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基于电子舌技术分析不同采收期紫菜的滋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科学评价不同采收期的紫菜在滋味方面的差异,采用电子舌技术分析了头水、二水、四水和六水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的滋味组成,同时,对不同采收期紫菜中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等呈味物质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紫菜滋味主要由鲜味、鲜味回味、咸味和苦味组成。头水、二水、四水和六水紫菜的鲜味强度依次减弱。二水紫菜的鲜味回味值最大,头水和四水紫菜的鲜味回味值接近,六水紫菜的鲜味回味值显著降低(P<0.05)。头水和二水紫菜的咸味强度接近,且显著高于后期采收紫菜的咸味值(P<0.05)。头水、二水紫菜的苦味值接近,四水紫菜的苦味值略低,六水紫菜的苦味值最低。不同采收期紫菜的呈味物质含量及其对滋味的贡献程度差异较大。头水、二水、四水和六水紫菜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依次减少,4组样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滋味贡献大的游离氨基酸主要是丙氨酸和谷氨酸。呈味核苷酸中肌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IMP)对滋味的贡献大。头水、二水、四水和六水紫菜的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分别为223.89、222.13、118.54和47.19 g MSG/100 g,研究表明,前期采收的紫菜鲜味更加强烈。电子舌的检测数据与呈味物质含量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分析不同等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A级: 200 g; B级: 150 g; C级: 125 g)滋味物质的差异,利用电子舌比较分析其滋味轮廓,并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检测其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无机离子的含量,计算味道强度值(TAV)和味精当量值(EUC)。研究表明,在游离氨基酸(FAA)方面,A级蟹的呈甜味FAA含量最高,C级蟹的呈鲜味FAA含量最高;在呈味核苷酸方面,C级蟹的含量最高;在有机酸方面,只检测到乳酸和柠檬酸,且A级蟹>B级蟹>C级蟹;在无机离子方面,C级蟹的含量最高,其PO43–的含量显著(P<0.05)高于A级和B级蟹;在TAV方面,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K+、Cl–、PO43–的TAV值均大于1,对蟹肉滋味有贡献作用;在EUC方面,C级蟹的EUC值最高。综合鲜味FAA、鲜味核苷酸和无机离子的含量及EUC值可知,C级蟹鲜味更佳。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稻田和池塘养殖对鲤(Cyprinus carpio)肌肉风味的影响,2021年8-10月随机采集两种养殖环境下的鲤进行感官分析并测定其游离氨基酸、核苷酸和挥发性物质成分,同时对氨基酸、核苷酸和挥发性物质成分的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感官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养殖环境下的鲤肌肉在10月时,气味上有明显差异。稻田和池塘养殖鲤肌肉中氨基酸及核苷酸种类相同,稻田养殖的鲤肌肉中呈鲜味氨基酸如谷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的鲤肌肉味精当量值(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 EUC)最高含量达到了5.68 g MSG/100 g,显著高于池塘养殖的EUC值4.61 MSG g/100 g;同时,稻田养殖鲤肌肉中土腥味、青草味的物质,如己醛、壬醛的含量显著低于池塘养殖。综上表明,稻田养殖的鲤滋味更为鲜美,土腥味的物质含量更少。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海藻中硒的含量及其变化,以海水养殖条斑紫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江苏沿海不同地区不同采收期条斑紫菜中总硒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江苏沿海条斑紫菜中总硒含量(干重)在最低值0.089 mg/kg(如东北渔地区五水采收期)到最高值0.284 mg/kg(如东环渔地区三水采收期)之间,平均值为0.145 mg/kg。5个地区5个采收期条斑紫菜中硒含量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中连云港市赣榆地区条斑紫菜硒含量平均值最高,为0.182 mg/kg,其次为如东环渔地区;不同采收期中三水条斑紫菜硒含量平均值最高,为0.191 mg/kg,四水次之。不同地区条斑紫菜中硒含量最高值出现时间不一致,并有一定规律性变化,表现为在江苏沿海南部条斑紫菜硒含量最高值出现时间早于江苏沿海北部,推测可能与沿海三市海水温度差异有关。从总体上分析江苏沿海各地区条斑紫菜中硒含量整体较高,属于天然含硒食品。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象山港紫菜轮栽及其品质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在浙江省象山港进行了紫菜的轮栽试验以及条斑紫菜的品质分析。由于浙江省是坛紫菜的北限海域,条斑紫菜的南限海域,对轮栽具有地域上优势,试验结果亩产可达103.2kg。通过对条斑紫菜的光合作用色素、粗蛋白、游离氨基酸、全糖、游离糖等含量的测定和综合分析认为质量偏低。试验结果表明,象山港轮栽的条斑紫菜产高质次,品质改善有待于进一步试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凡纳滨对虾虾肉和虾头中风味物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和开发虾头资源从而提高对虾经济附加值,同时探讨熟制对虾类风味产生的影响,以凡纳滨对虾生、熟虾肉和生、熟虾头为研究对象,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别对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挥发性物质和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虾头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虾肉,熟制会使粗蛋白的含量下降,但变化差异不显著;虾头中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TFAA)显著高于虾肉,二者主要游离氨基酸种类相同(甘氨酸、精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苏氨酸),对虾头呈味有贡献的游离氨基酸种类更丰富;虾头和虾肉中肌苷酸(IMP)含量最高,腺苷酸(AMP)次之,二者的味道强度值(TAV)均大于1,对鲜味贡献较大。GC/MS共检测出88种挥发性物质,虾肉和虾头中分别特有29种和18种,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差异形成虾肉和虾头的特殊气味,熟制产生大量的醛类、酮类和芳香类物质。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虾肉和虾头中营养物质、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对风味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氮、磷加富条件下条斑紫菜生长、光合作用、光合色素和生化组成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添加氮时可促进组织氮的积累,包括游离氨基酸、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在内的可溶性蛋白的合成,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但对生长、最大光合作用、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单独添加磷时,显著促进生长和光合作用,增加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但对各光合色素、组织氮、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合成无显著影响。同时加富氮和磷时,除显著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外,对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的促增长影响,其中游离氨基酸和藻红蛋白的含量增加尤为突出。试验还揭示了条斑紫菜生长与光合作用、组织氮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叶绿素a含量与其他色素含量之间正相关关系,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之间负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表明,同时解除氮、磷限制,可以促进条斑紫菜快速生长,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条斑紫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中国、日本、韩国紫菜加工品中的总砷和无机砷含量,分别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和银盐法检测2012~2013年中国、日本、韩国紫菜加工品的总砷含量和无机砷含量。结果显示:中国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加工品、中国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加工品、日本条斑紫菜加工品和韩国条斑紫菜加工品的总砷含量分别为21.58~60.25 mg·kg-1、17.96~33.79 mg·kg-1、11.18~38.12 mg·kg-1、17.76~41.87mg·kg-1,其均值分别为41.74、26.39、25.81、29.09 mg·kg-1。中国坛紫菜加工品、中国条斑紫菜加工品、日本条斑紫菜加工品和韩国条斑紫菜加工品的无机砷含量分别为0.104~0.368 mg·kg-1、0.105~0.328 mg·kg-1、0.032~0.321 mg·kg-1、0.093~0.335 mg·kg-1,其均值分别为0.240、0.210、0.190、0.220 mg·kg-1。中国坛紫菜加工品的总砷和无机砷含量均明显高于中、日、韩三国条斑紫菜加工品(P0.01)。中国条斑紫菜和日本条斑紫菜加工品的总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均显著低于韩国条斑紫菜加工品(P0.01)。日本条斑紫菜加工品的无机砷含量最低,中国条斑紫菜加工品的无机砷含量稍低于韩国条斑紫菜加工品,但两者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紫菜中的总砷和无机砷呈正相关关系(P0.01),且无机砷含量仅占总砷含量的0.21%~1.54%。本研究的所有紫菜加工品的无机砷含量都远低于《GB/T 23597-2009干紫菜》中无机砷的安全限量标准1.5 mg·kg-1。  相似文献   

9.
首次研究了江苏省3个主产区条斑紫菜中总砷及各种形态砷的含量从1月至4月不同收割时期的变化规律以及条斑紫菜对砷的富集系数。结果发现,条斑紫菜中不同形态砷含量差异很大,以砷糖含量最高,占总砷含量的90.40%~98.14%;二甲基砷次之,无机砷含量最低,含量在0.054~0.14 mg/kg,三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月份收割的紫菜样品总砷和砷糖含量最高,之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无机砷含量及其占总砷百分比则从1月至4月逐渐降低。条斑紫菜对砷具有极强的富集能力,富集系数在454.4~623.8。本研究进一步证明,条斑紫菜中无机砷含量远小于我国标准规定的无机砷限量。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比较了中国6个养殖海域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坛紫菜水分质量分数为9.68%~12.31%,广东的晒干紫菜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的烘干紫菜(P0.05);粗脂肪质量分数均低于0.5%(干基,下同);灰分质量分数为7.85%~9.55%(霞浦最高,东山最低);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3.40%~36.38%(霞浦最高,莱芜最低);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30.15%~32.41%与11.52%~12.27%,水平较高,但营养价值评分(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均很低,其中东山坛紫菜的必需氨基酸指数最高;蛋氨酸+胱氨酸是坛紫菜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坛紫菜富含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且产地间差异较大,霞浦坛紫菜中钾(K)、钙(Ca)、铁(Fe)、锌(Zn)、铜(Cu)、钴(Co)、钒(V)含量最高,南澳以钠(Na)和硒(Se)含量最高,东山以镁(Mg)含量最高,温州以锰(Mn)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对胶州湾湿地海域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养殖区水环境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研究,对紫菜生长吸收N、P营养盐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紫菜对富营养化海水的生物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条斑紫菜养殖对胶州湾湿地海水中过剩的营养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养殖区氮、磷营养盐和有机碳含量以及水质营养指数均低于周边对照区。实验条件下,紫菜生长吸收N、P营养盐和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的效果显著。各实验周期水体中的无机氮含量下降幅度为17.15%~21.26%,活性磷酸盐含量下降幅度为55.73%~61.12%,表明紫菜叶状体生长对磷的吸收量明显高于对氮的吸收量。另外,各换水周期实验海水的营养指数值由2.211~2.592降至0.749~0.873,降低幅度为63.32%~69.39%,海水富营养化等级由"中度富营养"降至"贫营养"。根据胶州湾湿地海域的环境条件,通过大规模栽培大型海藻,可大量去除海水中的N、P、C等生源要素,有效降低海水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养殖模式下加州鲈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加州鲈营养品质差异,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了两种不同养殖模式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组分和氨基酸组分,并对两者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循环水养殖加州鲈肌肉中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池塘养殖加州鲈,其中粗蛋白含量达到极显著水平;共检测出10种脂肪酸,循环水养殖加州鲈的总脂肪酸、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和EPA+DHA均高于池塘养殖加州鲈,总不饱和脂肪酸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循环水养殖加州鲈肌肉中各种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均高于池塘养殖加州鲈,除苯丙氨酸外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赖氨酸含量最高,亮氨酸次之,蛋氨酸含量最低;循环水养殖加州鲈肌肉的总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总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池塘养殖加州鲈,前三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根据ASS和CS评分结果,池塘养殖和循环水养殖加州鲈肌肉中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和蛋+半胱氨酸,循环水养殖加州鲈肌肉中EAA的ASS和CS均大于池塘养殖加州鲈,且数值均大于或接近1。结果表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加州鲈肌肉较之池塘养殖加州鲈的营养品质更好,更加符合人类膳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试验测定了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含肉率及其肌肉常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灰分、水分)、矿物元素(钙、磷、钠、镁、铜、锌、铁、锰、铬、硒)和氨基酸组成,并对其营养价值作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长鳍吻鮈含肉率为(69.51±4.91)%;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  相似文献   

14.
蓝圆鲹肌肉中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测定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肌肉中的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系统的分析及合理的评价,采用国家标准生化测定方法检测蓝圆鲹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结果显示,蓝圆鲹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5.00%,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粗灰分的干重含量分别为79.52%、9.88%和4.16%;共检出18种氨基酸,总含量为75.24%(干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30.08%,谷氨酸含量最高(11.40%),主要的限制氨基酸是色氨酸和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3.32;共检出17种脂肪酸,棕榈酸含量最高(2.60%),EPA+DHA含量为2.20%;富含磷(P)、钾(K)、钙(Ca)、钠(Na)、镁(Mg)等矿物质元素,常量元素中磷的含量最高(2 193.99 mg/kg),微量元素中铁的含量最高(22.25 mg/kg)。研究表明,蓝圆鲹是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价值及经济价值均较高的优质海洋经济鱼类,具有较好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紫海胆黄基本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测定紫海胆黄中的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系统分析及合理评价,采用国家标准的生化测定方法以及美国化学分析方法(AOAC)检测海胆黄中的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总糖、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结果显示:海胆黄粉中水分含量(5.29±0.02)%,粗灰分(8.69±0.03)%,粗蛋白质(60.36±0.04)%,粗脂肪(25.32±0.09)%,总糖含量(0.044±0.002)mg/100 g;共检出18种氨基酸,总含量(46.50±0.89)%;谷氨酸含量最高,为(5.57±0.11)%;必须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7.75±0.01)%;主要的限制氨基酸是色氨酸和亮氨酸;药效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6.86%;蛋白质氨基酸评分(AAS)0.8,化学评分(CS)0.5;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7.86;共检出30种脂肪酸,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2.43±005)%;海胆黄富含钾、磷、钠、镁、铁、锌等矿物质元素;常量元素中,磷元素含量最高,为(1 432.27±8.91)mg/100 g;微量元素中,锌元素含量最高,为(13.13±0.09)mg/100 g。研究表明,海胆黄中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种类多、比例合理,脂质含量高且富含EPA、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16.
花斑副沙鳅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常规的生化分析方法测定了30尾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 Dabry)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花斑副沙鳅肌肉中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6.25%、20.73%、1.25%和1.62%(质量分数,鲜样)。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22.58%(质量分数,鲜样),肌肉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9.73,氨基酸的支/芳值(BCAA/AAA)为2.37,4种鲜味氨基酸(DAA)总量为9.35%(质量分数,鲜样);肌肉中主要含有16种脂肪酸,肌肉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为25.10%,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总量为10.18%。肌肉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且组成比例合理。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发酵鳜鱼(Siniperca chuatsi)肌肉中的营养成分(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矿物质元素等)和安全指标[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亚硝酸盐、生物胺、重金属元素等]进行检测,以评价其营养成分和安全性。结果表明,经发酵后的两款鳜鱼中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均低于新鲜鳜鱼,灰分、粗脂肪、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必需氨基酸、总不饱和脂肪酸、钠(Na)和钙(Ca)等含量均高于新鲜鳜鱼;两款发酵鳜鱼中氨基酸组成较为接近,其中1号发酵鳜鱼中灰分、粗脂肪、Na和Ca含量高于2号,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粗蛋白含量低于2号。在安全性方面,两款发酵鳜鱼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TBA、T-VBN、亚硝酸盐和生物胺含量均高于新鲜鳜鱼;其中1号发酵鳜鱼中T-VBN和组胺含量高于2号,而TBA、亚硝酸盐和总生物胺含量低于2号。研究表明,发酵鳜鱼属于营养较全面且营养价值较高的发酵鱼制品,同时也需要进行品质控制以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养殖博氏鱼芒肉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月  陶宁萍  魏志宇  刘源 《水产学报》2011,35(12):1857-1864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湖北英山博氏(鱼芒)肉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博氏(鱼芒)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5.36%±1.07%、17.90%±0.43%、5.13%±0.18%和0.98%±0.09%;18种氨基酸总量为(69.01±0.07) g/100 g(干重),其中5种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1.70%,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8.6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为95.06%;粗脂肪中含24种脂肪酸,油酸含量38.41%±0.29%最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42.68%±0.10%,n-6多不饱和脂肪酸与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为1.48;矿物质元素中钾含量最高,为(1 118.51±30.67) mg/100 g(干重),微量元素中,铁、锌含量最高,分别为(1.19±0.10)和(1.18±0.05)mg/100 g(干重).与其它鱼类相比,博氏(鱼芒)肉蛋白质质量较高,氨基酸组成比例均衡,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系统了解渔盐一体化生态养殖模式下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营养价值,通过测定其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总糖),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维生素和无机元素等,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养殖模式下,中国明对虾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9.03%,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呈味氨基酸含量高达43.73%;脂肪含量低;维生素B3和维生素E含量丰富;富含人体必需的钙、铁、锌、镁、硒等矿质元素,无重金属污染。研究表明:渔盐一体化生态养殖的中国明对虾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高矿物质、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海产虾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