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国是莲藕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受国外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我国莲藕出口的稳定性和增长性出现一定波动。以莲藕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莲藕出口规模和出口市场进行分析,以掌握我国莲藕总体出口形势,进而对出口市场波动幅度及特征进行分析,并研究出口市场格局波动变化,结果表明,莲藕出口前20个国家(地区)中新加坡、菲律宾和阿联酋的市场波动较大;莲藕的出口市场较稳定。由此提出开拓莲藕出口贸易市场,优化出口格局,实时掌握国际贸易动态,大力推进互联网技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建议,以提高我国莲藕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以对日本出口贸易为例,探讨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所面临的问题。我国食用菌出口对日贸易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内部包括食用菌出口价格制定,食用菌产业标准化建设,食用菌生产技术水平等,外部则与国际市场环境、地理空间距离、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因素相关。分析发现:我国食用菌总体产量保持较高水平,出口贸易规模可观;日本对我国食用菌产品有较大需求,中国对日食用菌出口贸易整体形势较好,长期获得贸易顺差;受到日本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我国食用菌对日出口量存在波动,甚至出现逐年减少的情况。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产生了重大影响,严重削弱了我国食用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出应重视国内食用菌市场的培育与发展,通过提高食用菌生产技术水平,加快食用菌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对策,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对外贸易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辣椒生产、出口大国,辣椒年产量占世界1/3左右,排名位居世界第一,出口贸易发展迅速。通过对2011—2020年中国辣椒产品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进行分析,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了中国不同品类辣椒的出口竞争力,利用CMS模型研究了中国辣椒贸易出口结构和出口国际竞争力对辣椒出口贸易的影响,揭示了辣椒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限制因素,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促进中国辣椒出口贸易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孙叶 《中国瓜菜》2024,(1):156-160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食用菌罐头出口国,食用菌罐头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菌类产品和罐头产品中最为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通过对当前我国食用菌罐头出口发展现状的深入论述,深刻剖析食用菌罐头出口贸易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食用菌罐头出口发展形势整体良好,具体出口商品结构持续改善,出口商品来源地和出口目标市场相对集中的发展格局依然没有改变。但与此同时,我国食用菌罐头出口还面临着国际市场贸易壁垒制约影响明显、国内出口企业无序恶性竞争突出、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被削弱等一系列矛盾问题。基于此,从加快原料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注重加工企业自主品牌培育、强化加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食用菌罐头出口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1—2022年我国柑桔出口贸易发展成效显著,贸易规模总体持续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攀升,我国已成为当今世界柑桔出口贸易大国。但我国柑桔出口贸易仍然存在总量相对有限、发展层次较低、出口市场数量拓展不足、地区结构分布不够合理、国际竞争优势总体趋弱、产品质检标准偏低等问题。新时期推动我国由柑桔出口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升级发展,需要深化国内柑桔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出口贸易规模;需要制定差异化出口促进政策,优化地区市场结构;需要对标发达市场柑桔进口标准,提高产品品质;需要提升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新模式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番茄生产国。从番茄育种、种植生产、国际贸易等方面出发,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番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价格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等评价指标,分别从出口竞争力、出口贸易质量、生产效率竞争优势等方面对我国番茄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我国番茄产业整体实现了长足发展,育种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出口贸易稳步增长。但与作为世界最大的番茄生产国的国际地位不相符的是,目前我国番茄国际竞争力水平还相对较弱,与墨西哥、西班牙等其他番茄主产国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最后,从加强良种选育创新研究、实施标准化高效种植模式、建立国内外市场监测预警体系等方面因地制宜地提出提升我国番茄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产区分布、国内市场、出口贸易3个方面分析我国银耳产业发展现状,指出近年来我国银耳产量稳步提升。福建省作为银耳最大产区,近年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银耳国内市场总体向好,加工类产品中,冻干银耳羹、鲜炖银耳两类产品销量增长。银耳出口数量和金额在2021年后回升,2022年我国银耳出口总量为4 566.09吨,同比增长18.47%;实现出口额8 813.18万美元,同比增长32.26%;出口单价19.30美元/千克,同比增长11.63%。出口贸易主要省份为福建和湖北,2022年实现出口额和全国出口总量的占比分别为5 566.41万美元、63.16%和2 208.58万美元、25.06%。泰国是我国银耳出口主要流向国,其次是中国香港地区。分析我国银耳产业在种业创新与保护、生产技术水平、精深加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借助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从食用菌贸易现状着手,分析了中日韩三国的食用菌贸易规模和出口产品结构,阐述了上述3个国家尤其是中国食用菌出口市场分布状况,进而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W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对中日韩三国的食用菌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贸易规模上,中国食用菌对外贸易呈净出口状态,日本食用菌主要以进口为主且呈净进口状态;在出口产品结构中,中国以出口非醋方法制作的保存类食用菌为主,日本和韩国主要出口的食用菌产品是鲜或冷藏类。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方面,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达56.701%,表现出较强竞争优势,而日本和韩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值均未达到4%。在贸易竞争力指数方面,中国TC指数在2001年~2016年期间均保持在0.995左右,竞争优势明显;日本TC指数一直低于0,出口缺乏竞争力;韩国TC指数在3个国家中波动幅度最大,竞争优势不稳定。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方面,中国RCA指数整体较高,产品竞争优势较强;韩国RCA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且远低于中国,产品竞争优势较低;日本RCA指数最低,产品缺乏竞争优势。建议要强化生产加工技术,提升食用菌产品品质;发挥产品竞争优势,持续拓展出口贸易市场;建立健全生产标准体系,加强食用菌出口监管;加强品种培育研发,促进出口结构多元化;降低生产成本,增强食用菌价格优势;加大政府扶持,提高种植户和食用菌企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刘仪  汪晶晶 《北方园艺》2024,(7):146-153
SPS措施逐渐成为阻碍中国中药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如何在SPS时代保证出口的持续性是该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该研究利用2002—2020年中国中药产品出口贸易数据,运用K-M生存分析法探明中药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分布特征,构建离散时间模型分析SPS措施对中药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持续时间普遍较短,中位数为2年,且出口持续时间存在负时间依存性,存在“门槛效应”。贸易伙伴提出的SPS通报将显著增加中药产品出口贸易的失败风险率,已出口贸易段对风险率具有负效应。最后就延长我国中药产品出口贸易持续时间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食用菌出口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食用菌出口国际竞争力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但是我国30个省市间食用菌出口贸易竞争力呈现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其中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食用菌出口贸易竞争力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产值、城市化水平、食用菌生产规模进口国购买力与食用菌出口国际竞争力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汇率水平、食用菌产品价格与食用菌出口国际竞争力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整理2012-2020年海关贸易数据,对中国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水生蔬菜贸易规模、产品结构和市场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水生蔬菜出口规模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芋头出口增幅高于莲藕和荸荠,芋头主要出口至印尼、新加坡和菲律宾;莲藕主要出口至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荸荠主要出口至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对中国水生蔬菜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互信交流、提高质量安全标准、深化资源合作等建议,以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生蔬菜的贸易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4有效规避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通过对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现状、出口中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可知,我国虽是世界食用菌出口贸易大国,但并非贸易强国。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食用菌生产加工还处于低端水平,产品质量不高,出口贸易屡遭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以下从政府、食用菌行业协会、食用菌生产加工主体等  相似文献   

13.
从山东省蔬菜出口额、主要种类、主要出口国家(地区)等不同视角简要分析了2016—2021年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现状,总结了山东省蔬菜的出口优势及面临的挑战。并针对山东省蔬菜出口额波动幅度较大、缺乏自主品牌及企业竞争力弱、出口蔬菜附加值较低及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即食莲藕产品--藕肠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藕是我国重要的水生蔬菜,湖北省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特别适应莲藕生长.近几年来,莲藕已成为湖北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工程.但由于莲藕不耐贮藏,易腐烂褐变,尤其是洗净泥土后更是难以保鲜贮放,因而极为有效的莲藕贮藏保鲜和加工已成为制约莲藕产业化的技术关键.目前莲藕加工工业化生产的产品有藕粉、莲藕汁饮料、藕片(白糖藕片、酱藕片、生姜藕片、糖醋藕片、糖藕片、脱水藕片、速冻藕片、出口速冻藕片等)、莲藕罐头、盐渍藕、藕脯、莲藕蜜饯、莲藕酒.在开展"无硫护色生鲜净菜莲藕保鲜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发现,还有大量的边角余料亟待开发利用,因此,我们研制了诸如藕肠、藕夹、卤藕等即食莲藕系列产品.现将藕肠的研制开发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曾燕舞 《蔬菜》2003,(11):1-5
我国蔬菜生产的气候、品种、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性以及大生产条件下蔬菜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蔬菜出口强有力的竞争性。蔬菜出口,一个蔬菜业内令人振奋的话题!蔬菜出口企业,蔬菜业赖以振兴的主体!特此,本期《特别企划》邀请我们的蔬菜出口企业来讨论蔬菜出口问题,意寓借先行者之经验发后来者奋起之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推进我国蔬菜对外贸易事业!  相似文献   

16.
"十九大"以后,我国逐渐进入了精准扶贫的攻坚期,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产品行业中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对于扶贫事业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食用菌生产的大国之一,我国的食用菌产品在满足我国人们的需求之外,也远销海外,在出口贸易方面占据一席之地。而邻国日本作为我国食用菌出口的最重要目的地,地位显得愈加重要。就对日的食用菌出口贸易来说,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外部原因上包括汇率变动、空间距离的阻隔以及日本方面技术贸易壁垒的障碍,内部原因上则与食用菌出口价格的制定、中国食用菌产业建设的标准化程度相关,通过分析中国食用菌对日出口贸易的影响因数,能有效规避出口贸易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影响因素,对我国食用菌做大做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郑纯纯  李俊 《中国果树》2023,(12):82-89+123
依据2005—2021年中国对RCEP柑橘出口贸易数据,运用CMS模型分析了中国对RCEP柑橘出口波动的成因。研究发现,结构效应在中国对RCEP整体出口的增长中发挥正向作用,产品竞争力效应发挥负向作用。RCEP分市场的研究表明,中国对高收入国家的出口增长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产品结构效应和整体竞争力效应,对中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的出口增长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增长效应。基于以上分析,我国应充分利用RCEP协定,不断提升各类柑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优化柑橘出口的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介绍我国主要贸易国家食用菌进口扣留(召回)制度,分析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现状和2016年~2021年我国出口食用菌产品被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扣留(召回)的情况及原因,以提出我国食用菌产品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第一蔬菜生产大国,但我国蔬菜的出口数量仅占国际蔬菜贸易量10%左右,显然与蔬菜生产大国的地位还不相称。我国的蔬菜种质资源丰富,地域和气候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作为劳动和科技密集型的蔬菜产业,我国拥有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理应成为蔬菜产品的出口大国。根据国际市场的信息反馈,影响我国蔬菜出口数量和创汇额高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产品质量(主要是产品的安全、卫生指标)和产品的包装、加工水平,而产品质量问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正>莲是我国最具特色、栽培面积最大的一种水生蔬菜。莲的用途极为广泛,既可作蔬菜食用,也可药用,还可用于观赏。但莲藕生产一直受到采挖难度大、劳动力老龄化及劳动力日益短缺等问题的制约,为了解决这些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蔬菜科学研究所研发了莲藕保护地基质栽培技术。所谓莲藕保护地基质栽培技术是指利用设施条件在基质中进行的莲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