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近50a来气象观测资料、玉米生育期观测和玉米产量资料,分析认为该市玉米生产气象条件的优势为:①6~9月≥10℃活动积温在3000℃.日以上,完全满足早、中、晚熟玉米品种的需要。②6月中下旬日平均日照时数为8h,是全年日平均日照时数最多的时段,对玉米幼苗生长有利。③灌浆期降水量大,满足于物质积累所需水分。玉米生产气象条件的劣势为:①麦收前后多晴热天气,出现干旱少雨的年份较多,给夏玉米播种带来一定困难。②拔节到抽穗容易形成“卡脖旱”。③玉米拔节到开花期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不足,易造成授粉不良,果穗秃尖。  相似文献   

2.
气象条件对濮阳市玉米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濮阳市39年气象资料中的温、水、光为分析依据,分析了气象条件对濮阳市玉米生产的正负影响.认为气象条件对当地玉米生产的有利影响为:①5月25日-9月9日≥10℃活动积温在2700℃.日以上,满足早、中、晚熟玉米品种的需要.②6月中下旬日平均日照时数为8 h,是全年日平均日照时数最多的时段,对玉米幼苗生长有利.③灌浆期降水量大,满足于物质积累所需水分.气象条件对玉米生产的不利影响为:①麦收前后多睛热天气,出现干旱少雨的年份较多,给夏玉米播种带来一定困难.②拔节到抽穗容易形成"卡脖旱".③玉米拔节到开花期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不足,易造成授粉不良,果穗秃尖.  相似文献   

3.
根据都安县国家基准气候站提供的平均气温、降雨量、日照等气象资料,及春玉米全生育期观测资料,分析了春玉米生长发育期播种期、苗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成熟期气象条件对春玉米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春玉米全生育期内积温(≥0℃)为3617.0℃,接近常年;降雨量为1010.6毫米,接近常年;日照时数371.0h,比常年同期偏少140.2h。春玉米生长生育期内,大部时段光热适宜、墒情良好。幼苗期平均气温13.7℃对“蹲苗”有利,出苗至拔节期间降雨量偏多,土壤墒情较好,春玉米长势良好。拔节至抽雄期,降雨量明显偏少,对春玉米生长和产量形成不利。成熟期降雨日数和雨量偏多,日照偏少,不利于春玉米成熟收获。总体来看,2019年都安瑶族自治县春玉米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利多于弊,气候年景为平年。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塬区的庆阳市西峰区1990—2018年夏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春玉米发育期及产量资料,分析了夏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每10年0.46℃;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每10年4.22 mm;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每10年为4.76 h。夏季平均气温偏高年较偏低年春玉米各平均发育期均提前,全生育期日数缩短,平均气候产量偏低;夏季降水量偏多年较偏少年春玉米各平均发育期均推迟,全生育期日数延长,平均气候产量偏高;夏季日照时数偏多年较偏少年春玉米各平均发育期均提前,但对全生育期日数和平均气候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夏季气象因子影响气候产量最显著的是降水量,其次是气温,日照时数与气候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平均气温影响气候产量相关最显著的是拔节-抽雄期;降水量影响气候产量相关最显著的是拔节-抽雄期;日照时数影响气候产量相关最显著的是开花-吐丝期。  相似文献   

5.
一、玉米地下害虫 受百年难遇的秋、冬、春三季连旱影响,地下害虫滞育虫态和害虫数量都增多了,气象条件利于发生,且基数较大. 玉米地下害虫可选:①2.8%阿维·高氯500倍液;②2.5%三氟氯氰菊酯500倍液;③10%顺式氯氰菊酯1000倍液;④45%马拉硫磷500倍液.  相似文献   

6.
正气象条件对农业影响分析全国秋收秋种进度接近常年。目前,西南地区、江汉等地秋收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收获期,全国其余大部秋收作物处于灌浆乳熟阶段。江南、华南:前期气温正常或偏高1℃-2℃,日照时数有30-60小时,较常年同期正常偏多,利于晚稻拔节和孕穗抽穗。西南:前期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后期四川中南部、云南大部、西北地区东南部等地有中到大  相似文献   

7.
气象因子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8年在贵州盘县四格乡坡上村(海拔2 230~2 280 m)马铃薯不同品种晚疫病发生的大田试验资料,研究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气象条件和动态特征以及产量损失程度.结果表明:4月下旬开始,当连续降雨日数超过5 d、日平均温度低于13℃、日平均日照时数不足4 h时,马铃薯晚疫病即将发生.5月下旬开始,当日降水量≥0.1 mm连续达5 d、日平均温度低于17℃、日平均日照时数不足3 h时,马铃薯晚疫病即将暴发、流行.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主要时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威芋3号较会-2号偏重,其病指偏多0.4~19.8;平均产量未防治区较防治区损失9.63 t/hm2.同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2018年夏季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天津农业科学》2019,(2):87-90
本文对天津市2018年夏季(6—8月)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各区季平均气温在26.2(蓟州)~28.6℃(市区)之间,全市季内平均气温(27.4℃)较历史同期增加1.8℃,为1951年以来最高值;各区季平均降水量在354.2(滨海新区)~682.8(蓟州)mm,全市季平均降水量(470.1 mm)较历史同期增加102.2 mm;各区季平均日照时数在610.5(武清)~726.2 h(滨海新区南部)之间,全市季平均日照时数(666.5 h)较历史同期增加13.0 h。结合农业生产,6月下旬的降水为夏收夏种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墒情条件,盛夏水分和热力条件总体匹配较好,水稻、棉花、玉米等作物长势良好,7月份中下旬出现的几次强降水天气对农业生产总体影响不大,总体来看,2018年夏季的农业气象条件利大于弊。本文还根据秋季(9—11月)气候背景、影响秋季大气环流的海洋、冰、雪等的变化,结合气候模式对区域内秋季气象条件进行了预测,并对农事生产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4—2015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试验田选用长治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玉米品种诚信6号进行分期播种。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长治地区不同播期玉米生育进程和气象条件变化,研究了播期和气象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象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日均气温、日照时数、降雨量,而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也是影响玉米生育进程的主要气象因子,生育进程与降雨量呈负相关,但差异不显著。2014—2015年长治地区降雨比较充足,对玉米生育进程影响不大;生产上,长治地区春播玉米4月25日—5月10日播种,可增加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适当缩短玉米后期脱水时间,从而为玉米实现籽粒直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2020年西峰区气象要素资料及2018—2020年开展的全国农业气象试验站玉米区域联合试验(西峰区春玉米分期播种试验)资料,探究气象要素对陇东春玉米(Zea mays)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20年西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10℃积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年降水量、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且不显著;分期播种期间各年份不同播期具有不同气象条件,拔节-抽雄期春玉米需水量大,2018年降水量最多,有利于春玉米生长,2020年遭遇春旱,对春玉米生长不利,2020年连阴雨持续天数长、量级大,影响春玉米授粉、灌浆;每年SD2(4月22日)、SD3(5月12日)播期光、热、水匹配程度对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相较于其他播期更高;出苗后气温升高、出苗-七叶期和乳熟-成熟期≥10℃积温升高、七叶-乳熟期降水量增加、出苗-七叶期日照时数增加均有利于春玉米增产。4月下旬至五月中旬播种可以提高春玉米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对粗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陇东春玉米种植应根据不同的气候年份选择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11.
大城县西瓜种植气象条件分析及生产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城县1986~2015年30 a的气象资料,分析该县4~6月温度、日照和降水等气象条件与西瓜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城县4~6月的10℃有效积温平均值为1 810.7℃,平均日照时数为707.4 h,平均降水量为126.7 mm,基本上能够满足西瓜生长的需求;但降水时间分布不均,易造成旱涝灾害。大城县瓜农在此气候条件下进行西瓜生产时要科学种植,适时田间管理:4月覆膜增加地表温度,保障出苗率,防止倒春寒;4~5月灌溉条件差的地区应预防旱灾的发生;6月应预防涝灾和雹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气象条件对泰安市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近39年来泰安市夏玉米产量和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气象条件之一是降水量,关键期为拔节期、抽雄期;影响夏玉米产量的气象因素之一是积温,关键期为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日照时数对夏玉米的产量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用1989—1992年乌鲁木齐市牧业气象试验站天然牧草生育期和产量与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分析了气象条件对天然牧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牧草春季返青气温指标不同,喜凉牧草为-1─-2℃,喜温牧草为4.6℃;黄枯期气温指标为6.3—9.1℃;热量条件可满足牧草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需要;干草重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比鲜草重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好;用积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可预测天然草场牧草干草重。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滦南县最近10a每年4月1日—10月15日的积温,根据滦南县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降水量等气候资料,结合玉米各生育期的农业气象指标,对青贮玉米双茬种植进行了气象条件分析,结果表明:滦南县的气侯条件非常适合青贮玉米双茬种植,播种日期分别为4月1—5日和7月16日左右,收获日期分别为7月15日前后和10月15日前后;单茬生育期积温为1950~2160℃,双茬总积温为3900~4160℃;两茬玉米的生育期分别为106d左右和92d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气象因素对河南省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河南省气象因素与玉米气象产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代表,将玉米生长划分为5个生长阶段,选取郑州市2007—2016年的气象数据及玉米产量数据,采用HP滤波法求得玉米的气象产量,采用不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求得玉米气象产量与各生长阶段气象因素的关联度,发现区间灰数绝对关联模型的排序结果更加符合实际,进而采用该模型分析各气象因素对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影响程度的大小。结果表明,日最高气温(0.642 3)、日平均气温(0.618 5)在玉米乳熟—成熟阶段对气象产量影响较大;平均相对湿度在玉米出苗—拔节(0.604 1)、拔节—抽雄(0.593 2)阶段对气象产量影响较大,日照时数在玉米出苗—拔节(0. 579 6)及乳熟—成熟(0. 589 2)阶段对气象产量产生较大影响,日最低气温在玉米播种—出苗(0. 606 4)阶段对气象产量影响最大,平均风速在玉米乳熟—成熟(0. 579 6)阶段对气象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何超 《农业灾害研究》2019,(6):23-24,79
利用1989-2018年天津市西青区气象局近30年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对天津市西青区农业气象条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天津市西青区农业的健康生产提供科学指导。近30年天津西青区年平均气温整体呈波动上升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92℃/10年,增暖趋势较为明显;降水量在年际间波动起伏较大,极易引发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四季日照时数分布较为均匀,光照条件好,有利于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等作物进行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南部、西南部地区及金沙江河谷热区光热资源丰富.海拔780~1 100m,平均日照时数2 350~2452小时,年平均温18.3~20.0℃,≥10℃的年有效积温为6457~7295℃,3月份的日均温在18℃左右,能完全满足冬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开花授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已发生的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水稻生产的影响。应用1981-2009年四川盆地22个站点的水稻观测数据及与其对应的气象观测数据,对水稻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乳熟期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日降水量和平均日照时数与水稻空壳率、秕谷率和千粒重建立统计回归关系,分析气象要素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盆西平原区(Ⅰ)空壳率随抽穗扬花期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而减少,随拔节孕穗期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抽穗扬花期和灌浆乳熟期平均日照时数的增加而减少;盆中浅丘区(Ⅱ)秕谷率随乳熟期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而降低;盆南丘陵区(Ⅲ)空壳率随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的升高而增加,千粒重随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而降低,随平均日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气象要素对盆东平行岭谷区(Ⅳ)的影响较小。由此说明,影响四川盆地水稻空壳率的主要生育期为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乳熟期,影响秕谷率的主要生育期为灌浆乳熟期,影响千粒重的时期主要为拔节孕穗期;干旱对盆南丘陵区(Ⅲ)拔节孕穗期水稻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较大,与气候变暖相应的高温危害对四川盆地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较小。本研究为准确评估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造成的影响及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1990~2004年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及武汉、荆州、寰樊气象站的资料为依据,分析各种气象要素对杂交中籼稻年度间产量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种气象要素对水稻产量波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力依次为7~9月份累计蒸发量、8~9月份的日平均相对湿度和7~9月份累计日照时数;②7~9月份累计蒸发量与水稻产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799 7,达极显著水平;③7~9月份的累计蒸发量x5对产量y有最大的直接正效应(x5→x5→y=1.358 6).  相似文献   

20.
<正>各农区农业气象条件分析东北、内蒙古: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4℃,利于土壤解冻、散墒及春耕整地,但日照时数普遍较常年偏少10-30小时,对设施农业生产有一定不利影响。西北、华北、黄淮: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1℃-4℃,部分地区偏高4℃-6℃,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黄淮大部出现降水,利于土壤增墒和蓄墒,有效缓解旱情,良好的水热条件对冬小麦拔节生长和春播备耕十分有利。但上述大部地区光照不足,不利于设施农业生产;新疆北部的大风寒潮及降雪天气,部分冬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