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亚洲百合‘穿梭’为试材,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激素对百合鳞片诱导、不定芽增殖、小鳞茎生根培养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百合组培苗生长的移栽基质,以期为亚洲百合‘穿梭’的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百合鳞片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0.5 mg·L-1 NAA+0.5 mg·L-1 6-BA+30 g·L-1蔗糖+6 g·L-1琼脂,诱导率最高可达74.4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1 mg·L-1 NAA+1.0 mg·L-1 6-BA+30 g·L-1蔗糖+6 g·L-1琼脂,不定芽增殖数量最多,增殖系数为3.27;适合小鳞茎生根培养基为1/2MS+0.1 mg·L-1 NAA+0.3 mg·L-1 IBA+40 g·L-1蔗糖+6 g·L-1琼脂,平均生根数量为14.33,是其他...  相似文献   

2.
以大花蕙兰‘大凤’(Cymbidium hybridium‘Dafeng’)与豆瓣兰‘太极圣梅’(C.serratum var.Goeringii‘Taijishengmei’)F1代原球茎、根状茎为试材,采用在1/2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植物激素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植物激素对大花蕙兰‘大凤’与豆瓣兰‘太极圣梅’F1代原球茎与根状茎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期为兰属植物高效繁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以1/2MS+香蕉80.0 g·L-1+碳粉0.5 g·L-1为基本培养基,加入TDZ 1.0 mg·L-1和NAA 0.2 mg·L-1最有利于根状茎增殖,增殖率达到343.33%;基本培养基加6-BA 2.0 mg·L-1和NAA 0.3 mg·L-1有利于根状茎分化,分化率达到83.33%。原球茎的增殖最佳配方为基本培养基加TDZ 1.0 mg·L-1和NAA 0.2 mg·L-1  相似文献   

3.
以‘黄荷兰’试管苗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研究了影响有性三倍体杂交兰‘黄荷兰’根状茎诱导、增殖、分化、生根壮苗和试管苗移栽的因素,以期建立‘黄荷兰’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横切茎尖的起始脱分化时间早于纵切,诱导率高于纵切。切割长度、外源激素、光照强度和有机附加物对根状茎的增殖影响显著,将根状茎切割成长0.50 cm接种到MS+6-BA 1.00 mg·L-1+NAA 0.20 mg·L-1+土豆80.00 g·L-1+蔗糖30.00 g·L-1+卡拉粉7.00 g·L-1+AC 0.30 g·L-1培养基中培养40 d,根状茎增殖系数为3.18。外源激素对根状茎的分化影响显著,将根状茎掰成长1.00 cm接入MS+6-BA 1.00 mg·L-1+NAA 0.20 mg·L-1+蔗糖20.00 g·L-1+卡拉粉7.00 g·L-1+AC 0.02 g·L-1培养基中培养40 d,芽分化率和苗分化率分别为60.00%和57.50%。将4 cm高的苗转入1/2MS+6-BA 0.10 mg·L-1+NAA 0.50 mg·L-1+蔗糖20.00 g·L-1+卡拉粉7.00 g·L-1+AC 0.50 g·L-1中培养50 d,平均株高和根数分别为7.32 cm和3.56条。4月和10月用水草移栽,试管苗成活率分别为98.67%和99.67%。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利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工厂化生产‘黄荷兰’种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以‘云想容’海棠当年生单芽茎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消毒剂、消毒时间、不同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对‘云想容’海棠组织培养的影响,以期建立高效快速的‘云想容’海棠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最佳的消毒方法为用75%酒精消毒30 s后,用0.1%氯化汞处理8 min,该消毒方法能明显降低外植体的污染率,对外植体造成的伤害较小,成活率高达83.3%;最佳腋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芽生长健壮且诱导率高达90%;MS+6-BA 0.5 mg·L-1+TDZ 0.02 mg·L-1+NAA 0.1 mg·L-1为最佳增殖培养基,增殖系数为8.63;一步生根法以培养基1/2MS+IBA 1.0 mg·L-1较好,平均根长5.26 cm,生根率为73.3%,相比较而言,两步生根法可有效促进‘云想容’海棠的生根,生根率可达91.67%。  相似文献   

5.
报春石斛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报春石斛蒴果为外植体,通过对种子无菌萌发和原球茎诱导、原球茎增殖及丛生芽诱导、生根壮苗以及移栽驯化的研究,以期建立报春石斛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培养基MS+6-BA 1.0mg·L-1+NAA 0.1mg·L-1+蔗糖20g·L-1最适报春石斛种子无菌萌发和原球茎的诱导;原球茎增殖及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1+NAA 0.1mg·L-1+香蕉泥100g·L-1+蔗糖20g·L-1,继代培养45d,增殖系数达8.2;最佳生根壮苗培养基为MS+6-BA 1.0mg·L-1+KT 0.5mg·L-1+NAA 0.2mg·L-1+香蕉泥100g·L-1+蔗糖30g·L-1+活性碳1.0g·L-1,培养3个月,生根率达100%,根系较长,苗壮;3—4月是桂林地区移栽报春石斛组培苗的最佳季节,生根苗在栽培基质Ⅰ(树皮∶水苔∶珍珠岩∶蛭石=10∶2∶1∶1,体积比)的长势好于栽培基质Ⅱ(树皮∶珍珠岩∶蛭石=10∶1∶1,体积比),成活率为92.3%。  相似文献   

6.
以‘绿岭’核桃带芽茎段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珍珠岩对其快速繁殖、瓶内生根及移栽成活的影响,以期构建‘绿岭’核桃初代培养、继代增殖、瓶内生根和移栽驯化的完整体系,建立高效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茎段腋芽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DKW+1.2 mg·L-1 6-BA+0.012 mg·L-1 K-IBA,培养30 d后初代苗高为31.48 mm;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DKW+0.6 mg·L-1 6-BA+0.010 mg·L-1 K-IBA,增殖系数可达5.31;最佳瓶内生根培养基为1/2DKW+15 mg·L-1 K-IBA,生根率51.85%;炼苗后移栽到培养土、珍珠岩(1∶1)+ABT 500 mg·L-1混合基质中,成活率达33%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太行菊叶片、叶柄、茎尖和茎段为试材,采用MS培养基,在其中添加不同的激素对太行菊的不同外植体进行培养,研究了濒临灭绝的太行菊再生植株的方法。结果表明:太行菊的叶片、叶柄作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分别为44.44%和44.11%,所需时间较长,而茎尖、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48.44%和68.75%,培养时间较短。茎段最适合作为诱导愈伤组织的繁殖材料。为了使茎段能更好的诱导出愈伤组织,课题组又对诱导茎段愈伤组织的激素浓度组合进行了研究,A组:MS+6-BA 1.0 mg·L-1+NAA 0.5 mg·L-1+2,4-D 0.1 mg·L-1,B组:MS+6-BA 1.0 mg·L-1+NAA 1.0 mg·L-1+2,4-D 0.1 mg·L-1,C组:MS+6-BA 2.0 mg·L-1+NAA 0.5 mg·L-1+2,4-D 0.1 mg·L-1,D组:MS+6-BA 2.0 mg·L-1+NAA 1.0 mg·L-1+2,4-D 0.1 mg·L-1。试验表明,C组激素浓度组合最适合太行菊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35 d后愈伤组织不再增加后进行继代培养,45 d后将植株转移至生根培养基1/2MS+NAA 0.12 mg·L-1中进行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8.
以“无刺2号”当年生营养枝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组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消毒方式、激素浓度对外植体消毒效果、初代培养、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的影响,以期建立较为成熟的无刺刺梨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经清水冲洗后用75%的酒精消毒15 s,以0.1%的升汞消毒8 min,存活率为85.28%;受污染后的植株在超声洗涤液中洗涤,洗涤液中添加多菌灵60 mg·L-1和青霉素40 mg·L-1,同时配置培养基时添加多菌灵60 mg·L-1和青霉素40 mg·L-1是最佳处理;适合“无刺2号”初代培养的培养基为MS+1 mg·L-1 6-BA+0.1 mg·L-1 NAA,萌芽率达92.04%;增殖培养基为MS+0.2 mg·L-1 6-BA+0.1 mg·L-1 NAA,增殖系数为3.9;在1/2MS+0.1 mg·L-1 IBA+20 g·L-1蔗糖+0.5...  相似文献   

9.
以‘凤丹’牡丹的幼胚为材料,从取样时期、切割接种方式、基本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选择等方面进行再生体系优化。结果表明:授粉后60 d为‘凤丹’牡丹幼胚诱导愈伤的最佳取材时期;完全破碎切割成幼胚薄片比完整胚、1/2胚和1/4胚更容易获得高质量的愈伤组织,且褐化率较低;MS基本培养基添加0.162μmol·L-1 H2O2可提高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但会增加褐化率,而在WPM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H2O2,对愈伤诱导率和褐化率的影响不大;WPM基本培养基比MS更适于‘凤丹’牡丹幼胚再生;WPM+2.5 mg·L-1 2,4-D+0.1 mg·L-1 6-BA是诱导愈伤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诱导率可达93.33%;不定芽和不定根诱导的最佳组合分别为WPM+30 g·L-1蔗糖+3 g·L-1植物凝胶+0.5 mg·L-1 6-BA+0.5 mg·L-1  相似文献   

10.
以蒙古黄芪种子繁育而来的无菌苗获得的外植体(根、叶片、胚轴)为试材,通过设定不同浓度的生长调控激素6-BA、2,4-D、NAA,研究不同外植体在不同浓度激素的培养条件下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率、试管苗增殖及生根情况的影响,以期为蒙古黄芪不同组织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植株分化及增殖培养条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以根、胚轴、叶片为外植体材料均可诱导愈伤组织产生,其中以胚轴为外植体为最优选择,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97.92%,最佳培养基为MS+2,4-D 1.0 mg·L-1+6-BA 0.5 mg·L-1+NAA 0.5 mg·L-1+蔗糖3.0%;试管苗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 1.0 mg·L-1+KT 0.5 mg·L-1+蔗糖3.0%,再生植株平均分化率最高为92.67%;生根培养时,最适宜的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1+白砂糖3.0%。该试验建立了蒙古黄芪植株再生及增殖体系,在黄芪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百合是重要的高档蔬菜和观赏花卉,基于鳞片的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是百合种球规模化生产繁育的基础。本试验首次使用草甘膦为诱导分化剂,优化赏食兼用百合品种京鹤鳞片外植体的组培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京鹤鳞片不定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 1.0 mg · L-16-BA + 0.1 mg · L-1 NAA + 2.5 mg · L-1草甘膦 + 30 g · L-1蔗糖,诱导系数为6.46,显著高于常规诱导培养;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 + 0.5 mg · L-16-BA + 0.1 mg · L-1 NAA + 30 g · L-1蔗糖,增殖系数为4.01;最佳鳞茎膨大培养基为MS + 90 g · L-1蔗糖;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 0.3 mg · L-1 NAA + 30 g · L-1蔗糖,生根系数为23.59。  相似文献   

12.
以海南三七的芽和假茎基部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激素浓度的培养基对芽增殖以及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期为直接和间接植株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以芽繁芽”的直接再生体系中,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1 mg·L-1。在以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的间接再生体系中,假茎基部作为外植体接种在MS+6-BA 2.0 mg·L-1+2,4-D 1.0 mg·L-1的愈伤诱导培养基上愈伤诱导率最高,40 d后可达78.43%;愈伤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2,4-D 2.0 mg·L-1,愈伤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4.0 mg·L-1+NAA 0.6 mg·L-1,分化率可以达到66.67%;将组培苗移栽至基质中,成活率90%以上。海南三七直接和间接快繁体系的建立,为其工厂化生产、遗传育种及特定药用成...  相似文献   

13.
以"四季小白菜""京新1号""鲁抗快菜"小白菜种子为试材,采用水培法,研究了NaCl和Na_2SeO_3处理对小白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盐害率、耐盐指数、苗长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以探讨不同品种小白菜耐盐性差异并揭示硒元素缓解小白菜盐胁迫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150mmol·L-1和200mmol·L-1 NaCl处理中"四季小白菜"种子的相对盐害率为3.33%和30.00%,"京新1号"种子的相对盐害率为-8.22%和27.4%,"鲁抗快菜"种子的相对盐害率为25.34%和56.36%,表明"鲁抗快菜"耐盐性最弱。同时,150mmol·L-1 NaCl处理和1mg·L-1 Na_2SeO_3+150mmol·L-1 NaCl处理中小白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株高均显著低于对照,但1 mg·L-1Na_2SeO_3+150mmol·L-1 NaCl处理中小白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株高较150 mmol·L-1 NaCl处理分别提高17.37%、5.52%、5.36%、159.87%和143.91%,相对盐害率降低为8.28%,耐盐指数增加到77.07%。此外,与150mmol·L-1NaCl处理相比,1mg·L-1 Na_2SeO_3+150mmol·L-1 NaCl处理中小白菜幼苗MDA含量显著降低,POD活性和CAT活性均显著升高,故1mg·L-1 Na_2SeO_3能够缓解盐胁迫对小白菜幼苗的毒害。  相似文献   

14.
以‘唐半夏’块茎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诱导、增殖、生根的影响以及电流刺激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以期为‘唐半夏’无性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最适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1.5 mg·L-1 6-BA+0.1 mg·L-1 NAA,平均每个外植体诱导的不定芽数最多(9.38个)且诱导率为93.75%;采用电流刺激不仅提高不定芽的增殖倍数,且对‘唐半夏’植株的生长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20 mA、5 min处理下,不定芽增殖倍数最大(13.31倍),组培苗生长健壮且出现生根的现象。最适生根诱导培养基为1/2 MS+0.2 mg·L-1 NAA,生根率为100%,生根数为23.75条。  相似文献   

15.
'凤丹白'成熟胚快繁及组培苗移栽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牡丹品种‘凤丹白’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激素组合和基本培养基对牡丹成熟胚快速成苗的影响,同时对牡丹试管苗的移栽驯化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凤丹白’成熟胚快繁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 1.5 mg/L+NAA 1.0 mg/L;在组培苗移栽驯化过程中,最适宜的基质配比为:腐殖土∶洛阳园土=1∶1,幼苗成活率最高达到83%。  相似文献   

16.
以北美红杉1年生带芽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基本培养基筛选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水平对比试验得到北美红杉组织培养的不定芽诱导、增殖、生根等生长阶段的优化配比培养基,以期建立北美红杉高效的快繁体系。结果表明:确定最佳消毒方法为75%乙醇消毒30 s,无菌水冲洗2次,再用0.1%氯化汞消毒处理10 min,无菌水冲洗4次;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1+NAA 0.10 mg·L-1+蔗糖30 g·L-1+琼脂6 g·L-1,不定芽诱导效果最好,诱导芽率高达2 153.3%,且芽生长健壮;最佳不定芽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1+NAA 0.10 mg·L-1+蔗糖30 g·L-1+琼脂6 g·L-1,增殖系数高达15.8;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KT 1.5 mg·L-1+IBA 1.0 mg·L-1+蔗糖30 g·L-1+琼脂6 g·L-1,其生根率达90.0%,根多且粗长,植株高大健壮;最佳移栽基质为V炉渣∶V原土∶V腐殖土=1∶1∶1,植株成活率达91.7%。  相似文献   

17.
以金莲花无菌种子苗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外植体种类、基本培养基和外源激素等对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再生的影响,以期建立其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金莲花无菌种子苗的子叶为最佳外植体;MS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基本培养基;附加6-BA和2,4-D的浓度分别为2.0 mg·L-1和1.0 mg·L-1时,愈伤组织的生长量最大,达到72.00%,长势最好;30 g·L-1芽麦糖作为碳源优于蔗糖;培养基添加75 mg·L-1的活性炭可有效的抑制褐化现象;金莲花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附加植物生长调节剂为NAA 0.5 mg·L-1和KT 1.0 mg·L-1。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5BB、1103P、SO4葡萄砧木在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过程中不同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筛选,建立高效茎段快繁体系。【方法】以3种葡萄砧木的单芽茎段为材料,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案进行增殖培养,探究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繁殖系数的影响。【结果】适用于3种葡萄砧木的初代培养的培养基均为MS培养基,并添加2.00 mg·L-16-BA、0.20 mg·L-1IBA、0.20 mg·L-1GA3,萌发率均可达100%。影响5BB和1103P葡萄砧木增殖培养的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次顺序为IBA>GA3>6-BA,最适宜的增殖培养配方为MS+2.00 mg·L-16-BA+0.25 mg·L-1IBA+0.50 mg·L-1GA3;影响SO4葡萄砧木增殖培养的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次顺序为6-BA>GA3>IBA,最适宜的增殖培养配方为MS+1.52 mg·L-16-BA+0.25...  相似文献   

19.
以多肉植物‘特玉莲’叶片为试材,采用鳞片扦插的方法,研究了扦插基质的种类、配比和生长调节剂的种类、浓度对芽诱导及植株缀化的影响,以期探索‘特玉莲’芽诱导和缀化的最佳条件,为多肉植物规模化繁育高质量的幼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蛭石为诱导芽和新头的最佳培养基,扦插90 d时每个叶片诱导的芽和新头分别为2.4个和2.0个,其成活率高达100%;KT和2,4-D对芽、新头和叶片的诱导没有促进作用,NAA、6-BA、IBA、IAA和GA3均能促进三者的诱导,其中20 mg·L-1 NAA浸泡20 min为最佳处理方式,每片叶诱导的芽、新头和叶片分别达到4.8个、3.2个和36.8片;诱导缀化最佳的生长调节剂组合为80 mg·L-1 NAA+800 mg·L-1 6-BA等体积混合溶液。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微塑料与重金属对农作物的影响,选取番茄作为受试植物,研究粒径为50 nm的聚苯乙烯纳米塑料(NPs)与Cu2+单独或复合污染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NPs单独胁迫对番茄种子的萌发表现为低促中抑高恢复的影响,显著提高番茄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250 mg·L-1处理除外),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低浓度(ρ,后同)(50 mg·L-1)降低、中浓度(100、250 mg·L-1)升高、高浓度(500、1000 mg·L-1)再降低的变化趋势。Cu2+单独胁迫下,番茄种子的发芽势、活力指数、平均发芽速度均低于对照,发芽指数仅在400 mg·L-1最高浓度组显著降低;Cu2+胁迫显著降低番茄幼苗的芽长、鲜质量、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50 mg·L-1处理除外),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NPs与Cu2+复合污染的结果表明,NPs进一步降低C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