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双版纳几种人工幼林的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西双版纳几种7年生人工幼林的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林的乔木层生物量以马尖相思纯林最大,为92.49t/hm^2,干材生物量以高阿丁枫纯林最大,达到56.068t/hm^2,混交林以西南桦和高阿丁枫混交的最大;各类型人工林的干材生物量均大于10年生的热带次生林;灌木层生物量最大的是西南桦+山桂花,为16.51t/hm^2,远高于其他类型,为最小的高阿丁枫纯林的11倍。天然的山地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灌木层生物量远大于人工林。草本层生物量中西南桦+高阿丁枫混交林的最大,达6.9t/hm^2;草本层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较小,平均为1.69%。马尖相思纯林的枯落物量最大,为14.26t/hm^2。  相似文献   

2.
针对四川省沐川县天然林和人工林开展了枯落物蓄积量调查分析和持水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蓄积量为天然林>人工林为25.7 t·hm 2>18.1 t·hm-2,最大持水量为天然林>人工林为75.0t·hm-2>47.0t· hm-2,最大持水率为天然林>人工林,各时段吸水量、吸水速率表现为天然林>人工林,有效拦蓄量表现为天然林>人工林为28.6 t· hm-2>17.0 t· hm-2.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落物层保水功能相对要比人工林好.  相似文献   

3.
沐川天然林与人工水杉林保水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沐川县天然林、人工林(水杉林)枯落物蓄积量调查分析和持水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蓄积量为天然林>人工林(25.7 t·hm-2> 18.1 t·hm-2),最大持水量为天然林>人工林(75.0 t·hm-2 >47.0 t·hm-2),最大持水率为天然林>人工林,各时段吸水量、吸水速率表现为天然林>人工林,有效拦蓄量表现为天然林>人工林(28.6 t·hm-2> 17.0 t·hm-2).总体分析可以看出,天然林落物层保水功能相对要比人工林好.  相似文献   

4.
对宁德市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木荷人工林、天然阔叶林等4个主要林分类型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结构特征进行初步研究,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密度最大,达到244.42 t/hm^(2);其次为天然阔叶林与杉木人工林,分别为224.03 t/hm^(2)、211.01 t/hm^(2);木荷人工林有机碳密度最小,为191.86 t/hm^(2)。据此,结合宁德市国有林场2021年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初步推算其森林生态系统整体碳储量为802万t,其中:乔木层总碳储量316.86万t,占39.51%;林下植被与凋落物层18.06万t,占2.25%;土壤层467.08万t,占58.24%。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了辽宁东部山区天然次生林林冠截留降雨、林地土壤的渗透性能和贮水能力。结果表明,森林涵养水源的机制在于森林具有截留、蒸腾、增强土壤下渗能力,抑制地面蒸发等功能,对降水的吸收与流出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林冠截留率为17.2%-17.5%。林区内土壤的有效涵水量为1518-1611t/hm^2。  相似文献   

6.
杉木天然林和人工林涵养水源功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杉阔天然混交林、天然杉木林和杉木人工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天然林总持水量分别比人工林高699 18t·hm-2和337 67t·hm-2,天然林具有更好的涵蓄水分功能。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大小顺序为:土壤层>枯枝落叶层>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土壤层是森林涵蓄降水的主要场所,其贮水量占林分总贮水量的90%以上。天然林地上部分各层次的持水量分配较为均匀,而杉木人工林林冠层持水量大大高于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层的持水量,这种结构不利于削弱林内降雨侵蚀力,土壤也较为板结,渗透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7.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枯落物层的水文生态功能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枯枝落叶层在森林水功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辽宁东部山区天然次生林枯落物层对降雨拦蓄特征、对降雨的分配情况及自身的技术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林区枯落物层最大拦蓄量30.1-53.3t/hm^2,有效拦蓄量相当于1.58-3.89mm的降水,降雨截留率为21%,大气降水中的6.3%-14.5%通过枯落物蒸发散失,同时建立了枯落物层大量平衡方程。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大青山森林植物群落与碳储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内蒙古大青山山地分布的天然林植被和大规模分布的人工林植被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分别就白桦次生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和虎榛子灌木林等4个主要森林类型进行了林分生物量与森林群落结构的调查。估算了大青山4种主要森林植物类型地上部分碳储量总量为305.25t/hm2,为大青山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森林群落调查和土壤采集室内分析方法,测定了亚热带戴云山山脉中部小戴云海拔1000-1300 m处5种类型森林群落生物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并探讨了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罗浮栲阔叶天然林(LF)、甜槠阔叶次生林(TZ)、青冈次生阔叶次生林(QG)、杉木人工林(SM)和马尾松人工林(PM)植被生物量分别为330.69 t/hm2、265.12 t/hm2、252.44 t/hm2、208.98 t/hm2和199.69 t/hm2,LF、TZ、QG的枝、叶、干和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SM和PM;LF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总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四个林分;土壤总磷含量的以TZ最低;水解氮是以QG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四个林分;有效磷含量PM和LF最高;微生物碳MBC以LF和SM最高,QG和TZ最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总氮含量与植被地上生物量、粗根生物量、细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土壤氮磷有效性养分和微生物碳与森林植被各器官生物量关系不显著。相比于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阔叶次生林具有较高的植被生物量。  相似文献   

10.
人为扰动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呼吸差异及翻土后对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呼吸显著小于人工林,而有机质含量却相反;人工林翻土后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保护天然次生林、控制森林砍伐、合理使用土地,这对保持土壤肥力、控制土壤CO2排放、维持全球碳平衡及稳定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