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苏从成 《饲料研究》2007,(11):49-51
肽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消化产物,是反刍动物和瘤胃微生物的重要营养来源。文章综述反刍动物对肽的吸收特点及影响因素、肽的吸收代谢机制、肽对瘤胃微生物的调控及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发挥的作用,并阐述饲料蛋白源活性肽的开发应用及肽营养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反刍动物是以小肽吸收为主要形式的,这是由于反刍动物存在肽的非肠系膜吸收系统。本文从反刍动物对小肽的吸收途径、吸收机制、反刍动物对小肽的利用以:及影响小肽吸收利用的因素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在动物营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已表明蛋白质营养不仅是游离氨基酸营养,肽营养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肽的吸收特点及影响因素,肽的吸收代谢机制,肽对瘤胃微生物的调控及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发挥的作用,并阐述饲料蛋白源活性肽的开发应用及肽营养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反刍动物小肽吸收与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内降解成游离氨基酸和肽类后被吸收。试验表明,反刍动物以肽吸收为主要形式。这一点与单胃动物以氨基酸吸收为主不同,原因是反刍动物存在肽的非肠系膜吸收系统。近年来,对寡肽(Oligo-Peptide,OP)特别是小肽(Small—Peptide,SP)在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中的作用有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反刍动物肽吸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本世纪之前,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蛋白质对动物健康的重要性。经过多年的研究,许多理论被检验和改进。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展开,产生了一些蛋白质营养的新认识和新观点,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显著数量的氨基酸以二肽或三肽形式吸收的观点,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对于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对肽的研究已愈来愈深入广泛地展开,对于肽对瘤胃微生物的营养作用,反刍动物消化道对肽的吸收利用规律及生物活性肽的作用机理等肽营养方面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反刍动物蛋白质研究的热点。1肽吸收的特点和意义已有大量试验证实了肽完整吸收的可能性(Flin和Bergulu…  相似文献   

6.
单胃动物以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吸收为主,而反刍动物则以小肽(Small Peptides,SP)吸收为主.反刍动物吸收的小肽主要是由2个或3个氨基酸残基连接在一起的二肽或三肽.小肽可提高动物对蛋白质的利用率、改善动物产品品质,从而更好地发挥动物生产潜能.文章就反刍动物小肽吸收机制、营养作用及吸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反刍动物肽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对小肽在反刍动物体内吸收与营养研究的新进展,讨论了小肽在瘤胃内的代谢及其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作用,分析了影响小肽吸收,代谢,利用的因素,最后介绍了瘤胃微生物肽营养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小肽的营养,反刍动物对小肽的吸收途径、吸收机制及其对小肽的利用,小肽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小肽对反刍动物乳蛋白合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肽能被乳腺组织有效利用,用于弥补乳蛋白合成过程中游离氨基酸供应的不足,因此有必要研究小肽在反刍动物体内的代谢及其在乳蛋白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加深人们对反刍动物利用氨基酸的了解。作者从肽的概念、乳蛋白对小肽的利用、乳腺对小肽的吸收机制、影响乳腺对小肽利用的因素及其研究展望等方面对反刍动物乳腺的小肽代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肽的吸收与营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肽的吸收与营养的研究概况,对肽的吸收特点、转运、利用及营养作用等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就反刍动物肽吸收与营养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前景,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展望。 引言 近年来,肽(主要指二肽和三肽)被胃肠道吸收己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被人们所接受,国外许多学者对肽的吸收和营养作用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一些新的成果向传统的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就肽吸收  相似文献   

11.
肽吸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综述了肽吸收的特点、肽的吸收途径及肽的组织利用 ,并阐述肽吸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肽饲料营养价值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小肽一般是指二肽或三肽,小肽饲料就是通过化学或生物方法将本来不适合动物利用的蛋白原料分解,制成含有大量小肽的饲料产品。小肽饲料的营养价值在于小肽的吸收优势和其自身的质量。根据影响小肽营养价值的因素,可以选取小肽的总含量、平均肽链长度、特定小肽的含量、特定氨基酸的含量作为评价小肽饲料营养价值的指标。目前小肽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双缩脲法、福林-酚法、三氯乙酸法、甲醛滴定法、凯氏定氮法、紫外光吸收法、消光系数法、考马斯亮兰法、层析比色法、高效凝胶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CE-ESI-MS联用法。  相似文献   

13.
反刍动物肽吸收的机制和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肽以逆浓度梯度转运 ,主要依赖H + 浓度或依赖Ca2 + 浓度转运 ,肽比游离氨基酸吸收的更快 ,肽的吸收还可以避免氨基酸之间的吸收竞争。对于反刍动物 ,瘤胃和瓣胃是其肽吸收的主要位点 ,这些观点的提出使人们对新蛋白质体系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小肽的营养特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逐渐认识到除了游离氨基酸外,小肽也能够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肽除了对动物的营养作用外,某些有生理活性的肽直接被动物吸收利用后,还具有免疫、神经递质、抗氧化等活性。作者对近年来有关小肽在动物科学领域中的营养研究进行了综述,除了分析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外,还重点阐述了小肽的吸收转运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小肽的吸收机制与营养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肽拥有许多特殊的营养生理作用,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优势也十分明显。就小肽的吸收机制和特殊的营养功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小肽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及研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肽是动物降解蛋白质为氨基酸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它能被动物体直接吸收的肽营养理论是动物营养学上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对传统蛋白质营养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它在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文中重点从小肽的吸收机制、营养功能和研究趋势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小肽的功能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肽是动物降解蛋白质为氨基酸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是动物的重要营养物质。它能在动物胃肠内被完整的吸收,这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完善了传统蛋白质代谢理论。文中就小肽的分类和吸收特点、小肽的功能、小肽在家禽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应用前景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十二指肠灌注大豆小肽对奶山羊小肠小肽和游离氨基酸吸收的影响。选择7只体况良好、体质量相近的奶山羊((37.88±3.03)kg),安装永久性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和门静脉、肠系膜静脉近端和远端以及颈动脉慢性血插管进行4×4拉丁方试验,分别从十二指肠灌注生理盐水、60、120、180g.d-1大豆小肽。结果表明,随着十二指肠大豆小肽灌注水平的提高,奶山羊肠系膜排流组织(MDV)总肽结合氨基酸净流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60、120、180g.d-1组门静脉排流组织(PDV)总肽结合氨基酸净流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3个大豆小肽灌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奶山羊小肠对小肽的吸收率随小肠中肽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着大豆小肽灌注水平的增加,奶山羊MDV和PDV组织游离氨基酸净流量显著增加(P0.05)。随十二指肠大豆小肽灌注水平的提高,试验羊颈静脉血浆尿素氮浓度显著增加(P0.05),对血浆葡萄糖、胰岛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和IGF-1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小肽灌注增加奶山羊小肠中肽结合氨基酸的流量,提高了MDV肽结合氨基酸的净流量,但因肽结合氨基酸吸收率降低或/和肽结合氨基酸吸收细胞降解率提高,降低了进入肠系膜静脉的肽结合氨基酸的比率。  相似文献   

19.
反刍动物小肽的生理特征与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肽是动物降解蛋白质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内降解成游离氨基酸和小肽后被吸收。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反刍动物以肽吸收为主要形式,并且其在氨基酸消化、吸收和降解中起着重要作用。作者对小肽生理特征及营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