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瓦氏黄颡鱼与长吻鮠杂交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瓦氏黄颡鱼俗称江黄颡鱼,主要分布在长江、淮河流域,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的品种.瓦氏黄颡鱼的上市规格500g/尾以上,养殖周期一般需要3年,雌性则要4年甚至更长时间,严重降低了养殖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本试验希望通过"杂交"手段,培育出"不育"或"全雄"的后代,达到群体生长效果好,外形、口感与瓦氏黄颡鱼接近的"杂交黄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黄颡鱼养殖的不断发展,黄颡鱼苗种的供应日趋紧张。为了突破这一制约黄颡鱼养殖的“瓶颈”,生产更多更优质的黄颡鱼苗种,自2005年开始,每年的5月下旬至7月底笔者都进行黄颡鱼人工繁殖的生产和研究。这里主要对黄颡鱼人工繁殖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在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黄颡鱼属,有黄颡鱼、江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岔尾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4种,目前用于人工养殖的主要是黄颡鱼和江黄颡鱼。黄颡鱼虽然个体较小,但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很受消费者欢迎。目前,黄颡鱼的池塘集约式养殖在四川、湖北、浙江、江苏等地区都有较快的发展。本文就池塘标准化养殖无公害黄颡鱼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水泥池养殖黄颡鱼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颡鱼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淡水优良品种之一,虽然目前黄颡鱼养殖在我区尚未普遍推广,但黄颡鱼人工养殖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很高的经济效益。该试验的目的是进一步确定黄颡鱼的生产性能和推广应用前景,积累总结黄颡鱼养殖经验,为我市大面积推广黄颡鱼养殖做好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也称嘎牙子,它肉嫩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市场上销售的黄颡鱼主要产自江河、湖泊、泡沼等自然水域,但近些年来由于自然水域捕捞强度过大和水质污染等原因,黄颡鱼资源量日益减少,造成黄颡鱼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每公斤售价30—50元,这给黄颡鱼人工养殖带来了机遇。从目前情况看,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刚刚起步,发展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其潜力巨大,黄颡鱼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高效名优鱼类品种。 黄颡鱼在黑龙江省的养殖周期一般为三年,第一年进行鱼苗培育,第二年进行鱼种培育,第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俗称嘎鱼,属于淡水温水性鱼类,在我国淡水水域广有分布.我国在20世纪末就开始了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及成鱼养殖工作,但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苗种培育成活率低,特别是1~3cm阶段死亡率相当高,是黄颡鱼养殖死谷,成为黄颡鱼养殖的主要限制因素.有关专家普遍认为该阶段是黄颡鱼的食性转化阶段,死亡原因是因为过渡饵料和过渡方法不当所致,但始终无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此许多水产工作者一直在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殖黄颡鱼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将水产养殖和水稻种植有机结合,实现稻鱼共生的生产方式。近年来,金湖县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实施中,积极推广稻田养殖黄颡鱼技术,取得了黄颡鱼、水稻双丰收的成绩。介绍了稻田养殖黄颡鱼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省铜仁锦江河漾头河段野生黄颡鱼鱼卵和同一区域内养殖黄颡鱼鱼卵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了野生与养殖黄颡鱼鱼卵氨基酸组成和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技术检测了野生与养殖黄颡鱼鱼卵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黄颡鱼鱼卵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5),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55.60和59.12。脂肪酸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黄颡鱼鱼卵的饱和脂肪酸总量极显著高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极显著低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1),但野生黄颡鱼鱼卵的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总量极显著高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1),野生黄颡鱼鱼卵的n-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比值(1.57)低于养殖黄颡鱼鱼卵(1.80)。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全雄黄颡鱼和普通黄颡鱼的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设计了15.00、18.75、22.50万尾·hm-23个放养密度,在6口面积均为0.733 hm2的池塘中进行养殖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的提高,黄颡鱼的养殖产量、饲料系数、养殖成本和利润相应增加,而出塘规格、产出投入比相应下降。在同一养殖密度下,全雄黄颡鱼的养殖产量、平均规格和养殖效益均大幅高于普通黄颡鱼,养殖成本和饲料系数较普通黄颡鱼略低;而在养成的商品鱼中,规格小于50 g的个体,普通黄颡鱼占7.92%~13.53%,全雄黄颡鱼占0.97%~2.14%。  相似文献   

10.
随着黄颡鱼的养殖迅猛发展,其病害也相应出现,为了提高黄颡鱼养殖的成活率及经济效益,本文介绍养殖生产中常见的黄颡鱼病害及防治方法,并指出养殖中适宜pH值为7.0~7.6.  相似文献   

11.
高白鲑系鲑科白鲑属鱼类,原产苏联,我国引进后进行人工孵化、仔鱼饲育、鱼种培育、亲鱼饲养、人工产卵、孵化、获得了仔代.本文详细介绍了仔鱼饲育条件、技术,成活率达71.15%~85.64%.鱼种培育采用常规方法,但易患鱼病,影响成活率.亲鱼培育采用流水集约化养殖于11月下旬达性成熟进行人工繁殖,本文介绍了人工采卵,授精、脱粘、洗卵及人工孵化技术.  相似文献   

12.
吴文婵 《福建水产》2014,(3):247-250
为比较研究网箱养殖大黄鱼过程中分别投喂软质饲料与鲜杂鱼饵料的养殖效果,2011年5月于福建省马鼻玉井网箱养殖海区,选取平均规格为152 g/尾的大黄鱼,经过60 d的饲养,试验组全投软质饲料,对照组全投鲜杂鱼。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尾平均体重分别为256.9 g、231.3 g,饲料系数分别为2.505、7.306,大黄鱼每增重1 kg所需的饲料成本分别为15元、19.7元,投喂软质饲料进行饲养可节省成本4.7元。结果表明:投喂软质饲料的养殖效果优于鲜杂鱼,存活率更高,更具环保等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Recent advances in the high-density rotifer culture in Japan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success of rapidly growing aquaculture industry depends on the steady supply of fish seeds. Appropriate food for initial larval stages is critical for mass scale fish seed production. Live food found better over artificial food for fish larvae culture. Rotifers have been found to be the best live food for feeding fish larvae in early life stage.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develop viable techniqu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rotifer through batch, continuous, and semi-continuous culture methods. In order to feed increased number of fish larvae, rotifer need to be cultured under high-density method. Various efforts have been made for increasing culture density of rotifer. In Japan, stable high-density culture of rotifer has been developed in commercial scale at a rate of 20,000–30,000 ind. ml?1. Later on, ultra-high-density rotifer culture (160,000 ind. ml?1) was found successful, which can fulfill the increased demand for rotifer as fish larval food. Furthermore, a scope of alternative use of rotifer can be explo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density rotifer culture method in Japan has been reviewed. The considerations of the associated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microbial aspects, and prospects of high-density culture have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自澳大利亚引进淡水黑鲷10000尾。进行试养。报道了淡水黑鲷的各方面生物学特性。以及其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越冬保种、成鱼养殖、疾病防治等成套技术。  相似文献   

15.
摄食不同饵料的大口黑鲈肠道菌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投喂冰鲜杂鱼和人工配合饲料对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对摄食不同饵料的2组鲈鱼肠道内容物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冰鲜组与饲料组的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组成相似性较低(相似性24%),且冰鲜组肠道菌群多样性高于饲料组.对2组大口黑鲈中共有条带和特异性条带进一步测序分析显示,2组大口黑鲈肠道共有菌有红螺菌、梭菌、保科爱德华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蓝细菌.冰鲜组大口黑鲈肠道中的特异性菌归属为拟杆菌、肉食杆菌、魏斯氏菌和邻单胞菌;饲料组大口黑鲈肠道中的特异性菌归属为黄杆菌、鲸杆菌、柠檬明串珠菌、缺陷短波单胞菌.研究表明,与投喂冰鲜杂鱼的大口黑鲈相比,人工配合饲料降低了大口黑鲈肠道菌群多样性,也抑制了拟杆菌等有益菌在大口黑鲈肠道内的分布.推测饲料组大口黑鲈生长较慢可能与其肠道菌群中拟杆菌与厚壁菌的比值下降有关.研究结果提示,在今后大口黑鲈养殖或者人工配合饲料研制过程中,添加拟杆菌等益生菌也许可促进大口黑鲈的生长和营养吸收.  相似文献   

16.
饵料类型和投喂频率对鳡幼鱼生长及肌肉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养殖模式F1(投喂1次饵料鱼/d)、F2(投喂2次饵料鱼/d)、A1(投喂1次人工配合饲料/d)、A2(投喂2次人工配合饲料/d)对鳡(Elopichthys bambusa)幼鱼生长及肌肉成分的影响,实验持续56 d.结果显示:各组最终体重为A2 >F2 >A1 >F1.饵料相同时,2次/d组生长速度、肌肉...  相似文献   

17.
A simple tank system, using artificial aeration to supply oxygen and incoming water to dilute metabolic by-products and other wastes, was tested. Blue tilapia, Oreochromis aureus, were grown under a wide range of loads, 7–31 kg liter−1 min−1, and densities, 19–77 kg fish m−3 culture unit. Average yield ranged from 6–10 kg m−3 culture unit per month. Approximately 14–20 m3 of water was used for each kilogram of fish produced.  相似文献   

18.
石斑鱼是我国南方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之一,而大部分石斑鱼种类均为暖水性鱼类,养殖水温要求在15℃以上,限制了石斑鱼在北方的发展。七带石斑鱼是唯一一种可以在较低温下生活,被人们称为“冷水石斑”,适合在北方养殖,如今已成为中、日、韩三国海水鱼类繁育研究的热点。由于七带石斑鱼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过程中有许多制约条件,其人工繁育仍未达到稳定大批量生产的规模。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①雄性亲鱼难获得,数量较少,限制了苗种的大量繁育;②初孵仔鱼的个体弱小、口径小,对开口饵料要求严格,适口饵料极少;③稚鱼期鱼苗互相残杀极其严重,出现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此外,还有卵质不良,仔稚幼鱼疾病等难题。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内外七带石斑鱼繁殖生物学与人工繁育研究进展情况,并对其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为今后开展七带石斑鱼规模化人工养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涨渡湖渔业资源及鱼类多样性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汉市新洲区涨渡湖渔业生产是以人工投放、天然生长为主,鱼类资源自然增殖为辅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进行。1992~2004年捕捞产量变幅范围为(3.69~50.61)×104kg,其中有9个年份变幅在10×104kg以上;产品收入变幅范围为(2.77~201.77)×104元,其中有6个年份变幅在50×104元以上。目前涨渡湖鱼类共有47种,与历史最高种数比较,下降了38.2%。渔获物组成中,放养鱼类占80%以上,人工放养是目前涨渡湖鱼类补充群体的主要来源;鱼类年龄结构简单,主要经济鱼类低龄化趋势严重;主要品种鲢、鳙的生长速度慢于同类湖泊。江湖隔绝和长期的人工增养殖生产作业方式,是导致涨渡湖鱼类区系逐渐简单化,鱼类多样性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鱼类应激状态监测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从行为参数的量化方法、应激状态下的行为变化两方面介绍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鱼类应激状态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是实际应用过程中量化鱼行为的新方法研究,以及根据鱼在不同条件下行为参数的变化特点,结合统计方法和人工智能算法建立自动判断应激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