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阐述秋色叶树种的概念,对浙北平原地区桐乡市秋色叶树种资源进行调查,应用种类共有23科32属45种,对其在平原生态建设的4种应用类型和3类应用配置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浙北平原秋色叶树种应用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昆明市城市主干道、公园、公共绿地、居民住宅及学校的秋色叶树种的种类、分布、叶色的物候变化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范围内常用的秋色叶树种约有31种,主要为乔木和灌木,其中,最常见的有银杏、滇朴、复羽叶栾树;从对11种秋色叶树种的物候观测可知,川滇无患子的变色起始时间最早,叶色观赏时间最长;在秋色叶植物的应用上,昆明各类园林景观秋色叶树种配置形式相对单调,以孤植和列植居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昆明秋色叶植物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余剑波  杨晓琴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7):166-167,219
以秋色叶树种在丽水市的利用为主题,调查了常用的秋色叶树种有16种及其应用形式,指出存在问题;并从乔灌结合的植物配置、丰富秋色叶色彩、不同变色期树种的应用、落叶景观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秋色叶树种在丽水市园林中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秋色树种的概念及分布、秋色叶树种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及部分秋色叶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栽植方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吉昌群  陈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74-3974,3980
对陕西省岚皋县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秋色叶树种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整理,得出南官山国家森林公园秋色叶树种共计22科32属36种.并对秋色叶树种的开发利用及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小毛  江灶发 《现代农业科技》2009,(15):219-220,222
秋色叶树种是园林植物造景的重要材料,我国秋色叶树木资源十分丰富,合理开发利用秋色叶树木资源对我国园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怀玉山脉野生秋色叶树种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并对怀玉山脉野生秋色叶树种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秋色叶树种是园林造景中重要的现赏树种之一,我国秋色叶树木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秋色叶树木资源对我国园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分析了秋色叶树种内涵,初步探讨了它们在城市绿地中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市彩叶树种资源和物候观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家庄市彩叶树木种类、物候观赏特征和园林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彩叶树种资源分属29 科66种,其中春色叶树种12种,占18.2%,秋色叶树种30种,占45.4%;常色叶树种24种,占36.4%。春色叶树种叶片最佳观赏期一般20 d左右,秋色叶树种叶片最佳观赏期一般30~50 d,常色叶树种最佳观赏期最长,均在180 d以上。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石家庄市彩叶树木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章简要阐述了秋色叶树种的定义和变色的原因,介绍了18种常见的秋色叶树种,并探讨了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及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秋色叶树种在园林造景中的重要作用.首次提出秋色叶树种的入选标准.经深入调查发现,湖南省有70多种秋色叶树种资源,并详细介绍了其中10种利用价值较高的秋色叶树种资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浙西南山区阔叶树种资源的调查及研究 ,初步筛选出 110种优良的乡土阔叶树种。同时 ,重点介绍了 2 2种珍贵的乡土阔叶树种 ,供林业生产者和园林绿化单位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12.
华北地区古树主要形态特征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古树形态特征变异分析研究,了解古树表型性状的生态地理变异,以期为华北地区古树名木的资源保护和健康维护提供参考。【方法】以6个区域5种不同类型的古树为研究对象,选取7个不同的形态特征指标,采用ANOVA方差分析和LSD最小显著差异法,对测定的性状特征数据进行数学统计分析。【结果】5种古树7个性状指标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树洞在不同树种中的变异程度最大,而树高、胸径和树叶稀疏情况的变异程度最小,性状最为稳定;古树的形态差异与生境异质性关系密切,具有相似生境的古树通常具有相似的表型特征;树高、树叶稀疏状况和枯枝比等表型性状特征值与土壤营养元素多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华北地区古树的形态特征具有多型性,且受生境异质性影响较大,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浙江省典型区域果园土壤的质量状况,在该省丘陵、河谷平原、水网平原和滨海平原的4类地貌区选择148个代表性的果园,分析了各地貌区果园土壤有机碳和酸碱度状况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浙江省内果园土壤有机碳和酸碱度分别在2.64~16.58 g/kg和pH 4.15~8.42之间,平均分别为9.35 g/kg和pH 5.83。各地貌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水网平原(11.81 g/kg)>河谷平原(10.24 g/kg)>丘陵(8.04 g/kg)>滨海平原(7.62 g/kg);土壤pH由高至低分别为:滨海平原(6.90)>水网平原(5.76)>河谷平原(5.83)>丘陵(5.14),丘陵区果园土壤酸化明显。随着果树种植时间的增加,河谷平原、水网平原和滨海平原土壤pH呈现显著的下降;丘陵和滨海平原区土壤有机碳呈现增加趋势。研究认为应重视丘陵区和滨海平原区果园有机物料的投入,同时加强丘陵区果园土壤酸度的校治。  相似文献   

14.
卫宁平原土地沙漠化的出现,最迟不会晚于北周时期,这由卫宁平原腹地鸣沙镇的得名即可证之。宋夏时期,卫宁平原土地沙漠化进一步扩大了,其西部的中卫已出现了沙山,而东部也在七百里瀚海的边缘。明清时期,由于人口的压力,在连山头地角的闲田都加以开垦的情况下,卫宁平原土地沙漠化更加剧了。当今,要治理土地沙漠化,只有植树种草,加大林、牧业的比重,把农、林、牧的结构调整好。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鹭类营巢地调查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1983年至1999年对浙江省鹭类营巢地进行了调查。发现鹭类营巢地22处,其中浙江北部地区有15处,占68.18%,浙江中部地区6处,占27.27%,海岛1处,占4.55%。现存营巢地12处,其中浙江北部地区8处,占66.67%,浙江中部地区3处,占25.0%,舟山海岛1处,占8.33%;废弃营巢地10处。鹭类营巢地居住年限在1-16a,居住5a以下的占72.72%,6a以上较少。鹭类营巢地废弃的  相似文献   

16.
植物有效磷与水溶性磷对土壤磷素积累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浙江省河谷平原、水网平原、滨海平原和丘陵山地等4类地貌的耕地为例,探讨了植物有效磷和水溶性磷随土壤磷素积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物有效磷和水溶性磷均随土壤磷素积累呈现明显的增加,它们随土壤磷素积累的增加量存在转变点。当土壤全磷达到0.80~0.95 g/kg以上时,植物有效磷随土壤磷素积累的增幅明显地增强;而当植物有效磷分别为42~62、165~265 mg/kg以上时,土壤水溶性磷水平发生了明显的2个递增过程。总体上,河谷平原土壤中植物有效磷和水溶性磷发生明显变化时土壤积累磷的临界值相对较低。由于易释放态磷占土壤磷的比例随磷积累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认为控制土壤磷素的过度积累可有效降低土壤磷素的流失。  相似文献   

17.
1983 年至1999 年对浙江省鹭类营巢地进行了调查。发现鹭类营巢地22 处, 其中浙江北部地区有15 处, 占68.18 %, 浙江中部地区6 处, 占27.27 %, 海岛1 处, 占4.55 %。现存营巢地12 处, 其中浙江北部地区8 处, 占66.67 %, 浙江中部地区3 处, 占25.0 %, 舟山海岛1 处, 占8.33 %;废弃营巢地10 处。鹭类营巢地居住年限在1 ~ 16 a , 居住5 a 以下的占72.72 %, 6 a 以上较少。鹭类营巢地废弃的主要原因是生境破坏、人为干扰和农药污染。鹭鸟群栖对林木生长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图2参13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浙北平原区桑园氮磷径流流失负荷与肥料流失系数,开展了典型桑园原位定位试验,设置了常规施肥区和不施肥区对照处理,通过一个施肥周期(2年)内的径流氮磷流失量监测分析,研究了桑园氮磷养分的径流流失负荷与肥料氮磷流失率。结果表明,桑园年平均降雨径流系数约为0.253,一次施肥周期内常规施肥区TN和TP累积流失总负荷达到36.13 kg·hm-2和3.49 kg·hm-2,其中由施肥引起的N、P养分径流流失量分别达到6.415 kg·hm-2和1.090 kg·hm-2,肥料N、P径流流失系数分别为0.744%和3.047%。常规施肥区径流氮流失以可溶态为主,其中NO3-N和NH4-N分别占比约38.3%和14.4%;而常规施肥区径流液磷的流失以颗粒态为主,占比约为68.9%。施肥后前期的肥料氮磷养分流失较为严重,且磷流失风险比氮更大,施肥周期内桑园由降雨地表径流引起的氮、磷养分累计流失量与产流次数呈幂函数增加(R2>0.95)。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了解浙江南部地区耕地土壤酸化规律,为土壤酸化防治提供依据,利用近期获得的温州和丽水2个市20个县(市、区)4 443个测定数据,统计分析了浙南地区耕地土壤酸碱度现状及其区域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浙南地区耕地主要由酸性(p H值介于4.5~5.5)和微酸性(p H值介于5.5~6.5)土壤组成,地貌与成土母质是控制这一地区耕地土壤酸度的关键因素,人为活动加剧了耕地土壤酸化。丘陵与河谷平原中土壤pH值低于5.5的耕地占比均在83%以上,土壤酸化问题非常严重;滨海平原耕地土壤以中性和微酸性为主。分析认为,浙南地区耕地土壤酸化治理重点是丘陵与河谷平原,需通过施用碱性物质进行降酸;滨海平原与水网平原应做好耕地土壤酸化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1月和2004年6、9月在浙江省舟山市马尾松纯林内选取处于松材线虫病不同侵染期的马尾松进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及分布位置的调查.明确了处于不同侵染期的马尾松上的昆虫的种类,计算了昆虫的优势度,划分了不同的昆虫功能团,比较了不同侵染期的马尾松上的昆虫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并对昆虫群落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松林中,分解性昆虫占有绝对的优势,衰弱木上的昆虫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较高.而健康木上昆虫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最低.可将6种侵染期的松树上的昆虫群落最终划分为3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