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利用PCR方法检测锦鲤疱疹病毒3个主要靶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锦鲤疱疹病毒(KHV)多靶基因PCR检测方法,本实验将KHV接种鲤鱼鳍条细胞,收获病变细胞悬液,提取DNA,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KHV基因序列及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推荐的基因(ORF7),设计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针对胸苷激酶基因(TK)、聚合酶基因(Sph)和ORF7基因进行PCR检测.通过优化后的反应体系进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和样品检测.结果表明:3对引物能够分别特异性扩增出409bp、292 bp和484bp片段;敏感性试验表明对TK基因检测的敏感性高于Sph和ORF7基因,其最低检测量为1.9×106copies/μL;采用优化的3个PCR方法对8个有临床症状的样品进行检测,其中3份样品的3个基因PCR扩增结果均为阳性.因此,本研究选取的3个基因均可用于KHV的检测及确证实验.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锦鲤疱疹病毒(CyHV-3)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CyHV-3 Sphi基因编码区序列设计了LAMP特异性引物,经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CyHV-3的LAMP方法。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与鲤痘疱疹病毒、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和鳗鱼疱疹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最低检出率为13.9拷贝/μL,灵敏度高。使用LAMP方法和普通PCR方法对四川地区的15个检测点采用鱼鳃拭子非致死性采集的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均为31.40%(27/86)。表明本实验建立的该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快速和简便的特性,适用于临床上对锦鲤疱疹病毒病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3.
锦鲤疱疹病毒双重PCR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确诊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本试验建立了KHV双重PCR检测方法。根据锦鲤疱疹病毒的SphⅠ-5基因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KHV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简单、灵敏、准确,一个反应体系可同时扩增292 bp和410 bp两个基因片段,可有效用于KHV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锦鲤疱疹病毒双基因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锦鲤疱疹病毒(KHV)双基因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KHV聚合酶基因(Sph)和胸苷激酶基因(TK)的保守序列设计2对引物,建立两基因同时检测的PCR方法.结果表明,利用双基因同时检测KHV,可以同时特异扩增出570 bp和155 bp片段,而与鲤春病毒血症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和鲤鱼疱疹病毒无扩增反应.而且所建立的双基因检测方法对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单一PCR方法比较符合率为100%.为进一步研究KHV以及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饲料工业》2004,25(5):63-63
台湾近日大范围发生锦鲤疱疹(KHV),遭传染的锦鲤大面积死亡。记者从广东检验检疫部门及广东省海洋渔业局获悉,广东鱼类市场暂未发现KHV鱼病毒。但有关部门提醒,由于KHV传染性较强,各农产品进口商进口鱼类时要多加注意。据悉,台湾目前流行的KHV鱼病毒,造成市场价格高昂的锦鲤大量死亡。而该种病毒亦曾在以色列、印尼、日本等国大面积爆发,去年冬季KHV在日本爆发,造成660t、大约330万条的鲤鱼感染死亡,其渔业损失金额超过了1.5亿日元。台湾省发生锦鲤疱疹  相似文献   

6.
锦鲤爆发性出血病病原电镜观察和PCR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春季以来,广东省数家锦鲤养殖场爆发了烈性锦鲤疫病,其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与在英国、以色列、美国等国家报道过的锦鲤疱疹病毒病(KHVD)极相似,各种抗生素治疗均无效,临床初步诊断为由锦鲤疱疹病毒(Kio Herpesvirus,KHV)引起的锦鲤爆发性出血病.  相似文献   

7.
锦鲤疱疹病毒的PCR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的基因序列合成了2对引物,对送检的发病锦鲤样品提取DNA进行PCR检测,分别扩增出KHV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激酶基因(thymidine kinase,TK)409 bp和AF411803基因序列484 bp的条带,对484 bp的PCR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TaqⅠ和AluⅠ酶切,分别得到200 bp/284 bp和185 bp/299 bp的片段,484 bp的PCR扩增产物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KHV序列一致。结果显示发病锦鲤为KHV阳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我国锦鲤疱疹病毒的基因背景信息,从锦鲤疱疹病毒中国吉林株(KHV-CJ株)获得ORF124基因,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KHV-CJ株ORF124基因结构和功能,并与Genbank上已公布的三株KHV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ORF124基因的理论分子质量为31221.96 Da,KHV-CJ株与其他三株KHV同源性均为99%;信号肽切割部位最可能位于24位的T(苏氨酸)和25位的V(缬氨酸)氨基酸之间;ORF124基因无跨膜区;氨基酸序列不存在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11个潜在的O-糖基化位点和7个磷酸化位点.该蛋白的表面抗原决定簇位点区域广泛、峰值高,预示该基因可作为基因工程疫苗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
锦鲤疱疹病毒病(koi herpesvirus disease,KHVD)是由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感染锦鲤、鲤及其普通变种如框镜鲤等而导致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疾病。该病多发生在水温为18℃~28℃的春秋季节,具有高度传  相似文献   

10.
正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又称鲤疱疹病毒3型,是鲤科新发病原。KHV基因组为线性双链DNA,大小为295 kb,编码156个开放阅读框。KHV对普通鲤鱼和锦鲤具有强致病性,引起锦鲤疱疹病(KHVD),该病自20世纪90年代末发现以来,随着国际鱼类贸易,目前已遍布全球,给普通鲤鱼和锦鲤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