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烟草和油菜上采回各自的红色型、绿色型、黄绿色型、褐色型 4种体色生物型 ,再分别接到烟草、油菜和萝卜上 ,连续 1~ 4代观察记载其体色生物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桃蚜体色生物型的稳定性随寄主不同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代别其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不同体色生物型中 ,以黄绿色生物型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2.
桃蚜不同体色生物型的寄主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4种主植物上的4种不同体色的桃蚜分别接到该4种寄主植物上进行反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体色生物型桃蚜在各寄主植物上的存活率,成、若蚜发育历期,产仔动态及内禀增长力均有明显差异,说明不同体色生物型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不同。尤其是各色型个体当从烟草转接到桃树、从油菜转接到桃树或烟草、从甘蓝转接到桃树或烟草时,新接蚜虫 不能存活。  相似文献   

3.
桃蚜体色生物型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1995年连续3a对桃蚜在7种主要寄生植物-桃树,烟草,油菜,杏树,甘蓝,白菜和萝卜上不同时期4种体色生物型(红色型,绿色型,黄绿色型和褐色型)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优势生物型的优势度与优势集中性时间变化格局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4.
不同植物上桃蚜两种体色生物型的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卫星引物PCR方法分析了烟草、油菜、甘蓝3种不同寄主植物上桃蚜Myzus persica(Sulzer)红、 绿两种体色生物型的DNA多态性。结果表明:①来自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同一体色生物型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 近于不同体色生物型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两种生物型内个体之间比较,红色生物型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近 于绿色生物型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②来自3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同一色型桃蚜个体中,其中同为十字花科 的甘蓝和油菜上的红色桃蚜或绿色桃蚜之间的遗传关系近于来自茄科寄主烟草上的红色桃蚜或绿色桃蚜。 ③3种寄毛上的红色桃蚜和绿色桃蚜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远,但并不明显,处于连续过渡状态。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寄主上不同体色桃蚜的遗传分化特性,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烟草和甘蓝上的桃蚜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以烟草为寄主的2个体色生物型种群之间的遗传关系近于以甘蓝为寄主的2个体色生物型种群,红色生物型种群之间的遗传关系近于绿色生物型种群,同时表明所用的桃蚜样品为不完全周期型类群.  相似文献   

6.
新蚜虫疠霉对不同地区两种体色生物型桃蚜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孢子浴”法测定了新蚜虫疠霉菌株对云南省呈贡、大理、通海、元谋4地黄绿色和红色体色生物型桃蚜的毒力.结果表明:在分生孢子0.25-68.28个/mm^2接种剂量下对红色和黄绿色2种生物型桃蚜的毒力无明显差异,对云南省呈贡、大理、元谋和通海4地菜区红色生物型蚜虫的剂量效应常数分别为0.91,1.36,1.21和1.15;对黄绿体色生物型蚜虫的剂量效应常数分别为1.09,1.50,1.30和1.26.接种后第1-7天,呈贡、大理、通海、元谋4地红色桃蚜接种新蚜虫疠霉菌后,LT50分别为4.9-4.0d(10.72-65.48孢子/mm^2),4.8-3.2d(10.72-62.42孢子/mm^2),4.6-3.6d(16.82-65.48孢子/mm^2),5.2-3.7d(11.21-63.45孢子/mm^2).对4地黄绿色体色桃蚜接种新蚜虫疠霉菌后,LT50分别为4.4-3.8d(26.37-67.6孢子/mm^2),5.1-3.3d(8.91-60.26孢子/mm^2),5.1-3.5d(8.7-58.09孢子/mm^2),4.2-2.9d(9.91-56.81孢子/mm^2).综合以上毒力测定结果,在相同接种剂量下,新蚜虫疠霉菌株对黄绿色和红色2种体色生物型桃蚜的致死中时LT50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孢子浴"法测定了新蚜虫疠霉菌株对云南省呈贡、大理、通海、元谋4地黄绿色和红色体色生物型桃蚜的毒力.结果表明:在分生孢子0.25~68.28个/mm2接种剂量下对红色和黄绿色2种生物型桃蚜的毒力无明显差异,对云南省呈贡、大理、元谋和通海4地菜区红色生物型蚜虫的剂量效应常数分剐为0.91,1.36,1.21和1.15,对黄绿体色生物型蚜虫的剂量效应常数分别为1.09,1.50,1.30和1.26.接种后第1~7天,呈贡、大理、通海、元谋4地红色桃蚜接种新蚜虫疠霉茵后,LT50分别为4.9~4.0 d(10.72~65.48孢子/mm2),4.8~3.2 d(10.72~62.42孢子/mm2),4.6~3.6 d(16.82~65.48孢子/mm2),5.2~3.7 d(11.21~63.45孢子/mm2).对4地黄绿色体色桃蚜接种新蚜虫疠霉菌后,LT50分别为4.4~3.8 d(26.37~67.6孢子/mm2),5.1~3.3 d(8.91~60.26孢子/mm2),5.1~3.5 d(8.7~58.09孢子/mm2),4.2~2.9 d(9.91~56.81孢子/mm2).综合以上毒力测定结果,在相同接种剂量下,新蚜虫疠霉菌株对黄绿色和红色2种体色生物型桃蚜的致死中时LT50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烟田烟青虫和棉铃虫幼虫体色变化及遗传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将烟田混合发生的烟青虫和棉铃虫幼虫体色变化归纳为7种基本类型,其中在黄绿色型中烟表虫数量较多,占63.9%;在绿褐色型中棉铃虫占93.4%其它几种体色类型的幼虫均为棉铃虫。  相似文献   

9.
适宜贵州山区种植的绿肥用油菜品种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适宜贵州山区种植的作绿肥用油菜品种,从贵州省内外引进优质常规油菜品种、杂交油菜品种、专用饲料油菜品种、本地芥菜型和白菜型油菜品种共计11个,以绿肥品种箭舌豌豆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绿肥用油菜品种盛花期的生物产量差异。结果表明:所有参试油菜品种盛花期生物产量显著高于箭舌豌豆。其中,华中农业大学选育的饲料型油菜品种"饲油2号"盛花期的生物产量最高,为8 641.99公斤/亩,适宜贵州山区作绿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烟蚜红绿2种体色生物型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形态学和生物学方面对云南省红绿2种体色生物型烟蚜进行了研究,并用类平均法对形态特征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红色型有翅烟蚜和绿色型有翅烟蚜的体长、触角、额瘤、尾片及尾板等形态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红色型烟蚜的产仔量、寿命及生殖期均显著高于绿色型烟蚜;2种体色生物型烟蚜的种群增长曲线均为S型,红色型烟蚜的种群饱和时的密度较绿色烟蚜高,但自然反应时间较绿色烟蚜短。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快育种进度,长江流域以南弱冬性油菜材料每年夏季都通过到西北地区进行异地种植来加快世代,提高育种效率。由于油菜原产地和加代地的自然生态条件的不同,加代油菜在生育特性上也有所差异。探索油菜北繁加代的选择效果及总结出相应管理措施,对油菜科学高效育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油菜种子贮藏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55份油菜种子可溶性蛋白进行了SDS-PAGE分析,结果不同类型油菜种子的蛋白质具有组分差异。芥菜型油菜种子蛋白质资源比白菜型和甘蓝型油菜种子蛋白质资源丰富。。本文用可溶性蛋白条带的信息,估计了所有参试品种(系)之间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1207的水平上可将参试材料分为三类。I类:为16个B.napus品种(系)。Ⅱ类:为所有参试的4个芥菜型油菜品种(系)、2个埃塞俄比亚  相似文献   

13.
1形态特征1.1成虫分冬型和夏型2种。冬型体长3.0mm左右,体褐色,有黑色斑纹,前翅后缘区有明显褐斑。夏型体长2.5~2.7mm,体色多为淡黄绿色,翅上无斑纹。  相似文献   

14.
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翅型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翅型分化受亲代长、短翅型的影响。同一生物型。当亲代为长翅型时,F1代的短翅率在不同水稻生育期不同;不同生物型在同一水稻生育期的短翅率亦不同。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当亲代为短翅型时,F1代的短翅率在各水稻生育期均甚高,即不受生育期的影响;九龙江型在黄熟期的短翅率下降;供试的三个生物型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的短翅率差异均不显著;在黄熟期,九龙江型同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则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烤烟生产、收购过程中产生的残次烟叶为主料,添加不同配比的菜籽饼、蚯蚓粪、生物炭、鸡粪等进行高温发酵,堆制残次烟叶型有机肥,并应用于大田烟叶生产。结果表明:以"35%残次烟叶+30%蚯蚓粪+30%生物炭+5%菜籽饼"配比制成的残次烟叶型有机肥对烟株株高、茎围、有效叶片数等农艺性状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同烟草专用基肥处理相比差异不明显,可代替烟草专用基肥在烟草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甘兰型油茶(B.nahus,L.)是常异交作物,其自交结实率为40~65%,高的可达80~90%以上,而异交结实率在10%以下。因此,甘兰型油菜品种在遗传上便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而且这些差异是相对稳定的。在此基础上,甘兰型油菜品种间所产生的杂种第一代,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现象。国外的 Wagner,M.(7954),(1970,1972),英国植物育种研究所(1972),(1972,1874),  相似文献   

17.
烟蚜早春寄主转换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南省豫中烟区烟蚜早春寄主转换规律,测试了早春油菜、播娘蒿、枸杞、桃树及烟草等5种不同越冬寄主植物上烟蚜在烟草上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等,获得了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内禀增长率、平均世代周期、种群加倍时间等主要生命表参数,分析比较了不同来源烟蚜在烟草上的扩繁速率和平均产仔量。结果显示,不同来源蚜虫发育历期为桃树(14.820 d)枸杞(14.507 d)烟草(14.483 d)油菜(14.481 d)播娘蒿(14.220 d),平均产仔量为桃树(108头)播娘蒿(62头)枸杞(57头)烟草(34头)油菜(32头),内禀增长率为桃树(0.247)枸杞(0.227)播娘蒿(0.221)油菜(0.183)烟草(0.169),表明相同条件下,来源于桃树上的蚜虫在烟草上种群增长速度快,其适应力、繁殖力强。豫中烟区烟蚜主要在桃树、播娘蒿及枸杞上越冬,早春在有翅蚜大量形成前,对烟蚜主要越冬寄主桃树及烟田周边枸杞、播娘蒿等杂草实施统一防蚜,是控制烟草蚜虫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采集桃树和油菜上的桃蚜,分别接于桃树、油菜、烟草、白菜、莴笋、甘蓝和菠菜上单体饲养,观察不同寄主植物对来自桃树和油菜上的桃蚜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来自不同寄主桃蚜的存活率、发育历期、成蚜寿命、生殖力及种群干扰效应等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不同前作对烤烟土壤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壤微生态健康(氮素功能细菌数量、酶活性和有机碳含量)的角度对采自三门峡地区的不同前作烟田土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茬口土壤的细菌总量、有机碳含量、蔗糖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趋势相同,均表现为甘薯>油菜>辣椒>玉米>烟草;不同茬口土壤的淀粉酶活性表现为甘薯>玉米>油菜>辣椒>烟草;只有甘薯、辣椒、油菜茬口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达到了优质烟叶生产的要求,玉米、烟草茬口的偏低;对氮素转化细菌数量的分析表明:氨化、硝化、固氮、反硝化细菌数量最多的前作分别为辣椒、甘薯、玉米、烟草。前茬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氮素转化细菌菌落类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其中,甘薯、油菜、辣椒茬更有利于土壤硝态氮(适合根系吸收的氮素存在形式)转化。整体来看,对于烟田,轮作土壤的健康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助于保持土壤质量,有效缓解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20.
棉蚜的体色分化与季节生物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田内棉蚜种群的体色与体形大小随季节的不同有很大变化。谷雨至芒种,蚜群个体均呈绿色(从深绿到黄绿)。由芒种至小署(7月上),黄绿色以至黄色个体的比例增多。小署之后全为黄色个体。体型由大到小的变化与体色变化伴随发生,这些变化都是渐近的、连续的。根据陕西各地历年资料记载和我们的调查证明,棉蚜种群数量的全年消长曲线呈“马鞍型”(双峰型曲线)。如果以曲线的峰谷之底为界,则前峰曲线由苗蚜构成,后峰曲线为黄色伏蚜构成。苗期棉蚜以绿色为主,虽有少数个体为亮黄色,但体型均大于伏蚜。从室内试验及田间观察证明,不论任何季节,只要变更培养温度,两类色型棉蚜群体均可相互转化,不受棉株生长期的影响。苗期绿色蚜与伏蚜在体色、体型大小、心室搏动频率、取食部位、聚集特征以及适生温区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故此提出了“季节生物型”的概念。根据种群增长率与温度的关系计算,苗蚜种群的最适温度为21℃。当平均温度超过27℃时,绿色种群迅速消退,黄色伏蚜种群将在不久占据绝对优势。与田间的资料对应比较可知,芒种至小署是二型的转换期,大署来临是伏蚜的昌盛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