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5 毫秒
1.
海带幼苗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氮、磷、铁及其它无机盐,而在人工育苗中,自然海水中的氮、磷、铁含量远远不能满足海带幼苗高密度生长的要求,因此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控制合理的施肥量成为影响育苗生产成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莱州湾海域营养盐现状及年际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2006~2009年莱州湾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09年莱州湾海域5月和8月无机氮受小清河径流影响明显,西部海域显著高于东部海域;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5月受小清河径流影响明显,西部海域高于东部海域,8月影响不明显;5月,53.3%的海域内无机氮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100%的海域内无机氮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8月,34.9%的海域内无机氮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含量总体偏低,只有5月小清河口海域超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他海域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年际变化结果显示,5月有逐步上升的趋势,8月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活性磷酸盐5月变化不明显,8月下降趋势明显;活性硅酸盐5月和8月变化不明显。4年整个海域无机氮污染严重,磷缺乏;平均N/P为164、Si/P为130、Si/N为0.77;净营养盐收支呈磷减少而氮增加的总体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海水中的无机氮是浮游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要素之一,是海洋生物食物链中基础的一环,其含量的变化将会对海洋生物的生态平衡和海域初级生产力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研究潮间带养殖区海水中无机氮含量的分布和变化及其与物理、化学、生物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研究的重要性是毋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4.
依据2009年2、5、7、8、9、11月海洋环境调查资料,对胶州湾湿地海域营养盐的时空分布和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胶州湾湿地海水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高含量区基本位于大沽河入海口及其邻近海域,其含量和分布主要由大沽河入海径流所控制;(2)胶州湾湿地海水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月际变化明显,其含量基本与大沽河入海径流量呈正相关,即丰水期营养盐含量高,枯水期营养盐含量低;(3)胶州湾湿地海水富营养化水平较高,属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4)胶州湾湿地海水的有机污染较为严重,属中度污染;(5)大沽河入海径流是胶州湾湿地海水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海水中氮、磷含量过高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突出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5.
海水中的活性硅酸盐,是海洋浮游植物尤其是硅藻繁殖必需的营养要素之一。对于近海和河口区的活性硅酸盐的含量分布和化学特性、转移机理以及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迄今已有许多报道。本文根据1981年1月-1983年10月在围头湾潮间带养殖区进行牡蛎死因调查的资料,以1982年周年观测资料为主,辅以其他年份的观测资料,阐述该湾潮间带养殖区海水中活性硅酸盐的含量分布,  相似文献   

6.
调查和分析了丁字湾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营养盐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并通过积物——水界面的扩散通量,探讨了其在沉积物间隙水和海水之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湾沉积物间隙水中IN和TN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到虾塘排污影响,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IP和TP则受影响很小;与其在海水中的分布趋势一致,沉积物间隙水中IN和TN均较IP和TP远为丰富;沉积物——水界面的质量交换是丁字湾水体中氮、磷营养盐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对胶州湾湿地海域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养殖区水环境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研究,对紫菜生长吸收N、P营养盐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紫菜对富营养化海水的生物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条斑紫菜养殖对胶州湾湿地海水中过剩的营养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养殖区氮、磷营养盐和有机碳含量以及水质营养指数均低于周边对照区。实验条件下,紫菜生长吸收N、P营养盐和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的效果显著。各实验周期水体中的无机氮含量下降幅度为17.15%~21.26%,活性磷酸盐含量下降幅度为55.73%~61.12%,表明紫菜叶状体生长对磷的吸收量明显高于对氮的吸收量。另外,各换水周期实验海水的营养指数值由2.211~2.592降至0.749~0.873,降低幅度为63.32%~69.39%,海水富营养化等级由"中度富营养"降至"贫营养"。根据胶州湾湿地海域的环境条件,通过大规模栽培大型海藻,可大量去除海水中的N、P、C等生源要素,有效降低海水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对过去4年渤海湾鱼虾贝产卵场的水质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渤海湾鱼虾贝产卵场无机氮和COD。含量分布呈现自北向南、自近岸海域向东部外海逐渐降低的趋势,盐度平面分布恰恰相反;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在8月份(丰水期)比5月份(枯水期)含量要高。丰水期陆源径流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加大了氮磷的含量;渤海湾鱼虾贝产卵场海水的污染因子主要是无机氮,渤海湾海水中的磷相对于氮来说是严重匮乏的;富营养化状况分析表明,渤海湾鱼虾贝产卵场主要呈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状态,且富营养化水平存在着一定的时、空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海洋与渔业》2009,(4):15-15
盐碱水属于成水范畴,有别于海水。由于其成因与地理环境、地质土壤、气候等有关,所以盐碱水质的水化学组成复杂,类型繁多,与海水相比,不同区域盐碱地水质中的主要离子比值和含量会有很大差别。另外,水质中的缓冲能力较差,不具备海水水质中主要成分恒定的比值关系和稳定的碳酸盐缓冲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1996年6月至11月在厦门杏林的高埔,同安的潘涂、丙州、新店、马巷等主要海水养殖区的水质监测资料,着重对高埔、丙州和新店养殖水域海水中叶绿素的含量分布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各养殖区海水中叶绿素a的含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叶绿素a的含量还与PH、DO、浮游植物、无机氮、无机磷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培 《河北渔业》2015,(4):17-18,61
根据2014年全年的监测结果,对三亚市大东海近岸海域水体的无机氮、无机磷进行动态研究,并分析了N/P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东海无机氮、无机磷含量分别在0.032~0.366mg/L与0.000~0.008mg/L之间,年平均值分别为0.092mg/L和0.002mg/L;其中,无机氮含量大部分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磷含量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表明大东海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良好。N/P比值范围为:15.50~201.00,年平均值为52.06,该值远大于16,则表明无机磷为大东海近岸海域的生长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2.
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氮、磷污染现状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2011年3、5、8、10月和1997~2010年5、8、10月水环境调查资料,对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氮、磷污染现状及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分析了海水富营养化的成因,可为赤潮的预测预警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2011年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氮、磷污染较为严重,除3月其含量符合标准要求外,5、8、10月均存在氮、磷污染,其中无机氮超标率为11.11%~100%,活性磷酸盐超标率为33.33%~66.67%,无机氮超标率均值高于活性磷酸盐.2)氮、磷污染程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以10月最重,8月次之,3月最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污染指数均值分别为1.35和0.93,氮污染重于磷污染.3)氮、磷营养盐空间分布不均,贝类养殖区西部和东部海域氮、磷含量高于中部海域,空间分异程度为8月>3月>5月>10月.4)海水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2011年3、5、8、10月富营养化站位所占比例为44.44%~100%,营养指数均值为1.09~6.99,海水富营养化严重程度依次为8月>10月>5月>3月.5)2011年各调查月份养殖区海水中N/P比值为20.96~43.22,除5月部分测站N/P比值小于Redfield比值,其他3个月份N/P比值均大于Redfield比值,活性磷酸盐可能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6)氮、磷污染指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其中无机氮污染指数2008年最高,1997和2000年最低;活性磷酸盐污染指数1997年最高,2011年最低.7)海水富营养化成因复杂,径流携带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入海和贝类养殖自身污染是造成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海水富营养化的主因.近年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氮、磷污染状况并无明显改善,海水富营养化依然严重,存在发生赤潮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异枝麒麟菜对海水中氮、磷吸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四种不同营养盐浓度环境,分析异枝麒麟菜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麒麟菜对海水中无机氮的去除率为89.5%~92.0%,对磷酸盐的去除率为79.6%~81.8%,对无机氮的吸收速率最高达到0.26μmol/(g.h),对磷酸盐的吸收速率最高达到0.009μmol/(g.h)。说明麒麟菜对氮、磷的吸收效果很明显,吸收速率随氮、磷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对海水有很好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1998年5月和9月深沪湾海域的环境监测资料,着重对深沪湾海域海水中叶绿素a含量的季节分布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之间叶绿素a的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春季和秋季叶绿素a含量都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及溶解氧呈正相关关系,并与无机磷及活性硅酸盐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胶州湾北部氮、磷营养盐的分布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2004年对胶州湾北部海域营养盐进行了连续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年际春季2003年无机氮含量最高,平均值为460.85ug/L,超出海水水质三类标准,超标率为77.8%。夏季2001年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486.89ug/L,2004年次之,平均含量461.82ug/L;秋李2003年无机氮平均值为633.46ug/L,均超出海水水质四类标准。磷酸盐的年际季节性变化及年际均值变化分析,该海域无机磷含量均在较高水平上波动(尤其在春、秋季),另,夏季高温期超标也较为严重。从氮、磷比值的季节变化来看氮、磷含量均较高。胶州湾海域富营养化程度严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形态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2007年4月对长江口海域航次的调查结果,对该海域营养盐的形态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主要控制过程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浓度变化范围较大,整体分布趋势是由近岸向外海逐渐降低,且明显受水文状况影响.在长江口海域,磷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其余依次是溶解有机磷、颗粒态磷;氮主要以硝酸盐的形式存在,其余依次是溶解有机氮、颗粒态氮、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硅酸盐的行为是保守的,其行为主要受咸淡水混合过程控制;磷酸盐、溶解有机磷、颗粒态磷、亚硝酸盐、氨氮和溶解有机氮的行为是非保守的.  相似文献   

17.
莱州湾海水营养盐含量及有机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仁英  纪灵 《齐鲁渔业》1995,12(6):45-46
莱州湾海水向接近富营养状态发展。无机氮、活性磷的含量部分海区已超过我国一类海水的标准值。该湾水体已处于有机污染状态,各单项指标岸边值均高于中部值,陆地排污是该湾水质营养化和有机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亚军  余新威  方力  刘其林  任斌  罗红宇 《水产学报》2017,41(10):1588-1598
为考察营养成分以及培养基础液再利用对一株微小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和产毒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了氮(NaNO_3)、磷(NaH_2PO_4)、微量元素(FeCl_3、Na2EDTA、CuSO_4、Na_2MoO_4、ZnSO_4、CoCl_2、MnCl_2)、维生素(Vitamin B12、Vitamin H、Vitamin B1)、碳(NaHCO_3)的不同含量以及海水(培养基础液)利用方式(不循环与循环利用)对微小亚历山大藻C4生长、毒素含量(μmol/L)与毒素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氮、磷浓度对C4藻的毒素总含量(μmol/L)有显著影响,其他因素影响均不显著;氮、磷、碳及微量元素的浓度对GTX1/4(GTX1+GTX4)在总毒素(GTX1+GTX2+GTX3+GTX4)中所占比例均影响显著,而维生素浓度和海水循环利用对GTX1/4所占比例影响均不明显。氮浓度在0~883μmol/L范围内,毒素含量与氮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氮浓度进一步增加,毒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磷浓度在0~145.2μmol/L范围内增加,毒素含量先增后降,最终保持稳定的趋势。最佳的产毒条件为氮883μmol/L,磷18.15μmol/L,微量元素为f/2海水培养基中微量元素的0.5倍,碳不添加。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水域氮、磷的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6~1997年对长江口水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其水体中氮、磷的含量为:硝酸盐,未检出~1.61mg/L;亚硝酸盐,未检出~0.035mg/L;氨氮,未检出~0.267mg/L;磷酸盐,未检出~0.081mg/L。氮、磷的平面分布由河口内向外呈逐渐降低趋势。该水域氮、磷含量历年来有升高趋势,1997年硝酸盐最高含量比1963年最高值高7.2倍;磷酸盐也有升高趋势,1997年最高值比1959年高2.9倍。长江口水域中氮、磷含量已超过海水评价标准,并导致了长江口水体的富营养化,这是引发该水域赤潮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产》2012,(12):54-55
技术概述:盐碱水属于咸水范畴,有别于海水,由于其成因与地里环境、地质土壤、气候等有关,所以盐碱水质的水化学组成复杂,类型繁多,与海水比不同的区域其水质中的主要离子比值和含量会有很大差别.另外水质中的缓冲能力较差,不具备海水水质中主要成分恒定的比值关系和稳定的碳酸盐缓冲体系.盐碱水质大都具有高pH值、高碳酸盐碱度、高离子系数和类型繁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