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病毒的持续感染及其产生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随着人类艾滋病、乙型肝炎及动物临床上慢性猪瘟 (非典型猪瘟 )、犬瘟热等病毒病的不断增多 ,人们对病毒持续感染问题引起广泛重视。持续性感染 ( persistent infection) :是指病毒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 ,潜伏期长达数月至几年甚至终生 ,但不一定持续增殖和持续引起症状。其特点 :病变和症状常与免疫病理或免疫缺陷有关 ,发病后常继续呈进行性 ,大多预后不良 ;除少数例外。自然感染的宿主细胞范围极窄 ,大多局限于某一种属的动物 ,而且常有遗传倾向。1 持续感染的种类 主要有以下几种。1 .1 慢性感染 病毒在机体内持续增殖 ,可不…  相似文献   

2.
猪圆环病毒(PCV)首先是由德国学者Tischer等在传代的PK—15细胞中发现,当时他观察到一种形态类似小RNA病毒的圆型小颗粒病毒,该病毒可以持续感染PK—15细胞,不会引起细胞病变。1982年,Tischer等用超速离心法提取了病毒及核酸,鉴定了病毒的核酸类型,观察了病毒形态,首次证实是一种单链环状DNA病毒,并命名为猪圆环病毒(PCV)。随后,Tischer、Allian用从PK—15细胞中分离的PCV人工感染猪,没有引起任何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当时认为PCV只是一种可以感染猪但不引起发病的病毒,对猪不造成危害。1991年Clark报道,  相似文献   

3.
1疾病 1.1母猪持续感染与垂直传播 目前,母猪持续感染和仔猪胎盘感染是引起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猪可以终生带毒、排毒,为猪瘟病毒的主要传播源。胎盘感染后,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出现弱胎、死胎,甚至木乃伊胎,从仔猪体内可分离到猪瘟病毒。有研究表明,将持续感染母猪与人工感染另1株猪瘟野毒的带毒公猪或健康公猪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使其怀孕产仔,  相似文献   

4.
持续感染是指病原体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而不被清除的状态,其潜伏期长达数月至数年甚至终生,但不引起症状,病原体不一定持续增殖。不同病原体所致持续感染的定义不同,如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持续感染被定义为动物感染28d后仍然携带活的病毒。持续感染是造成免疫失败、肿瘤形成或药物敏感性下降的重要原因。存在持续感染的宿主是重要的传染源,还是病原体发生变异的来源,但因无症状常被忽视。充分了解持续感染的形成机理及持续感染状态中宿主与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寻找诊断、治疗和预防感染性疾病的最佳方法。论文从病原体和宿主因素两个方面阐述了持续感染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5.
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与猪瘟预防控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研究证明,在自然条件下,猪瘟病毒持续感染通常是在免疫力较低的情况下,由于环境中的病毒反复感染产生的,由于感染猪还有一定的免疫力,病毒虽然可以在其体内局部存留,但还不足以引起猪发病.一般情况下,感染猪虽然持续带毒,但不表现临床症状,然而却可以不断向外排毒,再次感染其他猪,污染环境;带毒的种猪可以通过母猪的胎盘和公猪的精液传播给仔猪,造成仔猪的先天免疫耐受,导致疫苗免疫失败.实验还证明,即使在良好的免疫状况下,反复多次人工感染猪瘟强毒也可造成持续感染.由此可见,猪瘟病毒持续感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来源于同一猪场的2头猪瘟病毒(HCV)持续感染的带毒母猪及所产35头仔猪(包括13头死胎)和6头阴性对照猪,观察母猪的胎儿发育成活状况、仔猪HCV带毒率及HCV垂直传播对仔猪猪瘟兔化弱毒疫苗(HCLV)免疫效力的干扰作用,同时进行水平传播试验和观察HCV持续感染对母猪繁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CV持续感染对其中1头母猪的胎儿发育和成活有明显影响,而对另1头母猪的胎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HCV持续感染母猪可经过胎盘垂直传播病毒给仔猪,传播率达45%~86%;吃初乳和接种HCLV不能阻止带毒仔猪的死亡,9头带毒仔猪在45d内死亡4头;免疫HCLV不能使带毒仔猪产生免疫保护力。5头猪在强毒攻击后死亡4头;HCV垂直传播的带毒猪可发生水平传播,并引起3/4感染猪死亡;HCV持续感染可引起母猪生殖系统病理变化。导致繁殖障碍。  相似文献   

7.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的重要病原,它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PCR及荧光定量PCR检测猪人工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后的排毒及体内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感染猪可以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行排毒,而且病毒持续存在;PCV2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的淋巴结、肾脏、肺脏中,在肝脏和脾脏中也少量存在。  相似文献   

8.
蓝耳病即猪的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由猪的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猪的免疫抑制或门户开放性疾病,通常与其他多种病原协同感染或混合感染引起持续高热、厌食等全身症状的疾病,称为"高热病",前几年肆虐养猪业,损  相似文献   

9.
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与免疫失败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持续感染给动物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由病毒持续感染造成免疫失败的现象屡见不鲜,猪瘟病毒持续感染的问题已成为猪瘟免疫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研究发现,猪瘟病毒持续感染除了具有病毒持续感染的部分一般特性外,它还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一、猪瘟病毒持续感染的种类(一)按病毒感染的时间划分,可以分为先天性感染和后天性感染造成的持续感染。(二)按病毒的毒力来分,可分为强致病性猪瘟病毒持续感染和低致病力猪瘟病毒持续感染。1郾强致病力猪瘟病毒造成的持续感染:这种情况多见于成年猪,特别是成年种猪。经调查发现,种猪中猪瘟…  相似文献   

10.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与温血动物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咬伤的皮肤黏膜感染;也可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感染;人误食患病动物的肉或动物相互残食可经消化道感染.狂犬病是目前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可达100%,对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极大,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猪瘟病毒(HCV)同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除了引起牛发生黏膜性腹泻外,还可引起羊、鹿、猪及许多野生动物感染。一般情况下,生猪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不表现牛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症状而呈现亚临床感染,其症状和病理变化类似温和型猪瘟。  相似文献   

12.
○猪能通过鼻、肌肉、口腔和阴道等途径感染PRRS病毒。○感染后,猪能持续数周甚至长达数月低水平地散毒。在某些情况下,虽然PRRS病毒能在猪群中持续存在数月,但猪群中存在长期带毒者的情况仍未得到证实。○猪持续感染PRRS病毒是控制和根除PRRS等努力终告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在持续感染的猪群中,PRRS病毒最有可能存在于淋巴组织(扁桃体、淋巴结)中。○持续感染的程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猪感染时的日龄、猪先天免疫力和特定PRRS病毒毒株的特性。○PRRS病毒在自然环境下能保持活性的时间似乎不超过数天。温度、湿度、有机物质的存在以及所处环境的pH值都会影响病毒保持感染力的时间。○常规的清洗和消毒措施应该能有效控制环境中的PRRS病毒。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猪的高烧不退,即所谓的猪"高热复合症"发生较多,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损失,以致许多猪场倒闭,许多农户不敢养猪。猪高热复合症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一种以病猪持续高温、食欲废绝、皮肤发红为主要特征的复合性传染病,主要由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伪狂犬病、非典型性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引起,多为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该  相似文献   

14.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牛的一种重要疫病。该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在分类上与猪瘟病毒(CSFV)和边界病毒(BDV)在同一属,同源性较高,抗原性有交叉。病毒可感染牛、羊、猪等多种家畜,尤以牛为主。感染牛可表现为多种临床症状,如肺炎、腹泻、流产、出血性综合征急性感染及持  相似文献   

15.
正猫白血病病毒(FeLV)是导致猫白血病的一个重要原因,FeLV感染能引起一系列的症状。持续感染则可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严重非再生性贫血及肿瘤等。FeLV在全球流行,家猫是主要宿主,但病毒还可以感染其他猫科动物。1病因学和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6.
尽管猫白血病病毒(Feline leukemia virus,FeLV)的疫苗已经研制出来并得到使用,FeLV感染仍然是导致猫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FeLV感染能够引起一系列的症状,持续还会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严重非再生性贫血以及肿瘤等。  相似文献   

17.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牛的一种重要疫病。该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在分类上与猪瘟病毒(CSFV)和边界病毒(BDV)在同一属,同源性较高,抗原性有交叉。病毒可感染牛、羊、猪等多种家畜,尤以牛为主。感染牛可表现为多种临床症状,如肺炎、腹泻、流产、出血性综合征急性感染及持  相似文献   

18.
从病毒和宿主2大因素,探讨病毒持续感染的原因,并提出以研究治疗性疫苗为主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接触传染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死性。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较容易感染,全年各季均可发生猪瘟。  相似文献   

20.
禽流感(AI)又称真性鸡瘟,由病毒引起,属正粘病毒科,正粘病毒属的流感病毒,主要侵害鸡、火鸡、鸭、鹅、飞鸟等,在已知的A、B、C三个血清型中,A型病毒除侵害家禽、飞鸟外,还能感染人、猪及其他动物,给养禽业和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防制措施,才能有效防治禽流感的流行.2004年春,我们采用"四抓五联动"防制措施,成功有效地防止禽流感在兰溪地区的流行,2004年2月13日经国务院动物防疫督查组和省、地、市三级领导检查,得到了认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