育及其鲜果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蒙杞2号和宁杞7号为试材,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果实与果柄中ABA、IAA、GA_3、ZR的含量,分析了枸杞果实发育期内果实与果柄的形态及内源激素和果柄分离力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柄分离力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而不断降低,其与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间均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71、-0.862、-0.883;果柄分离力与果实中各内源激素的相关系数均较高,而与果柄中各内源激素的相关系数均较低。果实中的ABA含量在果实膨大初期开始上升,至果实成熟期,蒙杞2号果实中的ABA含量下降,而宁杞7号果实中的ABA含量仍较高;果实中的IAA含量逐渐下降,并显著低于果柄中的IAA含量,蒙杞2号果实中的IAA含量低于宁杞7号果实中的IAA含量;果实中GA_3与ZR的含量均逐渐下降,且宁杞7号果实中GA_3与ZR的含量均高于蒙杞2号的;果柄中GA_3与ZR的含量变化均不明显;ABA、GA_3、ZR在宁杞7号果实与果柄中的含量比均高于其在蒙杞2号果实与果柄中的含量比,宁杞7号果实中ABA/(IAA+GA_3+ZR)之值也高于蒙杞2号果实中ABA/(IAA+GA_3+ZR)之值。文中综合分析认为,ABA、GA_3、ZR在枸杞果实与果柄中的含量比和果实中ABA/(IAA+GA_3+ZR)之值均高可能是导致果柄分离力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介绍开发油棕丝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工业性试验表明油棕丝MDF,其质量不亚于木质MDF,目前国内可提供成套的油棕丝MDF制造设备,不仅可以使国产人造板生产线进入国际市场,且为我国海南、广东、福建等地区开发利用油棕丝MDF创造了条件,拓宽了人造板生产的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科学而又省力的人工疏花技术,以红富士、新红星为试材,在衡水市旧城、等庄两处果园,研究了苹果一次疏花对坐果及果实发育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疏花可使红富士的花序坐果率两年平均达7948%,较对照高147倍,新红星平均花序坐果率为7282%,较对照高197倍;且幼果膨大较快,果实平均单果重红富士、新红星分别为26896g、24251g,分别比对照高5009g和3016g,且果个整齐,果形指数提高。  相似文献   

19.
壶瓶枣果实生长动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枣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10年生密植壶瓶枣为试材,利用DD-S植物生长动态仪测定了果实的纵横径,对果园内各气象因子进行了同步检测,并分析了果实的生长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枣果实生长期内其纵横径与果形指数日均值的变化密切相关,两者均呈波浪形变化;果实膨大期枣果纵横径日变化曲线呈"N"型,成熟期枣果纵横径日变化曲线呈"V"型;果实生长期枣果受到的不同气象因子的影响都较大。  相似文献   

20.
酚类物质是果树体内的一种次生代谢物质,它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本文主要在3个方面综述了有关内容的研究进展:第一,酚类物质与果树组织培养的关系;第二,酚类物质与果实品质的关系;第三,酚类物质与果树抗逆性的关系。并且提出了该研究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