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汽车驾驶的安全性,结合传感器技术和微控制技术,对汽车前照灯设计了一套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前照灯的照射角度和亮度进行自动实时调整和自动选择适宜的灯光模式,实现汽车前照灯的智能化控制,提高了汽车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智能感觉。  相似文献   

2.
赵寒  朱恒伟 《河北农机》2016,(12):48-49
智能LED前照灯照明系统的出现,推动了我国汽车照明系统的发展,在设计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不同部位的传感器积极对路况信号进行采集,通过分析,实现了对车灯开关的控制,能够实现车灯的智能左转右转。文章主要针对汽车智能LED前照灯照明系统控制设计进行研究分析,明确了各个部分的设计重点。  相似文献   

3.
<正>芬兰多家公司合作开发出一套智能汽车服务系统,将驾驶员个人信息、汽车行驶情况及汽车维修结合为一体,将使车辆故障检测、维修和紧急求救等更为便捷。这套系统由芬兰汽车维修连锁商Autosi、驾驶信息运营商Helpten及电信运营商Elisa联合开发,系统的核心是在汽车上安装一个传感器,与基于云计算的软件和修车行连通,驾驶员可使用智能手机接入该服务。  相似文献   

4.
宋捷 《湖南农机》2013,(7):107-108,110
文章论述了车载网络技术对汽车传统电路的影响。通过比较前照灯的传统电路与自适应前照明系统工作原理和布线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说明传统汽车电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智能汽车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基于CAN/LIN混合网络的智能汽车前照灯系统(AFS)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前照灯系统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AFS充分利用车身局域网资源,采用微型步进电机控制器AMIS30623控制步进电机实现车灯的弯道旋转调光和纵倾调光两种功能。本系统利用CAN/LIN混合网络进行通讯,采集CAN总线信号及传感器信号,处理结果通过LIN总线发送给步进电机控制器,执行机构对车灯灯光照射角度进行控制实现车灯灯光在二维平面内运动以适应不同的路况,为驾驶员提供最佳夜间视野。  相似文献   

6.
范昌琪  赵文瑜 《南方农机》2017,(11):133-135
采用汽车开放系统架构标准AUTOSAR开发方法,并对已有的Linux操作系统进行剪裁,形成一套适合于在车载电脑上运行的实时高效操作系统,然后结合车联网技术开发出一套车载智能驾驶系统以此来保障驾驶员和道路交通安全。该系统主要分为:车载诊断子系统、驾驶员健康信息子系统和道路偏移预警子系统,分别从汽车自身、驾驶员和道路环境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设计。整个系统最终的目标是要具有智能性、实时性、灵敏性和准确性,能够适应于各种类型和型号的汽车。  相似文献   

7.
汽车上安装的普通前照灯具有固定的照射范围,当汽车夜间转弯时,由于无法调节照明角度,常在弯道内侧出现"盲区",极大地威胁了驾驶员夜间的驾车安全。本文研究的汽车自动弯道照明系统,安装在货车、农用运输车上,根据夜间行驶道路的弯道情况,随时自动调整弯道照明的光束方向,减少弯道内侧出现的盲区,以便及时发现障碍物和行人,从而增强夜间驾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黄刚 《农业工程与装备》2019,46(4):29-29,31
汽车后视镜俗称倒车镜,通常分为车外和车内两种。车外后视镜主要功用是让驾驶员观察汽车左右两侧的行人、车辆以及其他障碍物的情况,确保行车或倒车安全。车内后视镜主要功用是供驾职员观察和注视车内乘员、物品以及车后路面的情况,并且还具有在夜间防止后随车辆的前照灯光线所引起眩目功能。后视镜虽小,但在行车过程中对驾驶员的帮助很大,对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万一出现故障一定要及时检修,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智能汽车多模式驾驶中汽车的安全性、人—车辆—环境系统的交互性以及驾驶员心理和行为的复杂性等研究提供平台,从操纵装置设计和操纵信号采集设计两个方面开发了平台的硬件环境,结合平台操纵装置,给出了自动驾驶装置和电气控制回路设计,并根据现有智能汽车驾驶模式的切换方法,提出了基于阈值的驾驶模式切换方法,完成了智能汽车多模式驾驶仿真平台的搭建。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驾驶模式切换系统和自动驾驶路径运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借助现代电子技术,汽车前照灯能在环境亮度降低时自动点亮前照灯和外部照明灯,光束调整系统可自动调整前照灯光束的高低,延时控制系统可提供短时间照明,而自动变光系统在夜间汽车交会时能自动将远光变成近光,防止强光眩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弥补汽车动力学独立主动控制系统的不足,研究了主动前轮转向(AFS)和横摆力矩控制(DYC)的联合控制策略。运用滑模控制理论,设计主动前轮转向控制器,控制汽车的横摆角速度。基于最优控制理论,设计横摆力矩控制器,通过前馈控制调整侧偏角,状态反馈控制调整横摆角速度和侧偏角。线性二自由度开环汽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无论是低速还是高速,联合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同时控制汽车的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提高了汽车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主动前轮转向系统作为一项新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提出了一种前轮转角反馈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汽车动力学模型和AFS模型,然后设计主动前轮转向附近前轮转角控制框图,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前轮转向角和附加前轮转角的仿真,从而实现附加前轮转角控制。结果表明:低速时,改善了车辆的转向灵活性;高速时,通过附加的前轮转角控制,能提高车辆转向的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SMS的冬小麦产量分布图生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美国CASE IH公司AFS谷物测产系统的基本组成,对Ag Leader公司SMSbasic 3.0农田空间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分析和介绍,其基本功能有:数据处理,文件输入、输出,产量图绘制,文档图表显示等。对AFS系统使用过程中的设置与标定作了描述,并利用SMS生成了一块具有空间分布的冬小麦产量图、含水率分布图和地块高程图。  相似文献   

14.
干旱条件下土壤扩蓄增容肥保水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陕西三原县进行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条件下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产量、水分与降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低灌水条件下秸秆配方处理冬小麦花期到成熟期表层土壤蓄水量基本没有变化,而废料配方与普通施肥处理的蓄水量减少5.68 mm和8.56 mm;高灌水条件下秸秆配方处理营养生长期耗水速率小,但其分蘖至越冬阶段耗水分别...  相似文献   

15.
以富来威2 ZG-6 DM型水稻插秧机为应用对象,设计了一款以步进电机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方向盘集成系统,由摩擦式扭矩限制器、减速器、步进电机及驱动器、角度传感器、主控装置、通信模块、开关及传动机构组成.提出了步进电机转角与转速控制算法,构建了考虑转向阻力矩的电动方向盘转角闭环控制模型,并运用MatLab对此模型动态响应进...  相似文献   

16.
为了消除汽车底盘各电控子系统间的耦合影响,采用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方法的底盘解耦控制策略.对集成主动前轮转向( AFS)、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YC)和主动悬架(ASS)的汽车底盘系统进行研究,利用Interactor算法分析了底盘系统的可逆性,建立了多变量底盘系统的BP神经网络逆系统模型,将闭环控制器与神经网络逆系统组成复合控制器用于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方法的解耦控制策略能够消除底盘各电控子系统间的干涉和耦合影响,有效改善整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很多工业控制设备对位移和角度的控制精度要求较高,一般电机很难实现,而步进电机可精确实现所设定的角度和转数。本设计主要是运用51单片机控制4相步进电机系统,由单片机产生驱动脉冲信号,控制步进电机以一定的转速向某一方向产生一定的转动角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化学农药成本的上涨及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要求生产出更加先进的喷雾设备以提高喷雾均匀性。喷杆式喷雾机在田间作业时,为保证施药效果,喷杆与作物冠层之间始终保持近似平行保持距适当距离,以避免喷杆倾斜刮伤作物,因而设计了一套喷杆式喷雾机喷杆高度在线调控系统。该系统采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实时检测喷杆两端与植株冠层的距离并与系统设定的高度值进行比对来控制油缸的伸缩,角度传感器控制喷杆与水平面的倾斜角。本文给出了喷杆式喷雾机样机的总体结构,介绍了喷杆高度液压调节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对喷杆高度在线调控系统的调节性能进行了场地和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9.
接触式拖拉机导航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接触式拖拉机导航系统性能和导航精度,针对玉米秸秆行间作业,设计了双层控制器接触式导航控制系统.在分析接触式导航传感器检测信号的基础上,以触杆转角为输入、前轮目标转角为输出设计了模糊控制器作为导航控制的上层控制.下层控制针对电液系统的非线性,采用带非线性补偿的PID控制器实现对拖拉机前轮转向角的控制.该导航控制方法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进行了仿真,导航控制系统在秸秆行间进行了试验验证.仿真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导航控制算法的响应快、稳定性好.当行驶速度不超过1 m/s时,拖拉机导航精度在50 mm以内,平均误差15 mm,能满足玉米秸秆行间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