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线粒体(mitochondrial)在动物的能量代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他是生物有氧呼吸的重要场所,能够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ATP,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支持。而且他还含有自已的DNA以及自身一套相对独立的遗传系统。与核基因不同的是,线粒体DNA的遗传并不遵守孟德尔遗传定律。生物的线粒体DNA的遗传并不是严格的遵守母系遗传,有一些是父系遗传或者是两性遗传。现就  相似文献   

2.
马DNA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在DNA分子水平上对马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集中从基因组DNA,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DNA的多态性上反映马遗传多样性。基因组DNA的研究证明了马具有丰富的多态现象;线粒体DNA的分析暗示马可能有多个母系祖先,并阐述了世界马种经历过多个驯化历史时期;Y染色体虽然被包含在基因组内,但它含有非重组的的单亲遗传区,能够反映父系的遗传多样性,使其在生物进化和群体遗传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意义。相对于线粒体突变率,马的Y染色体遗传变异较少。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在DNA分子水平上对马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集中从基因组DNA,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DNA的多态性上反映马遗传多样性.基因组DNA的研究证明了马具有丰富的多态现象;线粒体DNA的分析暗示马可能有多个母系祖先,并阐述了世界马种经历过多个驯化历史时期;Y染色体虽然被包含在基因组内,但它含有非重组的的单亲遗传区,能够反映父系的遗传多样性,使其在生物进化和群体遗传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意义.相对于线粒体突变率,马的Y染色体遗传变异较少.  相似文献   

4.
猪线粒体DNA(mtDNA)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粒体DNA是真核细胞内较为简单的DNA分子,具有极少发生重组、进化、速度快等特点,作为动物进化研究的一类重要标记,为动物的起源、迁移和进化提供了大量的证据。本文介绍了线粒体DNA的基本特征及其多态性,概述了猪线粒体DNA的研究概况和取得的成果。线粒体DNA的独特特性必将在猪遗传育种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PCR和DNA克隆测序技术扩增并分析了浙江省5个地方鹅种和1个引进家鹅品种96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D环区(D-loop)全序列。结果表明:浙江省境内的家鹅线粒体DNA D-loop全序长为1 166~1 179 bp,共发现89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6种单倍型,群体总核苷酸多样度达到了0.007 25,单倍型多样度为0.862,说明鹅群的遗传资源较为丰富,其中磐石灰鹅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朗德鹅的遗传多样性最匮乏,而且没有发现朗德鹅与其他本地鹅种之间的显著差异。同时,个体聚类图中同品种内的个体没有聚在一起,说明浙江省鹅品种的母系来源比较混杂,品种选育偏重于父系,应同时结合基因组水平对其遗传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动物线粒体DN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粒体DNA作为分子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家畜育种、系统进化、生物地理、人类学、群体遗传等领域,本文就近几年线粒体DNA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DNA条形码技术是现今生物分类学中重要的分子技术之一,其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Ⅰ(COⅠ)等基因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新种和隐存种。COⅠ基因存在于所有动物中,呈母系遗传、比较保守、无内含子、进化速率比较快(是核基因进化速率的2~10倍)、具有明显的碱基偏好性,而且其DNA序列很少存在插入和缺失。DNA条形码技术不仅是生物形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而且为研究生物分类与进化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就DNA条形码技术的技术原理、操作步骤及其在动物分类学及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作一概述,旨在通过对其技术原理了解的同时,掌握其在当代生物分类学中的独特作用、现实意义及局限性,为进一步开展生物分类及进化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DNA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动物线粒体DNA的一般特征,遗传学特性,和线粒体DNA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9.
对线粒体DNA的数目、大小、基本结构、多态性及其研究方法、遗传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阐述了线粒体DNA的多态性在家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0.
双峰驼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近40年双峰驼在染色体核型、血液蛋白多态、基因组DNA和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上的研究进展.染色体核型、血液蛋白多态分析表明,双峰驼的遗传多样性有限,微卫星和线粒体DNA的RFLP分析表明双峰驼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线粒体DNA全序列的骆驼科动物遗传进化分析有助于理解骆驼科动物进化历史.由于研究滞后,目前还未有关于双峰驼群体线粒体DNA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绵羊是世界上主要的畜种资源之一,也是较早被驯化的家养动物。从遗传学角度看,Y染色体基因标记为家畜的起源和多样性提供了重要信息,并对常染色体、X染色体及线粒体DNA的信息进行了重要的补充。由于Y染色体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造成它的基因组测序和组装极其困难,目前尚没有完整的绵羊Y染色体序列。根据灵长类Y染色体测序的启示,国内外相关研究在绵羊上鉴定了一些Y染色体DNA片段和分子标记,为我们更好的理解绵羊的父系起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对绵羊Y染色体雄性特异区基因的鉴定、YSNPs等遗传标记的筛选以及它们与绵羊父系遗传多样性及父系起源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为进一步对绵羊起源、家系判定等方面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遗传标记的选择对于研究物种遗传多态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期的研究主要是从形态学标记检测动物群体的遗传特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已逐步深入到认识白细胞抗原型、蛋白质多态性这样一些遗传标记。然而,所有上述的标记方法,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均不能完全反映遗传物质——DNA水平上的差异。 有鉴于此,直接从DNA分子水平研究遗传标记是十分必要的。线粒体DNA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DNA是动物体内除了核DNA之外的唯一遗传物质,它具有结构简单、进化速度快、母系遗传和基因重组率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本文在介绍线粒体DNA的特点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线粒体DNA在牛的起源进化、亲缘关系、杂交育种和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非重组区DNA是最主要的两种标记。目前,鹿科动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线粒体DNA方面,本文对Y染色体以及其主要基因在鹿科动物物种识别、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DNA是动物体内除了核DNA之外的唯一遗传物质,它具有结构简单、进化速度快、母系遗传和基因重组率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本文在介绍线粒体DNA的特点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线粒体DNA在牛的起源进化、亲缘关系、杂交育种和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动物繁殖中的线粒体DNA遗传“瓶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粒体是动物细胞的“能量工厂”,也是拥有遗传物质(线粒体DNA)的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DNA是多拷贝基因,野生型与突变型同时存在的现象称为线粒体DNA异质性。存在异质性的线粒体DNA可以通过母系遗传传递给下一代,而且出现子代个体间线粒体DNA基因型分离、等位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由此引出了对线粒体遗传“瓶颈效应”的研究。线粒体在动物配子生成和早期胚胎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线粒体DNA“遗传瓶颈”对揭示动物繁殖活动的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伊犁马是我国独特的马遗传资源,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已经使用形态标记法、微卫星标记法、线粒体DNA分析法对伊犁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得出主毛色基因的控制位点能控制马不同的形态;通过微卫星标记法发现伊犁马种内具有复杂的遗传背景,遗传变异大,选择潜力也大,今后通过科学的选育,提高品种品质的可能性也大;对线粒体DNA分析得出在高变区其具有丰富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遗传标记中的生物化学标记和分子标记在四川黑山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重点论述了分子标记随机扩增多态DNA、DNA指纹、随机片段长度多态、微卫星DNA、线粒体DNA在四川黑山羊的起源和进化、群体亲缘关系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重要经济性状标记、基因图谱的构建和QTL定位、标记辅助选择(MAS)、系谱鉴定与亲子鉴定,以及杂种优势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关于线粒体DNA(mtDNA)进化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分子遗传学领域的热点,线粒体DNA作为核外遗传信息系统及其具有的遗传特点,已成为研究真核生物分子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分子系统进化的重要模式体系。线粒体DNA是一种核外遗传物质,与核DNA相比,具有分子质量小、结构简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绒山羊是我国优良的品种资源,毛长作为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的经济性状,其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绒山羊毛长的研究,为内蒙古绒山羊育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ASREML软件分析内蒙古绒山羊毛长的表型遗传规律,然后,利用全同胞家系模型、父系半同胞模型、母系半同胞模型估计全同胞、父系半同胞和母系半同胞毛长的遗传力,以此研究亲本毛长对后代毛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测定年份、群、个体年龄、母羊年龄为影响毛长的固定效应,毛长的全同胞遗传力为0.56、父系半同胞遗传力为0.26、母系半同胞遗传力为0.86,可以看出母系半同胞的遗传力显著高于父系遗传力。由此可以发现,对母羊毛长的选择可以加速毛长的遗传进展,提高毛长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