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秦美猕猴桃根系分布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采用壕沟法对 7a生秦美猕猴桃根系观察研究表明 :猕猴桃须根发达而稠密 ,占统计总根量的 96.0 % ,根系水平分布范围较小 ,最远距主干约 1 0 0 cm,垂直分布以地表 0~ 60 cm土层内根系数量最多 ,并提出了适宜的施肥广度和深度范围。  相似文献   

2.
蔡海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99-16301
在位于黑河源流区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选择旱柳利用根钻1/4样圆法取样,采用根系密度分析项目区旱柳根系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0~200 cm垂直剖面上,旱柳细根系(d≤2 mm)根系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总体呈衰减趋势。0~60 cm土层细根根密度较大,在60~80 cm土层细根根系密度分布较为稳定。旱柳粗根根系密度在剖面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减-增-减"的趋势变化,40~80和120~180 cm土层为旱柳粗根根系密度分布的高密度区。距树干50、100、150、200 cm处,旱柳细根生物量占总根系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32.97%、27.01%、21.98%、18.05%,粗根生物量占总根系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51.35%、33.16%、6.96%、8.53%。垂直方向上,旱柳细根生物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显著的负指数衰减。粗根生物量垂直分布基本相似,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高密度区所占比重依次减小。水平方向上,旱柳根系生物量随距树干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南疆核桃间作冬麦复合系统根系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核桃-小麦复合系统中根系分布特征,为南疆核桃小麦间作系统土壤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合理设计依据。以核桃、小麦单作为对照,采用根钻法取样,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对根系形态进行分析,比较核桃-小麦复合系统与单作系统中植物根的空间分布,通过土地当量法对复合系统评估。结果表明,复合系统中核桃和小麦的根表面积密度、根干质量密度比相应土层的核桃单作、小麦单作小;复合系统中20~40cm土层中1a生核桃、2a生核桃的根表面积密度,比1a生核桃单作、2a生核桃单作降低了30.36%、26.18%;复合系统中与1a生核桃间作、与2a生核桃间作20~40cm土层的小麦根表面密度,比小麦单作降低了23.7%、59.2%;复合系统、单作中0~40cm土层的1a生核桃、2a生核桃的根干质量密度为0~100cm土层内根总生物量的75.31%、82.84%、76.76%、83.23%;0~40cm土层为核桃与小麦根系的重叠生态位,促使复合系统中的根系分布不均匀;复合系统的地上部生物量土地当量比(1.620和1.617)均大于1,比相应单作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剖面挖掘和分层取样法,利用WinRHIZO Pro2010a根系分析系统对漫灌条件下盛果期库尔勒香梨吸收根(d<2 mm)和输导根(d≥2 mm)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距离树干0~100 cm的0~130 cm土层根系分布比较密集,吸收根的水平分布范围比输导根宽25~50 cm,垂直分布深10 cm左右。根系在水平方向上(0~400 cm)随着距树干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少,最值出现在0~25 cm和25~50 cm处;在垂直方向上(0~130 cm)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增多后减少,吸收根表现出“单峰型”的规律,最大值出现在80~90 cm处,而输导根则表现出“双峰型”的规律,最值出现在20~30 cm和80~90 cm处。距树干0~275 cm的0~90 cm土层是香梨田间水肥管理的重要区域,土壤质地条件是影响根系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剖面挖掘和分层取样法,利用WinRHIZO Pro2010a根系分析系统对漫灌条件下红枣吸收根(根径<2 mm)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以期为枣树田间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根系在水平方向上(0~450 cm)随着距树干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少,水平距离0~200 cm以内的区域是根系分布的主要区域;根系在垂直方向上(0~160 cm)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竖直方向0~70 cm以内的土层是根系分布的主要区域.水平距离0~200 cm、竖直方向0~70 cm以内土层是枣树田间水肥管理的重要区域,土壤质地条件是影响根系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9.0cm地径红枣根系吸水模型的建立提供关键参数。采用剖面挖掘和分层取样法,利用WinRHIZOPro2010a根系分析系统对漫灌条件下中龄期红枣(9.0cm地径)吸收根(根径<2.0mm)和输导根(根径≥2.0mm)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对于红枣根长密度分布,吸收根所占比重比输导根大,在水平方向上,吸收根的分布范围大概比输导根广25.0~50.0cm。在水平距离0~175.0cm范围内是根系分布的重要区域。在垂直方向上,输导根的分布范围大概比吸收根广10.0~20.0cm。在土层深度0~120.0cm范围内是根系分布的重要区域。距离树干0~175.0cm的0~120.0cm土层是9.0cm地径红枣田间水肥管理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7.
杉木大径材林分不同胸径单株根生物量垂直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2年生杉木大径材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20cm、25cm、30cm 3个不同胸径杉木单株不同径级根生物量及其垂直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杉木胸径的增长,杉木单株根系总生物量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杉木粗根总生物量表现为胸径30cm25cm20cm,杉木大根总生物量表现为胸径20cm30cm25cm,杉木中根总生物量表现为胸径25cm20cm30cm,小根及细根总生物量均表现为30cm20cm25cm;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杉木粗根、大根总体上表现为随着杉木胸径的增大其根生物量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杉木中根在深层土层表现为随着杉木胸径增大其生物量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杉木小根及细根总体表现为随着胸径增大其生物量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天坛公园油松、侧柏大树根系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树木的根系分布是影响灌溉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园林树木的科学灌溉,对两种常见园林树木的根系分布特征开展研究。【方法】采用根钻法对天坛公园60年生油松、侧柏大树根系进行定点逐层取样,利用Win-RHIZO Pro根系分析系统分析各径级根系(直径1mm、1~2mm、2~5mm)的根长、根表面积、根重和根体积等指标,研究油松、侧柏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结果】结果表明,油松和侧柏各径级根系的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均以直径1mm根系最多,直径2mm的吸收根为总根量的主体。在垂直分布上,两树种均在0~60cm深度范围内有大量吸收根存在,其中,10~40cm土层是油松根系集中分布区,0~40cm土层是侧柏根系集中分布区。油松吸收根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峰值出现在20~30cm土层处;侧柏吸收根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0~10cm土层处。【结论】公园绿地中油松、侧柏的根系分布在垂直方向上与野外林地根系分布更为接近,而与同为城市绿化树的行道树根系分布差异较大;而水平方向上分布较均匀,这可能是由于公园休闲场所的密植特征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0a生樟子松树地上部生长量、根系分布及其生长量、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根系(根粗、根长、冠幅等)生长量愈大,地上部(树高、地径、冠幅等)生长量就愈大,反之,则愈小。造林第3a在0~10cm土层中无根系分布。黄麻土中根系分布在10~20cm土层中,白土中根系分布在10~28cm土层中。灌水根系水平分布范围大,不灌水根系水平分布范围小。灌水有利于增加根生物量和生长量,进而增加地上部生长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砾土质戈壁土壤滴灌条件下红枣根系分布情况,为滴灌系统的科学设计和水分精确管理制度的建立及红枣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砾土质戈壁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此类土壤滴灌条件下定植3、5和7 a 的红枣根系分布采用改良壕沟法进行观察,了解枣树根系的分布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砾土戈壁滴灌条件下红枣根系有向肥水生长的特性,大量垂直根系主要分布在20~80 cm土层,以20~60 cm土层较密集,占总根量的65%~80%,水平方向主要分布在0~50 cm土层,其根系数量约占全部根系数量的90%以上,其中0~40 cm土层根系约占全部根系数量的79%以上。可见,砾土质戈壁滴灌条件下3~7 a生的红枣垂直根系主要分布在60 cm土层,水平方向主要分布在0~50 cm土层,施基肥深度应在30~50 cm,施肥槽穴可留在树行中间。  相似文献   

11.
调查了7a生越橘在辽南地区棕壤条件下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5个越橘品种根幅为50~70cm,水平分布主要在0~50cm范围内;(2)根系生物量以高丛越橘、半高丛越橘较大,矮丛越橘较小;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以1~3mm的根系最大,其次为≤1mm的根系,≥3mm的根系所占比例较小;(3)康维尔、北村和斯卫克的根长密度较大,北陆和美登较小;不同径级根系根长密度占总根长密度的比例≤1mm根系最大,其次为1~3mm的根系,≥3mm的根系所占比例较小;(4)5个越橘品种根系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垂直分布深度在30~40cm以内,主要分布在0~20cm土层中,其中康维尔和北村集中分布在0~10cm土层中,美登集中分布在10~20cm土层中,北陆和斯卫克在0~20cm土层内分布相对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12.
以农科一号、农科二号莲雾为试材,观察莲雾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形态特征.农科一号、农科二号莲雾根系垂直根深均达80 cm;农科一号根系主要集中在20~60 cm的土层内;农科二号莲雾根系集中在0~40cm的土层内,直径在5 mm以下的根占总根数的绝大部分.以6年生农科二号莲雾为例,水平根幅为4.56m×2.88m,活性细根分布在距离根颈1.34~2.28 m之间.研究结果可为施肥等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2个转BtCry1Ac基因107杨株系及其未转基因对照为材料,研究转Bt基因107杨的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垂直方向上,2个转基因株系与CK的总根系及各径级根长密度、表面积密度、体积密度以及生物量密度上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0~30 cm土层中,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及生物量密度均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土层;2)水平方向0~150 cm, 2个转基因株系与CK的总根表面积密度、总生物量密度随着距树干水平距离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不同径级根系表面积密度、根长密度在距树干0~30 cm处达到最大值;3)2个转基因株系总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和生物量密度均小于对照,对照与转基因株系存在显著性差异,而2个转基因株系间无显著性差异;4)3个株系在根系分布中均以细根为主,且转基因株系细根径级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表现为对照大于转基因株系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和转基因株系中根与粗根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黑核桃根系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黑核桃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为黑核桃的水肥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a生黑核桃为试材,采用剖面挖掘和分层取样法,利用植物图像分析系统和烘干称重法,分析不同土层的根系生物量密度、根系表面积密度和总根长密度。【结果】根系生物量密度、根系表面积密度和总根长密度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均呈现递减的趋势。在垂直分布上,根系垂直最深分布达到150 cm土层,0~70 cm土层是根系垂直分布的主要区域,该区域内根系生物量占垂直分布总量的85.45%。根系表面积密度最大值和总根长密度均出现在0~10 cm土层,分别为17.66 mm2/cm3和0.34 cm/cm3;在水平方向上,水平分布最远分布达到120 cm以上,距离树干0~80 cm是根系生物量水平分布的主要区域,该区域内根系生物量占水平分布总量的93.98%。根系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最大值均在距离树干0~20 cm的区域,分别为0.12和0.43 cm/cm3。【结论】5 a生黑核桃根系垂直最深分布达到150 cm土层,水平分布最远分布达到120 cm以上。距树干0~80 cm,深0~70 cm的区域是黑核桃根系分布的主要区域,该土层应该作为肥水管理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坡位下,以30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江南油杉根系各组分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一致,均为粗根主根大根小根,但所占比例差异范围比地上部分有所增加;江南油杉根系生物量空间分布规律性明显,坡位对根系各组分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显著。在垂直方向上,江南油杉的小根、大根和粗根生物量均随着土层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但随着根径的增大其主要分布土层生物量所占比例明显减小,在0~20 cm土层,小根、中根、粗根的生物量分别占其总生物量的71.7%、53.4%和48.1%。在不同土层中,坡位因子对不同根系的生物量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性影响,其中小根总生物量大小排序为上坡中坡下坡,大根总生物量为下坡中坡上坡,粗根总生物量为下坡中坡上坡。在水平方向上,江南油杉大根、粗根生物量从树兜向外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而小根在下坡位表现为近区中区远区,在上坡位和中坡位则表现为中区近区远区。在不同区位,坡位因子对不同根系生物量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辽宁省营口熊岳地区采用方块取土法,进行了油桃(山桃砧木)根系垂直分布调查,其结果是:在日光温室条件下,根系垂直集中分布层在10~50 cm之间;在露地条件下根系垂直集中分布层在10~60 cm之间.日光温室油桃在0~40 cm土层中的根量占0~60 cm深土层内总根量的86.4%;其中0~30 cm范围内各土层的根量比例,均高于同深度层次的露地油桃,尤其是0~10 cm土层内根量比例比露地同层次根量比例多11.6%;而30 cm深度以下各土层中的根量比例均低于同层次的露地桃;随土层加深,根量比例逐渐减少,与露地油桃根量比例的差值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坡位下,以30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江南油杉根系各组分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一致,均为粗根>主根>大根>小根,但所占比例差异范围比地上部分有所增加;江南油杉根系生物量空间分布规律性明显,坡位对根系各组分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显著。在垂直方向上,江南油杉的小根、大根和粗根生物量均随着土层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但随着根径的增大其主要分布土层生物量所占比例明显减小,在0~20 cm土层,小根、中根、粗根的生物量分别占其总生物量的71.7%、53.4%和48.1%。在不同土层中,坡位因子对不同根系的生物量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性影响,其中小根总生物量大小排序为上坡>中坡>下坡,大根总生物量为下坡>中坡>上坡,粗根总生物量为下坡>中坡>上坡。在水平方向上,江南油杉大根、粗根生物量从树兜向外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而小根在下坡位表现为近区>中区>远区,在上坡位和中坡位则表现为中区>近区>远区。在不同区位,坡位因子对不同根系生物量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晋西黄土区核桃花生复合系统核桃根系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分层挖掘法对晋西黄土区核桃花生复合系统核桃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核桃根系生物量较为集中地分布在0~60cm的土层中,占整个根系生物量的90.52%;在水平方向上,核桃根系生物量主要集中在距核桃1.5m的区域内,占整个根系生物量的70.37%。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其中,细根主要集中分布在垂直方向0~40cm土层、水平方向1.5m的带距内,并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以及距树体距离(水平方向)的增加,根系生物量均呈指数型减少。建立了根质量密度与距树体水平距离和土层深度的关系。根系消弱系数(β)反映出的根系分布特点与根系的实际分布情况相符,可以作为描述核桃根系垂直变化的参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盛果期枣树根系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枣树的田间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剖面挖掘和分层取样的方法,利用WinRHIZO Pro2010a根系分析系统对漫灌条件下盛果期红枣吸收根(根径<2 mm)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根系在水平方向上(0~425 cm)随着树干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在垂直方向上(0~160 cm)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根系根长密度最密集的区域在水平距离0~125 cm和垂直深度0~80 cm的区域,根系表面积密度最密集的区域在水平距离0~175 cm和垂直深度0~90 cm区域。【结论】水平距离0~200 cm和垂直深度0~70 cm以内土层是红枣田间水肥管理的重要区域,根长密度、表面积密度占全根的百分比均在80.00%以上,土壤质地条件是影响根系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盛果期枣树根系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枣树的田间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剖面挖掘和分层取样的方法,利用WinRHIZO Pro2010a根系分析系统对漫灌条件下盛果期红枣吸收根(根径<2 mm)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根系在水平方向上(0~425 cm)随着树干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在垂直方向上(0~160 cm)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根系根长密度最密集的区域在水平距离0~125 cm和垂直深度0~80 cm的区域,根系表面积密度最密集的区域在水平距离0~175 cm和垂直深度0~90 cm区域.[结论]水平距离0~200 cm和垂直深度0~70 cm以内土层是红枣田间水肥管理的重要区域,根长密度、表面积密度占全根的百分比均在80.00%以上,土壤质地条件是影响根系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