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1889年就有人报道了香蕉束顶病(BBTD)在斐济岛发生过(Magee,1953).从那以后,澳大利亚、印度、太平洋群岛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如埃及,加蓬(E.Foure,1982),刚果等国也相继有过报道.香蕉束顶病是香蕉和大蕉的一种严重病害.一般认为这种病是由病毒而引起,由香蕉交脉蚜在田间进行持久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带毒母株长出的吸芽而蔓延,但不能通过机械传染.这种病毒只在韧皮部组织里增殖并在那里解体(Magee,1939).患病植株在顶部有一束黄叶,在叶脉、中脉和叶柄上有暗绿色条  相似文献   

2.
香蕉常见的病虫害有20多种,发生普遍且危害最大的病害是叶斑病、束顶病和黑星病;此外,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香蕉试管苗大面积推广,香蕉病毒性花叶心腐病的发生与危害也日趋严重。香蕉虫害主要有:交脉蚜、象鼻虫、卷叶虫、红蜘蛛等,本文就以上病虫害的防治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3.
香蕉束顶病是香蕉生产的大敌,蕉农称它是致命的“癌”,世界上香蕉主产国都是在研究“克癌”办法,但未获理想效果.攻克香蕉束顶病目前尚属难题.近年来,笔者在我国香蕉著名产区漳州市芗城区调查中发现,香蕉束顶病的发生和蔓延日趋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全  相似文献   

4.
香蕉束顶病属病毒性病害,国内外香蕉产区均有发生.1920~1929年曾在澳洲爆发性流行,导致整个香蕉生产的崩溃.近几年,香蕉束顶病在国内日趋严重,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均出现大面积感染病区,如广东香蕉主产区东莞县,14万亩香蕉中发生束顶病的蕉园已蔓延至9.8万亩;高州8万亩香蕉中发生此病已占3万亩;又如广西南宁市郊区的香蕉产地,束顶病也十分严重,据该市郊区那龙乡统计,1979年发病率只有0.08  相似文献   

5.
芗城区香蕉面积迅速扩大,现已达3.74万亩.不过,近几年来香蕉束顶病普遍发生且日趋严重.据调查,87年发病率8.4%,89年22.19%,91年又有上长,严重的高达41.18%,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要想克服这种严重局面,笔者特提出以下对策.一、挖除病株,消灭病源束顶病是一种病毒病,目前尚属不治之症,显然,病株是滋生此病的根源,那么,蕉园病株多,病源存在愈多,发病的危险也就愈大.过去,我区忽视蕉园病株挖除问题,是导致目前束顶病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净化蕉园环境是控制束顶病的关键.九一师部队二团91年5月新植香蕉30亩2005株,当年挖除病株“水葬”共1100株,发病高达54.8%,由于病株及时挖除,今年6月束顶病发病只3.4%.  相似文献   

6.
报道近年河口地区香蕉束顶病、花叶心腐病的症状表现,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一、香蕉束顶病的发生情况 香蕉束顶病是一种严重威胁香蕉生产的病害。据报道,一九二○~一九二九年香蕉束顶病在澳洲流行,导致该洲整个香蕉种植业的崩溃。近年来,我国香蕉产区束顶病日趋严重。广东省香蕉主产地东莞县有14万亩的香蕉,受束顶病为害的已达9.8万亩,受害率70%;高洲县 8万亩的蕉园,束顶病发生的面积达到了3万亩,受害率37.5%。广西南宁郊区,一九七九年香蕉束顶病仅0.08%,一九八○年上升至5.3 %,一九八一年扩大到14.4%,累计损失蕉林10万株,香蕉150万公斤以上。云南省已有大面积香蕉束顶病的感染区。福建省香蕉的主产地漳州一带,束顶病的发生也相当普遍。据上所述,香蕉束顶病已经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的香蕉生产。如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可能使我国香蕉生产受到一场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8.
介绍香蕉束顶病、花叶心腐病的病原、症状、侵入来源、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供广大蕉农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高利达”香蕉拉长丰满剂对香蕉的增产效应初步研究发现,“高利达”在香蕉生长苗期、抽蕾断蕾期和断蕾后合理喷施,可以提高植株免疫力,促进植株生长,增果、增产并符合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标准要求,是一种效果比较明显的增产剂.  相似文献   

10.
引 言 近十年来国外主要报道的香蕉病毒病有:香蕉束顶病(又称香蕉公)(Bunchytop disease of banana)、香蕉花叶心腐病(又称香蕉侵染性褪绿病)(Bananacucumber mosaic virus disease或Bananainfectious chlorosis disease)和香蕉点花叶病(Banana dotted line mosaic dise-ase)。香蕉束顶病首次发现于斐济(Alvin等,1977),而Dunte(1976)报道在菲律宾1925年就发现了此病。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病害(Foure等,1982)。香蕉花叶心腐病首次发现于印度(Mali等,1980),现在该病在印度已普遍发生。其他国家也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如象牙海岸(Lassoudiere,1974),古巴(Becquer等,1976)等。  相似文献   

11.
3年来大田生产实践表明,应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种植香蕉组培苗好处是:①优良品种能得到迅速繁殖推广;②组培苗生长迅速,整齐,收获期较一致,有利于集约化经营和形成商品化生产;③极大地减低香蕉束顶病危害,较易获得稳产高产;④果指熟色好,卖价较高;⑤果穗生状较好,产量较高。每亩产值可由于增加产量和提高卖价而增收1361元。  相似文献   

12.
《福建热作科技》2006,31(2):I0001-I0004
福建省热带作物学会“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与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学术研讨会纪要。“瑭溪蜜柚标准化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通过专家鉴定,蝴蝶兰的病虫防治,松针叶可防香蕉束顶病  相似文献   

13.
从组织培养获得的“Cavendish”和“Cocos”香蕉试管苗用香蕉萎蔫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Ⅰ和Ⅳ两个小种孢子悬浮液浸根接种1分钟.接神后两周内感病的试管苗叶片变黄,4周内植株萎蔫.用香蕉试管苗作致病性测定与用成龄香蕉植株测定结果是一致的,但后者平均要有9个月时间才表现出外部症状.这种快速而简单的致病性测足,对于F.oxysporum f.sp.Cubense的小种测定将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县多数蕉农种植香蕉,仍采用传统的吸芽苗定植.吸芽苗繁殖不仅速度慢、植株患叶斑病及束顶病率高,产量低,且植株生长和结果不整齐,给生产管理和采收造成困难.为克服上述缺点,笔者于95年至96年连续两年春季,从南靖县良种场引进台蕉2号组培苗进行种植,分别获得了亩产6465.4斤和6162.2斤,比对照(用吸芽苗种植,同样管理)的4308.9斤和4210斤,分别增产2156.5斤和1952.2斤.现将香蕉组培苗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蕉园的选择蕉园应选地势较开阔,通风及光照条件好,排灌水方便、土壤透水性好、土层深厚,疏松肥…  相似文献   

15.
香蕉枯萎病己成为香蕉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属于土传性病害,扩散蔓延速度快,难于进行生物控制、药物防治及轮作、浸田等常用防治方法的防治。因此,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最佳方法是进行香蕉遗传改良,培育抗病品种。选用从INIBAP[(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the Improvement of Bnana and Plantain,国际香(大)蕉改良网络)]引进的42份香蕉种质资源,采用伤根侵染法,用含2×106个孢子/L的香蕉枯萎病1号和4号小种菌液分别对42份香蕉幼苗进行处理,筛选抗香蕉枯萎病种质。结果表明:在侵染1号小种时,7份材料表现高感,13份感病,22份中抗,无高抗;在侵染4号小种时,25份材料表现高感,12份感病,5份中抗,无高抗。综合分析显示,M11和M25对枯萎病1号和4号小种均表现中抗。  相似文献   

16.
对抗枯萎病和感枯萎病2个香蕉品种进行人工接种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不同时间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对2者根系内3种酚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接菌后,抗病和感病香蕉品种根系内的水杨酸、阿魏酸及绿原酸含量均比接种前高,但抗病品种的增加量比感病品种的大,且净增加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快;抗病品种内源水杨酸和绿原酸含量明显...  相似文献   

17.
应用PCR方法从感染香蕉束顶病毒的香蕉植株幼嫩假茎和叶片总DNA中克隆了Rb(Rb-binding-like protein)基因的编码区,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b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b-Rb。转化重组质粒的E.coli BL21(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大小为22.6ku,且主要以包涵体形式稳定表达。目的蛋白经Ni2+-NTA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家兔并获得抗血清。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抗血清与诱导表达的BBTV编码Rb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间接ELISA法测定的抗血清效价大于1:250000。用抗血清对感病香蕉和健康香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抗血清对感病香蕉有很高特异性,最佳工作浓度为1:1500。  相似文献   

18.
香蕉叶斑病 (香蕉黄条叶斑病、灰纹病和煤纹病 )是香蕉最严重的叶部病害之一 ,在华南香蕉种植区广泛流行 ,受害面积常占片总面积的 2 0 - 4 0 %,严重时达80 %以上 ,严重影响蕉株的光合作用 ,产量大减 ,品质下降。本试验探讨 43%大生富悬浮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一、供试作物 ,防治对象和供试药剂1.供试作物 ,漳选一号香蕉 ( 99年4月 2 0日种植 )2 .防治对象 ;香蕉叶斑病3.供试药剂 :43%大生富悬浮剂 ,美国罗门哈斯生产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日本生产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河北辛集生产二、试验时间和地点1.试验时间 :1999年 …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香蕉束顶病的发生、危害、病原、病害流行学、病原的分类及其防治,探讨了今后需进一步澄清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香蕉出现花叶病斑,叶鞘腐烂,内部坏死到植株死亡,从中分离的病毒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编码程式CMV:R/1:1/18:S/S:S/Ap.).我们根据病毒在植株的传递、寄主范围、物理性状及血清反应.棉蚜虫(Aphis gossypii)用口针把病毒从香蕉传播到试验植物,不再传回香蕉.60~70℃、稀释度10~(-3),病毒不活动.27~30℃条件,病毒能存活92小时.病毒寄主范围广泛,能感染试验用寄主植物苋科(Amaranth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菊科(Compositae),葫芦科(Cucurbitaceae),豆科(Leguminosae)和茄科(Solanaceae)等49种中的28种,但是,禾本科(Gramineae),唇形科(Labiatae),椴科(Malvaceae)和锦葵科(Tiliaceae)不是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