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围产奶牛饲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效的饲养操作下,奶牛的产奶量、健康状况及繁殖性能可达到良好平衡。获得高的经济回报的关键在于上述三方面性能都能保持良好。围产期是奶牛在泌乳周期中进行泌乳和确保良好的健康、繁殖状况的一个关键契机。围产期指产犊前60天至产犊后60天。而围产期中最为关键的时间是产犊前21天至产犊后21天。围产期的饲喂及管理操作的正确性对于奶牛的干物质  相似文献   

2.
奶牛围产期是指产前21 天到产后21 天的这段时间。围产期由于采食量下降导致的能量负平衡是规模化牧场淘汰奶牛的主要原因。为了探索围产期奶牛疾病的预防方案,减少产后淘汰率,增加奶牛的使用年限,选取围产前期3 胎以上的荷斯坦牛40 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每天每头奶牛日粮中添加保增乐30 g,对照组按照牧场正常饲喂方式进行饲喂。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奶量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后淘汰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围产前期每天添加30 g保增乐对于降低奶牛分娩应激,提高奶牛产奶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围产期奶牛由于生理变化、高强度代谢及饲粮营养成分的改变,极易造成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不仅会严重损伤奶牛乳腺、降低奶牛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还会严重影响奶牛场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因此,调控氧化应激降低围产期奶牛乳腺炎发病是实现奶牛健康绿色养殖的关键步骤。茶多酚作为天然抗氧化剂不仅能够提高围产期奶牛的抗氧化性能,减轻围产期奶牛由于氧化应激而导致的乳腺炎症,还能够有效丧失致病菌活性,使围产期奶牛乳腺炎的发病率有所降低。文章综述了围产期奶牛乳腺炎的致病机制与茶多酚对围产期奶牛乳腺炎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旨在为后续研究茶多酚预防围产期奶牛乳腺炎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奶牛在围产期,尤其是分娩后经常会发生真胃变位.真胃变位会导致奶牛难以稳定产奶,进而影响牧场的经济效益.试图通过研究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生原因,提出具体的饲养管理方案和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围产期是奶牛生产周期中最关键的一个时期,该期饲养管理成功与否影响奶牛整个泌乳周期产奶性能的发挥、健康水平以及牧场的经济效益。围产期饲养管理的关键点是为奶牛提供舒适化的管理、适宜的营养福利以及全面的健康监护。本文结合嘉立荷下属牧场围产期管理实践来探讨如何提高围产期舒适化管理与加强奶牛营养福利。  相似文献   

6.
围产期是指母牛在产前、产后的一段时间,一般指产前14-10天至产后10-15天。此时期母牛不仅承受了整个产仔过程所引起的应激,而且奶牛本身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并且饲养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本胎次的产量与繁殖,严重的会影响奶牛一生的使用效益。因此,要加强奶牛围产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我国奶牛养殖在曲折中前进,关于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养殖技术的发展为奶牛单产的提升,奶牛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规模化牧场的管理人员也开始注重养殖观念的创新,不断探索奶牛的各个阶段不同的生理特点,制定详尽的方案.在奶牛的整个生理周期中,围产期的影响的重要性凸现出来,它不仅关系到奶牛的健康,也决定着奶牛的胎次产量和繁殖管理.围产期的管理相对复杂,在牧场的管理上要倾注更多的汗水,笔者就围产期的饲养管理要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是规模化奶牛场生产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该项工作不仅影响奶牛泌乳量和生鲜乳品质,还直接决定新生犊牛的健康水平和奶牛的产后恢复情况。因此,各牧场需要加强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让奶牛在分娩前后平稳过渡。本文从营养需要、分群、饲养和环境等方面介绍了奶牛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的管理需要,以期为围产期奶牛的科学饲养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围产期是奶牛在泌乳周期中进行泌乳,确保良好健康和繁殖状况的一个关键时期,作者浅述了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及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10.
奶牛围产期营养与疾病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奶牛不同生理时期的营养需要有很大差异。围产期的营养管理是奶牛泌乳、繁殖和控制围产期疾病发生的关键。围产期疾病是一组与营养代谢有关的、互相关联的代谢相关性疾病,其中营养不平衡造成的低钙血症是引起围产期相关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保证围产期其它营养需要的同时,根据离子平衡理论给予阴离子盐调节离子差(DCAD)为-10~-15meq/DMI 110g,尿的pH为6.0~6.5时,体液偏酸性,可有效动员骨钙,使血钙浓度上升,从而减少围产期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脂肪肝是奶牛围产期常见多发的营养代谢性疾病,特别是高产奶牛的发病率极高,常常伴随难产,并诱发多种炎性反应等疾病.此外,还会导致奶牛产奶量减少和平均寿命降低,给奶牛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探究围产期奶牛脂肪肝的发展进程,对于切实提升高产奶牛的经济价值,和对奶牛脂肪肝的预防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奶牛围产期脂肪肝的研究情...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菌群的变化在动物健康和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将机体的免疫系统与胃肠道菌群联系了起来。其主要机制可能是菌群紊乱导致菌群-免疫互作失调,营养代谢与能量调控失衡,免疫系统受损,最后诱发疾病。围产期奶牛面临维持机体正常生理代谢的严峻挑战,奶牛在围产期容易感染多种疾病,给牧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最近的研究表明,围产期奶牛瘤胃菌群紊乱是导致生产性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胃肠道菌群与宿主黏膜免疫系统之间的互作在维持胃肠道动态平衡和抑制炎症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围产期奶牛胃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胃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组成,并讨论了菌群与黏膜免疫互作机制在维持奶牛健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介绍了菌群紊乱与免疫失衡介导的奶牛生产性疾病,旨在为探索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围产期是奶牛的特殊生理时期,经历妊娠、产犊、泌乳、采食量和饲养环境剧烈变化,容易引起奶牛能量负平衡,同时也是酮病、真胃移位、胎衣不下等多种代谢性疾病高发期,对后续生产和繁殖性能产生难以逆转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奶牛能量负平衡的原因、影响和改善措施,旨在为围产期奶牛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采食量下降和营养不足是产生能量负平衡的主要原因,导致奶牛泌乳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力下降。为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合理的营养和管理调控措施,如根据奶牛围产期前后对饲料能量的不同需求,在保证日粮组成原料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日粮的营养成分,同时根据奶牛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调整饲养管理方案,从而改善能量负平衡。  相似文献   

14.
奶牛围产期(产前21天至产后15天),也称为奶牛的病理期,因为80%的奶牛发病和死亡都发生在这一时期。现将奶牛围产期的几种常发病介绍如下。1妊娠水肿奶牛进入围产期后乳房易发生水肿,严重者波及腹下和后肢,持续时间过长者会感染皮肤病和乳房炎,造成产奶量的下降。造成妊娠水肿的  相似文献   

15.
奶牛围产期阶段的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整个泌乳期产奶量以及繁殖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了围产期奶牛的生理与代谢特点,重点阐述了围产期奶牛的营养需要,为奶牛场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逐步发展,奶牛饲养管理的各个时期都要有专业的饲养管理方法,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规模养殖场内,如果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工作没有做好,会直接影响母牛下一次的产仔数量和质量,也会诱发母牛感染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奶量的高低,除受奶牛产奶遗传性能的影响外,而饲养管理是决定的因素,特别是围产期奶牛饲养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泌乳期产奶高低,繁殖性能,奶牛和犊牛的健康。但在实际奶牛生产中对围产期的饲养管理往往被疏忽.在此仅就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简要叙述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奶牛围产期是指怀孕母牛产前产后各15天期间,产前15天为围产期。产后15天围产后期。由于临近生产或刚刚生产过.机体的生理状态发生了变化,身体虚弱,抗病力差.是奶牛疾病的常发病高发期,一旦发病或处理不当将会给奶牛造成严重危害。笔者根据多年来技术服务实践总结出奶牛围产期常发病的监测与防治措施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奶牛的围产期是奶牛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做好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根据奶牛围产期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不但对奶牛自身的健康有利,还能够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奶牛产后泌乳性能和繁殖性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20.
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逐步发展,奶牛饲养管理的各个时期都要有专业的饲养管理方法,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规模养殖场内,如果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工作没有做好,会直接影响母牛下一次的产仔数量和质量,也会诱发母牛感染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