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水肥一体化是现代农业技术中具有高效、节水、节肥等优点的一种技术方法,结合了灌溉和施肥两大环节,省去了烦琐的栽培种植步骤,提高了水肥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果实的产量。在果树种植中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基于此,以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果树种植为例,探究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  相似文献   

2.
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将施肥与灌溉技术相结合,以期提高植株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进而实现作物增产和提高作物品质的目标。以槟榔为例,分析了海南省推广水肥一体化模式的意义,介绍了该模式的实施要点,并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槟榔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有效增加槟榔产量,提高果实品质,提升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降低集约化果园氮、磷流失,减缓农业面源污染的技术措施。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比较分析了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结合田间植物篱对减少果园氮、磷地表径流流失影响,提升沟渠水质量的技术效果。结果表明:果园中构建植物篱提高了发生地表径流的最低日降雨量,减少了径流发生频次,地表径流水发生量比没有植物篱降低19.18%。与常规施肥相比,水肥一体化施肥全氮(TN)、全磷(TP)浓度分别降低31.23%和25.18%;植物篱处理TN、TP浓度分别降低16.74%和13.60%;水肥一体化+植物篱处理径流水中TN、TP浓度最低,分别比对照降低52.32%和43.89%。水肥一体化+植物篱处理TN、TP流失总量分别比对照降低45.38%和36.81%,该处理相对应的沟渠水中TN、TP浓度分别比对照降低23.98%和26.64%。在果园等集约化农田中推行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结合植物篱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氮、磷径流流失,减缓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但也应清醒的看到,我国水肥资源紧缺,农业生产中水肥资源消耗巨大,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解决水肥利用问题。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水分和养分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管理,不但能够有效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北方夏玉米滴灌施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有效提高夏玉米水肥利用效率,通过田间试验对滴灌施肥一体化高效调控与利用技术进行系统的探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漫灌(T1)相比,采用滴灌施肥一体化技术(T2和T3)可显著提高夏玉米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显著促进吐丝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在产量构成因素方面显著增加穗粗和穗粒数,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玉米穗的秃顶长度,进而显著提高夏玉米的产量。与T1相比,T2和T3增产5.32%~6.1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10%~39.42%;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37.56%~35.29%、23.09%~30.30%、106.21%~121.51%。此外,采用滴灌施肥一体化技术可显著提高夏玉米生产经济效益。与T1相比,T2和T3可有效降低投产比,收益率平均提高4.71个百分点。在化肥用量较常规灌溉模式减少20%条件下,采用滴灌施肥一体化技术既能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又能提高经济效益,是适宜在潮土区推广的一种高效节本增收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6.
甘肃灌区既是农作物优质高产区,也是典型的干旱缺水地区。随着灌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土地流转逐年深入,节水节肥显著、增产增效突出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始在该区推广和应用。但受灌溉制度滞后、施肥体系陈旧,以及可供选择的专用水溶性肥料缺乏等诸多因素制约,技术应用成效受到一定影响,推广速度缓慢。立足不同生态区域特点,结合测土配方技术,围绕高值经济作物和区域优势主导产业,面向不同土地经营主体, 研发并生产速溶性好、肥效显著的专用水溶肥,研究并确定指导性强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参数,集成提出水肥一体化综合技术体系,并建成可供参考的技术高效应用模式,借助政策引导,强化技术培训,重视示范区建设和带动,是推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甘肃灌区快速应用,实现农业持续高效和生态安全双赢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推广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化肥减量及农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枣庄市高度重视水肥一体化推广工作,近几年来,积极引导扶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应用以滴灌和喷灌为主要模式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十三五"期间完成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2.03万hm2.从从业人口、投资成本、实际需求等方面分析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对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深度剖析,通过对其在香蕉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明确香蕉对养分与水分的需求规律,进而为推动香蕉产量升级提供参考。按香蕉生育时期与叶片数进行水肥一体化的方式施肥,可促进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高效应用。通过对水肥一体化技术探讨,以此提高香蕉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9.
烤烟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湛  邵孝侯  段卫东  李洪亮  史宏志 《土壤》2019,51(2):235-24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烤烟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包括系统组成及水肥运筹,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对烤烟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经济性状、品质性状等方面的影响;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对当前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于烤烟生产上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相关成果可为提升该技术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推广效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的沙糖橘水肥管理工作相比,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能保证沙糖橘对水分及肥料的需求,还能提高沙糖橘的产量与品质,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介绍水肥一体化的技术原理、适用范围及主要优势,阐述沙糖橘栽培中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基础,并对沙糖橘栽培中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施肥方案进行简要概括,旨在提高沙糖橘的产量与质量,为广大沙糖橘果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推广农药化肥"两减一增"技术,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茄子水肥一体化减氮增效试验,主要从品种选择、壮苗培育、整地定植、水肥管理、病虫害控制等方面做了示范。结果表明,与常规大棚茄子施肥种植模式相比,水肥一体化减氮20%和30%施肥情况下,产量均表现出增长;水肥一体化等氮和减氮10%茄子产量降低。综合每667 m2收益、每667 m2施肥人工成本和每667 m2肥料成本,水肥一体化施肥均能表现出增收的趋势,其中以水肥一体化减氮30%每667 m2净收益最高。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业技术可以有效增加粮食产量,水肥一体化具有节水、省时、省肥、环保等诸多优势。水肥一体化作为一项较为成熟的农业技术,近些年来在广西异军突起,发展前景可谓十分广泛。基于此,以广西来宾市兴宾区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效果作为出发点,进而提出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芒果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最佳施肥量,在昌江农场以红玉芒为试材,研究了在常规沟施化肥(CK),水肥一体化等量施肥(T1)、减量10%(T2)、减量20%(T3)、减量30%(T4)、减量40%(T5)施肥对芒果产量、品质及肥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产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CK相比,T4、T5处理肥料产出率显著提升(P0.05)。各减量施肥对芒果的生物学性状略有影响,随着施肥量降低,芒果果实横径显著增加;芒果果实果长、果宽及品质无显著差异。对芒果经济性状的分析,各水肥处理的经济效益均高于CK,其中T2处理经济效益最高,达到了324 566.5元/hm~2,较CK增幅达15.23%。通过对果实品质以及产量的主成分评价,果实各指标的主成分打分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T3T4T2CKT5T1。因此,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90%常规施肥量经济效益最高;在常规施肥量减少40%的水肥一体化条件下,肥料的产出率最高,肥耗最低且不会降低果实产量和品质;在常规施肥量减少20%水肥一体化条件下,芒果的各项品质指标及产量综合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下游地区设施菜地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劳动力紧缺,亟需节工、增效且环境友好的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在北方设施蔬菜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而应用在长江下游地区后对氮肥利用率及氨挥发的影响如何,尚不明确。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设施番茄滴灌施肥后的氮肥利用率、土壤氨挥发和速效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残留等指标进行了系统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量下,相比传统肥料撒施方式,滴灌施肥可使氮肥利用率由23.92%提高至40.89%,全生育期氨挥发累积量由37.25 kg·hm-2减少至3.07 kg·hm-2,氨挥发损失率由16.56%减少至1.36%,显著减少了31.85%的土壤硝态氮(NO3--N)残留量。本研究为设施菜地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长江下游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灌溉和施肥综合管理的技术,具有节水、节肥、省工、增产、增效等优点,是非常值得推广和示范的关键技术。但该项技术也是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环节都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基于此,从北京市樱桃种植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介绍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套中,灌溉类型选择、灌溉系统设计及施肥、过滤设备配置等要点技术,并针对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运行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辣椒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针对目前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水肥利用率低等问题,研究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日光温室辣椒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为甘肃省设施辣椒的可持续发展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以常规沟灌冲施肥为对照(T1),研究水肥一体化技术处理(T2)对日光温室辣椒"陇椒3号"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1)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显著促进了辣椒植株干物质的积累,T2处理干物质积累总量比T1提高了9.21%,果实和根干物质积累分别提高了22.47%和7.29%;提前30d到达干物重第一个平衡期,推迟41d到达第2个平衡期。(2)T2处理N,P2O5,K2O吸收积累总量比T1增加了18.23%,30.73%和19.76%;T2处理果实中N所占比例比T1处理提高了9.73%;P2O5提高了13.70%;K2O提高了13.00%。(3)T2处理比T1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1.0%;43.3%和71.2%;节水48.9%;增产22.1%;增收3.55万元/hm2。[结论]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提高辣椒的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提高果实中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水肥一体化和覆盖地布等对木薯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设置地膜/地布,4个施肥量,3种灌溉量等13个处理.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能显著提高木薯产量(40.18%~51.85%),最高为处理12(地膜+减量施肥2+滴灌2)和处理13(地布+减量施肥2+滴灌2).在无滴灌条件下,覆盖地布或者地膜也能显...  相似文献   

18.
淮北地区小麦生长期灌溉对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詹其厚  陈杰 《土壤学报》2006,43(6):1047-1051
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季风区域的淮北地区,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不良,造成旱涝频发,一直是该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长期以来,如何合理调控水肥、提高施肥效率、培育土壤质量、实现高产稳产,一直是该区农业生产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淮北地区主要旱粮作物小麦生育期间的水肥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小麦生育期干旱缓解、灌溉与施肥效率提高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初步阐释,为本区小麦高产稳产的水肥管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露地常规栽培与避雨栽培相比,探索避雨栽培在四川盆地加工辣椒越夏栽培中对辣椒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以及病虫害等方面的影响;同时,进一步研究在避雨栽培条件下,不同N、P2O5、K2O养分比例和总施肥量以及基肥是否增施微生物菌剂对辣椒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探索四川盆地加工辣椒在该条件下相对高效、生态的施肥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与露地常规栽培相比,避雨栽培配套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总施肥量即使较常规施肥量减少30%,其植株株高、茎粗、株幅、平均单果重、果实产量、采收期、果实品质,以及病害发生率等方面均表现出绝对优势。(2)在避雨栽培配套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中,N、P2O5、K2O总施肥量为653.25 kg/hm2,其中N施用量为261.75 kg/hm-2时,辣椒产量最高;当基肥增施微生物菌剂2250 kg/hm-2,化肥总施肥量较常规施肥量减少20%(N、P2O<...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小麦氮磷钾肥的合理用量及施用方式,以小麦品种良星99为试验材料,在磷钾肥减量30%和常规施肥量条件下各设置3种施肥方式,以传统大水漫灌撒施肥料的方式及用量为对照(CK),研究磷钾肥减施及施用方式对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肥(CK)相比,微喷灌水肥一体化磷钾肥减施30%(氮肥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钾肥全部底施、磷肥50%底施+50%拔节期追施)条件下产量提高11.33%,成熟期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分别提高21.86%、10.02%和10.23%。与传统栽培模式及微喷灌常量施肥相比,利用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生育期灌水3次(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灌水量1 500 m3·hm-2,磷钾肥减施30%条件下,磷肥50%底施+50%拔节期追施能够提高小麦产量、成熟期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偏生产力及产投比。本研究结果为山西省南部小麦节水节肥稳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