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畜禽业》2014,(2)
<正>通常雏鸡首次免疫后HI抗体水平不会很高,免疫后710 d出现应激,2周龄后达到高峰,3周后逐渐消退到临界水平。二次免疫后HI抗体水平随所使用的疫苗、免疫方法、间隔时间与日龄而有显著差异:灭活疫苗与I系苗高于弱毒株Ⅱ系、F系、lasota系疫苗;活毒疫苗气雾和肌注免疫高于饮水免疫。在HI抗体处在高峰期(一般在2周左右)时再次免疫其免疫效果较差,因此二次免疫的间隔时间越长,日龄越大,免疫效果越好,但  相似文献   

2.
邹跃 《畜禽业》2012,(12):17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也称腔上囊炎。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3~6周龄雏鸡,本病是对养鸡业造成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虽然该病的死亡率并不高,但是它会破坏雏鸡最重要的免疫器官——法氏囊,从而导致雏鸡免疫力下降,继发其它病原感染,还会使其它疫苗注射时机体无法正常产生免疫应答而引发多种疫苗的免疫失败。笔者发现该病虽然已引起养鸡户的普遍重视并且及时注射疫苗加以防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2,(2):11
<正>禽传染性法氏囊病1免疫预防:本病的防治,疫苗免疫为主,选择有效疫苗,制定合理免疫程序。14、28日龄法普安2倍量饮水。2疾病控制:如果发病,及时肌肉注射法氏囊卵黄抗体+禽干扰素,饮水中添加民生速补+活力强。  相似文献   

4.
甘保罗病(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以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为特征。本病仍然影响着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就该地区个体户马某饲养2000只蛋鸡,因免疫程序不合理造成该鸡群发病,死亡率达8.9%。虽经及时诊断治疗,死亡率不大但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1999年5月,该地区个体户饲养员马某从马市某种鸡场购买新罗曼蛋雏鸡2000余只进行饲养,饲料采用全价饲料。饲养至10日龄饮水接种中毒法氏囊疫苗,每只鸡1.5头份。由于限水时间过短造成部分鸡只未能够饮用足够量的疫苗。当鸡群饲喂25日龄时,鸡群开始发病,当天发病鸡达185只。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6,(9)
用8日龄和15日龄雏鸡免疫注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30 d后,进行(HI)抗体水平检测,通过(HI)抗体水平高低对比分析,对雏鸡首免禽流感病毒疫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斌  冯太兰 《畜禽业》2014,(12):30-31
试验旨在探讨黄芪多糖(APS)对免疫抑制雏鸡脾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进一步弄清黄芪多糖对免疫抑制雏鸡的免疫保护机制。实验选取7日龄黄羽肉鸡60只,随机分为4组,第一组肌内注射生理盐水,第24组分别按80 mg/(kg体重)剂量肌内注射环磷酰胺复制免疫抑制模型,第34组分别按80 mg/(kg体重)剂量肌内注射环磷酰胺复制免疫抑制模型,第34组分别按0.5 m L,1 m L剂量肌内注射APS,其中APS连用5 d,环磷酰胺连用3 d。分别于12、17、22日龄从各组随机剖杀鸡只采样,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及脾淋巴细胞分泌IL-2水平指标。结果表明APS能有效拮抗环磷酰胺对雏鸡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提升免疫抑制雏鸡脾脏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试验用不同剂量的黄芪多糖注射液给犬肌肉注射,分别在注射前和注射后第七、十四天检测犬的机体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和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红细胞(RBC)的含量,将12只健康犬分为四组(即对照组为生理盐水、低剂量组为0.1mL/(kg体重)、中剂量组为0.5mL/(kg体重)、高剂量组为1mL/(kg体重))。试验结果表明:黄芪多糖注射液能很好的提高犬机体的免疫效果,其中中剂量[0.5mL/(kg体重))的黄芪多糖对犬的免疫增强效果比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01,(11):22
最近,美国学者首次研究了3种常用IBD疫苗胚胎免疫的安全性及其效能.试验1和2为SPF肉鸡胚,试验3为具有母源抗体的商品肉鸡胚,免疫胚龄均为18d.当疫苗免疫1个剂量时,SPF鸡胚及出壳后1和3周雏鸡的死亡率均上升,出壳后1和3周鸡法氏囊也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相反,当SPF鸡胚和商品肉鸡胚免疫0.5个剂量时,鸡胚和雏鸡死亡率均未出现异常变化,但SPF雏鸡的法氏囊在1和3周龄时出现明显病理变化,而商品肉鸡雏仅在1周龄时法氏囊出现病变.在试验3中胚胎免疫鸡3周龄时用标准毒力株或不同抗原型IBDV攻击,结果,至少87%的鸡可抵抗标准毒株的攻击,60%的鸡可抵抗不同抗原型IBDV的攻击.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4,(9)
应用中药强普生拓、硫酸安普霉素可溶性粉,对治疗仔猪白痢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为临床选药用药提供参考。选取出生日期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4窝共120头分成A、B、C、D 4组,前三组使用强普生拓,按0.4 mL/(kg体重)、0.2 mL/(kg体重)、0.1 mL/(kg体重),分3个剂量口服,D组使用硫酸安普霉素可溶性粉混水饮用作为对照。试验在相同的饲养管理下,连续用药3 d。结果强普生拓A组治愈率90%,B组治愈率80%,两组治疗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C组治愈率53%,D组治愈率43%,治疗效果A、B组明显优于C、D两组,差异极显著(P<0.05或P<0.01)。疗效统计表明:中药强普生拓口服液对仔猪白痢有较高的疗效,明显的高于硫酸安普霉素。  相似文献   

10.
魏国  钟肖 《畜禽业》2009,(8):14-17
将75只1日龄非免疫健康罗曼蛋鸡随机均分为地塞米松高剂量组(12.5mg/mL)、低剂量组(6.25mg/mL)和阴性对照组,同时进行了鸡新城疫免疫接种;分别于免疫后7、14、21、28、35d随机取5只心脏采血后分离血清,检测鸡新城疫HI抗体效价,同时摘取脾脏、胸腺和法氏囊并称重,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试验组的ND抗体效价与免疫器官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杭怡琼、谢春芳等为验证微生态制剂对雏鸡免疫应答的影响,选用320羽伊丽莎父母代公雏,随机分4组,1组添加1%微生态GAIC菌粉制剂,2组为空白对照,3组添加1%多糖制剂,4组添加化学免疫调节剂。4组鸡分别在14和21日龄接种鸡新城疫Losato弱毒苗和法氏囊弱毒疫苗,并在1、7、14、21、28、42、49日龄检测新城疫抗体滴度和法氏囊抗体阳性率。结果免疫14d后1组HI抗体分别高出2、3、4组1.1、0.6和0.8个滴度,28d后分别高出0.5、0.2和0.2个滴度,35d后各组新城疫抗体滴度均降至临界线以下;法氏囊疫苗接种后7d、1组抗体阳性率为75%,高出2、3、4组19.4%、5.8%和8.3%,28d后1组法氏囊抗体阳性率为100%,高出2、3、4组12.5%、28.5%和12.5%。表明饲喂微生态制剂可增进免疫器官重量和非特异免疫反应,试验中法氏囊抗体阳性率提高可能与微生态制剂修复了IBDV造成的免疫器官损伤有关,这些现象对免疫程序的制定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忆春  苗立中 《畜禽业》2006,(22):44-45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畜禽传染病的主要技术措施,畜禽免疫失败就是畜禽虽然已接种了某种疫苗,但在规定的免疫期内仍发生这种传染病或抗体监测时达不到应有的抗体水平。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现简要归纳如下:1母源抗体影响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会抑制疫苗的免疫反应,使雏鸡或仔猪首免失败。目前认为,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猪瘟等疫苗的接种都会因为母源抗体而影响其免疫效果。2疫苗因素2.1选用疫苗不当较常见的是使用的毒型与本地流行的毒型不一致,达不到免疫的目的。如传染性法氏囊病疫区,用弱毒力的疫苗给7日龄以内…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3,(2):7
<正>禽传染性法氏囊病:(1)免疫预防:本病的防治,疫苗免疫为主,选择有效疫苗,制定合理免疫程序。14、28日龄法普安2倍量饮水。(2)疾病控制:如果发病,及时肌肉注射法氏囊卵黄抗体+禽干扰素,饮水中添加民生速补+活力强。(3)饲养管理:加强管理,做好育雏准备工作,科学饲养管理,主要是适宜的舍内温、湿度,适时开水、开食,避免应激。禽流感:(1)免疫预防:根据流行情况可进行灭活疫苗的免疫。  相似文献   

14.
益生芽孢菌制剂对鸡免疫促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胜明 《畜禽业》2002,(11):14-15
本研究利用益生芽孢杆菌微生态饲料添加剂混料饲喂雏鸡,在7日龄和21日龄进行2次新城疫疫苗免疫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新城疫血凝抑制效价(H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法氏囊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本制剂对雏鸡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宝杰  蔡兰芬 《畜禽业》2003,(10):45-45
叶大肠杆菌、非典型性新城疫已成为危害肉仔鸡的主要疾病。大肠杆菌为条件性疾病,血清型多,产生耐药性快;非典型性新城疫为副粘病毒病,主要由于疫苗首免时母源抗体过高、免疫不合理、其它疾病干扰、新城疫强毒株毒力不同及机体受到应激等原因而发生和传播。2种传染病混合感染,将给诊断和治疗带来极大不便。1发病情况山东潍坊某鸡场养殖3000羽肉鸡,32日龄时发病。入舍以来该批鸡只长势一直不错,3日龄做过新支二联弱毒苗,14、28日龄曾饮水免疫过2次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中等毒力),做完第2次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后,鸡只状态有所改变,呼吸道症状开…  相似文献   

1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最早在美国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发现,又称甘保罗病。我国于1979年发现该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侵害雏鸡和成年鸡的法氏囊等免疫免疫器官,破坏法氏囊产生B淋巴细胞,导致鸡体液免疫能力下降,使鸡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对ND、IB等疫苗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病原  相似文献   

17.
<正>1基本情况泰兴市某一养殖户饲养蛋鸡500羽,苗鸡、饲料及疫苗均有苗鸡供应方提供。该批鸡的免疫程序为10日龄时,用鸡新城疫Ⅳ系苗及IBD苗,1倍量饮水;25日龄时,用鸡新城疫Ⅳ系苗,1倍量饮水;鸡群达到42日龄时,养殖户使用兽医站提供的鸡新城疫Ⅰ系苗,1倍剂量,腿部肌肉免疫注射。免疫后的第  相似文献   

18.
通过口服给予葛根芩连口服液,评价其对哺乳期仔猪白痢的临床治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按高0.20m L/(kg体重)、中0.10m L/(kg体重)、低0.05m L/(kg体重)3个剂量口服,2次d/,连用5d,对临床仔猪白痢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分别为90.91%、89.28%和56.25%;有效率分别为95.45%、92.85%和68.75%。其中,高、中剂量组与恩诺沙星组的治疗效果最好,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明显高于低剂量组与痢菌净组(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19.
在非疫区用H5亚型禽流感疫苗对20日龄以上鸡、鸭进行免疫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不同日龄的鸡鸭免疫接种H5亚型禽流感疫苗20 d后其HI抗体效价不同,不同种类的家禽的免疫效果也不相同。75日龄肉鸡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最高,达6.4 log2。而75日龄肉鸭的HI抗体只有2.5 log2。  相似文献   

20.
王玥  张亚娟  徐雪琼 《畜禽业》2007,(12):36-3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杀淋巴细胞性的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3~6周龄的雏鸡和青年鸡,以法氏囊受到侵害、淋巴细胞坏死为主要特征。该病除直接引起鸡死亡和生产性能下降外,还可以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鸡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和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近年来,该病发病率较高。2007年5月宿迁市某蛋鸡场因应激因素而导致该病的暴发,发病率较高。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