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牛奶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据分析证实至少有100多种化学成分。但主要成分是水分、脂肪、蛋白质、乳糖、盐类、以及微量其他物质(如磷脂、维生素、酶、色素、气体、白细胞等)。乳大致可分为水和干物质(干物质还可分为脂肪和无脂固形物)。  相似文献   

2.
1牛奶的组成牛奶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据分析证实至少有100多种化学成分。但主要成分是水分、脂肪、蛋白质、乳糖、盐类以及其他微量物质。乳大致可分为水和干物质(干物质还可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优质饲料原料 猪乳是高度可消化养分的优良来源。按干物质计,猪乳中含脂肪45%.乳糖25%、蛋白28%,其余成分包括免疫球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但是绝大部分断奶日粮含脂肪太低(常低于10%),含碳水化合物(淀粉)较高,以及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质。猪乳与断奶日粮养分上的差异,可能是造成仔猪断奶后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草原红牛二酞甘油酞基转移酶2(DGAT2)的多态性及与泌乳性状相关性,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DGAT2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结果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统计分析表明该多态位点与草原红牛乳中脂肪和干物质含量呈显著相关,脂肪:AA型极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1),AB型和BB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干物质:AA型显著高于AB型(P〈0.05),极显著高于BB型(P〈0.01),而AB型又显著高于BB型(P〈0.05);其他泌乳性状的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此结果提示,DGAT2基因对草原红牛乳中脂肪和干物质含量具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以初步推断DGAT2是控制这些性状的众多基因之一,可能是影响草原红牛乳中脂肪和干物质含量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相连锁,可作为选育草原红牛低脂及高干物质奶牛的分子标记,用于标记辅助选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研究有机酸肠道调节剂对奶牛产奶量、采食量和主要DHI 指标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388 头泌乳母牛,根据体重、产奶量、泌乳天数,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分为两组,1组为对照组(日粮不添加肠道调节剂)、2组为试验组(日粮中每头每天添加48 g有机酸为主要成分的肠道调节剂)。结果 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奶量平均提高了1.1 kg/d·头(P<0.05),干物质采食量平均增加0.84 kg/d·头(P<0.05),乳脂肪含量增加0.20 个百分点(P<0.05),乳中脂蛋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乳蛋白含量、体细胞计数(万个/mL)、体细胞评分、乳尿素氮含量无影响。结论 在日粮中添加有机酸肠道调节剂能够提高奶牛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和乳中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圈养、网上平养和放养3种不同饲养方式对鸭蛋成分和蛋黄色泽的影响。常规方法检测鸭蛋成分。结果表明:饲养方式对蛋清干物质含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放养鸭的蛋清干物质含量显著低于圈养和网上平养(P〈0.05),圈养和网上平养之间差异不显著;饲养方式对蛋黄干物质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放养组最低,圈养组稍高,网上平养组最高;饲养方式对蛋清氨基酸的绝对含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放养鸭蛋的蛋清氨基酸总量低于圈养鸭和网上平养鸭(P〈0.05),圈养鸭和网上平养鸭差异不显著;但饲养方式对蛋清各种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影响较小;饲养方式对蛋黄色泽、蛋黄干物质脂肪含量和鸭蛋风味有显著的影响(P〈0.05),放养鸭的蛋黄色泽等级和蛋黄干物质中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圈养鸭和网上平养鸭(P〈0.05),鸭蛋风味也优于圈养鸭和网上平养鸭;圈养和网上平养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评价3种饲养方式的蛋鸭所产的鸭蛋,总的营养物质含量相差不大,但放养鸭蛋口感好,味道美。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选用30头第一泌乳中期的奶水牛,分为5组(1个对照组和4个试验组),每组6头。分别饲喂不同水平的高粗料和补充脂肪日粮。结果表明:①奶水牛喂75%粗饲料日粮,减重约2.5kg;奶水牛喂65%粗饲料,高脂肪(7.5%)和中等脂肪(5.0%)日粮,分别增重3和6 kg。体重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②粗饲料水平和脂肪水平对干物质采食量有极显著影响(P< 0.01)。奶水牛喂75%粗饲料与65%粗饲料日粮比较,有较低的干物质采食量(19.7与21.3 kg/d)。奶水牛喂试验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变化相似。③奶水牛喂对照和试验日粮,日均产奶量分别为8.5和8.2 kg,喂高粗料(75%)和高脂肪(7.5%)产奶较少(分别为8.1、8.2、8.25和8.35 kg/d)。在所有试验和对照日粮每千克干物质产奶量差异极显著(P<0.01)。对所有日粮,干物质采食量随时间推移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动物机体脂肪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储存能源,按照分布位置可分为皮下脂肪(SF)、肌内脂肪(IMF)和内脏脂肪(VF),按照结构、来源和功能可分为白色脂肪(WAT)、棕色脂肪(BAT)和米色脂肪(BeAT)。脂肪代谢分为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其影响动物的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和肉品质等。牦牛作为地方特色品种,承担着当地畜牧经济的重任,其脂肪代谢调控机制复杂。文章从牦牛脂肪分类、脂肪代谢及其影响因素和相关基因等内容,综述了年龄、品种、性别、饲养管理、营养因素以及多种脂肪代谢相关基因、非编码RNA的调控对牦牛脂肪代谢的影响,以期促进优良品种的选育,为牦牛脂肪代谢提供研究思路,也为提高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脂肪来源对围产后期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血液参数的影响,本试验选取胎次[(2.95±0.1)胎]、体况和上一胎次平均产奶量[(31.4±0.4)kg]相近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60头,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三组,每组20头奶牛,分别饲喂泌乳净能和粗蛋白质含量一致,但脂肪(酸)来源不同的日粮,三组分别为基础饲粮组(A组)、脂肪酸钙组(B组)、棕榈酸脂肪粉组(C组)。试验期为母牛分娩当天(0 d)至产后21 d。试验结果表明:(1)干物质采食量:除泌乳天数10~12 d干物质采食量,B组较其他两组有下降的趋势(P=0.06)外,其他各阶段B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低于A组和C组(P <0.05),全期干物质采食量B组较A组和C组下降18.78%和14.56%(P <0.01)。(2)产奶量方面:整个试验期,B组产奶量均低于A组和C组(P <0.05),但A组和C组差异不显著(P> 0.05),全期产奶量B组较A组和C组下降13.41%和12.48%(P <0.05)。(3)瘤胃发酵参数方面:血液β-羟丁酸浓度(BHBA)在产后7、14 d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李坚 《中国奶牛》2001,(6):48-48
牛奶品质监控的主要目的是力求生产不含掺杂物、体细胞和细菌数低的较为安全的优质牛奶。牛奶品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牛奶的安全性和产品的要求。诸如奶成分、感官因素(味道、气味和外观)、细菌数、体细胞数,以及有无掺杂物(药物或化学残留物)都是与奶品质监控有关的关键监测目标。牛奶成分的影响。研究表明,奶成分变化的60%多是受遗传因子的影响,其余的是受饲养、营养、气候、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例如,高浓度的精科日粮会造成乳脂肪含量降低,而粗饲料比例高的日粮却有利于乳脂肪含量的提高;泌乳初期和末期,其乳脂肪和非脂干物质…  相似文献   

11.
通过牛乳脂肪上浮对牛乳成分检测的影响分析,确定以脂肪和无脂干物质论证鲜奶价格的合理性,以及用无脂干物质判定牛乳掺水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脂肪在养殖业上的应用杨明爽浙江省泰顺县畜牧兽医站(325500)脂肪是含有C.H.O的有机化合物,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是动植物细胞的必要组成成分。在营养学上,脂肪不仅是动物重要的能量来源(1g脂肪燃烧可产生39.29千焦热能)。而且供给动物必需脂...  相似文献   

13.
波兰Balic利用16头经产的奶牛采用4×4的拉丁方方法进行试验,日粮中的硒以亚硒酸钠的形式添加到矿物质混和物中,而且以干物质为基础分为2个水平0.2mg/kg(低)和0.45mg/kg(高),相应硒的摄入量为3.5和7.7mg/d,日粮中的脂肪以脂肪酸钙的形式添加。添加的种类主要为油菜籽油、动物油、亚麻籽油,这些添加物占干物质的4.36%。  相似文献   

14.
影响奶牛乳成分的因素很多,其中饲粮条件是影响乳成分的决定性因素。保护性脂肪属于过瘤胃脂肪,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保护性脂肪能够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本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脂肪能够极显著地提高乳脂率(p<0.01),并使乳密度显著降低(p<0.05),对产奶量、乳蛋白质和非脂乳固形物的含量影响不大(p>0.05)。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平凉红牛”商品群体和秦川牛进行背最长肌、米龙肉样的常规肉品质性状(系水力、蒸煮损失、剪切力和pH值肉质指标)和营养成分(干物质、蛋白质、脂肪肉质指标)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秦川牛胴体不同部位肉样品质均有较大差异且变化趋势相似,背最长肌的系水力、蒸煮损失、剪切力、干物质含量、脂肪含量均优于米龙,符合背最长肌作为高档肉切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1肉牛胴体体组成牛育成阶段可分为育成—肥育(选择级)阶段、肥育(高脂肪)阶段和繁殖3个阶段。体组织的水分和脂肪等因不同阶段而有较大变化,但蛋白质、灰分等几乎无变化。即肉牛饲育就是水分与脂肪替换的作业,不外乎是减去水分,增加脂肪。详见表1。以肥育牛(选择级)为例,其体成分:一半以为水,1/4为脂肪。体组在的3.5%为灰分:钙1.71%、磷0.95%、铜0.24%、钠0.21%、硫0.19%、氯0.14%、镁0.05%、铁0.01%。(见图)图1为肥育牛(体重480kg,选择级)的体组成2肉牛的钙、…  相似文献   

17.
饲料与环境对乳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奶的乳成分可分为水和固形物两部分,固形物包含脂肪、蛋白质、乳糖、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物质。固形物各组分含量的多少,影响着乳质的优劣。1乳脂肪乳脂率是衡量乳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乳脂肪中绝大部分(约95%)是甘油三酸酯,另外还有少量的游离的脂肪酸和胆固醇。其中,有近一半的乳脂肪是以瘤胃发酵产生的醋酸和酪酸为原料由乳腺合成的;其余部分则由饲料中的脂肪或积蓄的体脂肪供给(以长链脂肪酸的形态直接形成乳脂肪)。不同的饲料组成对乳脂肪体内合成有极大的影响。纤维在瘤胃内被分解后生成醋酸,而淀粉在瘤胃内被分解后则生…  相似文献   

18.
猪鸡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成  戎易 《饲料工业》1999,20(8):4-6
蛋白质是生命过程的重要物质,是组成机体结构物质(细胞的组成)、体内代谢活性物质(激素、酶、免疫抗体)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更新、修补的原料。蛋白质占动物机体固形物总量的50%左右,肌肉、肝、脾、肾等实质器官的蛋白质含量可高达80%以上。以干物质计算,全蛋...  相似文献   

19.
奶牛日粮中脂肪(酸)是很重要的营养素之一,尤其在缓解奶牛能量负平衡和热应激等方面作用明显,此外,通过日粮添加不饱和脂肪酸还可以改变牛奶乳成分占比,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功能性产品。本文对2020年国内外脂肪(酸)对瘤胃代谢、牛奶成分、生产性能、氧化应激、繁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 [关键词] 2020年|奶牛|脂肪|脂肪酸  相似文献   

20.
常森杰 《山东饲料》2007,(12):22-22
一、牛奶的组成牛奶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正常的牛乳成分含量,基本是稳定的,但各成分都有一定的变动范围,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乳脂肪,其次是乳蛋白质,乳糖的变化较小。牛奶的检验就是根据奶中各主要成分的含量来定等定级的。牛奶组成中大部分是水分(86%~89%),干物质占11%~14%,牛奶的稀与稠主要与干物质的含量有关。而干物质又直接与组成他的乳脂肪、乳蛋白、乳糖等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