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 2 62只 8~ 9月龄仙湖鸭行为规律的研究表明 ,仙湖鸭每天有 3次采食高峰 ,分别为7∶0 0~ 8∶0 0、1 6∶30~ 1 7∶30和 2 0∶45~ 2 1∶45 ;交配行为集中于 9∶0 0~ 1 1∶0 0和 1 5∶0 0~1 8∶0 0 ;交尾时间较短 ,约 2~ 3s ;每只公鸭平均交配 5 .3次 /d ;产蛋集中于 4∶0 0~ 8∶0 0 ,高峰期为 5∶0 0~ 7∶0 0。  相似文献   

2.
粳型三系杂交稻亲本开花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个杂交粳稻不育系、15个恢复系的开花习性,结果表明:不育系的开花历期平均为7.0 d,而恢复系的开花历期平均2.5 d,二者差别达3.5 d;不育系的午前花率平均为58.8%,而恢复系的午前花率平均为73.9%;多数恢复系的开花高峰出现在开花后第2~3 d,而不育系却出现在开花后4~5 d(中作59A除外).除不育系3A外,其它不育系的日开花高峰均晚于恢复系.不同的恢复系之间在开花习性上也存在差异.研究粳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开花习性,能够有效调控其亲本的花期、花时,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3.
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开花习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占 63S开花习性观察表明 :其单株花期 12d ,盛花期集中在始穗后的 3~ 6d ,11:0 1~ 15 :0 0为盛花时段 ,最高盛花时为12 :0 1~ 13 :0 0 ,占全天花量的 2 3 .3 6% ,午前花为全天花量的 3 4.78% ;单株喷施“92 0”能明显缩短花期 1~ 2d ,盛花期提早近 2d ;喷“92 0”单穗花期为 7.3d ,较未喷“92 0”单穗提早 1.6d ;而喷“92 0”后的 1天 11:0 1~ 12 :0 0为盛花时 ,占全天开花总量的 2 1% ,午前花总量占全天花量的 65 .3 2 %。广占 63S对激素“92 0”较敏感。  相似文献   

4.
三个优质水稻不育系生育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测结果表明 :在供试的 3个优质不育系中 ,以“IR580 2 5A”的播始历期最长( 76~ 99d) ,“东B1 1A”次之 ( 69~ 97d) ,“金 2 3A”最短 ( 50~78d) ;“东B1 1A”和“金 2 3A”的柱头活力及柱头外露率均高于“IR580 2 5A” ;“东B1 1A”的开花最高峰最明显 ,但其始花期比另 2个不育系迟 1d;“金 2 3A”和“IR580 2 5A”的花粉典败率达 1 0 0 % ,“东B1 1A”的典败率为98.0 8% ,圆败率为 1 .92 %。  相似文献   

5.
以月季良种红衣主教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速繁殖研究 .结果表明 :在 MS+2 .0 0 - 3.0 0mg· L-16 - BA+0 .10 mg· L-1NAA培养基上进行起始培养 ,其腋芽分化率达 6 3%以上 ;在 MS+2 .0 0 - 3.0 0mg· L-16 - BA+0 .10 mg· L-1NAA+1.0 0 mg· L-1GA3 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增殖 ,4 5d其增殖倍数达 3.4以上 ,且长成的芽苗比较粗壮 ;增殖后的芽苗在 1/ 2 MS(大量元素和琼脂用量减半 ,呈半液体状态 ) +0 .50 - 1.0 0mg· L-1NAA或 0 .50 - 0 .75mg·L-1IBA培养基上培养 ,根系生长良好 ,30 d小苗发根率达 90 %以上 ;经炼苗后移栽在以沙壤土、砻糖灰和蛭石混合 (体积 1∶ 1∶ 1)基质中 ,成活率达 80 %以上 .当小苗长到 10 cm左右移植于田间栽培 ,90 d后可陆续现蕾 ,180 d后即可正常开花  相似文献   

6.
以七年生湘南梨(Xiang-nan Pyrus)为研究对象,观察新梢及果实的生长动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新梢3月中旬开始生长,7月下旬停止生长,生长期达119 d,生长过程中出现3~5次生长高峰,新梢生长3~4次,生长高峰4次,净生长量高峰3次;叶片生长3~5次,生长高峰3次,净生长量高峰5次;加粗生长4~5次,生长高峰5次,净生长量高峰4次.果实生长从4月上旬花谢幼果期开始,直至8月下旬停长,生长期达126~133 d,果实纵横径在生长过程中出现4~7次生长高峰期,生长高峰4次;净增长量高峰现4~7次,果实纵径7次,果实横径4次.果实生长曲线和新梢生长曲线是逐步升高的单曲线,有4次生长高峰,呈双“S”曲线;果实净生长量有4~7次生长高峰,其生长曲线是双“S”或多“S”曲线,而新梢生长的净生长量有3次生长高峰,呈“S”曲线.建议梨树栽培管理时要求头年加强水肥管理的同时,4月下旬为最佳施肥时期,同时在果梢生长旺期加强根外追肥来缓解养分的竞争.  相似文献   

7.
 对棉花花铃期前期 (开花以后前 10d)、中期 (开花后 10~ 4 0d)、后期 (开花 4 0d以后 ) 3个时段水分亏缺(土壤含水量临界值为 0~ 6 0cm ,土层 4 0 %~ 5 0 %田间相对持水量 )的群体光合效应研究表明 ,花铃期中期水分亏缺对棉花群体光合影响最大 ,导致群体光合速率 (CAP)最大值 (CO2 ,3.6 g·m-2 ·h-1)比适水 (CO2 ,4 .5 g·m-2 ·h-1)下降 4 2 .2 % ,最大值出现日期提前 7d ;对冠层上部影响最大 ,其次是中部 ,下部最小。其中冠层上部CAP下降2 8%、中部 13.3%、下部 10 % ;并且使棉株果枝成铃空间分布由线性的三角形变为抛物线的“凹槽”形 ;单株平均成铃 3.7个 ,皮棉单产 114 8kg·ha-1,分别比适水对照减少 1.7个和 74 1kg·ha-1;水分利用效率为皮棉 0 .2 4kg·m-3 ,比对照下降 2 7%。若将水分亏缺时段移至花铃前期或后期 ,可减轻水分亏缺对群体光合效率、棉株成铃分布、产量的影响 ,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三系杂交粳稻天协13亲本的开花习性,并阐述其高产制种技术要点。[方法]2008~2010年连续3年对天协13父本母本生育特性和开花习性及自然结实情况进行观察和调查。[结果]叶片数父本比母本多0.8~1.2片,年份间差异较小,播种期4月20日至5月30日,平均每晚播10 d,叶片数就减少0.2片;播始历期,同期播种,父母本相差3~7 d,且年际间趋势一致;开花历期,父本较母本,单穗长1~2 d,单穴长2~3 d,全田长3~6 d;抽穗速度差别不大,群体日开花高峰值出现时间,父本较母本迟3~5 d;同时段开花,父母本开花量,其重合率,12:00前合计达46.09%,11:40~12:40内达70%左右。根据父母本的生育特性、生长特点、开花习性,提出了相应的优质高产制种技术。[结论]该研究可为扩大天协13种植面积,提高其种植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理论依据,对再进行其他组合组配利用其亲本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MS+0. 1 mg/L NAA为基本培养基,迎春樱无菌初代培养材料于2~4 mg/L 6-BA诱导10 d后转接于MS+0. 5 mg/L 6-BA+0. 05 mg/L NAA培养基上,增殖系数为5. 9~10. 7;壮苗培养以MS+0. 5 mg/L 6-BA+0. 05 mg/L NAA+1. 0 mg/L GA3+5 g/L琼脂为宜,材料后期生长旺盛,培养基污染率低,材料于C1中诱导10 d后转接于此培养基,增殖系数为8. 2,丛芽健壮;以3/4MS为基本培养基,NAA浓度为0. 04~0. 08 mg/L时,生根率为91. 5%~100. 0%,不定根较多,茎叶健壮;生根苗开瓶后直接移栽于V细沙∶V珍珠岩∶V蛭石=1∶1∶1组成的基质穴盘中,培养室中生长20 d时成活率为93. 8%。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海南南繁生态区玉米自交系雄穗发育动态,以6个不同类型玉米自交系KWS2-4321、13H6、10H9、KWS2-2220、11H37、PHHJC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玉米自交系雄穗鲜重、雄穗体积发育动态,雄穗逐日开花与逐时开花规律及雄穗逐日散粉特点。结果表明:雄穗鲜重发育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雄穗发育第1~4 d鲜重变化不大,第7~10天鲜重迅速增加,第13~16天稍有下降,玉米自交系雄穗鲜重与发育日数间经拟合附合二次多项式数量关系;雄穗体积与雄穗鲜重变化趋势不同,随雄穗发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升高后下降,最后又升高的变化趋势;雄穗开花可持续6~8 d,第2~4 d为盛花期,超过开花总量50%,第1 d开花较少,第2~4天开花数急剧增加,第7~8天开花数显著降低;07∶00、08∶00雄穗开花数量较少,09∶00、10∶00雄穗开花数量迅速增加,其开花数超过当日总开花数40%,11∶00开花数有所下降,12∶00之后开花数显著减少;逐日散粉量随散粉日数的推进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散粉后2~4 d达最大峰值,散粉持续5~8 d,与逐日开花规律基本一致。雄穗鲜重第7~10天增加快,雄穗体积与雄...  相似文献   

11.
影响黄瓜未授粉子房培养胚发生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基因型黄瓜为试材,研究了子房发育时期、热激处理时间、TDZ和AgNO3对黄瓜未授粉子房培养过程中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开花前2~3 d的子房胚发生率相对较高,达83.8%;在子房培养开始阶段进行35 ℃处理的胚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0 d),其中处理3 d 的效果最好;添加0.01~0.04 mg·L-1 TDZ的诱导培养基培养的胚发生率为20.0%~72.7%,其中添加0.04 mg·L-1 TDZ的胚发生效果较好;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AgNO3可以提高胚发生率,同时能缩短胚出现的时间并提高胚产量.  相似文献   

12.
潜蝇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州地区对南美斑潜蝇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潜蝇茧蜂进行了初步研究 ,田间调查表明 :潜蝇茧蜂是南美斑潜蝇的主要寄生性天敌 ,寄生率达 7% -66% ;在 (2 5± 1 )℃、相对湿度 70 %的条件下 ,该蜂完成 1个世代需 1 4.3 d,成虫开始羽化后的第 3天为羽化高峰期 ;该蜂可行两性生殖 ,其子代雌雄性比为 1 .2 3∶ 1 .0 0 ,也可营孤雌产雄生殖 ;寄生过程搜索时间较长 ,为 4-1 0 min,而产卵时间较短 ,为 2 0 -40 s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M58s/ 871 0 8-1”的后代进行多年育性观察和定向选择 ,育成光温敏核不育系“63 5s”。该不育系在宜春的不育期长达 60d以上 ,不育度达 99.9%~ 1 0 0 % ,对低温反应钝感。在可育期 ,其自交结实率达 60 %以上。用于籼粳亚种间强优势组合的选育 ,具有广亲和性、配合力强、米质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卵形短须螨为害西番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在福建省南部发现一种为害西番莲的新害螨 ,形态学鉴定为卵形短须螨 (Brevipalpusobovatus Donnadieu) .1 991-1 992年在室内饲养该螨 ,共 8-9代 ,卵期 6.0 -2 5 .0 d,幼螨期 3 .0 -1 4.0 d,若螨 期 2 .0 -1 2 .0 d,若螨 期 5 .0 -2 1 .5 d,产卵前期 2 .0 -3 0 .0 d,以雌成螨越冬 ,其寿命超过 3 0 d,最长达 2个月 .该螨在西番莲上雌雄比大于 2 0 0 0∶ 1 ,主要为孤雌生殖 .调查表明 ,卵形短须螨分布在漳州地区的紫色、黄色种西番莲和新引进的无性系“台农 1号”上 ,主要为害植株成龄叶片 ,田间种群数量高峰期出现在 1 1月份 .以前尚未有该螨为害世界其它地区西番莲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以东北新育成三系粳稻恢复系为材料研究其开花习性,结果表明:7个供试恢复系有6个的始花时间在9∶00~9∶30之间,表现出较早特点;C746、C258和吉粳85号3个恢复系开花高峰较早,为11∶00左右,午前花率也高,在63.9%~77.2%之间,其它4个恢复系的开花高峰较晚,在12∶00左右,午前花率也较低,在43.4%~62.1%之间;散粉量与基因型有关,有些恢复系之间有显著差异,C135较R3多出396粒/药,变幅达32.3%。  相似文献   

16.
“赣丰 5号”是以早熟抗病辣椒自交系“B940 4”为母本 ,抗病长果辣椒“B92 71”为父本配制而育成的辣味型一代杂种。该杂种早熟 ,春季栽培时从定植至采收约 40~ 45d;产量高 ,前期产量和总产量比对照“湘研 1号”分别增产 5 .6 %~ 7.0 %和 33.6 %~ 38.0 % ,一般总产量达 2 2 5 0 0~ 6 0 0 0 0kg/hm2 ;抗性强 ,抗疫病、病毒病和炭疽病 ;品质优 ,单果重量 2 5~30g,维生素C的含量达 931mg/kg(FW)。现已在江西、四川、湖北、云南、广西、重庆等省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以麦蛾卵为中间寄主 ,对应用紫外线照射麦蛾卵胚胎及其杀伤力、麦蛾卵中长期贮藏、散卵扩繁、蜂卵比等进行了试验研究 ,并探讨了赤眼蜂工厂化繁殖技术。结果表明 :①紫外线对麦蛾卵杀伤力较强 ,照射4 5min,胚胎死亡率达 1 0 0 % (卵的孵化率为 0 )。照射 2 5min,卵的孵化率仅为 0 .3% ,但照射与否对赤眼蜂寄生率和羽化率差异不显著 ;②麦蛾卵在冰箱 ( 3± 1 )℃条件下保存 1 5 ,30 ,6 0d ,赤眼蜂寄生率分别下降 34 %、91 %、0 % ;③用繁蜂箱散卵扩繁玉米螟赤眼蜂 ,蜂卵比 1∶7,1∶1 0 ,1∶1 5的寄生率分别为 71 .8%、6 1 .2 %、4 0 .3%。  相似文献   

18.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0年系统观察,油菜菌核病子囊盘萌发高峰出现在4月上旬。油菜3月中旬叶片开始发病,高峰出现在4月下旬;4月中旬茎杆开始发病,高峰出现在5月下旬。防治方法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使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是选用抗耐病性好、丰产性优的品种;开展轮作换茬;盛花期去除中下部病黄老叶等,减轻病害的发生。化学防治是用50%腐霉利.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2.5%扑海因.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掌握在油菜主茎开花株率100%至一次分枝开花株率100%时喷药。轻发生年份适期内用药1次,中等以上发生年份油菜主茎开花株率100%,并隔后5~10 d用药2次。  相似文献   

19.
对2个粳型光温敏感雄性核不育系和3个其他水稻材料进行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在28℃以上,湿度在51.5%~86.0%,参试材料均能正常开花,最适宜开花环境为:温度31.3~33.2℃,湿度51.5%~55.8%。粳型二系不育系有4个开花高峰,开花数量各占全天开花量的26.2%、32.0%、32.9%、8.9%,呈现出开花高峰多、开花过程时间长的特点。籼型恢复系‘浦恢22’开花集中,开花量大,全天有2个开花高峰,开花量占全天开花量的%.1%,开花时间早于粳型二系不育系,花时差达50~80 min;在制种中只能以第2开花高峰37.8%的开花量与粳型二系不育系相遇,影响制种产量。因此,选育花时早而集中、异交率高的粳型不育系,成为粳籼亚种间杂交选育超高产杂粳组合、提高制种产量和大面积推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以草莓品种明晶为试验材料在日光温室内对草莓进行寡照胁迫试验,设置6个寡照胁迫处理,分别为遮阴持续1(T1)、3(T2)、5(T3)、7(T4)、10(T5)、15 d(T6),以不遮阴处理为对照(CK),探讨草莓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特性对不同寡照胁迫时间的响应.结果表明,草莓花器官对弱光较为敏感,寡照日数达3d即可使草莓的开花数及开花率降低,开花的始盛点、高峰点、盛末点提前,且最大生长速率降低7.14%~17.86%.寡照7 d以上会使草莓坐果数及坐果率降低,且坐果及产量的始盛点、高峰点、盛末点均表现出推迟的趋势.当寡照日数达10 d时,草莓的株高、茎粗、叶柄长、叶面积及叶片数也会受到显著抑制.但草莓能够适应短期的弱光条件,寡照处理1 d能够使草莓开花的盛末点推迟6.56 d,同时使产量的最大生长速率提高18.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