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不同动物饵料对YY超雄黄颡鱼性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近10年YY超雄黄颡鱼的生产和养殖记录,发现仅近几年投喂过水蚯蚓的YY超雄黄颡鱼性腺出现问题。实验设定4组不同饵料(丰年虫、浮游动物、红虫和水蚯蚓)连续投喂YY黄颡鱼鱼苗20 d(11~30日龄),选择60日龄统计各组YY超雄黄颡鱼的存活率、体长和体质量。水蚯蚓组YY超雄黄颡鱼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丰年虫组YY超雄黄颡鱼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解剖观察60日龄和1年龄YY黄颡鱼的性腺结构并统计1年龄YY超雄鱼的受精率,结果显示,水蚯蚓组YY超雄黄颡鱼的性腺有75%为兼性性腺(精巢和卵巢均存在),25%为无精小叶的精巢,且1年龄的YY黄颡鱼受精率仅为36.70%±4.05%,并显著低于其他3组,而其他3组性腺发育和受精率均正常。为研究水蚯蚓引起YY黄颡鱼雌性化具体原因,实验测量4种不同动物饵料的雌二醇含量,发现雌二醇含量均较低,推测YY超雄黄颡鱼雌性化的原因可能是水蚯蚓富集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导致。研究表明,在YY超雄黄颡鱼大规格苗种培育过程中,早期应投喂浮游动物或红虫,不宜投喂水蚯蚓。  相似文献   

2.
半滑舌鳎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半滑舌鳎性腺的发育和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半滑舌鳎的性腺发育为雌雄异体的分化类型,可以分为3个阶段:性腺的原始阶段、性腺分化前期阶段和性腺分化完成阶段。在50日龄以前,原始性腺形成但未分化。62日龄,个体达到40.5mm时,一种性腺形成了成簇发育的原始细胞群,性腺迅速增大变宽,后来发育成为卵巢;另一种仍处于休止阶段,相对较小,后来发育为精巢。雌鱼在120日龄形成明显的卵巢腔,开始了细胞学的分化;精巢在100日龄精原细胞开始快速增殖,体细胞有丝分裂,形成输精管原基,在150日龄左右开始细胞学的分化,并形成精小叶,190日龄左右出现初级精母细胞,性腺分化基本完成。雌鱼性腺分化时期早于雄鱼。  相似文献   

3.
在7~11月间对2龄黄颡鱼的性腺变化进行研究,实验证明,黄颡鱼亲鱼的性腺在7月相对最发达,性成熟系数也最高,而后卵巢和精巢分别以不同速率退化吸收,雌鱼在10月左右性成熟系数达到1.2%左右越冬,而雄鱼在7~11月间性成熟系数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黄颡鱼IgM基因表达的个体发生和IgM抗体代间传递机制,实验利用Real-time PCR和ELISA等技术研究了黄颡鱼IgM重链基因在卵巢、胚胎和仔鱼的表达变化,以及黄颡鱼IgM抗体在卵巢、胚胎和仔鱼中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黄颡鱼3~7 d仔鱼中,没有检测到IgM mRNA;14 d仔鱼IgM基因开始表达。用细菌免疫亲鱼后,对仔鱼IgM mRNA表达没有影响。黄颡鱼IgM抗体在卵巢、胚胎和仔鱼中都有分布,且呈现下降趋势,至9 d仔鱼中抗体水平最低(是卵抗体含量的0.31倍)。14 d仔鱼中IgM抗体水平上升(是9 d仔鱼抗体含量的1.6倍)。用细菌免疫亲鱼后,能显著提高胚胎、仔鱼中的IgM抗体水平,在卵中抗体含量提高了2.3倍,9 d仔鱼中提高了1.8倍。研究表明,黄颡鱼IgM抗体可以在母本和后代之间传递,早期仔鱼IgM抗体主要来自于亲本;因此,免疫亲鱼能显著增加子代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隗黎丽  刘毅 《水产科学》2015,(3):150-154
为评价爱德华氏菌灭活疫苗对黄颡鱼的免疫效果,分析了灭活爱德华氏菌疫苗对黄颡鱼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相关的免疫基因表达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黄颡鱼鳃组织中抗菌肽基因和肝组织中长型肽聚糖识别蛋白基因在免疫7、14、21、28d后的表达均显著上调,肠道中抗菌肽基因和脾脏组织中长型肽聚糖识别蛋白基因的表达在免疫7、14、21d亦显著上升。血清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歧化酶和补体C3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黄颡鱼过氧化氢酶活力在免疫14、21d后显著高于对照组,超氧化歧化酶活力在免疫14、21、28d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在21d达到峰值,补体C3在免疫7、14、21、28d后均显著上升(P0.05),在免疫7d后血清中补体C3的含量达到高峰。试验结果表明,爱德华氏菌灭活疫苗可显著提高黄颡鱼免疫基因抗菌肽和长型肽聚糖识别蛋白的表达以及酶的活性,进一步揭示爱德华氏菌灭活疫苗可提高黄颡鱼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抗缪勒氏管激素AMH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性别分化及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克隆扩增了黄颡鱼AMH基因的全长序列(GenBank检索号MK310106),研究该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结果表明:AMH基因的全长为3588bp,其开放阅读序列为1653bp,编码550个氨基酸,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19371164~19374761bp)。同源性分析表明,与已发布的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的相似性最高,可达99.6%;与低眼无齿[鱼芒]Pangasianodon hypophthalmus及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相似性也很高,分别达75.8%与74.8%,而与哺乳动物相似性较低。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黄颡鱼AMH可与斑点叉尾鮰、低眼无齿[鱼芒]等鲶形目物种聚集成簇。Real-TimePCR检测结果表明:AMH的mRNA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性极大,在性腺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脏和脑;1龄精巢的表达量最高,2龄次之,而1、2龄雌鱼的表达量基本相近。AMH对黄颡鱼性腺的分化及生长发育有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新安江人工养殖虹鳟性腺的自然分化进行了系统组织学研究。刚孵化出膜仔鱼的生殖嵴巳形成,原始生殖细胞成单行排列于生殖嵴上,并正在进行有丝分裂。水温10—11℃时,孵出后6—8周仔鱼的性腺出现解剖学分化。紧接着卵巢中的卵原细胞开始向初级卵母细胞过渡。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向初级精母细胞过渡的时间比卵巢约晚2—3周。性腺的细胞学分化时间,雌雄鱼表现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在雌性瓦氏黄颡鱼性腺发育过程中,随着卵巢中卵黄蛋白的积累,性腺系数的增加,血清中钙离子浓度升高,同时血清中的卵黄蛋白原含量也相应地增加。然而在雄鱼的性腺发育过程中血清钙离子无明显变化。产卵后,雌鱼卵黄蛋白原、钙离子含量降至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北方黄颡鱼每年开始自然繁殖的时间为6月20日左右。本试验通过提温培育亲鱼,将黄颡鱼的繁殖时间提早20d。4月10日开始给亲鱼池提温,到4月30日水温达到25℃。亲鱼精心培育30d,于5月30日进行人工催产。共催产2087组,实产1723组,催产率为82.56%,共产约222.199万粒卵。抽样估算受精率为87.25%,受精卵约为193.869万粒。孵出水花约160.291万尾,孵化率为82.68%。结果表明,黄颡鱼在寒区可以提早20d进行繁殖。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头肾的组织发生与组织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黄颡鱼的免疫机能,采用组织学方法,对孵化后1~48 d的黄颡鱼鱼苗头.肾的组织发生进行了观察;对5月龄幼鱼和成鱼头肾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出膜后1 d,头肾仅由肾小管组成;出膜后2d,头肾小管间出现未分化的细胞团;出膜后7 d,头肾小管间出现淋巴细胞团;此后淋巴细胞及造血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多;出膜后26~43 d,肾小管逐渐萎缩直至完全消失,头肾完成由排泄器官向淋巴器官的转变.黄颡鱼头肾含丰富的静脉血管、血窦以及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各类免疫细胞.肾上腺组织细胞分布于头肾门静脉以及头肾组织中静脉管周边.其幼鱼头肾所含酸性颗粒细胞较成鱼头肾丰富,而成鱼头肾则具有较多的黑色素巨噬细胞,且常常在血管附近聚集形成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  相似文献   

11.
运用组织切片法,对菊黄东方鲀性腺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在40日龄前,原始性腺未分化。40日龄(21.60~24.71mm),约半数个体开始形成卵巢腔,分化为卵巢;其他约半数个体的性腺仍未分化。雌鱼在60日龄(35.51~43.60mm),形成封闭的卵巢腔;70日龄(46.30~54.75mm),卵原细胞形成卵母细胞;120日龄(94.83~107.29mm),产卵板充分发育,卵巢结构已近完善。雄鱼在60日龄(35.51~43.60mm),形成精小囊及精原细胞,开始分化;90日龄(71.59~80.54mm),形成精小管和精小叶;120日龄(94.83~107.29mm),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性腺分化基本完成。雌鱼性腺分化时期早于雄鱼。  相似文献   

12.
韩九皋 《水利渔业》2007,27(5):80-82
2003年3月至2005年12月,收集黄颡鱼标本397尾,对其年龄和生长、性腺成熟系数、周年变化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衡水湖黄颡鱼体重(W:g)与体长(L:cm)关系为:W♀=0.04535L2.5908,W♂=0.02756L2.8906。黄颡鱼主要集中在1 龄及其以下年龄段,说明衡水湖黄颡鱼已经面临低龄化;分析了低龄化的原因,提出了进一步保护利用黄颡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卵巢的组织形态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瓦氏黄颡鱼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卵母细胞发育分为6个时相。从10月至次年的2月份,卵巢处于第Ⅱ期;3—4月份卵巢处于第Ⅲ期;4—5月初卵巢处于第Ⅳ卵期;5—7月卵巢处于第Ⅴ期;8—9月卵巢处于第Ⅵ期。在第2时相的卵母细胞中出现卵黄核和滤泡细胞;第3时相的卵母细胞出现液泡,数目和层数随着卵巢的发育逐渐增加;第4时相的卵母细胞充满卵黄颗粒,并出现了受精孔和精孔细胞。瓦氏黄颡鱼是一次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14.
两种杂交黄颡鱼的生长与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两种杂交黄颡鱼生长和形态差异,以黄颡鱼♀与乌苏里拟鲿♂、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后代为实验组,全雄黄颡鱼群体为对照组,进行同塘生长对比和形态学测量试验。结果显示,在3个杂交后代群体中,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后代在5月龄和8月龄的体质量均显著大于其他两个杂交后代(P0.05),分别为(15.72±7.19)g和(78.09±25.37)g,并且绝对增重率也高于其他两个杂交后代,分别为0.23 g/d和0.70 g/d。对形态特征参数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计算差异系数,其值为0.01~0.65,表明3个杂交后代群体的形态学差异处于种群间水平;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28.52%、17.57%、11.83%、11.29%,累计贡献率为69.23%;同时,利用第一、第二主成分得分绘制散点图,显示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后代群体和全雄黄颡鱼群体基本重叠,而黄颡鱼♀与乌苏里拟鲿♂的杂交后代群体偏离了全雄黄颡鱼群体,这一结果在聚类分析中更直观反映出来。由此可见,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后代群体生长速度表现最优,且体形更接近黄颡鱼。  相似文献   

15.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取了黄颡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5个重要基因wnt2、wnt2bb、wnt3a、wnt8a和ctnnb1的全长cDNA序列,分别为1 743、2 133、1 379、1 508和2 636 bp,其中ORF长度分别为1 052、1 115、872、1 160和2 372 bp,分别编码351、372、291、387和791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上述基因十分保守,黄颡鱼与墨西哥丽脂鲤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分析显示,上述基因的mRNA在脑、脾脏、肾脏、鳃、心脏、肌肉、肠系膜脂肪、肝脏及卵巢等组织中都有表达,但表达水平不尽相同。这些基因在黄颡鱼卵巢中的表达水平对铜暴露的响应结果显示,在暴露28 d时,wnt3a mRNA水平随着铜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wnt8a趋势则相反,wnt2、wnt2bb和ctnnb1基因表达各个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56 d时,wnt2、wnt2bb、wnt3a、wnt8a和ctnnb1基因表达各个处理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基因的功能发生了分化,部分成员可能介导了铜影响黄颡鱼卵巢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亲鱼培育是黄颡鱼人工繁殖的关键环节,培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育苗的成败.河北省水产良种场在2002~2005连续四年进行了池塘培育黄颡鱼亲鱼试验,均取得了较好效果,2005年催产前经测量,雌鱼性腺成熟系数平均为22%,雄鱼性腺成熟系数平均为0.6%.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杂交黄颡鱼是普通黄颡鱼与江颡(瓦氏黄颡鱼)杂交,子代最典型的特征是性腺发生退化。解决了性别导致生长速度差异的问题,"毛毛鱼"的现象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黄颡鱼繁殖在很多地区效率还是很低,不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需要熟练的技术,小心操作,孵化率还很低。本文介绍了一种操作简单,高孵化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是以梁子湖水域采捕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母本,从长江岳阳段至武汉段采捕的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为父本,经杂交(黄颡鱼♀×瓦氏黄颡鱼d)获得的F1代,即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黄颡鱼相比,1龄"...  相似文献   

19.
为初步阐明拟赤梢鱼(Pseudaspius leptocephalus)卵巢发育特征及sox3 (sry 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3)基因在其卵巢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组织切片观察了拟赤梢鱼卵巢早期发育过程,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该鱼sox3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sox3基因在拟赤梢鱼不同组织及性腺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拟赤梢鱼卵巢在孵化后45 d分化形成,160 d时由Ⅰ期进入Ⅱ期,孵化后360 d,卵巢仍处于Ⅱ期。拟赤梢鱼sox3基因cDNA全长为1 800 bp (GenBank登录号:MT952206),编码299 个氨基酸,存在保守的HMG (histidine, methionine, glycine-rich)结构域。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拟赤梢鱼SOX3蛋白与斑马鱼(Danio rerio)和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亲缘关系最近。此外,sox3基因在拟赤梢鱼卵巢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脑和眼睛,在精巢和其他组织中微量表达;在性腺分化过程中,sox3基因在卵巢中表达量显著高于未分化性腺和精巢,在卵巢发育阶段表达量不断升高,而在精巢中持续低水平表达。综上,本研究推测sox3基因主要参与拟赤梢鱼卵巢的分化和发育。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抗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的特异性Ig Y的功能性蛋粉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红头病"预防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采用灭活的爱德华氏菌(菌种保藏号:CCTCCNO:M2012024)免疫蛋鸡,通过微包膜及高速离心喷雾干燥技术制备抗爱德华氏菌的特异性Ig Y的功能性蛋粉,采用泼洒和口服两种方式检测该功能性蛋粉对黄颡鱼的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功能性蛋粉抗体效价达到1∶5120;以剂量为2 mg/L功能性蛋粉连续泼洒水体3 d或以饲料重量0.2%的剂量口服14 d后,再用浓度为2.0×107CFU/m L的致病性爱德华氏菌对健康黄颡鱼进行攻毒,泼洒和口服功能性蛋粉对黄颡鱼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5.5%和70.0%;对人工感染爱德华氏菌后患病的黄颡鱼养殖水体连续泼洒5 d或投喂14 d功能性蛋粉,其对黄颡鱼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7.2%和40.7%,表明制备的功能性蛋粉对黄颡鱼"红头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