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对农场接种布氏菌苗抗体消长规律监测试验中,我们主要地监测了奶牛、绵羊首免和复种布氏菌羊型五号苗(M_5苗)及首免布氏菌猪型二号苗(S_2苗)后的补体结合反应(CFT)阳性持续期,为防制畜间布氏菌病免疫接种后开展检疫提供依据,现将监测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布氏杆菌病自然感染与菌苗接种牛尚无特异性鉴别方法。我们试图从强、弱毒菌血清抗体消长规律的差异上加以探讨,以寻求区别两种牛的可能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某规模养殖场奶牛群发生布氏杆菌病流行和蔓延,能繁母牛出现流产、死胎症状.根据检疫结果对布氏杆菌病阳性牛隔离淘汰处理,对布氏杆菌病阴性牛(假定健康牛)进行免疫接种.奶牛群口服接种S2株活疫苗后15d,即可检出疫苗诱导的布氏杆菌抗体,30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36%),45~90d抗体阳性率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结果表明,S2...  相似文献   

4.
对牛布氏杆菌病的血清学试验中,尚未有完全不产生假阴性反应的方法,尤其是在感染的早期。27头来自无布氏杆菌病母牛的处女犊,经由眼结膜接种流产布氏杆菌544株后(1.5×10活菌)于发现培养阳性时,研究它们的血清学。其中18只以前曾接种过19菌株或45/20菌株菌苗,9只未曾接种菌苗。以感染后血清样品应用放射免疫检定(RIA)、补体结合试验(CFT)、间接溶血试验(IHLT)及玫瑰红平  相似文献   

5.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在我省流行面广,危害严重,经过研究,绵羊的布病免疫问题已经解决,(应用M5号苗气雾免疫),但是牦牛的免疫问题仍须研究,M5号菌苗对我国其他牛种免疫效果良好,经试验对牦牛的免疫期不够,国外引进的19号菌苗(牛型)免疫剂量相当大。而我国的布氏杆菌弱毒菌苗有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培育的羊型M5号苗,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出的猪型S2号苗,尚无牛型弱毒菌苗。为解  相似文献   

6.
16头4—5个月龄的公牛在颈部一侧用BCG菌苗皮内接种,另一侧用流产布氏菌82号活菌苗皮下接种,血清学和结该菌素试验的结果以及8个月后用牛分支杆菌或流产布氏  相似文献   

7.
2010年初,某规模养殖场奶牛群发生布氏杆菌病流行和蔓延,能繁母牛出现流产、死胎的症状。根据检疫结果对布病阳性牛隔离淘汰处理,对布病阴性牛(假定健康牛)进行免疫接种。奶牛群口服接种S2株活疫苗后15d,即可检出疫苗诱导的布氏杆菌抗体,30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36%),45~90d抗体阳性率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免疫接种能有效控制布病感染牛群流产、死胎率,减少由此导致的经济损失。本试验还对鲜乳样本中布氏杆菌核酸开展了PCR检测,对疫苗接种奶牛是否存在乳汁排菌风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由北京市畜牧兽医学会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联合召开的牛布氏杆菌病学术讨论会,于1961年10月中旬在北京举行。大会共收到研究报告和工作总结28篇。会议着重从学术上讨论本病如何防制问题。为了进一步明确19号弱毒菌苗在控制牛布氏杆菌病所起的作用和探讨正确使用的方法,会议重点围绕下面几个问题进行讨论:1.几年来应用19号菌苗的情况与经验。2.凝集反应在奶牛布氏杆菌病检疫上的实践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布氏杆菌病对畜牧业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因此,我国规定其为每年必检项目。然而由于对一些家畜实行注射布氏杆菌菌苗进行防疫,故在生产实践中难以区分注苗牛和自然感染牛,虽有补体结合反应方法可最终给予区别,但由于该方法较复杂等原因,难以在基层应用。作者用利凡诺...  相似文献   

10.
奶牛接种布氏杆菌S2疫苗后抗体消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氏杆菌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其控制要点是执行以检疫净化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其中也包括对重点疫区的易感动物接种疫苗,在临床病例逐步减少和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实施群体和地域的净化.国外现用的布氏杆菌病疫苗主要有S19、Rev.1,我国也已成功研制出了布氏杆菌猪种S2弱毒疫苗,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S19、M5疫苗在我国部分地区也有应用.临床中应用较多的是每年接种一次疫苗和每年接种两次疫苗的免疫程序接种,为了进一步寻找奶牛在按照上述程序接种S2疫苗后血清中抗布氏杆菌特异性抗体的消长规律,为科研、疫苗开发以及基层兽医工作者提供参考,进行了以下试验.  相似文献   

11.
羊布氏杆菌病(简称羊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羊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传染源是带有布氏杆菌的羊和病羊。当前,个体养羊数日益增加。人、畜接触感染机会随之增多。因此,采取恰当方法与手段,及早控制和消灭羊布病的发生,对保障人、畜健康有着极其重要意义。近些年来,各地多采取成羊菌苗接种免疫(简称注苗),羔羊检疫,阳性处杀,阴性注苗的办法,或单纯注苗的方法。能否根除布病?  相似文献   

12.
布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在我县绵、山羊中流行甚广,危害严重。为了防治这两种病,近年来用冻干布氏杆菌羊型五号菌苗(以下简称布M5号苗)和绵羊大肠杆菌弱菌苗(以下简称羊大肠杆菌弱苗),对羊注射或气雾免疫,收到良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使用Rev—1和19号弱毒菌苗接种199头怀妊2—13个月的初产牛。在注射之后,试验牛经过145天,用牛型544和羊型678布氏杆菌强菌培养物感染。试验牛群到感染前未发生流产,证明Rev—1弱毒株菌苗在牛上使用安全。人工感染之后,Rev—1接种组75头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云南奶(水)牛口蹄疫和布氏杆菌病血清学监测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2011年度,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牛疫病控制功能实验室在体系所属的2个综合试验站和4个区域推广站各示范场、养殖小区和养殖户采集奶牛、奶水牛血清样品共计311份。应用口蹄疫A型、亚洲Ⅰ型和O型免疫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方法,检出口蹄疫O型抗体阳性数253份,阳性率81.35%;亚洲Ⅰ型抗体阳性数278份,阳性率89.39%;A型抗体阳性数110份,阳性率35.37%。应用口蹄疫3ABC抗体检测方法检出抗体阳性样品7份,阳性率2.25%。应用IDEXX牛布氏杆菌抗体检测方法检出布氏杆菌抗体阳性样品2份,阳性率0.64%。针对本次获得的口蹄疫和布氏杆菌病血清学监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强化奶牛和奶水牛犊牛免疫、跟踪监测和完善生物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5.
布氏杆菌病注苗牛与自然感染牛三种检查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规定布氏杆菌病为每年畜牧业必检项目。然而由于对一些家畜实行注射布氏杆菌菌苗进行防疫,故在生产实践中难以区分注苗牛和自然感染牛的区别。作者用利凡诺尔(Rivanl)试管凝集试验法(简称利凡诺尔法)、试管凝集试验法(简称试管法)、以及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16.
正羊患布氏杆菌病后能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在牧场中常看到隔离群中的病羊,其流产率往往不高。羊布氏杆菌病的人工免疫也很有效,已经提出了好几种有效的菌苗,有的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1 19号菌苗19号菌苗对绵羊存在一定的免疫效力,在俄罗斯和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广泛用于预防绵羊布氏杆菌病。我国兽医人员也证明19号菌苗对绵羊有效,并已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广泛应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以实验证明接种19号菌苗的绵羊有较好的免疫力。在疫区使用时,有些牧场的流产率比注射菌苗前显著下降,在以19号菌  相似文献   

17.
1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是奶牛的常见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它通过流产物、乳汁及交配方式传播,有明显的地方性。病牛流产,且流产多发生在妊娠5~7个月,其产出死胎或弱胎,胎衣滞留不下,阴门流出红褐色恶臭液体,因发生子宫炎及卵巢囊肿而长期不孕。病公牛睾丸肿大,触之痛、热,有的鞘膜腔积液,压之有波动。防控该病应定期检疫和免疫,每年可用凝集反应检疫2次,阳性病牛及时隔离治疗。疫区牛可用布氏杆菌弱毒菌苗气雾或饮水免疫,菌苗也可用于定期预防注射。  相似文献   

18.
对牛实行菌苗注射是防制布氏菌病的强制性措施,不仅适用于使病牛群恢复健康,而且适用于预防布氏菌病的感染。在多数国家都曾应用19号菌苗预防注射,约在1960—1967年前曾对犊牛和成年牛实行大  相似文献   

19.
布氏杆菌病活疫苗(S2株)系用猪种布氏杆菌S2株(CVCC 70502)接种适宜培养基培养,收获培养物,加适宜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它作为活菌苗具有使用范围广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可供猪、牛、山羊和绵羊等多种动物免疫使用,可以使用皮下或肌肉注射、口服免疫多种方法接种.为了测试布氏杆菌病活疫苗(S2)不同接种方法的实际免疫效果,特以绵羊为例进行了临床试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1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引起牛生殖障碍的传染病。牛流产布氏杆菌是常见的病原,而马尔他布氏杆菌、猪布氏杆菌于少数情况下也可感染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