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6-酮螺甾烷类化合物(LA和3,6-TCS)对猕猴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徐香’猕猴桃为材料,清水处理作为对照,设置0.001%CPPU(氯吡脲)、0.500 mg/L LA、0.500 mg/L 3,6-TCS浸果结合喷施处理。结果表明,3种生长调节剂均可显著增加猕猴桃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提高果实产量;CPPU处理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增产率为11.45%;其次为LA处理,增产率为9.61%,且畸果率较CPPU处理降低了46.57%。3种生长调节剂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果实糖度,降低酸类物质的含量,提高糖酸比,改善猕猴桃口感。3,6-TCS处理果实糖度最大,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也最高,分别为9.83%和0.22 mg/g,较对照增加了50.77%和37.50%;糖酸比为8.42,较CUUP处理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显示,CPPU处理为最优处理,但是要考虑猕猴桃果形的美观;在保证猕猴桃产量的前提下LA处理增产效果最佳;3,6-TCS处理在确保猕猴桃硬度的前提下,同样能达到改善猕猴桃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明确在草莓上安全施用氯吡脲的参考临界浓度及其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果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郑州)采用不同浓度的氯吡脲处理,以草莓中氯吡脲残留量、果实重量、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为指标,筛选了氯吡脲使用的最佳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3.
分析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无核紫’葡萄裂果的发生与细胞壁代谢物质及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探究造成‘无核紫’裂果特性差异的主要生理原因,找到最适宜‘无核紫’的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浓度。以易裂品种‘无核紫’果实为试验材料,花后10~15 d喷施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处理,在成熟期采摘离体果实浸水24 h统计裂果率,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对果实中的水溶性果胶、原果胶、半纤维素及PG、PEP、CE、PL酶活性进行测定,采用TUNEL染色法对细胞凋亡率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表明,浸水24 h,不同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00 mg/L赤霉素加5 mg/L氯吡脲裂果率为56%,裂果率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细胞凋亡程度较低;原果胶、半纤维素与裂果率负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EP酶活性与裂果率负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水溶性果胶/原果胶与裂果率的正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适当喷施赤霉素加氯吡脲可以提高PEP、CE酶活性,增加半纤维素、原果胶含量,降低细胞凋亡率,缓解裂果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淮安市园艺技术服务站科技人员于2016年4~9月在淮安市青浦区盐河镇王元村的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采用不同浓度氯吡脲处理"阳光玫瑰"葡萄花穗,研究了其对结果枝不同叶位叶片光合性能、向果实调运光合产物的能力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不同浓度氯吡脲对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  相似文献   

5.
氯吡脲在设施甜瓜中的消解动态与残留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系统地研究氯吡脲在设施甜瓜中残留及消解规律,促进设施甜瓜安全生产,笔者通过筛选样品前处理方法和仪器色谱条件,建立了氯吡脲在设施甜瓜中残留的HPLC分析方法,同时采用该方法定量分析氯吡脲在设施甜瓜中的消解动态与最终残留。结果显示,氯吡脲的添加回收率为92.6%~110%,相对标准偏差为0.00%~7.32%,最低检测浓度为0.006 mg/kg,最低检出量为1.2×10-10 g,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氯吡脲在设施甜瓜中消解较快,半衰期为1.52天,使用剂量为20~30 a.i. mg/kg水溶液于雌花开放当天,或开花前2~3天均匀喷洒瓜胎(或浸瓜胎)1次,设施甜瓜收获时(施药后52天),样品中未检出氯吡脲残留(<0.006 mg/kg),低于0.01 mg/kg(MRL值),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不同浓度臭氧处理对采后猕猴桃货架期间质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浓度臭氧处理对猕猴桃果实质地的影响,以"贵长"猕猴桃为试材,在(0±0.3)℃冷藏条件下贮藏120 d后进行货架试验,研究果实的腐烂情况,并应用质地多面分析法(TPA)对猕猴桃果肉质地参数差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能够抑制猕猴桃果实腐烂率的上升,浓度为200 mg/L的臭氧处理对果实腐烂率的抑制效果最好,货架结束时(12 d),果实腐烂率仅为13.71%;果实的硬度、弹性、凝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相互之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但黏着性与其他指标相关性较差,所以用硬度、弹性、凝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作为评价猕猴桃质构性能的主要参数;与对照比较,臭氧均可更好地保持猕猴桃果实的硬度、弹性、凝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等质构性能,其中200 mg/L臭氧处理效果优于浓度为100 mg/L和300 mg/L的臭氧处理组。因此,采后用200 mg/L臭氧处理猕猴桃能够保持果实较好的保鲜效果,更好地维持果实的质构性能。结果还表明,猕猴桃的腐烂率(x)与果肉硬度(y)在一定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提出了拟合回归方程(y=0.244x2-24.39x+708.8,R2=0.915)用于臭氧处理猕猴桃货架期果肉质地变化的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喷施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桔梗种子质量的影响,叶面肥喷施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尿素喷施浓度为0.5%、1.0%、1.5%,磷酸二氢钾浓度为1%、2%、3%.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GA3浓度50,100,150 mg/L,6-BA浓度0.5,1.0,1.5 mg/L,2,4-D浓度10,30,50 mg/L.结果表明,1.0%尿素+3.0%磷酸二氢钾处理为最佳浓度配比,其千粒重较高为(1.323 2 g)、发芽率、生活力达到了最高,分别为81.33%、91%,含水量最低为7.26%;GA3的最佳喷施浓度为100 mg/L,6-BA为1.5 mg/L,2,4-D为50 mg/L.因此,在桔梗开花期喷施1.0%尿素+3.0%磷酸二氢钾或喷施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有效提高桔梗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6-BA对茶树寒害后的修复机理,以福鼎大白茶为试验对象,于入冬前后采用单因子设计试验,研究不同浓度6-BA(10mg/L、25mg/L、50mg/L、100mg/L)喷施对茶苗株高,茎粗,和叶片数以及成龄茶园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6-BA对茶苗的株高、茎粗、叶片数有促进作用,但浓度过高则影响其生长,其中,以50mg/L6-BA处理的茶树生产及产量增加最大。说明喷施6-BA可以提高茶树的抗寒性,对茶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6-BA喷施浓度为50mg/L时提高茶树抗寒性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以"徐香"猕猴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了3个浓度(1、5、10μL·L~(-1))乙烯处理对"徐香"猕猴桃果实冷害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浓度乙烯处理维持了猕猴桃果实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增加了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的积累,提高了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促进了果实的冷害指数和冷害率。在本试验3个浓度乙烯处理中,猕猴桃果实冷害发生程度随着乙烯浓度的增大而加重。  相似文献   

10.
以海南主栽杧果品种‘贵妃’为试材,在果实生育期进行萘乙酸(NAA)、爱多收(复硝酚钠)不同浓度处理的喷施试验,旨在明确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杧果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爱多收增加产量效果较好,以高浓度的100 mg/L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了102.6%,NAA低浓度可显著增加产量,高浓度则起到疏果的作用,增产效果不显著。NAA能显著促进果实膨大,爱多收则不能。在影响果皮色素方面,NAA和爱多收较低浓度(5、10 mg/L)处理延缓果皮叶绿素的降解,各处理均促进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积累,NAA较高浓度(60、100 mg/L)和爱多收5 mg/L处理抑制了果皮花青素的合成,尤其是NAA 100 mg/L,对果实采收期和完熟期的红色着色造成不利影响。NAA和爱多收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不大。综合比较,以NAA 30 mg/L和爱多收100 mg/L处理为宜。该研究为NAA和爱多收在海南‘贵妃’杧种植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氯吡脲对葛根Ptexp1基因表达影响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相互关系,揭示氯吡脲对葛根产量和品质影响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桂葛1号’粉葛幼叶为材料,采用PCR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葛根expansin基因,命名为Ptexp1(GenBank登录号:MK169414)。该基因cDNA全长1063 bp,开放阅读框为91~846 bp,编码251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6.78 kD和8.37,在64~149 aa和160~237 aa有DPBB_1和Pollen_allerg_1两个保守的蛋白质结构域。该基因与其他植物的expansin-A8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其中与大豆、绿豆和豇豆expansin-A8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高达94%、92%和91%,与鸡血藤、大豆、豇豆和相思子expansin-A8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高达97%、95%、94%和93%。以葛根18S作为内参基因,Ptexp1基因在葛根膨大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为块根>根蔸>叶>茎,与不同部位发育表型吻合。1 mg/L氯吡脲处理显著提高该基因在块根、根蔸和茎的表达,但对叶片表达的影响不显著,与其处理显著提高块根、根蔸和茎的形态指标相吻合。本研究为氯吡脲调控葛根膨大的作用机理、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探讨叶面喷施硒肥对‘阳光玫瑰’葡萄叶片、枝条、果实中的硒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富硒‘阳光玫瑰’葡萄提供理论依据。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选用氨基酸富硒肥为硒源,设置0、10、20、30、40、50 mg/L等6个硒质量浓度水平,于果实膨大期即落花后15 d喷施叶片,15 d后再喷施1次。结果表明,‘阳光玫瑰’葡萄叶片、枝条、果实中的硒含量随施硒浓度的提高而递增。叶面施硒可显著提高‘阳光玫瑰’葡萄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根据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为50 mg/L>40 mg/L>30 mg/L>20 mg/L>10 mg/L>0 mg/L。综合分析认为,避雨栽培富硒‘阳光玫瑰’葡萄时,于果实膨大期,在叶面喷施2次50 mg/L的氨基酸富硒肥‘,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含硒量及果实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1-甲基环丙烯(1-MCP)对猕猴桃后熟质地品质作用效果的差异,寻找适宜的1-MCP临界使用浓度,研究通过应用质地多面分析(TPA)测试法,以"贵长"猕猴桃为试材,比较不同处理果肉质地品质差异和好果率,分析各质地参数之间相关性,并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0.75μL/L和0.50μL/L 1-MCP处理均能够更好地保持猕猴桃货架期的好果率;果实的咀嚼性、弹性、硬度、回复性和凝聚性相互之间都有较好的相关性,但黏着性与其他指标相关性较差,所以用咀嚼性、弹性、硬度、回复性和凝聚性作为评价猕猴桃果实质购性能的主要参数。与对照比较,6种浓度1-MCP处理中,0.75μL/L 1-MCP的处理对维持猕猴桃后熟质地品质效果最好,其次是0.50μL/L1-MCP处理,两组处理均能够延缓果实硬度并且使果实正常后熟。而高浓度(1.50μL/L和1.25μL/L)的1-MCP对猕猴桃果实后熟质地的保持效果较差,出现"僵尸果"现象。另外综合主成分分析显示,货架末期(9 d)时,不同处理猕猴桃质地品质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0.75μL/L0.50μL/L1.00μL/L0.25μL/L1.25μL/L1.50μL/L0μL/L。因此,从经济和后熟质地品质考虑,采后用0.50~0.75μL/L1-MCP来处理猕猴桃对保持果实质地品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和验证1-MCP在"贵长"猕猴桃的最佳使用浓度和可用性,首先将采摘后鲜果经货架摆放得到最佳口感样品(S0),并测定其各项指标。"贵长"猕猴桃鲜果于(0.5±0.5)℃、RH 85%~90%条件下贮藏120 d,出库后经不同浓度(0、0.5、0.75、1μL/L)1-MCP处理后进行模拟运输(5 d、22~25℃)和货架(6 d、22~25℃)试验,并定期测定各项指标,将各样品与最佳口感样品(S0)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延缓"贵长"猕猴桃后熟,但过高的浓度(1μL/L)会影响其食用品质;0.75μL/L浓度的1-MCP处理不仅可延长出库后"贵长"猕猴桃鲜果运输和货架寿命,还可保证其后熟软化和品质。模拟运输和货架结束后(11 d),0.75μL/L 1-MCP处理组猕猴桃果实的腐烂率、丙二醛含量分别较CK组低63.20%和11.06%,VC含量、还原糖含量、硬度分别较CK组高17.91%、97.30%和54.84%,并且抑制了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保持果实较高的SOD活性,其硬度等指标与S0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5.
以川养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硼对苦荞麦生长、产量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硼肥对苦荞麦生长、产量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苦荞麦的株高、茎粗、分枝数、产量、芦丁及料皮素含量随着硼喷施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两个喷施时期(现蕾期、盛花期)表现趋势一致,喷施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同一浓度条件下,以现蕾期单株产量(2.84g),芦丁(0.773%),料皮素(0.509‰)含量最高,分别比盛花期最大值高14.52%,15.03%,13.87%,但两个喷施时期均以24mg/L的硼处理效果最好。现蕾期喷施24mg/L的硼最有利于苦荞麦的生长、产量形成及芦丁和料皮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以豫谷17为研究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密度和烯效唑喷施浓度及其互作对谷子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对谷子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以30mg/L处理为佳;密度不同,谷子产量也有显著差异;烯效唑喷施浓度和密度的互作达极显著差异,以烯效唑30mg/L的喷施浓度和60.0万株/hm~2的密度配合最佳。随着密度的增加,单穗重和单穗粒重有所下降,喷施适当浓度的烯效唑可以缓解密度增加带来的负效应,以30mg/L处理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7.
喷施赤霉素对甜高粱控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喷施赤霉素溶液对甜高粱田间分蘖数和倒伏的影响,试验以‘晋甜杂3号’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6叶期5个时期叶面喷施浓度为50、100、150、200、250、300、400、500、750、1000 mg/L的赤霉素水溶液,喷施清水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喷施赤霉素后,甜高粱苗期分蘖数显著减少,不同处理时期间,6叶期分蘖数最少;在5个喷施时期内,处理间最少分蘖数分别较对照减少32.2%、30.6%、25.8%、43.5%、89.5%,最佳控蘖浓度均在250~300 mg/L范围内;相关性分析表明,苗期分蘖数与田间倒伏率呈显著正相关,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喷施赤霉素可以显著增加甜高粱生物产量,但是控蘖效果越明显增产效应越弱,且本试验各处理并未造成减产。因此,甜高粱6叶期喷施250~300 mg/L的赤霉素水溶液可以有效控制甜高粱苗期分蘖数,增加其抗倒伏性,并且较对照产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8.
PP333对中晚熟水蜜桃品种生长结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中晚熟品种进行不同浓度PP333处理,每品种设每株叶面喷施PP3338000mg/L、10000 mg/L、12000 mg/L和喷清水对照4个处理,单株为一小区,重复3次,随机区组设计,处理1分 2次喷,第一次在5月9日,第二次在6月9日,其余在5月9日喷1次。研究表明,PP333能极显著地抑制枝梢生长。从控制枝梢生长、产量提高、果实形状及圆整度、花芽形成等综合性状分析,4年生大团蜜露以每株喷PP33312000 mg/L、5年生湖景蜜露和6年生西浦1号以每株PP3338000 mg/L喷2次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喷施钾、钙及萘乙酸对桃叶片生理指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以桃新品系‘秋蜜红’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喷施0.3%氯化钙和0.3%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以及附加一定浓度萘乙酸不同次数对桃叶片叶绿素含量、干鲜重比,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喷施0.3%氯化钙、0.3%磷酸二氢钾及附加10、20mg/L萘乙酸均提高了秋蜜红桃叶片叶绿素含量,但对干鲜重比影响不明显;混合喷施0.3%氯化钙和0.3%磷酸二氢钾1、2、3次及附加20mg/L萘乙酸喷施3次均明显提高了秋蜜红桃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硬度。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外源ABA控制杂交水稻穗萌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外源ABA对水稻不育系岗46A在不同喷施时期下进行不同浓度的喷施处理。结果表明,在各个喷施时期下,喷施ABA均显著降低了岗46A的穗芽率,并且喷期不同要求ABA的有效浓度也不相同,早喷(授粉末期)要求ABA浓度较高(90mg/L),迟喷(灌浆中期或乳熟末期)要求ABA浓度较低(50 mg/L)。此外喷施ABA还影响了结实率与千粒重。处理后的种子经贮藏,未发现其种子活力下降。在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灌浆中期喷施50 mg/L的ABA是防治穗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