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正>近年来,农业部联合有关推广科研教学单位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新技术模式的试点示范,逐步形成了稻鱼、稻蟹、稻虾、稻鳖等19种典型新技术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表明,稻渔综合种养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优势,"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能有效促进粮食生产,极大地促进农渔民增收,同时具有巨大生态效益,是产业扶贫的有效  相似文献   

2.
<正>天津自2020年起连续3年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2022年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达到54.58万亩,以稻蟹综合种养模式为主。近年来,由于河蟹“牛奶病”病害,导致引入的扣蟹质量和数量都无法保证,且单一的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无法支撑起天津地区稻渔产业的发展。本试验以天津市旺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基于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构建了稻-蟹-鱼、稻-蟹-虾两种多元化养殖模式,并通过种养产量和经济效益来探讨稻田多元化养殖模式的可行性。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清远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农技推广中心”)水产养殖工程师王超长期开展“瘦身鱼”养殖技术研究,经过技术突破、基层推广、品牌打造等过程,成功推动清远“瘦身鱼”产业发展壮大.近些年,王超还负责全市的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带领团队成功试验出稻鲤、稻虾、稻蛙综合种养模式,对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产品品质具有积极意...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稻虾综合种养发展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近年来以"稻虾连作""稻虾共作"为代表的稻田综合种养在各地兴起,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模式探索。湖北省已将稻田综合种养打造成为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作者总结了湖北省稻虾综合种养的主要成效,分析当前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湖北省是较早开展稻虾综合种养的省份,2001年在全国率先探索出"稻虾连作"综合种养模式。经过多年发展,已由单一的"小龙虾野生寄养"生产模式逐  相似文献   

5.
正闽西北山区拥有像武夷山、大金湖等知名度较高的旅游景点,该地区旅游经济带动农产品价格,特色水产品如稻花鱼、溪鱼、田螺等产品消费大、价格高,同时闽西北丘陵山区拥有大量海拔较高的稻田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满足了稻田综合种养的基本要求。闽西北的武夷山市、松溪县、光泽县等地分别开展了稻鱼、稻鳖、稻蟹综合种养试验。笔者长期在武夷山地区开展稻田生态种养的构建、推广和宣传工作,实践显示稻渔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为丘陵山区水产品稳产保供和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促进贵州稻田养鱼品种的结构性调整和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解决传统稻田养鱼经济效益比较低、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等问题,2019年借助《山区稻渔配套模式集成与研究》项目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新品种的研究工作,引进经济价值较高、市场需求较大的中华鳖以及生长速度较快、抗病能力较强的福瑞鲤2号新品种,在铜仁市思南县项目示范单位的稻渔生产基地针对稻渔综合种养“稻+鱼+鳖”模式开展了水稻种植、福瑞鲤养殖、鳖的养殖混合共生种养试验,现将有关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稻鳖综合种养模式创新试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农业农村部重点推广的生态种养模式之一,但受当前土地保护政策限制和给稻田机械作业带来不方便等多种因素影响,推广工作常常事倍功半,效果不明显。2018年,我们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了稻鳖(甲鱼)综合种养模式创新试验。项目在坚持不破坏土壤、不改变土地现状、不影响水稻生产的情况下,深入探索稻鳖共生生态种养技术。通过一年试验与摸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亩增加养殖效益483元。  相似文献   

8.
湖北荆州市和潜江市稻虾综合种养情况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作为传统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是中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之一。这种立体式种养结合的模式已经延续千年,在此种养模式下既能稳定稻田生态、保持较好的经济效益,又有利于"三产"融合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有效地促进了粮食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2018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了3000万亩以上,现已发展为稻田养虾、养蟹、养鱼、养鳖等17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其中小龙虾养殖已被推至水产行业的最高点。湖北省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水土资源优越、气候适宜,特别是江汉平原,土壤肥沃,具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发展优势,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水稻是湖北的主要作物,面积和总产量均排在全国前列;湖北又是水产大省,淡水水产品产量连年位居全国第一。为促进稻田种养产业迈上新台阶,实现可持续发展,扩大并充分释放潜在效益,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双水双绿"理念,作为产业发展升级的模式和目标。华中农大成立了"双水双绿"研究院,建立"双水双绿"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示范与推广。为了更详细地了解稻虾综合种养的养殖模式,湖北省便是调研首选之地。近期科学养鱼杂志社调研了湖北省荆州市和潜江市的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为养殖户提供最真实的一线养殖方法和养殖效益数据,从而更好地促进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为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可靠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在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广东省稻渔综合种养的重要基地韶关市,当地政府部门进行大力推广,目前,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43万亩,占广东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大半。"水中鱼跳,坝上稻香"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已经成为韶关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扶贫现场观摩活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举办。活动强调,要把稻渔综合种养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做好产业规划,突出重点区域,打造典型模式,推进产业融合,争取支持政策,总结取得成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渔业贡献。本次活动现场参观了三江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体验了三江特色农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面积达4200亩。种养模式有稻鸭、稻鱼、稻鳅、稻蟹、稻鳖和稻虾等,其中以稻虾为主要模式。笔者通过入户指导和走访调研,华港镇许庄村卢群2018年开展120亩稻虾连作模式成效显著,平均亩产小龙虾151.1千克、水稻640千克,亩效益5075.9元,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一、小龙虾养殖1.工程建设(1)地址选择:种养基地为姜堰区里下河地区华港镇许庄村卢群承包的120亩连片土地,土壤为  相似文献   

12.
正1现状沛县依托江苏淡水水产研究所在全县沿湖地带开展稻鱼综合种养模式,截至2019年全县稻鱼养殖面积累计达到2 053.3 hm~2,水稻单产500 kg/667 m~2,水产品100 kg/667 m~2以上,和单一种植水稻的模式相比效益增加1 000~2 000元以上。根据稻鱼种养产业的发展计划,2020年,全县新增稻渔面积  相似文献   

13.
对吉水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进行了总结,探索了在吉水县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优势,介绍了吉水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概况,并提出了吉水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总体思路,重点分析了吉水县稻渔综合种养的具体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陕西省积极推动渔业转型升级,调节渔业生产结构,将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产业绿色转型和撂荒地利用典型模式,每年省级财政投资2 000万元以上,支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全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好势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从2018年的1 534.1万m2,快速发展到2022年的15 007.5万m2,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模式不断创新,稳粮增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笔者在盱眙虾味稻生态农庄有限公司试验了一稻一虾一鱼(水稻+小龙虾+黑鱼)立体综合种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基地概况基地总面积20公顷,其中虾稻共生面积13.33公顷。2020年6月,约有10.67公顷虾稻共生田块被用于开展一稻一虾一鱼立体综合种养模式试验。二、田间工程改造  相似文献   

16.
<正>汉中市历来被人们称为陕西省的"小江南",具有发展稻鳅综合种养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资源,2017年以来,汉中市南郑区在探索产业扶贫中,通过组织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发展稻鳅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效地辐射带动了汉中市,乃至全省稻鳅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然而,泥鳅苗种供不应求,价格连年攀升,已成为制约稻鳅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促进稻鳅综合种养产业稳步健康发展,近年来,由汉中市南郑区水产工作站牵头、组织区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张馨馨报道)8月8日,由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下简称"联盟")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宁夏银川举行。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指出,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促进乡村振兴、产业扶贫、农业绿色发展、优质食品生产和农民增收方面具有突出作用。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相似文献   

18.
正黑龙江省为我国水稻种植大省,水稻种植面积达6000多万亩,位居全国第一位,推广应用稻鱼共作、稻蟹共作、稻鳅共作等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前景看好。我省自2013年推广应用稻田综合种养技术以来,在全省20余个县(市)年推广面积40余万亩,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在黑龙江省的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还较小,还有很大的推广空间。一、利用网络资源,走产业化道路,带动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引领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现代技术模式之一,具有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等优点。兴安盟现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稻渔综合种养基地,通过稻渔综合种养和品牌认证,带动5000余户贫困户增收1000万元,稻渔综合种养成为"兴安盟大米"的绿色名片。内蒙古兴安盟有组织的稻田养鱼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是单纯以获取鱼产量为主,效益较低。本世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在绿色兴农、以渔促稻等方针的引导下,各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为了创新稻渔综合种养方式,使稻渔综合种养效益进一步提升,笔者于2018—2019年度在安徽省现代农业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马鞍山综合试验站当涂县苦菜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基地,结合现有资源积极探索先进实用的种养模式,进行了“水稻+小龙虾+青虾”养殖技术模式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