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学阶段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将中国古代 “十八般兵器 ”作为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数字化设计与 3D打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从教学项目的设计理念和要求出发,对项目实施的教学方法和过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并以“十八般兵器——锤”教学项目的实施过程为例,展示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将“十八般兵器”作为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既能让学生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能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兵器和历史文化,并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推行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入挖掘高职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从以下三个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高职中药药理学教学中:一是总论章节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二是个论章节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三是实训课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传授中融入情感教育、文化教育和理想信念,为我国的传统中医药行业培养能干肯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高职中药学及其他专业推行"课程思政"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育人文精神、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从执教者的角度来说,要想打破大学语文课程山重水复的尴尬处境,当务之急是要更新教学理念,提升大学语文的课程内涵.执教者要奉行“大语文”教学观,立足文化视角进行教学,深入挖掘课程的文化品质,以“文”化人,就能激活教学内容,从而唤醒师生的创造激情.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题中应有之义。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融入内容薄弱、融入方式单一、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现实困境。针对这些困境,应从推动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育媒介、提高师资队伍素养等方面入手,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并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是教育部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具体要求。为完成这个使命,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了不懈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要真正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机融合,必须弄清三个问题:为什么要融入、何以能融入、怎样融入。这三个问题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弄清为什么要融入是解决好其他两个问题的前提;何以能融入是解决融入问题的关键;怎样融入是解决融入问题的最终目标。只有搞清这三重逻辑关系,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强大的力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与培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与培育的困境进行系统分析,深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与培育中的意义、具体实施方法与路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行为规范体系,是进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宝贵财富。通过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影响,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工匠精神的复兴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红色文化的继承和伟大民族精神的发扬,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框架的优化升级,有利于想象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总之,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通过职业技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能够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百利而无一害。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专业课程为例,根据专业课程特点从课程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内容等方面,对动物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概述。将思政教学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之中,使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解决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能提高其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理想信念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职业文化和工匠精神等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教学思政一体化。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有效推进课程改革,为新时代培养出更多适宜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高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发挥的人格培养的教育功能有助于平衡高职人才培养实用化的局面。但该课程普遍未能充分依据高职学生智能特点和信息时代学生行为特征实施教学改革,因而影响了育人实效。课程教学应结合高职学生智能特点,借助新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形象思维主导的教学情境,调动高职学生擅长的身体运动智能、内省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学习课程,提高课程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基,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在当前的人才培养中,立足传统文化是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当中,任重而道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在依据、意义、接受主体和融入内容等领域。随着融媒体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互联网+"化等问题是学界研究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育功能应定位于民族精神教育、国情教育、人文精神培育、思想道德教育等四个方面,核心应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阐释和培育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民族文化的认同。因此,建议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紧紧围绕相关专题进行教学,并适当组织讨论,以全面构筑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课程体系,形成教学与研究相互促进的课程特色,建立知识、能力与素质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高职课程体系,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重要价值,茶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明确茶文化教育目标和价值、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各专业的特点和德育、美育等教育实际需求,丰富创新茶文化授课方法与策略,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融入高职课程体系,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重要价值,茶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明确茶文化教育目标和价值、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各专业的特点和德育美育等教育实际需求,丰富创新茶文化授课方法与策略,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选择合适的路径,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教育、宣传的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此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课肩负着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重任,如今却陷入尴尬境地。在教育功利化和大学语文教学自身存在问题的双重影响下,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国学教育意义在不断散失。本文以传统文化为视角,探讨大学语文课程的困境与出路,以期结合现代教育的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使语文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数学教学与其他普通数学教学之间有明显的差异,高职教育普遍倾向于专业性的教学内容,再加上班级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异较大,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为此,在新时期的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需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同时,将数学文化融入到教学之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先对高职数学课堂融入数学文化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其融入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不仅对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有重大的作用,而且对当下文化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本文将从大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实际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法,分析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并且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课程思政指的是将思政元素、思政内容和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对人才进行思政培养的一种方法。现在,课程思政方法在国内高职院校中的运用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可以归总为四点,分别是认识不足、责任不明、没有构建起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基于此,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领域,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时,建议将"1+X"证书机制融入其中,从健全制度、创新教学手段、挖掘专业课程之中的思政元素、强化教师培训四个方面展开相关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