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类型超级小麦地上部及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穗型、中间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系)为试材,研究其地上部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地上部及籽粒干物质积累速度和总量不同。多穗型品种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最多,产量也最高,中间型次之,大穗型最低。988044、02-48和01-35“源”比较充足,8355、4133-2和6200(8)相对较小,且以6200(8)“源”最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对花后喷肥的反应,选用大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花后混喷多种肥料对2种穗型小麦品种旗叶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喷肥可提高旗叶净光合速率,增加单茎地上干物质积累,多穗型品种豫麦49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地上干物质积累增幅均大于大穗型品种宿2001。喷肥后茎节单位长度干重增加,茎节贮存物质有所增加,以宿2001较为明显。混喷多种肥料后2种穗型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豫麦49增产7.41%,宿2001增产6.35%,品种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系统分析了小麦品种间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趋势,品种间干物质积累差异主要表现在小麦返青后。百农矮抗58干物质积累量大,向籽粒分配和运输的比例也较大。分蘖力强、分蘖成穗率高、成穗数多、穗粒数多、开花后保持较高的平均灌浆速率是百农矮抗58实现高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省不同年代直立穗型代表品种为材料,比较研究了直立穗型粳稻齐穗期株型相关性状的表现及差异。结果表明,直立穗型粳稻存在多种穗型类型;品种间水稻茎叶绿叶数、叶长配置不同,叶宽变异较大,造成绿叶叶面积差异;植株叶片挺立,剑叶、倒2叶叶基角小于14°,从倒3叶开始下部茎叶叶基角、披垂度变大;少分蘖品种下部茎叶披垂度相对较大,叶片叶绿素含量高,株间透光率高,因此具备较好的干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选用北部冬麦区生产中应用的多穗型和大穗型小麦共4个品种,研究了其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形成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速度和总含量不同。多穗型品种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最多,产量较高;重穗型品种小花数多,结实粒数较多,但由于分蘖成穗数显著小于多穗型,最终产量显著低于多穗型品种。在保持较高的生物产量和合理穗数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穗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将是高产小麦性状改良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1994~1995年在沈阳农业大学校内试验地研究了紧凑型和平展型两个类型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不同密度、肥力条件下,叶面积指数和光能利用率呈显著正相关,干物质积累前期不同密度差异较大,后期干物质积累有相互接近的趋势。紧凑型玉米增产原因是光合势大、光能利用率高、穗数每公顷增加9335穗、穗粒数增加1748%、但百粒重减少1140%。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穗型品种齐穗期受光姿态、不同时期上部叶片叶绿素含量、齐穗期剑叶的光合速率以及根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①直穗型品种受光姿态优于弯穗型 ,叶片开张角度普遍小于弯穗型品种 10度左右 ,但平均消光系数与弯穗型品种差异不明显 ;②直穗型品种不同时期叶绿素含量高于弯穗类型品种 ,SPAD值也表现高 ;③在弱光条件下参试的直立穗型的品种中有部分光合速率高于弯穗型品种 ;④生育中期所测的直穗类型品种根部导管数多于弯穗型品种 1~ 2个 ,中柱直径大于弯穗品种  相似文献   

8.
小麦产量600kg/666.7m~2追氮时期和追氮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产条件下,起身期和拔节期追氮对大穗型品种鲁麦22号穗数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拔节期追氮的处理较起身期追氮开花后叶面积系数、旗叶叶绿素含量、群体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强度均显著提高,穗粒数、千粒重、经济系数明显增加。随施氮量的增加,分蘖成穗率提高,穗数增加;叶面积系数、旗叶叶绿素含量、群体光合速率均提高;干物质积累强度及向籽粒的分配比例增加。每6667m2施纯氮18kg的处理,以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的同步提高而获得600kg/6667m2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1994~1995年在沈阳农业大学内试验地研究了紧凑型和平展型两个类型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不同密度、肥力条件下,叶面积指数和光能利用率呈显著正相关,干物质积累前期不同密度差异较大,后期干物质积累有相互接近的趋势。紧凑型玉米增产原因是光合势大、光能利用率高、穗数每公顷增加9335穗、穗粒数增加17.48%、但百粒重减少11.40%。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小麦育种的高产途径,此试验以大穗型(01-35),中间型(62008,4133-2)和多穗型(02-48)高产小麦品种为实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小麦植株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干物质积累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品种植株、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其地上部分及籽粒干物质积累速率和积累总量有密切关系。就群体而言,多穗型品种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最多,产量也最高,中间型次之,大穗型最低。大穗型品种具有较强的营养物质外运能力,其千粒重最高,多穗型次之,中间型最低。充分协调源库流的关系,选育出大穗型和多穗型相结合的、综合农艺性状更佳的品种,将实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育种目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根系衰老的差异,本试验选择烟农1212、济麦22和良星99共3个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比较3个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叶绿素相对含量、根系衰老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烟农1212开花期、成熟期及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贡献率显著高于良星99;(2)不同小麦品种开花期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开花后7、14、21、28 d和35 d烟农1212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3)烟农1212开花期和开花后10 d和20 d的0~20、20~40 cm土层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根系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4)烟农1212单位面积穗数与其他品种无显著差异,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综上,烟农1212灌浆期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高、花后根系衰老缓慢,为本试验条件下高产高效小麦品种。上述结果表明,协同提高开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是提高小麦产量潜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籼稻和粳稻是亚洲栽培稻的2个亚种类型,不同亚种类型在形态、生理以及遗传上的差异对水稻光合作用特性造成影响,最终直接关系后期干物质的运转和积累,并影响产量形成。前人已对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与分配问题做了大量研究。马均等发现重穗型品种不仅齐穗后的光合生产能力强,而且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  相似文献   

13.
剪叶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为了探讨高产条件下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对产量的贡献。【方法】选用两种穗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期剪叶对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地上干物质积累、茎节重、籽粒结实与粒重的影响。【结果】抽穗期剪叶均导致两种穗型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和籽粒产量降低,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受影响较大;剪叶提高了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增幅较大;剪叶提高了茎秆内贮存物质的转移率,以大穗型品种宿2001转移率增幅较大,表现为茎节干重明显减轻。剪叶后,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茎秆内贮存物质转移率的提高,均不足以弥补剪叶造成的损失,最终表现为结实粒数减少,粒重降低;随被剪叶片数增加、叶位升高,结实粒数和粒重降低更多。【结论】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存在差异,多穗型品种大于大穗型品种,因此,在小麦抽穗后,多穗型品种叶片对增加籽粒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谷子不同类型品种生育后期物质生产与转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 2 6个品种比较表明 ,新品种的子粒产量和经济系数比老品种高 ,生物产量二者相仿。不同栽培条件下 ,子粒产量、生物产量均表现为高秆弯穗品种高于矮秆直穗品种。而且高秆弯曲穗品种叶输出率高于矮秆直立穗品种 ,说明叶片不仅是光合器官 ,也是贮藏器官。茎鞘物质输出主要是叶鞘中的物质输出 ,茎秆中的物质不仅未输出 ,而且还要补充。新老品种和高秆弯穗品种子粒的干物质 ,全部都是抽穗后积累。矮秆直穗品种抽穗前积累的干物质有少部分转运到子粒中 ,产量大部分是来自抽穗后干物质的供给。不同类型品种和不同株型品种干物质积累的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不同穗重型水稻品种产量与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40个水稻品种为试材,探讨不同穗重型水稻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差异,以获得优质高产的最佳穗重类型水稻品种。结果表明,重穗型品种产量高,但稻米垩白率高,垩白度、碱消值和胶稠度大;中穗型品种糙米率和精米率高,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低,食味值高;轻穗型品种每穗颖花数少,产量低,稻米碱消值小,蛋白质含量高。总体来看,重穗型品种产量较高,但米质一般;中穗型品种产量较高,且稻米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和食味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重穗型杂交水稻的物质积累及转运特性,以冈优188、菲优188、蓉18优188、金优188、福伊188、川绿优188、成丰优188等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所有乐恢188系列重穗型水稻品种为试材,以Ⅱ优838作对照,研究重穗型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乐恢188系列重穗型水稻品种之间在产量性状和物质积累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该系列组合穗大粒多,平均穗长25.33 cm,平均穗着粒数205.80粒,平均产量达10.39 t/hm~2,较对照高13.44%,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乐恢188系列品种不同生育时期营养器官干物质的积累量和抽穗后穗的干物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孕穗后各生育时期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对照高31.40%、14.11%、23.52%、14.79%,抽穗和成熟期穗干重分别较对照高38.31%和19.38%。相关性分析表明,该系列品种营养生长期的物质积累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影响乐恢188系列重穗型水稻品种产量的主要因子是灌浆期穗重,因此生产上在注重前期田管的同时,必须加强后期肥水管理,保证灌浆充足。  相似文献   

17.
后期氮肥比例对不同穗型粳稻品种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于1997年4~10月在日本筑波国际中心试验田进行,就后期氮肥对穗数型粳稻品种Nipponbare和穗重型粳稻品种Tsukinohikari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总施氮量相同情况下,不论穗数型品种还是穗重型品种,后期追施氮肥的处理均较不追肥的要增产,并均以40%追肥比例的产量最高。穗数型品种Nipponbare的后期追肥比例高达60%,都能较不追肥的显著增产,但对穗重型品种Tsukinohikari来说,这个比例要低于60%才能起显著增产作用。还就后期氮肥对2种不同穗型粳稻品种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叶片含氮量,植株总吸氮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生理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辽宁省2000~2001年区域试验,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生理特性与产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立穗、半直立穗型品种(系)产量显著高于弯穗型品种。增加直立穗型品种的成粒率、半直立穗型品种的每穗颖花数和弯穗型品种的千粒重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拔节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直立穗型品种产量与抽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弯穗型品种产量与拔节期、抽穗期LAI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根据穗型进行栽培上的调控,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水稻品种类型间产量构成因素对肥力反应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水稻品种类型间产量构成因素对肥力反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穗数对肥力反应,穗数型品种最强,中间型品种次之,穗重型品种最弱;2)穗粒数对肥力反应,穗重型品种最强,中间型品种次之,穗数型品种最弱;3)肥力对水稻结实率影响存在“阀值”效应,品种“阀值”高低决定其耐肥性强弱;4)增肥后,水稻倒伏、结实率急剧下降是限制品种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首要、直接障碍因子;5)提出b_2/b_1可以作为划分品种类型的量化参数之一;6)提出黑龙江省耐肥高产水稻品种类型应是大穗、大粒、大库容、矮秆、叶大而直立的稳重型或偏穗重型品种。  相似文献   

20.
通过穗肥对直穗型、穗重型、穗数型水稻品种的效应研究发现,穗肥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作用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施用钾肥有利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增产;氮、钾肥同时施用直穗型品种增产最显著,穗重型品种次之,穗数量品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