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蚕业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丝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主要蚕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我国是世界蚕丝主产国和主要供应国,丝绸及其制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70~80%,蚕丝产品成为我国极少数能控制国际市场的出口商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纺织工业大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蚕丝业亟需从科技和管理同时入手,加大改革力度,大力促进蚕业产业化经营,加强蚕丝业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才能确保我国蚕丝业稳定持续发展。1 我国蚕业生产的分析经过50年的努力,我国蚕丝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49年桑蚕茧…  相似文献   

2.
罗炽增 《四川蚕业》2008,36(1):50-52
<正>国家实行"东桑西移"战略,加快了蚕桑生产区域布局的调整,使我国蚕桑生产的重心逐步向西部转移。作为全国蚕丝生产主产区的四川,蚕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的特点:蚕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优势蚕业主要集中在攀西、川中北、川南三个丘陵蚕区,占全省  相似文献   

3.
我国蚕桑生产的区域变化——基于1991—2010年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空间为维度,以蚕茧产量、桑园面积、发种量为指标,进行东、中、西部蚕区蚕桑生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2003年开始,我国中西部蚕区蚕茧产量超过东部,此后蚕桑产业转移的进程开始加快,而且由于中部蚕区的蚕茧产量及其占全国的比例相对稳定,我国蚕桑生产的区域转移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转移,即"东桑西移";与此同时,我国西部蚕区的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及其占全国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但西部蚕区的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占全国的比例都高于西部蚕区蚕茧产量占全国的比例,说明西部蚕区的单位面积桑园产茧量和盒种产茧量仍然低于东部蚕区。因此,目前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在正视"东桑西移"的事实的同时,既要提高西部蚕区的蚕桑生产效率,又要适度稳定东部的优质茧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4.
蚕丝业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并创造过灿烂辉煌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目前能够主导国际市场的唯一产业。在西部大开发和实施退耕还林(草)战略中,中西部许多省(区)已把发展蚕丝业作为实施秀美山川工程的首选项目。根据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结合近十年来蚕丝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中西部地区发展蚕丝业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积极采用“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   1 蚕丝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模式   1.1 蚕丝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契约、合同、入股等形式,把蚕丝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提高蚕丝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并制定一套从生产初级产品(蚕茧)到最终商品(丝绸服装等)的生产——销售管理体制和公平的利润分配制度。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在“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积极推广产业化经营。发展蚕丝业产业化经营,是蚕丝业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蚕丝业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产物。实践证明,蚕丝业产业化是传统产业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促进养蚕地区蚕丝业经济发展与保护的必然选择,是能够与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新的蚕丝业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是加快经济跃上新台阶的重要保证,是实现蚕丝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1.2 蚕丝业产业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谈西部开发与现代蚕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了实施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二部战略设想,把区域经济发展重心,从东部沿海转移到欧亚大陆的腹地,让古代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再铸辉煌。如何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使现代蚕业在西部开发中发挥应用有的作用,是蚕业工作者应当思考和不可推御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蚕丝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促进我国蚕业科技的繁荣与进步,推动我国蚕丝业稳步发展和扩大中国丝绸在国际上的影响,使我国不仅是世界蚕丝生产中心,而且成为世界蚕丝科技研究和教育中心.经国家科委国科外审字(95)2157号文批复,由浙江农业大学主办,中国蚕学会、  相似文献   

7.
由湖州师范学院、《中国蚕业》杂志社等联合主办的蚕丝绸文化桐乡论坛于2022年6月26—28日在浙江省桐乡市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多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文化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会,分别就蚕丝绸文化的历史和文学书写、蚕丝绸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以及蚕丝绸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等议题展开了研讨,为进一步形成更为专业而广泛的蚕丝绸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推动湖州师范学院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蚕丝绸)传承基地与各方的密切合作,增强蚕丝绸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社会中的传统蚕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世纪。21世纪的蚕业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高新技术使蚕丝业极具广阔的发展前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蚕业生产,使蚕业形成规模化、市场化的高效产业;以知识和信息相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是蚕业生产的主要方式;高新化的生物技术,使蚕种、栽桑、养蚕等蚕业生产科技化和高效化;茧丝在医药、保键、建材装饰等领域将广泛应用,使蚕丝业的生产经济效益优于其他农产品效益;高新生化技术将蚕业副产物利用于辟了与茧丝同值的高度,提高了蚕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人工饲料袋装无菌流水养蚕设计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蚕丝业经历了几起几落的波折后,又开始活跃起来。“入世”给中国蚕丝业带来了希望,西部大开发又给四川蚕业注入了活力,新一轮蚕桑基地建设的热潮正在四川形成。建设蚕桑基地,是重蹈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普遍发展、分散养殖的复辙,还是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之路呢?很显然应该是后者。但  相似文献   

10.
四川蚕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蚕丝产量占全球产量的72%,蚕丝出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90%以上,蚕丝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很强的优势垄断地位。四川蚕丝业源远流长,有6000多年的栽桑养蚕历史,是蚕丝发祥地之一,素称“蚕丛古国”。四川是全国三大茧丝绸产区之一,是西部地区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基地,资源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浅论提高蚕茧品质的蚕业科技创新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高蚕茧品质的蚕业科技创新体系包括了蚕业高新技术的普及推广、蚕业生产的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雄蚕品种产业化、实施蚕业精品工程、名牌战略和开展现代蚕业园区建设等内容,而加快蚕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突破传统技术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是蚕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丝绸公司与蚕农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云  牟志美  慕振军 《蚕业科学》2003,29(4):412-4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化 ,蚕业生产经营中各参与者逐渐成长为理性的经济利益个体 ,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决策自己的经济行为。蚕业发展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所有参与者相互间经济行为的选择影响着蚕业的发展。分析了蚕业发展中两大主要经济利益主体丝绸公司与蚕农间的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 ,指出合作博弈可提高蚕业资源配置效率 ,增加蚕业竞争力 ,促进蚕丝业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二者合作博弈存在的问题及目前蚕茧定购合同的作用 ,并提出了蚕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加强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制 ,制定蚕丝业法 ,引导农民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蚕业合作社 ,建立有效的机制抑制双方的不合作行为 ,加大科技投入等  相似文献   

13.
我国蚕桑生产函数的构建与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琴  张琦  顾国达 《蚕业科学》2011,37(4):719-724
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蚕桑生产函数,对我国1991-2009年的蚕桑生产统计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探讨蚕桑生产中土地、劳动力、资本、发种量等因素的作用,并对比分析技术进步对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蚕桑生产的影响力。结果表明,劳动力和土地投入对我国蚕桑生产的影响已经逐渐减弱,而资本投入与技术进步才是促进蚕桑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浙江省的蚕桑生产技术水平占据明显优势,因而单位土地的产出水平和蚕种质量也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因此认为,今后我国蚕桑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是稳定生产规模,加大资本投入,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其中东部蚕区主要通过保持桑园面积稳定优质蚕茧生产基地,西部蚕区应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蚕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试论蚕业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蚕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建设蚕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瓶颈与需要解决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蚕业科学基础研究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鲁成  向仲怀  黄君霆 《蚕业科学》2000,26(2):105-114
简要分析阐述了我国蚕业科技进步及存在的问题 ;深入分析了蚕学基础研究的国内外发展特点与趋势以及我国的优势与特色 ;提出了“十五”期间需优先发展的蚕学基础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太湖地区蚕桑生产布局和现状布局格局,供因地制宜制定发展对策参考。文章对本地区蚕桑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认为本地区蚕桑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不仅有可能,也有必要。实现进一步发展目标的宏观对策是:调整蚕桑生产布局,加强技术开发和应用,改革蚕茧经营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浙江是全国蚕桑生产主产区,历来居全国前列地位。蚕桑是浙江传统特色农产品,也是浙江省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实施西进工程,推行蚕业法规,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了浙江蚕业的健康发展。在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新形势下,蚕桑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通过实施基地园区化、主体合作化、种业标准化、技术省力化、服务社会化、资源循环化等转型升级的措施,促进浙江蚕桑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东台市注重蚕桑规模经营,形成蚕茧资源优势,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1994年,桑园面积达到1.42万hm2(公顷),年产茧1.625万t,1/5hm2(亩)桑收入达到1850元。该市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蚕桑生产,抓蚕桑基础建设,优化养蚕布局,加强产、加、销衔接,搞好配套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祁广军  乐波灵 《蚕业科学》2011,37(4):725-729
21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蚕业生产第一大省。蚕业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竞争优势在广西蚕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西的蚕业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亚热带气候特点,以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蚕桑生产效益为目标,围绕选育适应亚热带生态条件的优质、高抗、高产的蚕、桑新品种以及研究高产、优质、高效栽桑养蚕新技术进行创新,并且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从生产中来再到生产中去、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西蚕业技术创新应以打造多元化蚕桑产业,实现桑品种和蚕品种的多样化、栽桑养蚕技术的省力化、蚕桑产业的高效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20.
巴西蚕丝生产和贸易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国达 《蚕业科学》1997,23(4):226-229
以巴西茧丝生产和贸易的统计及相关资料为依据,简要分析了巴西蚕丝生产条件,经营规模,技术体系,蚕茧和生丝的供求关系及其出口市场。巴西蚕丝业是以出口创汇为目的的市场导向型产业.巴西蚕丝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世界茧丝绸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