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饲料广角》2005,(16):5-5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8月8日发布新闻通报,表示8月7日12时至8月8日12时,四川省报告无新增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2.
链球菌病例     
截至8月3日12时,四川省累计报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例206例,其中实验室确诊43例,临床诊断122例,疑似41例。这些病例中,治愈出院26例,病危18例,死亡38例。  相似文献   

3.
自6月下旬以来,四川资阳等10个市(县)先后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截止到8月3日中午,已经累计报告感染者206人,其中死亡38人。疫情至今尚未完全平息。链球菌本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细菌,是猪消化道中正常菌群的一部分,猪链球菌病也非重大动物疫病,特别是猪链球菌病感染人更不多见。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也只有200余例猪链球菌感染病例报告。而这次四川一个省就已经超过了200例,而且造成数十人死亡,成为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四川猪链球菌病何以会造成这样严重的后果,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2005年7月25日,卫生部正式通报四川省一些县市出现不明病因引起人感染疫情,不久确认此次病原为2型猪链球菌,截至8月2日12时,累计人感染病例205例,其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59例,死亡37例。猪链球菌病(Porcine Streptecoccal Diseases)是由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引起的猪的一种以发烧、败血症、脑膜炎、肺炎、关节炎等为  相似文献   

5.
据卫生部发布的信息,四川省部分地区近期发生的猪链球菌病疫情,截至8月6日12时,累计报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例207例,死亡38例。至11日截稿时无新增病例,说明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而农业部针对四川省部分地区的猪链球菌病疫情,已及时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猪病疫情已得到控制,人们大可不必为此惊慌。然而,这是继非典、禽流感之后,人们又一次遭遇突如其来的“怪病”袭击。这次四川猪病疫情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又从中得到哪些教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动物保健》2005,(9):21-21
8月21日卫生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四川猪链球菌病疫情报告。截止8月20日12时,四川省累计报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204例,其中死亡38例,治愈出院146例,现住院病例20例。病例分布在资阳、内江、成都等12个市,37个县(市、区),131个乡镇(街道),195个村(居委会)。发病地点遍及四川省的资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24日以来,四川省资阳、内江两市发生了生猪链球菌病疫情,人感染猪链球菌病206病例,其中临床诊断122例,疑似41例;截至8月3日12时已经死亡38例,治愈出院26例,现住院病例中病危18例。病例主要分布在资阳市、内江市等9个市。猪链球菌病属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链球菌分布广泛,常存在于健康的哺乳动物和人体内。在动物肌体抵抗力降低和外部环境变化的诱导下,会引起动物和人发病。猪链球菌病可以通过伤口、  相似文献   

8.
2005年6月中旬至8月初,四川资阳、内江等地发生一起较大规模的人一猪链球菌病疫情,疫情分布在12个市的37个县(市、区)、131个乡镇(街道)、195个村(居委会),造成206人感染,其中38人死亡。我国猪链球菌病疫情最早由吴硕显(1949)报道,在上海郊区发现本病的散发病例。1963年在广西部分地区开始流行,继之蔓延至广东、四川、福建、安徽等省。1998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江苏海安、如皋、通州、泰兴部分地区发生数万例猪链球菌病例,同时有数十人感染,并造成10多人死亡。近年来国外报道了数起R群猪链球菌Ⅱ型感染人的事件,但每起报告病例数不多,一般为1~2例。本文就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做一个初步汇总。  相似文献   

9.
6月下旬以来,猪链球菌疫情一直牵挂人心。值得欣慰的是,在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后,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据报道,从8月5日到8月9日,四川省已连续6天无新增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卫生部也从8月9日起停止了每日向社会通报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一种分布广泛的常见疫病,为什么会突然暴发并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此次疫情令人深思,目前来看它至少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2005年6月下旬以来,四川省部分地区相继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当地人称之谓“怪病”.截止到8月20日,这种“怪病”已造成38人死亡.据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农业部办公厅新闻处7月25日联合通报:2005年6月下旬以来,四川省资阳市相继发生了以急性起病、高热、伴有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者出现中毒性休克、脑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有关专家初步认定,疫情系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人-猪链球菌感染.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直接因素为宰杀、加工病死猪.病例呈散状分布,未发现人传人现象.卫生部、农业部8月21日发布四川省猪链球菌病已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1.
从一个多月前“怪病”突袭资阳、内江,到7月31日中午12时,四川省累计报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例已达181例,其中死亡34例。猪链球菌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被首次鉴定出来,迄今为止,法国、丹麦、美国和加拿大等国都出现过感染病例,但疫情并不严重。为什么它在我们这里就惹出如此多“命案”?  相似文献   

12.
2005年6月至8月间在四川暴发的导致猪和人死亡的猪链球菌病,是由致病性链球菌2型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有关规定.猪链球菌病为二类动物疫病。多种猪源链球菌均可导致猪链球菌病.可致病的猪源链球菌中.最常见的是猪链球菌2型及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旧称兽疫链球菌)。  相似文献   

13.
6月下旬以来,猪链球菌疫情一直牵挂人心.值得欣慰的是,在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后,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据报道,从8月3日到8月9日,四川省已连续6天无新增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卫生部也从8月9日起停止了每日向社会通报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一种分布广泛的常见疫病,为什么会突然暴发并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此次疫情令人深思,目前来看它至少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猪业》2005,(4):4-5
2005年6月底在四川贵阳等地爆发了一场来势凶猛的猪链球菌疫病,造成人和猪的不明死亡,路当地的经济带来损失的同时,也给当地的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通过国家农业部、卫生部、商务部等部委及时制定方案,深入一线指导工作,地方政府密切配合,人民群众切实有效的执行,8月4日国家疾控中心、四川省疾控中心等单位组成专家组。对资阳市疫情的控制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专家认为,目前资阳市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自1968年丹麦首次发现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以来,先后有荷兰、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瑞典、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西班牙、日本、泰国和中国的香港、台湾、江苏和四川发生了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疫情。2005年6月24日至8月5日发生在中国四川省的猪链球菌病疫情,有215人感染,39人死亡。这次感染的特点是⑴几乎所有得患者都是农民和屠夫;⑵他们当中约80%为从事屠宰、加工和销售猪产品的男性;⑶40%以上的患者年龄在50-60岁。⑷病死率为19%;其中50~60岁的占40%以上。病原为猪链球菌Ⅱ型。病例分布在资阳、内江、成都等12个市、37个…  相似文献   

16.
猪链球菌病--2005年6月下旬四川省资阳、内江等部分地区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人不明原因疾病.7月25日晚,中国卫生部、农业部发出联合通报:初步确定疫情系由猪链球菌引起的"人-猪链球菌感染",截至7月31日,共有34人死亡.疫情导致四川猪肉销售市场出现严重低迷.疫情发生后,四川省资阳市、内江市立即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在国家及省专家组的指导与协助下及时地采取了多项防治措施,8月21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2005年6月下旬以来,四川省资阳市及周边地区相继发生了人急性发病,病人出现高热、恶心、呕吐、伴有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者出现中毒性休克、脑膜炎为主要临床症状。到2005年7月26日12时,累计发病117例,死亡24例,治愈出院5例。本次疫病的特点是病人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高。全部病例都有接触病死猪的病史。现已初步查明,此次人发病是接触病死猪感染猪链球菌所引起的人一猪链球茵病。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人一猪链球菌病的特点及防治,现刊登该文,供业内人士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猪链球菌病是人畜共患的、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化脓性淋巴结炎、脑膜炎以及关节炎,发病猪群的死亡率可以达到80%以上,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猪链球菌还可以感染特定人群发病,严重的可导致死亡,防治该病可用猪链球菌病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牧业通讯》2005,(17):30-30
上海市政府发言人焦扬8月3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城市的安全是建立在可靠的长效机制上,上海正在实施五大措施严防猪链球菌疫情.到目前为止,上海还没有发现猪链球菌感染的病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猪链球菌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而且可引起从业人员感染发病和死亡,已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猪链球菌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