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为探究~(60)Co-γ射线辐射对不同木薯品种组培苗的诱变效应,以2个木薯品种新选048和SC205离体单芽茎段为试验材料,以不同~(60)Co-γ射线辐射剂量(0、5、10、20、40 Gy)进行处理,观察比较不同辐射处理条件下组培苗的生长情况以及移栽后植株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随着~(60)Co-γ辐射剂量的增加,2个品种组培苗的生根率和萌发率均显著降低;新选048和SC205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15. 3 Gy和17. 2 Gy。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对继代组培苗及其生根苗的生长伤害程度逐渐加强,株高、生根率、移栽成活率等指标均显著降低。不同品种对~(60)Co-γ射线辐射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新选048的辐射敏感性更强。经~(60)Co-γ射线辐射后,2个木薯品种组培苗均出现叶柄颜色变异、叶形变异、黄化苗、矮化苗等不同程度的形态变异。经大田移栽后统计,新选048变异率为3. 3%,SC205变异率为6. 6%。对突变材料进行SSR分子标记检测发现,其中有3条引物可检测SC205对照与突变体材料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 5条引物可检测新选048对照与突变体材料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本研究结果为利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创造木薯新种质以及木薯诱变育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曾文丹  严华兵  曹升  谢向誉 《核农学报》2019,33(9):1667-1676
为探究60Co-γ射线辐射对不同木薯品种组培苗的诱变效应,以2个木薯品种新选048和SC205离体单芽茎段为试验材料,以不同60Co-γ射线辐射剂量(0、5、10、20、40 Gy)进行处理,观察比较不同辐射处理条件下组培苗的生长情况以及移栽后植株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随着60Co-γ辐射剂量的增加,2个品种组培苗的生根率和萌发率均显著降低;新选048和SC205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15.3 Gy和17.2 Gy。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对继代组培苗及其生根苗的生长伤害程度逐渐加强,株高、生根率、移栽成活率等指标均显著降低。不同品种对60Co-γ射线辐射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新选048的辐射敏感性更强。经60Co-γ射线辐射后,2个木薯品种组培苗均出现叶柄颜色变异、叶形变异、黄化苗、矮化苗等不同程度的形态变异。经大田移栽后统计,新选048变异率为3.3%,SC205变异率为6.6%。对突变材料进行SSR分子标记检测发现,其中有3条引物可检测SC205对照与突变体材料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5条引物可检测新选048对照与突变体材料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本研究结果为利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创造木薯新种质以及木薯诱变育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菊花花色辐射诱变研究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30  
采用60Coγ辐射与组培相结合,研究菊花的诱变育种,结果表明,菊花品种间辐射敏感性差异较大,辐照材料的诱变效果:愈伤组织〉植株〉根芽〉枝条。辐照愈伤组织的适宜剂量为0.8 ̄1.6krad辐照植株、根芽和枝条为2 ̄3krad。绿花、白花、黄花品种诱发花色变异的频率极低,粉紫色品种较易诱发花色变异,且变异谱宽。对于突变嵌合体的分离,组培优于扦插。VM0、VM1、VM2离体培养的再生植株,花变异率依次为  相似文献   

4.
以2个花叶玉簪品种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LED光配方对其组培苗芽增殖、生长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深红、蓝120 cm高光处理下,花叶玉簪组培苗侧芽增殖率高,组培苗植株株高增长较快,植株长势健壮,芽苗生根率高,叶色浓绿生长正常。且研究发现,该处理下两个品种组培苗的增殖周期和生根周期明显缩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组培苗扩繁效率,缩短了出苗周期,降低了组培快繁中的能耗,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物理辐射对3个月季品种扦插苗的影响,利用0、10、20、40、60、80 Gy剂量的60Co-γ对仙境、北京红、金凤凰月季扦插苗进行辐射处理,测定和分析处理后月季苗的形态指标、突变率、死亡率和半致死率等。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增加,3个月季品种的扦插苗的株高、冠幅、侧枝数、侧枝长度、复叶长、复叶宽随之降低,其中仙境和北京红在10 Gy辐射剂量下生长势最好,而金凤凰在20 Gy生长势最好。供试植株的死亡率随着辐射剂量增加而增加,仙境在10和20 Gy处理下死亡率较低且花色变异较多。仙境、北京红、金凤凰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53、132、19.87 Gy。仙境在10 Gy辐射剂量下突变率最高达31.67%,产生了白色、水粉色、嫩粉色、粉白相间等多种花色突变;金凤凰在10 Gy剂量下花瓣边缘有缺裂,在20 Gy辐射剂量下花瓣边缘深裂、反卷;北京红在10 Gy剂量下有花瓣数量明显增加,花型为千重瓣。综上所述,60Co-γ辐射剂量10和20 Gy有利于促进供试植株的生长,同时产生新的变异花色和新花型。本研究结果为月季的良种选育和新品系培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兰花春剑隆昌素品种为材料,用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辐照处理其根状茎,研究辐照诱变技术对兰花根状茎组织培养成活率及分化率的影响,并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检测春剑隆昌素组培苗辐射诱变前后引起的DNA变异情况。结果表明:10 Gy辐射处理后的根状茎分化苗率为93.2%,20Gy辐射处理后根状茎分化苗率为54.4%,而40Gy和60Gy剂量处理后的根状茎几乎全部死亡。主要变异性状是叶色失绿变淡。通过对春剑隆昌素辐射后代形态变异株的ISSR基因检测,发现经过30多年继代培养的春剑隆昌素组培苗的变异率为6%,而辐射诱变后代的变异率为18%。说明经过60Co γ辐射诱变的根状茎所获得的变异比组织培养所获得变异高。可疑突变株和对照组在15个ISSR引物扩增结果中并未出现明显的差异,ISSR分子标记结果与植株表现出的形态变化之间可能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物理射线辐射对彩色马蹄莲外部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分别采用20、40、60和80 Gy的60Co-γ射线对彩色马蹄莲Parfait丛生芽进行辐照。结果表明,除80Gy辐射的丛生芽全部死亡外,其余剂量辐射处理后的组培苗叶形指数和株高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增殖系数逐渐增加,且呈现出剂量效应,但辐射对叶片叶绿素总量影响不大;对诱导苗进行温室越夏高温栽培,发现对照及3个剂量辐射处理的幼苗成活率分别为38.54%、19.10%、56.77%和41.27%;在模拟高温高湿条件下,辐射处理后组培苗的SOD和CAT和活力及MDA的含量在6h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且各处理大都高于对照;40Gy处理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最大,这与其较高的越夏存活率相吻合。以上结果表明60、40Gy的剂量分别为诱导彩色马蹄莲形态和抗性变异较为适宜的剂量,同时也说明60Co-γ射线辐射可以作为培育彩色马蹄莲新品种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60)Co-γ射线辐射剂量对荷兰鸢尾的诱变效应,以花深蓝色的荷兰鸢尾品种展翅种球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0(CK)、3、5、7、10 Gy 5个剂量的辐射处理,并调查辐射后代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花色变异表现。结果表明,辐射处理对VM_1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但经过2代的栽培后VM_3生长指标恢复,变异特性稳定;受体的花色诱变效应和花色变化产生的方向与辐射剂量密切相关,7 Gy处理时,出现白色和紫色2种颜色;低剂量(3 Gy和5 Gy)处理下的花色更倾向于白色转变,而高剂量(10Gy)处理下更偏向于紫色方向变化。经多代选育,在VM_6中筛选到深蓝紫色、紫罗兰色和白色3个不同花色的变异新株系,表明~(60)Co-γ辐射诱变可以作为荷兰鸢尾新品种培育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结果为荷兰鸢尾种球~(60)Co-γ射线辐射诱变育种和选育观赏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贾玉芳  陈曙  柴明良 《核农学报》2010,24(3):466-469
分别以0(对照)、5、10、20和40Gy的60Coγ射线辐照沟叶结缕草匍匐茎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比较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再生情况,测定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以及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5Gy辐照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再生没有影响;10和20Gy处理对愈伤组织的再生速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再生分化形成3个以上小苗的外植体比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2.50%和8.68%;而40Gy辐照使愈伤组织的胚性保持能力和再生率分别下降21.67%和8.78%。不同处理对再生植株的SOD、POD、CAT活性及染色体倍性没有影响;与对照相比,经γ射线辐照的愈伤组织获得的再生植株中脯氨酸含量显著提高,最高可达对照的2.4倍(20Gy)。  相似文献   

10.
用137Cs γ射线辐射6种地被竹的竹鞭或组培苗,进行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选低剂量处理对幼芽萌动期没有影响,高剂量处理推迟幼芽萌动期。5、10Gy处理的竹笋破土期没有发生变化,20Gy处理只有翠竹的竹笋破土出苗。翠竹对辐射的耐受性较强,其组培苗致死剂量为20~30 GY,对于菲白竹的组培苗,致死剂量不大于20GY;阔叶箬竹竹鞭的致死剂量在10~20Gy之间,其他3种地被竹的致死剂量均超过80Gy。翠竹、阔叶箬竹、美丽箬竹等辐射后形态没有明显变化,鹅毛竹在5、10Gy的剂量处理下叶片出现了花条纹。  相似文献   

11.
~(60)Co γ射线辐照对海雀稗愈伤组织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海雀稗品种Adalay(Paspalum vaginatum Sw.cv.Adalay)的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对愈伤组织绿苗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显示,辐照剂量在20~50Gy时,辐照处理的愈伤组织分化绿苗的频率从94%左右降至85%;剂量在60~80Gy时,愈伤组织的绿苗分化率从76%左右降至30%左右,相对植株再生率从44.5%降至8.7%。60Gy为辐照处理海雀稗颗粒状愈伤组织的适宜剂量,辐照处理的愈伤组织在附加BAP2.0mg/L的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上,绿苗分化率在76%左右,分化的绿苗转到附加NAA0.5mg/L的生根培养基上,相对植株再生率为44.5%。SRAP分子标记测定结果显示,特异性SRAP标记与体细胞辐照诱变突变体相关。本研究建立起海雀稗体细胞60Coγ射线辐照诱变技术,为在细胞水平上开展海雀稗辐照诱变育种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以60Coγ射线对‘展翅’荷兰鸢尾种球进行辐照,对各处理的出苗率、成活率、株高、植株形态变化、子球繁育等指标做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3~10Gy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加大,植株的辐照损伤效应也逐渐加强;且大种球耐辐照能力大于小种球;辐照对M2代植株开花仍有很大的影响,其中7Gy处理的M2代植株变异率相对最高,成活率也较高,并能得到优变单株。根据结果确定‘展翅’荷兰鸢尾小种球适宜的辐照剂量为7~8Gy。  相似文献   

13.
辐射与花药培养上结合筛选烟草抗黄瓜花叶病毒病突变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小孢子和于平单核靠边期的烟草K326,NC89,8611花蕾并进行花药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移栽成活后接种黄瓜花叶病毒病(CMV)汁液,结果表明,NC89,8611单倍体植株的抗病性变异与^60Coγ射线辐射剂量之间存在的一定范围的定向性,剂量≥4krad时,植株叶片变异与CMV症状相似,不利于选择;剂量〈2krad时,植株的抗病性与对照之间没有差异,剂量=2krad时,  相似文献   

14.
该文采用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设施农业生物环境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研制的设有组培微环境实时监控系统的大型组培箱,分别对矮牵牛、菊花和番茄组培苗移栽后箱体内CO2浓度的变化规律及不同CO2增施浓度对无糖组培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移栽后的当天,组培箱内的CO2浓度便开始下降,第2 d下降速度明显加快,均降至100 μL/L以下.在移栽后的第4~5 d,箱体内CO2浓度下降到35 μL/L左右后便不再下降,一直在30~40 μL/L之间波动.因此得出:无糖培养在组培苗移栽后的第2 d就应增施CO2,否则会直接影响组培苗的生长.在不同CO2增施浓度试验中,当光照度控制在80 μmol/(m2·s)时,CO2浓度为(650±50)μL/L时培养出的组培苗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15.
~(60)Coγ辐照对西红花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军  陈晓斌  陈放 《核农学报》2006,20(4):324-326
本文利用剂量为5~25Gy的60Coγ射线,对重12~14g的西红花球茎进行辐照处理,研究辐照对西红花开花、花器官发育和球茎再生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辐照处理对西红花开花有刺激作用;5~10Gy为西红花的最适诱变剂量。  相似文献   

16.
以观赏桃休眠枝条为试材,利用60Coγ射线对7个观赏桃品种分两批进行辐照,观察研究γ射线对观赏桃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同一剂量辐照下,不同品种的观赏桃休眠枝条嫁接成活率差异很大,以菊花桃嫁接成活率最高;菊花桃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嫁接成活率出现降低趋势,其休眠枝条适宜辐照剂量为20~40Gy,变异率高达17.9%~19.1%。选育出了6个观赏价值较高的观赏桃变异新品系。  相似文献   

17.
r射线与咖啡因对小麦幼穗离体培养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60)Coγ射线辐照8个冬小麦品种的幼穗,并在含不同浓度咖啡因的MS培养基中离体培养。结果表明,复合处理对小麦幼穗离体培养的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咖啡因浓度增加而加强。复合处理小麦幼穗的适宜剂量:γ射线为5Gy,咖啡因浓度为0.5—0.8mM,此处理获得的再生植株中,出现不少变异,其中的中矮秆、大穗、生长繁茂的突变类型,可望在育种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137Cs-γ射线辐照矢竹的3个变型(曙矢竹、花叶矢竹和辣韭矢竹)组培苗,系统研究组培苗辐照诱变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5~10Gy的辐照显著促进曙矢竹和花叶矢竹侧芽的增殖与伸长,但只能显著促进辣韭矢竹根系生长,20Gy及以上辐照剂量显著抑制3个变型试管苗生长;辐照剂量与死亡率呈显著正相关,花叶矢竹半致死剂量28.8Gy,而2个绿叶类型的矢竹变型均大于40Gy;辐照后3个竹种叶片表型变化不同,其中曙矢竹辐照后叶片呈现绿色、白色、白绿相间条纹,白叶组织类囊体膜破损,atpB、petA等7个叶绿体基因转录水平相对于绿叶下调。因此,不同竹种辐照后生物学效应存在差异,辐照可为提高竹子笋芽分化率与观赏竹新品种创制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该文采用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设施农业生物环境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研制的设有组培微环境实时监控系统的大型组培箱,分别对矮牵牛、菊花和番茄组培苗移栽后箱体内CO2浓度的变化规律及不同CO2增施浓度对无糖组培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移栽后的当天,组培箱内的CO2浓度便开始下降,第2 d下降速度明显加快,均降至100 μL/L以下。在移栽后的第4~5 d,箱体内CO2浓度下降到35 μL/L左右后便不再下降,一直在30~40 μL/L之间波动。因此得出:无糖培养在组培苗移栽后的第2 d就应增施CO2,否则会直接影响组培苗的生长。在不同CO2增施浓度试验中,当光照度控制在80 μmol/(m2·s)时,CO2浓度为(650±50)μL/L时培养出的组培苗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辐照处理对树兰种子的生物学效应,以树兰蒴果为研究对象,~(60)Co-γ射线为辐照源,设置不同剂量(0~200 Gy)进行辐照处理,在组织培养条件下研究其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当辐照剂量为20 Gy时可提高种子萌发率,并缩短种子萌发时间,而当辐照剂量为200 Gy时,种子不再萌发;树兰种子的半致死剂量为78.08 Gy。辐照处理对树兰再生植株的影响明显,与辐照剂量呈正相关,对株高、叶长影响最大,叶片数量次之,叶宽最小。本研究结果为树兰属植物离体诱变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