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数字正射影像(DOM)以其丰富的景观信息,高质量的几何精度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以敦煌220窟内壁西墙的DOM的生成为例,总结利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制作数字高程模型(DEM)及在此基础上叙述了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原理与过程.  相似文献   

2.
通过无人机低空航测系统,进行航线设定,获取影像,通过航片处理,得到正射影像图(DO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等资料,使其在乡村景观的设计中得到更为直观和精准的影像图及数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南方"天巡"低空无人机能够获得稳定、高清的原始数码影像,以及空三软件SOUTH UAV的快速航测数据处理、配准、拼接的优势,通过查勘贵阳白云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及四周地形,以园区最高点为基准点,飞行高度200 m,设定航测路线、像控点和目标范围,通过无人机航拍获得了园区的1:1000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相似文献   

4.
应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开发了安塞纸坊沟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和三维透视景观图等数字化产品,研究表明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产品在水土保持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基础建设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需要一种能够在少量人工干预的条件下,经过一系列自动化处理,快速输出包括数字表面模型(DSM)、数字高程模型(DEM)、正射影像(DOM)等产品,并能生成一系列其他中间产品的系统设备.该系统采用多种先进算法,包括原始图像增强、快速自动生成和滤除连接点、自动提取密集DSM、传统几何校正、由DTM自动生成等高线、自动生成镶嵌影像等.通过对系统的多次测试,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基于POS数据的无地面控制点空三加密、自动DEM匹配、自动DOM生产以及影像地图自动切片等任务.  相似文献   

6.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2004年航片和同年森林经理调查数据为基础,在VirtuoZo软件平台上应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与技术,完成了帽儿山航片的空三加密过程,在试验区生成立体像对、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及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DOM).通过等高线回放目视检查法及检查点法验证了DEM的精度,并在数字测图模块(VirtuoZo IGS)下进行了林分平均高及郁闭度两种林分信息提取的研究,结果显示:林分平均高的精度为83.3%,郁闭度的精度为76.6%.将提取的结果与地面实测数据结合,建立了回归模型,通过计算验证,林分平均高、郁闭度精度都有相应的提高,其值分别为86.5%,87.4%.  相似文献   

7.
李丽茹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4):81-81,89
林地落界就是依据现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公益林区划界定以及国土资源详查和区划等成果,以数字正射影像图(简称DOM)数据信息为基础,通过遥感影像资料判读核实,并辅以适当的现地调查,按照林地落界基本条件和精度要求,落实现有林地和依法可用于发展林业的其他土地的边界和图斑。介绍了兴隆县林地资源概况,分析了林地分类与类别,提出了林地落界的主要技术步骤以及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满足林地宗地勾绘需求为例,从生产角度出发,提出了一套处理QuickBird预正射产品制作影像底图的技术路线。先通过波段运算进行真彩色模拟;再用光谱变异较小的Mod.IHS(The Modified IHS Fusion)融合法融合全色波段与真彩色模拟图,得到满足视觉效果的真彩色融合图。然后用基于GCPs的有理数模型正射纠正真彩色融合图,满足宗地勾绘精度要求。最后采用局部区域纠正模型匹配不同轨道、时像的子影像,使重叠区向同名点平均位置匹配,图像中部通过重叠到非重叠的过渡区的不动点保持位置不变,以重叠区的控制点构建拼接线镶嵌影像,最终得到完整影像底图。研究方法在具体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并对QuickBird影像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应急救援中,需要快速了解和掌握搜救区域的实际情况。本研究提出了一套基于无人机系统快速获取搜救区域正射影像的处理流程和方法,通过影像序贯平差、基于CPU-GPU异构并行的正射纠正以及影像快速拼接,得到搜救区域无明显拼接缝的正射影像。  相似文献   

10.
基于间隙度的无人机林地航拍图像序列拼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机林地航拍图像具有的分辨率高、数据量大、边缘丰富的特点,造成了特征点配准中误匹配率的增加,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无人机林地航拍图像序列拼接方法。分形中的间隙度可用于描述图像区域纹理的粗糙程度,本文首先利用间隙度特征选取图像中局部图像块作为候选区域查找特征点,减少了待配准的特征点数量,提高了特征点配准正确率;其次,采用全局拼接技术变换图像,减少传统拼接中矩阵连乘产生的误差的积累和传播。实验中选取了不同拍摄高度的两组图像序列,将本方法与传统的全局SURF特征方法和降采样图像拼接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本方法可以有效拼接图像,同时不会损失原图像的精度信息,并从视觉效果和均方根误差两个角度证明了本文方法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快速、无损和高通量地获取田间株高表型信息,预测棉花品种(系)的长势监测及产量。【方法】 以无人机(UAV)搭载高清数码相机构成低空遥感平台,获取110份处于花铃期棉花品种(系)影像,测定地面实际株高;利用拼接软件与高清数码影像,生成研究区数字表面模型(DSM)和高清正射影像(DOM);基于高清的DOM和DSM,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生成研究区离散地面高程值(DEM),经作差提取棉花株高(CHM),利用不同棉花品种(系)实测株高(H)与提取的棉花株高(CHM)作回归分析。【结果】 通过DOM可快速无损地监测花铃期各棉花品种(系)长势、叶色性状差异及分布状况,经DSM和克里金插值法提取的DEM和棉花株高分布图得出,研究区整体地势较平坦,高低落差仅0.5 m。所建株高模型R2达到0.846 9,验证模型R2也达到0.758 1。【结论】 利用无人机影像生成的DOM、DSM和克里金插值法生成的DEM,提取的棉花花铃期株高(CHM)精度较高,无人机搭载数码相机进行棉花株高测定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大范围的棉花田间株高观测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保护区监测需求,充分发挥GF-1 WFV影像的宽幅特点和面向对象、机器学习算法在遥感影像分类中的优势,提高保护区植被类型遥感监测的精度,为保护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肃省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主要数据源包括GF-1 WFV多光谱数据、Landsat-8 OLI遥感数据、DEM数据、野外调查数据等。首先,对GF-1 WFV数据进行多尺度分割,将研究区划分为诸多区域性的分割对象;然后,以分割对象为基本单元,研究光谱特征、几何特征、纹理特征不同组合情况下,基于CART决策树分类的结果;最后,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基于TTA的精度检验,并基于混淆矩阵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多尺度分割过程中,形状因子、紧致度分别设置为0.2和0.5时地物边界显示较好;当形状因子和紧致度固定时,研究区最佳分割尺度为40。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基于CART决策树的保护区植被类型分类结果整体精度均在83%以上,Kappa系数在0.80以上,优于最邻近分类法和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其中基于光谱特征、几何特征、纹理特征的CART决策树分类结果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85.18%,Kappa系数为0.832 2,优于光谱特征分类、光谱特征结合几何特征分类的方法。结论基于CART决策树算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的GF-1遥感影像分类方法适用于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研究,可有效辅助保护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形匹配的图像烟火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视频监控是林火监测的主要手段,利用数字云台获取方位角、俯仰角等参数来计算林火位置是目前林火定位的主要方式,而林火定位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单点定位、双点定位和多点定位3种方法。目前已有许多研究根据光线跟踪算法,依靠视频图像与三维地形的对应关系实现了三维场景的增强表达,为基于视频图像的定位提供了新的途径。当前,林区普遍通过建立视频监控、数字云台、GIS技术三者紧密结合的软、硬件联动系统进行森林火灾的监测、决策和扑救。本文将视频图像与虚拟地形匹配原理,应用于基于GIS的林火视频监控系统,提出基于图像的林火定位方法,并对定位精度进行分析评估。方法利用地形匹配原理建立林火实景图像与DEM之间的坐标映射关系,针对图像烟火区域选定像元,生成在DEM中对应的区域,并计算和分析该区域中心点的坐标、欧氏距离、方位角、俯仰角以及该区域的形状、可视性、面积、跨沟谷数等特征信息,提出定位区域精度信息分析与评估流程。该流程根据分析结果将定位区域分为可定位区与不可定位区,同时提供详细的烟火位置信息。结果选择北京九龙山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区域,对提出的定位方法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供准确定位精度信息,有助于快速找到火源,实现快速扑救。结论本文基于地形图像匹配的林火定位方法,充分利用了虚拟地形与视频图像的特征匹配关系,为林火快速扑救提供丰富的位置信息。该方法的定位精度只与图像分辨率及虚拟地形与实景图像匹配精度有关,避免了传统云台定位受硬件性能指标的限制;同时该方法也适用于手机等移动设备所拍摄的图像,只需获知拍摄点坐标,就可以实现对所采集图像上目标的定位,对于基于图像的定位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出一种智能手机单目视觉下的多株立木高度提取方法。  方法  该方法以智能手机为采集设备,利用Graph Cut 算法对输入的立木图像进行分割定位,实现单幅图像中多株立木轮廓的自动获取;再通过智能手机相机对摄像头进行标定,从而基于几何相似法获取智能手机相机图像的深度信息。在不同角度下拍摄标靶,进行深度提取模型的精度优化,进而确定信息提取的最优方位。同时,结合高精度陀螺仪获取相机俯视角,根据提取的深度信息和相机俯视角实现非接触条件下的多株立木高度测量。  结果  使用型号为MI 2S的小米智能手机为试验设备,在本方法中的立木高度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试验中最高相对误差为2.45%,树高测量精度可达97.55%。  结论  基于智能手机单目视觉下的立木高度提取方法精确度高、操作简便,能够有效满足国家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对于树高测量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梅花数据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自然背景下的梅花花朵分割算法TC(Texture Color)。该算法综合运用了分形纹理和颜色2种特征,有效分割背景图像中的干扰物,实现梅花图像分割。首先,采用双毯子方法计算图像的局部分形维数图,并对分形维数图采用大津阈值分割去除背景中大部分的干扰物;然后,利用颜色特征对剩余的干扰物进行有效分割。在采用颜色特征进行分割时,改进了色度直方图累加算法,并融合了饱和度特征,取得了很好的分割效果。在分割过程中,算法还采取了形态学操作、去噪和填充等处理技术,得到最终的分割结果。对9种梅花图像(每种20幅,共180幅)进行了分割实验,采用误分率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并分别和2RGB模型分割方法、GrabCut算法进行了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TC算法平均误分率控制在3%之内,比2RGB模型分割方法更加有效,并且该算法所耗费的时间比GrabCut算法要少很多而且无需人工交互。因此,本文提出的TC算法针对梅花图像的分割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不同内插算法生成DEM,并选取高程差绝对值、中误差以及单点最大误差三大指标分析了DEM的精度,结果发现利用反距离加权(IDW)算法的精度较好。利用坡度中误差的大小判定了不同网格分辨率下的DEM精度,试图选取DEM的最佳分辨率,结果显示:当分辨率达到20时,坡度中误差的变化明显减缓,因此确定最佳分辨率为20。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结合树木图像颜色和纹理特征,融合聚类和分类算法对树木图像进行多目标优化分割,从而提高自然背景下树木图像分割的准确性。方法首先,利用MSCC框架理论,解决聚类和分类目标函数同时依赖于聚类中心的问题。然后,分别选定聚类性能评价指标函数和分类性能评价指标函数。最后,采用多目标进化优化方法——NSGA-II算法进行优化,得到Pareto前端最优解集,并通过计算聚类有效性指数I的最大值,寻找最优解决方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法国梧桐、侧柏、松树和杏树等自然背景下拍摄的4幅图像作为样本。分别采用K-means、Fuzzy C-means、对聚类目标函数进行单目标优化,采用MOPSO方法进行多目标优化,以及NSGA-II方法进行多目标优化等5种方法对样本图像进行分割比较。结果在聚类中心数量相同、种群大小相同、遗传代数相同的条件下,指数I的值表明本文提出的分割方法优势显著。对于4类不同样本图像分割的指数I值进行对比可知,以HF指数为单目标函数进行遗传优化的结果优于单一使用K-means和FCM算法;MOPSO多目标优化方法分割结果优于单目标优化结果;基于NSGA-II优化的多目标函数分割结果又优于MOPSO多目标优化结果。结论融合聚类和分类算法构建聚类性能评价指标函数和分类评价性能指标函数,并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多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能更好地保留树木图像的颜色和纹理特征,分割准确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根据哈萨克斯坦混合原油实测粘度、温度、混合比例的特点,建立了混合原油的粘度随温度、混合比例变化的数学模型,采用微粒群算法对混合原油的粘温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三个算例的建模、解模过程表明,该优化方法能快速搜索到模型的最优回归参数。为使所建模型应用范围更宽,拟合精度更高,提出了应深入研究混合原油粘温数学模型的形式和与之相适应的解模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