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麻城黑山羊选育效果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麻城黑山羊的生产性能。[方法]选用四川简阳大耳黑山羊公羊和麻城黑山羊母羊进行1次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自群繁育时,建立1个育种核心场与几个育种场,形成育种繁育体系,2006年对经选育后的麻城黑山羊的生产性能指标进行观测。[结果]选育后的麻城黑山羊公、母羊初生、3月龄、12月龄各阶段的平均体重分别比选育前提高了6.29%、7.78%、9.57%和5.71%、9.23%、8.97%,体尺指标也有提高;产羔性能十分突出,产双羔以上母羊比例高达82.30%,平均年产羔率达到346%;经选育后的麻城黑山羊12月龄屠宰率为51.4%、净肉率为34.8%、肉骨比为3.88,与选育前相比,屠宰率有明显提高(P<0.05);繁殖性能也得到了改善。[结论]选育后的麻城黑山羊的各项生产性能均得到提高,选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比较研究了选育前后戴云山羊12月龄的体重体尺性状。结果表明:经过连续2年的选育,12月龄戴云山羊公羊和母羊的体重体尺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体重的增长幅度最大;公羊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的增长幅度分别为4.48%、1.99%、2.06%、1.66%,母羊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的增长幅度分别为2.29%、1.39%、0.77%、1.36%。但选育前后戴云山羊公羊测定的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选育前后戴云山羊母羊测定的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差异也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说明戴云山羊体重体尺性状的遗传进展较慢。  相似文献   

3.
对麻城黑山羊与波麻一代(F_1)山羊从初生至18月龄的体重变化、12月龄屠宰性能以及羊肉品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波麻F_1代公、母羊在初生、3月龄、6月龄体重均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12月龄和18月龄波麻F_1代公羊体重分别比麻城黑山羊公羊净增7.18 kg和12.89 kg,母羊净增6.51 kg和11.37 kg,差异极显著(P<0.01);各阶段平均日增重除初生至3月龄波麻F_1代比麻城黑山羊公、母羊高10.22 g和10.44 g(P<0.05)外,其余各阶段均高出19.00 g以上,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和胴体净肉率分别比麻城黑山羊公羊高3.35%和6.61%,比母羊高3.31%和5.22%,差异显著(P<0.05);肌肉物理性状差异不大,基本保持了麻城黑山羊原有的风味.波尔山羊与麻城黑山羊杂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波尔山羊与贵州黑山羊杂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波尔山羊与贵州黑山羊杂交对其后代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及在人工草地和荒山放牧饲养方式下的生长变化,以波尔山羊为父本(♂)与贵州黑山羊为母本(♀)进行杂交(贵州纯种黑山羊为对照),对其初生重、3月龄、6月龄和12月龄羊的体重、体尺等生长性能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1)杂交F1代羔羊的体重较贵州纯种黑山羊后代的平均体重增加53.89%,3月龄、6月龄和12月龄的体重、体高、体长和胸围均得到明显提高,综合性能得到很好改善。2)通过比较人工草地放牧与荒山放牧饲养方式下的改良效果发现,在人工草地上的杂交优势更为明显。说明,杂交优势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与饲养方式密切相关,在饲草较为丰富、活动相对受限的人工草地放牧饲养方式下,波尔山羊与贵州黑山羊的杂交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波尔山羊与麻城黑山羊杂交F1代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改良麻城黑山羊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以波尔山羊为父本、麻城黑山羊为母本进行杂交,研究波麻杂种后代的生长发育性能、繁殖性能、肥育性能和屠宰性能。[结果]波麻杂交一代(F1)的体型趋向父本,合群性更好,有利于放牧管理。6月龄、12月龄的波麻F1代的体重、胸围与母本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体高、体长与母本存在显著差异(P<0.05)。波麻F1代的产活羔率高于麻城黑山羊。3月龄的波麻F1代在90 d的育肥期内,日增重达93.78 g,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波麻F1代的产肉性能明显优于麻城黑山羊。[结论]波麻F1代的生长发育性能、繁殖性能、肥育性能和屠宰性能均优于麻城黑山羊,表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麻城黑山羊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方法]试验选择10个微卫星标记对波尔山羊和麻城黑山羊群体进行标记多态性研究,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M1329等10个微卫星标记共检测到175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最多的是23个,最少的是10个,有效等位基因数6.4~18.1个,与等位基因观察数的绝对相差值在1.6~8.1之间,基因频率最高为0.239 1,最低为0.002 7。10个微卫星标记多态信息含量都在0.95以上,各标记的观察杂合度在0.616 7~0.984 4之间,期望杂合度在0.844 1~0.944 6之间,波尔山羊和麻城黑山羊品种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894 0和0.906 7。波麻杂交羊的各项体重体尺指标比麻城黑山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加范围为0.32%~30.06%),体高和胸围的平均杂种优势率较高,体重的平均杂种优势率较低。[结论]波尔山羊和麻城黑山羊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379 5,与两者的地理分布相吻合,也与杂交后代表现出的杂种优势充分相关,说明了微卫星标记分析是预测品种间杂种优势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大足黑山羊是我国优秀的地方山羊品种,其多胎性能十分突出,但是生长速度较慢、成年体重小。为了提高大足黑山羊生长速度并充分利用其优良繁殖性能,以大足黑山羊为母本、以黑色波尔山羊为父本进行杂交试验,并对杂交后代体重变化与同年龄纯种大足黑山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1~9月龄的体重一直高于纯种大足黑山羊后代,并且杂交母羊的日增重也一直高于大足黑山羊母羊的日增重,而杂交公羊除5~6月龄和7~9月龄外,日增重一直高于大足黑山羊公羊。因此,引进波尔山羊杂交改良大足黑山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湖北黑头羊是以麻城黑山羊和波尔山羊为杂交亲本,经过导入杂交、横交固定、建立基础群阶段,然后经3个世代群体的继代选育,形成以502只母羊和31只公羊组成的黑头白身、性能优秀的新品系群体。结果表明,3世代与0世代相比,6月龄体重公羊差异极显著(P<0.01),母羊差异显著(P<0.05),公、母羊体重随世代呈增加的趋势,公羊的选育进展明显优于母羊。在体尺性状方面,3世代与0世代相比,公、母羊体高、体长增加明显(P<0.05),但2世代以后趋于稳定;各世代公、母羊胸围、管围出现逐代上升趋势,但世代间差异变化不明显(P>0.05)。肉用性能在0世代的基础上也有了一定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济宁青山羊高繁品系选育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宁青山羊是我国宝贵的一个高繁山羊品种,为进一步提高其繁殖率和生产性能,提高养殖青山羊的经济效益,开展了青山羊髙繁品系选育及其相关体貌指标测试。经过4个代次选育结果,选育羊只繁殖率达到302.27%,较之该品种记录平均产羔率293.65%,提高8.62%;外貌特征比较匀称,整齐度高,6月龄济宁青山羊的体重、体高和胸围等均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不大。选育后母羊的周岁体重较选育前提高1.98kg,成年体重提高2.99kg。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安徽白山羊遗传资源,本研究以合肥博大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种羊场2009年以来的1200只安徽白山羊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同等条件下饲养,并对该新品系山羊的初生、3月龄、6月龄、8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的体重、体尺等生长发育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安徽白山羊公母羊在18月龄以前生长发育较快,但随着月龄的增加而降低,到24月龄以后除体重、胸围、管围有所增加外,体长、体高变化不大;安徽白山羊新品系成年公母羊的平均体重分别为55.3 kg和45.6 kg,比原安徽白山羊成年公母羊的平均体重(30 kg 和22 kg)提高84.33%和107.27%.试验结果揭示了安徽白山羊新品系群的生长发育规律,为进一步进行安徽白山羊选育和生产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贵州杂交绵羊体重体尺及血液生化指标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贵州杂交绵羊生长发育情况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对贵州杂交绵羊的体重体尺、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贵州杂交绵羊生长速度快,成年公羊平均体重为81.60 kg,成年母羊平均体重为64.01 kg;贵州杂交绵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在不同年龄段之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差异;贵州杂交绵羊体重体尺之间均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血液生化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的指标较少,仅ALB与TG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P0.05),ALB与Ca、Ca与TG之间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P0.01)。对比研究发现,贵州杂交绵羊生长发育快、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继续选育提高有望培育成优良肉羊品种。  相似文献   

12.
麻城黑山羊与波尔山羊杂交改良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麻城黑山羊与波尔山羊进行育成杂交,通过对杂种羊体型外貌、生长发育状况、繁殖性能、育肥性能进行观察及测定,并与麻城黑山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波麻杂交一代(F1)毛色与波尔羊特征相近,杂交二代(F2)出现毛色分离现象,杂种后代羊在基本繁殖规律上与麻城黑山羊趋于一致,但生长速度、繁殖成活率、屠宰率和净肉率等方面优于麻城黑山羊,杂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自繁纯血马马驹0~12月各月龄段马驹体重、体尺生长情况,测定、分析体重、体尺生长和增长的变化,为自繁纯血马马驹科学饲养及科学日粮配方提供数据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3月出生,平均体重(51.00±6.27) kg的纯血马马驹40匹,公母各20匹,按照性别分为公驹组和母驹组,进行为期12个月的饲养监测试验。所有试验马驹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进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一致,按期测定马驹体重和体尺指标,并利用Logistic非线性生长曲线模型对0~12月龄纯血马驹体尺、体重数据进行拟合和分析。【结果】 (1)随着月龄的增长,马驹的体重、体尺均呈极显著性增加。公驹体重、体斜长和胸围极显著高于母驹,分别比母驹提高了6.59%(P<0.01)、2.62%(P<0.01)和2.28%(P<0.01),体高和管围显著高于母驹,分别比母驹提高了1.05%(P<0.05)和1.22%(P<0.05);(2)体重、体高、胸围及管围各阶段总增长和平均日增长公驹与母驹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体斜长0~6月龄阶段公驹总增长和平均日增长极显著高于母驹,分别比母驹提高了29.02%(P<0.01)和27.78%(P<0.01),在整个试验期间,公驹体斜长总增长和平均日增长均要高于母驹;(3)马驹的体重、体尺生长曲线拟合度均在0.93以上,尤其是体重、体高和胸围的拟合度,公驹和母驹分别达到了0.973 3、0.982 4,0.970 2和0.963 3、0.970 1、0.981 6,生长曲线模型拟合度较好。【结论】 马驹随着月龄的增加在增长,公驹的体重、体尺较母驹生长快,且在断奶前增长更明显。Logistic模型能较好的拟合0~12月龄纯血马驹体重、体尺的生长曲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伊犁马及其不同品种父本杂交F1公驹8 -11月龄体尺、体重测定,初步研究伊犁马不同品种父本杂交后代生长发育情况,为伊犁马杂交改良工作提供基础依据和理论数据.[方法]试验通过对伊犁马及其不同品种父本杂交F1代8~11月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体重测定并分析,绘制生长发育曲线,对比和分析伊犁马及其不同品种父本杂交后代之间的差异.[结果]不同品种父本杂交F1代马驹与伊犁马8~11月龄体高、体长、胸围、体重指标总体呈现纯血F1代>新吉F1代>吉乳F1代>奥尔洛夫F1代>伊犁马;管围总体呈现出纯血F1代>新吉F1代>吉乳F1代>伊犁马>奥尔洛夫F1.[结论]不同品种父本杂交F1代马驹8~11月龄生长规律与伊犁马基本相同,但是生长发育水平优于伊犁马,不同品种杂交后代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均呈现出部分其父本品种生长发育的特点,说明引进优良品种马匹杂交改良伊犁马效果明显;并且以伊犁马作为母本,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杂交改良,有选育出伊犁马新品系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放牧新疆褐牛年龄胎次对体尺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昭苏县测定的1 338头不同年龄新疆褐牛放牧条件下体尺体重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新疆褐牛年龄、胎次与体尺、体重之间的关系和放牧条件下新疆褐牛生长规律,为有计划的开展育种工作和提高褐牛的终生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新疆褐牛年龄和胎次对体尺、体重有显著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新疆褐牛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2岁以前生长发育迅速,是牛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时期,到2岁时平均体重可达成年(按4岁为成年)牛体重的80;以上,体高、体长等主要体尺指标可达成年牛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苏尼特羊是蒙古羊品种中的优良类群,是我国地方品种的宝贵资源。苏尼特羊的毛色主要以黑头与黑眼圈为主,其中苏尼特右旗羊纯白色较多。苏尼特右旗母羔的体尺与体重均达到或超过了鉴定标准;育成母羊与苏尼特左旗(1991年10月调查)育成母羊相比,头长与管围无差异,右旗羊的头宽、体高、体长、胸宽、胸深、胸围、尾长、尻高、体重等均极显著高于左旗羊,但尾宽极显著低于左旗羊;成年母羊的体长、尾长、管围、体重间无差异,右旗羊的体高、尻高、胸宽、胸深、头宽等均极显著高于左旗羊,但胸围、头长、尾宽等均极显著低于左旗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