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探讨不同浓度1-MCP(0、0.5、1.0和1.5μL/L)处理12h对在(25±2)℃、相对湿度85%下贮藏的‘四季桃’番石榴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贮藏期间测定了果皮色差a*、b*、L*值和色调角h值,果实失重率,果实乙烯释放量及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1-MCP处理可显著的抑制贮藏过程中番石榴果实的失重率、推迟果实乙烯的释放高峰、延缓果实的黄化进程;不同浓度的1-MCP处理对‘四季桃’番石榴果实的保鲜效果不同,其中1.0μL/L 1-MCP处理12 h的保鲜效果最好,在(25±2)℃下贮藏时,‘四季桃’果实未出现明显的乙烯释放高峰。因此认为,浓度为1.0μL/L的1-MCP处理12 h可以作为‘四季桃’番石榴果实在(25±2)℃、相对湿度85%下贮藏保持其果实品质、延长其贮藏寿命的最适宜的浓度条件。  相似文献   

2.
<正>据《中国果树》2015年第4期《采收期对红香酥梨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作者王志华等)报道,为研究采收期对红香酥梨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山西省运城地区2个采收期红香酥梨果实为试材,将其在20℃条件下贮藏10、20、30 d,以及在0℃条件下贮藏180、240 d,之后在20℃放置24 h和7 d,调查果实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9月1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不同保鲜剂处理对火龙果保鲜的影响,以红肉火龙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乙醇、咪鲜胺、二氧化氯处理对火龙果贮藏期生理、营养指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三种保鲜剂(乙醇、咪鲜胺、二氧化氯)均能显著地抑制贮藏期果实失重率、腐烂率、丙二醛、相对电导率的增加,延缓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VC含量的降低,提高POD和SOD酶的活性,延缓果实的衰老的进程。综合比较,二氧化氯的保鲜效果要明显好于乙醇和咪鲜胺,能够显著延缓果实衰老,较好地保持贮藏期果实的品质。因此,二氧化氯保鲜剂对火龙果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金艳’猕猴桃果实采后贮藏效果和品质的影响,为‘金艳’猕猴桃采后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金艳’猕猴桃果实为试材,采用1 μL/L 1-MCP熏蒸处理12 h,将果实置于常温(20±1℃)贮藏,不做处理为对照组,比较分析1-MCP处理对‘金艳’猕猴桃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及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有效延缓猕猴桃果实硬度的下降,降低呼吸强度,延缓可滴定酸(TA)和维生素C(Vc)含量的降低,延缓可溶性固形物(SS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上升,同时1-MCP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贮藏期间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H2O2含量的上升,保持了较高的总酚含量从而维持果实较好的贮藏品质,延长贮藏时间。在金艳猕猴桃果实贮藏期间,1-MCP处理能有效延缓果实后熟软化,同时提高果实抗氧化能力,维持较高果实品质,从而达到较好的贮藏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据《中国果树》2015年第6期《果蜡复合涂膜保鲜剂对荔枝贮藏效果研究》(作者张姣姣)报道,以果蜡为成膜剂,复配护色剂柠檬酸和抑菌剂特克多、亚硫酸钠,制备新型荔枝保鲜剂,并探讨其在3℃条件下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果蜡涂膜与0.1%特克多、7%柠檬酸复配可有效抑制低温贮藏过程中荔枝腐烂率,可较好地抑制荔枝果肉PPO活性上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多酚含量下降,保护荔枝果皮颜色,抑制褐变;3℃贮藏第20 d时,经该复合保鲜剂涂  相似文献   

6.
比较研究福建省2个主栽西番莲品种‘黄金’和‘紫香’果实的耐贮性差异,为福建西番莲果实采后保鲜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依据。将采后‘黄金’和‘紫香’西番莲果实置于常温(25±1)℃、相对湿度70%条件下贮藏18 d,每3 d 取样测定果实商品率、失重率、皱缩指数、果皮色泽及果实pH值、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等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紫香’西番莲果实相比,‘黄金’西番莲果实的pH值、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紫香’并在采后常温贮藏期间维持较高水平;但‘黄金’西番莲果实的商品率在贮藏9 d后显著低于‘紫香’,果实失重率和皱缩指数显著高于‘紫香’。据此认为,采后‘黄金’西番莲果实比‘紫香’的营养品质更高,但较‘紫香’更易发生果皮皱缩,不耐贮藏。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保鲜剂对藏羊肉的保鲜效果,采用托盘包装对壳聚糖、溶菌酶和乳酸链球菌素的保鲜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保鲜剂对藏羊肉的贮藏期有明显的延长作用,不同保鲜剂及浓度保鲜效果差异较大。溶菌酶(0.15%)保鲜效果优于Nisin(0.25%)和壳聚糖(2%),新鲜肉贮藏时间为15d。经保鲜剂处理的藏羊肉的保鲜期提高明显,因此将对天然保鲜剂系统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据《北方园艺》2014年第6期《温度对"冰脆李"贮藏品质的影响》(作者李德燕等)报道,以"冰脆李"为试材,0.5℃预处理2 d后,将果实装入0.05 mm厚的PE袋内(孔径8 mm,共10孔,)并扎口,分别置于1℃和5℃冰箱贮藏,每袋2.5 kg,每处理3次重复,以室温贮藏为对照。研究了1℃、5℃以及室温贮藏对"冰脆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藏过程中果实硬度、有机酸及维生素C含量均逐渐下降,而可溶性糖含  相似文献   

9.
据《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第6期《内层涂保鲜剂纸板包装盒对水蜜桃的保鲜效果》(作者肖功年等)报道,以宁波奉化水蜜桃为试验对象,开展了不同包装和贮藏温度组合的试验:普通纸板盒包装,贮藏于室温(25℃)下;普通纸板盒包装,贮藏于4~6℃;保鲜纸板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有效、安全的火龙果保鲜方法,探讨了热处理对采后火龙果低温贮藏期保鲜的影响。将采后的果实在46 ℃条件下进行不同的热处理时间(0min、10min、20min),然后于7 ℃条件下贮藏,每隔7d测定呼吸强度、腐烂率、失重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pH值和Vc含量等生理指标。通过各项生理指标分析,以得到热处理的适宜时间。结果表明,热处理均能抑制贮藏期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腐烂率、失重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pH值的增加,抑制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降低,并且热处理20min的保鲜效果优于10min。因此,热处理20min对低温贮藏期火龙果保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蓖麻蚕滞育与过氧化氢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蓖麻蚕滞育的机理,研究了蓖麻蚕蛹H2O2代谢的变化,并比较了在5℃冷藏滞育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常温环境蓖麻蚕蛹期的H2O2含量呈减少趋势,第3~5天急速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第5天出现活性峰,故蛹期第3~5天是蓖麻蚕生理变化的一个敏感时期。第3天开始蛹滞育条件5℃冷藏,雄蛹在30 d前后、雌蛹在80 d左右H2O2含量出现快速改变;SOD和CAT活性一直呈下降趋势,但自30 d开始CAT活性出现快速下降过程,5℃冷藏30 d是蓖麻蚕蛹H2O2代谢的临界期生理时间,这与蚕蛹的30 d冷藏阈值时间吻合。  相似文献   

12.
筛选、鉴定能高效降解缫丝蚕蛹蛋白的菌株,用于提高缫丝蚕蛹生产食品和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从蚕蛹储藏车间及周围的土壤中收集细菌,经富集培养、干酪素平板初筛和发酵蚕蛹蛋白复筛,获得一株产蛋白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命名为CY21。该菌株在32℃、pH 7.0条件下培养60 h后所产蛋白酶的比活力可达到272.7 U/mg。通过形态学观察、经典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亲缘关系很近的一个菌株。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的烘茧工艺对雄蚕品种蚕茧茧质影响的对比试验,提出有益保全雄蚕品种蚕茧茧质的烘茧工艺:采用二次干燥法,铺茧量4.8kg/㎡-5.5kg/㎡;头冲烘茧温度以100℃为适,头冲出灶时间以定时为主(2h),辅以蛹体干燥程度检验来确定。二冲采用变温法,出灶时间以蛹体干燥程度检验为主,以计时作参考(3h),同时注意控制好排湿量。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南天黄’香蕉果实的催熟浓度、温度等条件,以期为生产上催熟提供技术参考。本研究以‘南天黄’香蕉果实为材料,研究1 g·L-1 、0.8 g·L-1 、0.5 g·L-1催熟浓度及14°C、18°C、22°C贮藏温度对果实后熟进程、果皮色度、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催熟浓度及贮藏温度提高,香蕉果实色差H值及硬度下降速度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速度加快,后熟进程加快。并且贮藏温度对果实后熟品质的影响明显,在 14°C、18°C和22°C催熟的香蕉,转黄成熟级别分别在10、5和3 d达到可供上市的成熟度。另外,1 g·L-1乙烯利催熟的香蕉在18°C贮藏后再转入14°C贮藏能较好的保持果实品质13 d。综上所述,建议根据‘南天黄’果实上市计划长短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催熟条件。  相似文献   

15.
周怀民  勇作全 《蚕业科学》1993,19(4):208-212
对柞蚕的蛹、卵、幼虫进行不同环境条件处理试验,调查柞蚕核型多角体病自然发病率。结果下列情况促使柞蚕发生较多的核型多角体病:暖茧期蚕蛹和孵卵期蚕卵长期接触高温多湿(27℃、90%)、低温多湿(15℃、90%);低温(7—8℃)抑制蚕卵胚子15天以上;春柞蚕卵在自然室温(13℃—19℃)保存30天以上;出蚕期卵层堆积厚度1.5cm以上;幼嫩饲料;“下河”蚁蚕的河滩畦芽育;五龄饷食蚕受到38℃3小时高温冲击。  相似文献   

16.
美国王鸽能量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美国王鸽的代谢率、每日代谢能消耗及食物能量摄入与利用,其结果:在同温条件下,1~5日龄时的代谢率(2.657±1.078meo_2/W~(0.67)·hr)为最低,6~10日龄(11.334±2.421)为最高,以后逐渐下降,至26~30日龄接近于成鸽水平。每日代谢能消耗以1~5日龄(17.971±11.147千焦/只·日)为最低,16~20日龄时为(268.490±57.124)最高,但仍低于成鸽(285.426±71.835)。在12~25℃环境中,21℃与25℃的代谢率没有显著差异,而12℃和16℃的代谢率与25℃的差异极显著或显著。10日龄前雏鸽的代谢率与体重呈强的线性正相关,而后呈强的线性负相关,代谢率呈两个相反趋向的年龄相。40~50日龄童鸽的能量摄入为 533.331千焦/只·日,真同化率为84.69%,每日代谢能消耗占真可代谢能的54.5%,大于生长能量(45.5%)。  相似文献   

17.
采用I2-KI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测定芒(Miscanthus sinensis)花粉活力以及不同保存条件下的花粉寿命,并利用H2O2法检测雌蕊柱头的可授性。结果表明:芒花粉量大,平均花粉量/胚珠比(P/O值)达到5445±2883,属于专性异交性植物,且花粉初始活力较高,平均为78.68%±17.46%,但离体花粉的活力丧失快,室温干燥和湿润条件下保存的花粉寿命分别为70min和100min。不同基因型在花粉量、花粉活力及寿命上存在变异。雌蕊柱头可授性较高,活性可持续8d,最佳授粉期为开花前1d至开花后1d。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of the earthworm Eudrilus eugeniae as waste processor and protein producer, the life history of this species was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E. eugeniae were studied. Cattle dung was used as substrate with a moisture content of 70–80% and a temperature of 25°C. Data were gathered over a period of 300 days. It was found that cocoon production started within 24 h after copulation and can be sustained for at least 300 days. Cocoons are produced at an average rate of 1,65 cocoons per worm per day. The mean incubation period of cocoons is 16,6 days with a hatching success of 84% and 2,7 hatchlings per cocoon that hatched. Sexual maturity is attained by the offspring within 40 to 50 days after hatching. E. eugeniae is compared to other vermicomposting species.  相似文献   

19.
野蚕黑卵蜂的生物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梁细弟  胡萃 《蚕业科学》1989,15(2):95-99
野蚕照卵蜂是野蚕(Bombyx mandarina Moore)的主要卵寄生蜂,自然寄生率较高。在杭州,主要以一龄幼虫于越冬野蚕卵内过冬,一般4月底5月初开始羽出;在田间养虫室内,一年发生10代。25℃下,一世代的平均历期为18.56天,其中卵期约30小时,一龄幼虫期约2天,二龄幼虫期约3天,预蛹期约1天,蛹期10—13天。25℃下喂20%蔗糖液,雌蜂平均寿命45.37天,雄蜂43.21天。供蔗糖液,以家蚕卵为寄主,25℃下雄蜂平均产卵期20.39天,寄生卵粒51.27粒,产子蜂62.47头,于蜂雌性比平均82.10%。在4℃、76%R.H.下,幼期各虫态具一定的耐冷藏能力,尤以卵期为强。根据其生物学特性,认为该蜂在野蚕生物防治上很有利用前途。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柞蚕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是我国柞蚕茧的主要产区和柞蚕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辽宁省系统开展了柞蚕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与开发利用研究,为柞蚕遗传学研究、优良新品种的选育以及柞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概述辽宁省柞蚕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以及基础性评价和创新利用研究主要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柞蚕种质资源研究今后的重点工作:开展对珍稀、濒危柞蚕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以及柞蚕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评价柞蚕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发掘利用有益的基因资源;深入研究柞蚕主要生物学性状以及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目标基因分子标记定位、转基因技术等,促进柞蚕传统育种向现代化育种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