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0 毫秒
1.
应用动物育种规划原理和方法,对优质细毛羊现行育种方案育种效果进行优化分析,提出最优化育种方案。研究认为,当育种群基础母羊数量达到900只左右,育种群规模比例达到30%,测验群比例为25%时,每年选留15只测验公羊,其综合育种进展和育种效益最高;育种群公羊使用1年,母羊使用4年,可获得理想的育种效益。通过优化分析,群体达到最佳状态时综合育种进展可达到10.168元,育种效益为102.857元,育种投入产出比为1:7.0435。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将Fuzzy多目标规划的方法引入到动物育种规划的研究之中。通过隶属函数的建立,利用理想点法、线性加权和法和几何平均法,分别研究了兼顾测定总成本和遗传进展时的后裔测定的最佳决策问题,并给出了求Fuzzy解的数值计算方法。最后,讨论了不同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这些方法可被有效地应用到其它类型的动物育种决策之中去。  相似文献   

3.
将0-1线性规划引入家禽选配方案中,通过建立最优化模型,利用Lingo软件求解得出最优交配方案。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研究,发现本优化方案优于传统的避免同胞和半同胞选配方案,利用该方案使后代群体近交系数更低,并且选留群体育种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在考虑后裔测验与配母羊比例及测验公羊数量的条件下,按群体规模进行了中国美利奴羊育种方案最优化的模型计算,探索规划模型计算结果在我国细毛羊育种实践中应用和推广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多性状综合选育的育种进展及育种效益均较大幅度地提高;根据中国美利奴羊群的现状,后裔测验与配母羊在核心群中的比例应相应提高,最好达到50%以上;在一个2~4万只母羊的群体中,每年选留20~30只测验公羊进行后裔测验,就可以获得理想的遗传进展。对于一个大的育种单位,测验公羊数应每年选留50~70只。  相似文献   

5.
在考虑后裔测验与配母羊比例及测验公羊数量的条件下,按群体规模进行了中国美利奴羊育种方案最优化的模型计算,探索规划模型计算结果在我国细毛羊育种实践中应用和推广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多性状综合选育和育种进行展及育种效益均较大幅度地提高;根据中国美利奴羊嫩的现状,后裔测验与配母羊在核心群中的比例应相应用提高,最好达到50%以上;在一个2-4万只母羊的群体中,每年选留20-30只测验公羊  相似文献   

6.
畜禽育种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畜禽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数量遗传学理论为基础的动物育种方法在过去几十年的畜禽育种改良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必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起主导作用;分子遗传学的迅猛发展使得通过标记辅助选择直接对基因型进行选择成为可能,动物分子育种也将成为21世纪动物育种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技术与动物育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基因技术的成功给动物育种和生产带来了重大变革,综述了各种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动物育种的进展情况,提出了今后转基因动物育种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宁  姜力 《农学学报》2018,8(1):64-69
经过上万年的野生物种驯化、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世界各国逐渐形成了现有的家养动物品种。伴随着遗传学理论的发现和逐步完善,动物常规育种技术从一般的表型选择发展到利用BLUP方法进行育种值估计,在近五十年为畜禽遗传改良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各种分子遗传标记的逐步问世和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动物遗传育种工作的研究和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DNA、RNA、蛋白质等各种组学信息的整合研究,不但为动物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挖掘、分子遗传机制解析带来新的契机,并且使得动物育种从传统育种时代真正迈入分子育种时代。近年来,世界动物育种工作在分子数量遗传学、功能基因组学、分子育种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9.
动物分子育种的内容包括转基因育种和基因组育种等方面,是利用DNA重组技术,根据分子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理论,改良畜禽品种的新方法。本文通过分析畜禽分子育种技术的内涵,探讨了分子育种技术在动物性状改造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分子育种技术在动物性状改造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生物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为规模化生产育种提供了条件,是20世纪动物生产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综述了转基因技术、干细胞、动物克隆技术在动物遗传繁育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应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分析了影响动物育种改良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及相互关系,并在定量描述这些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育种方案的优化方法。此外,对预测育种收益的基因流动法原理作了简单介绍。在基因传递矩阵和性状实现向量的确定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并提出了育种投资动态回收期线性插值计算方法和综合育种值中经济加权值的两次加权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概要介绍了MOET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包括MOET技术在国内外家畜育种中的应用现状、MOET核心群育种的方式及意义、MOET核心群育种研究进展和应用、MOET技术进行家畜育种时应注意的4个方面(外源激素与超排、超排反应与胚胎质量、MOET与疾病传播、MOET与育种效益等)。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业是高寒地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分析了鲁甸县茨院乡畜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云贵高原高寒地区应调整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畜牧业发展基础条件,依靠科技进步、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循环养殖业,并全力开拓市场、促进养—加—销一体化发展。以此带动高寒地区畜牧业发展,保障畜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14.
赵鑫  苏武峥  喻闻 《农学学报》2023,13(10):83-88
通过对177户农户家庭实地调查和构建拉格朗日函数,实证分析南疆农户家庭畜牧业生产规模的优化问题。结果表明:98户农户家庭养殖规模具有发展潜力,占被调查户数的55.37%,户均增收潜力4672元;其中,已有一定种养经营规模的农户家庭增收潜力较大,户均可达5694元。研究为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和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内生型发展现代农业道路指明了方向;从支持小农户生产经营政策,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村集体组织优势和提升小农户自身发展能力方面提出适合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20-11期目录     
随着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组选择技术在促进优良基因型精准高效选育方面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基因组选择在动植物数量性状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关于其在林木改良驯化中的应用 也逐渐被报道。本文通过综述基因组选择的基本概况、主要模型方法及其在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了基因组选择在林木育种研究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强调了对预测模型优化与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的引入与方法创新,提出了联合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优化育种方案,为加快林木优良品种的精准选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组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共同构成系统生物学。近年来,代谢组学发展迅速,并在疾病诊断、生物医药研发、食品营养与科学、药理毒理学、环境科学、植物科学以及动物育种等众多领域均有应用。系统介绍了动物育种中小分子代谢物在遗传参数估计、品种(系)鉴定、重要经济性状鉴定、多组学关联分析以及动物疾病模型制备中的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其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和优化,越来越多代谢物被人们所了解认识,在农用动物育种中代谢组学技术的研究逐渐增多,代谢组学必将成为动物育种的一种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是我国开展毛皮动物养殖最早的省份之一,养殖历史悠久,养殖氛围浓厚,出产的毛皮动物皮张质量优良,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越。在毛皮动物养殖处于行业调整的“拐点期”,虽然黑龙江省毛皮动物养殖受限于疾病频发,养殖人员老龄化严重等行业问题困扰,但黑龙江省毛皮动物养殖行业整体发展平稳,行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毛皮动物养殖大省地位逐渐形成,将是黑龙江省毛皮动物养殖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黑龙江省毛皮动物养殖,在我国毛皮动物产业发展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动物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动物产品消费市场,但尚未形成完善的动物种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动物源产品需求不断攀升,农业结构不断调整、科学技术长足进步、动物遗传育种企业蓬勃发展等因素交相汇集,使得我国动物种业迎来关键发展机遇。剖析了动物产业和动物种业的内涵,阐述了发展动物种业的意义,对国内外动物种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科技创新对动物种业发展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动物种业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光玉  鲍坤  张旭  司方方  焉石 《农学学报》2018,8(1):148-152
笔者叙述了近年来中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对国内饲养的主要特种经济动物毛皮动物(狐、貉、貂)、茸鹿(梅花鹿、马鹿)、珍禽等领域的产业发展现状、科研创新突破、取得重大成果、国际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国内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其他国家存在的差距以及产业未来的研究领域,旨在为中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