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5因素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的方法,对影响地膜棉花产量形成的密度、播期、施氮肥量、化控量及果枝数等5项关键性的农艺措施进行了定量化的综合研究.通过3年的研究和多点信息反馈示范试验,建立了地膜棉花产量形成的农艺措施反应模型.确定了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并利用产量反应模型研究了各项农艺措施对产量形成的单独反响以及各项农艺措施间的互作效应.信息反馈示范试验表明,运用优化栽培组合方案其增产幅度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小麦和硬粒小麦中Rht—B1和Rht—D1主效矮秆基因的效应随环境而变化。我们在全球81个试验中种植了国际适应性试验(IAT)中的6个春小麦矮秆近等基因系。在产量大于3Mg/ha的56个试验中,有54%的试验的半矮秆品系平均产量显著高于高秆品系;在产量低于3Mg/ha的27个试验中,仅有在24%的试验中为半矮秆品系的产量占优势。  相似文献   

3.
黎平县不同肥力水平马铃薯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谭克均 《耕作与栽培》2011,(5):31-32,28
为探索黎平县不同肥力田块马铃薯的氮、磷、钾施用量与产量的关系,在中潮镇潘老寨村和高屯镇中黄村实施马铃薯"3414"高肥力和中肥力田问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了黎平县高、中肥力水平下马铃薯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肥料效应方程、最佳施肥量;同时获得了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玉米穗部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由8个亲本组成的双列杂交试验,分析了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单株籽粒产量的基因效应。Wr/Vr和D、H、(H/D)分析表明,除单株产量存在显著的上位性,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外,其余4个性状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穗粗、穗行数以加性效应为主,穗长、百粒重、单株产量显性效应和上位性起主要作用;穗粗隐性基因为增效,显性基因为减效,其余性状均为显性基因增效,隐性基因减效;穗长、穗粗、穗行数的狭义遗传力较高为50.8%~87.9%,百粒重、单株产量较低为21%左右;平均杂种优势效应按强弱顺序是单株产量>百粒重>穗长>穗粗>穗行数。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钾肥和密度对淮北地区棉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2006--2007年我们连续两年做了棉花的栽培试验,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探讨了钾肥和密度对棉花的产量、纤维长度及断裂值的效应,建立了综合效应方程。研究结果: 钾肥和密度对于籽棉和皮棉产量都是正效应,钾肥和密度的互作对籽棉及皮棉也都是正效应,皮棉和籽棉产量都最高时的施氧化钾范围400.2 kg/hm2--409.0 kg/hm2,种植密度范围是36136株/hm2--37973株/hm2;棉花纤维长度和断裂值的效应方程反映,钾肥和密度对两种品质指标都是正效应,绒长的钾肥的效应大于密度,断裂值的密度效应大于钾肥;纤维品质最优时的施氧化钾范围是315.5 kg/hm2--367.7 kg/hm2,密度范围是25569株/hm2--26229株/hm2。  相似文献   

6.
芝麻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由3个芝麻雄性不育系,3个外引品种和1个当地品种组成7×7半双列杂交,进行配合力测定.结果以丹巴格和巴·辛道斯的gca最好,ms—2×86—1产量最高,其次是ms—2×丹巴格和ms—1×豫芝1号,这些组合的综合性状的sca效应值也高.试验结果认为,两个gca都好的品种配制的组合,其性状的sca方差不一定就高.理想的组合应考虑双亲在亲缘和地理起源方面的差异,以及亲本之一具有高的gca效应值和组合的综合性状具有特定的组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1968年在 Bloomgield 茶园的印度实生茶树上设计了灌溉处理试验,在1980/81年拆除试验;我们长期试验目的是检验不同灌溉方法和氮肥比例效应。1981年/82年继续采摘没有应用灌溉处理去检查,经12年(1969/70—1980/81)灌溉有无任何残余效应。经历整整12年强力的灌溉处理的小区,在1981/82年茶叶产量和没有灌溉处理区相同,说明没有残余效应。1978年4月重修剪以后,氮肥处理有以下四个水平:每公顷75、150、225和300公  相似文献   

8.
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互作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壤稻田面临土壤酸化和肥力偏低的双重挑战。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分别是稻田土壤酸化改良和培肥的有效措施,但二者的互作效应尚不清楚。本研究连续4年(2015—2018年)在江西省开展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双因素田间定位试验,旨在探明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红壤双季稻田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均显著提高了早、晚稻的产量和氮素吸收,且二者具显著的协同促进效应。秸秆还田下,施石灰使早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分别增加10.7%和15.5%;而在秸秆不还田下,增幅仅分别为4.4%和9.7%。秸秆还田下,石灰使晚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分别提高18.7%和24.6%;但在秸秆不还田下,增幅则分别为10.5%和5.7%。施石灰对早、晚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促进效应随试验年限的增加而减弱。石灰对土壤pH值的提升效应随试验年限的延长显著降低。试验4年后,石灰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对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因此,秸秆还田配施石灰能够协同实现双季稻增产、土壤酸化改良与培肥。本研究表明在此酸性的红壤双季稻田上每4年左右施用一次石灰为宜。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芦笋产量与氮磷钾肥料用量之间的关系,利用盆栽试验,按照3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对于2年生芦笋的优化施肥结构做了初步探究。通过解析,建立了2年生芦笋生育指数与氮磷钾肥料用量之间的函数模型。利用模型解析,得到了主因子效应、单因子效应、边际效应以及交互效应与2年笋生育指数的关系。在本试验条件下,芦笋在第1年肥料最佳用量分别为:纯氮素425.595 kg/hm2,P2O5为290.595 kg/hm2,K2O为116.325 kg/hm2。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及各性状间的相互作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2010—2011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中长江上游组(19个品种19个试点)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调查性状包括产量(GY)、穗粒数(GNP)、基本苗(BS)、单位面积穗数(SN)、生育期(GD)、千粒重(TGW)和株高(PH)。其变异系数为GYGNPSNBSPHTGWGD;与产量的相关程度(相关系数绝对值)为GNPBSSNGDTGWPH;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对产量的效应为SNGNPTGWBSGDPH;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对产量的综合效应(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之和)为BSGNPTGWSNPHGD。结构方程模型既体现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也体现了对产量的间接效应,并且作为先验模型,可结合作物生理特性解释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应重视大穗多穗兼顾型冬小麦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1.
麦套夏棉主要栽培措施综合应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利用计算机对试验数据分析,建立了籽棉产量、亩成铃数学模型。筛选出麦套夏棉高产优质的综合栽培措施为:密度8340~8650株/亩,单株留果枝6个,亩喷施缩节安4.34~4.96g,亩施纯氮8.03~9.00kg、纯磷2.68~3.01kg。四因子对籽棉产量影响的顺序:单株留果枝数>种植密度>喷施缩节安量>施氮、磷肥量;影响的效应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互作效应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根据亩成铃模型解析:种植密度和单株留枝数对亩成铃的效应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喷施缩节安和施氮、磷肥对亩成铃的效应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四项栽培措施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以中长绒陆地棉新陆中9号为材料,在新疆库车县进行了地面灌条件下水肥因素对新路中9号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表明,在地面灌条件下水肥对中长绒棉都具有增产效果,单株结铃数与产量呈线性正相关,过多的水肥投入并不有利于棉花增产,合理肥料投入有利于发挥灌溉的增产作用。灌水量、施肥量与产量藕合关系的多元回归方程是为:Y=-1453.04+1.32703I+5.12236F-0.000211I2-0.005032F2-0.000263 I*F。新陆中9号获得最高产量1568kg/hm2时全生育期中合理施肥量和灌水量分别434kg/hm2(其中N 235kg/hm2、P2O5 143kg/hm2、K2O 56kg/hm2)和2879m3/hm2。  相似文献   

13.
百棉2号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高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进一步探讨百棉2号新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之间此长彼消的变化规律,以便明确其高产主攻目标。根据2002-2004年河南棉花区试及生产试验百棉2号的资料,特对百棉2号产量构成因素667m2的总铃数、单铃重、衣分进行了偏相关及通径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总铃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衣分次之,铃重最小。因此,在大面积推广百棉2号的生产实践中,百棉2号高产途径和主攻目标是:主攻铃数、争铃重、稳定衣分及适宜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不同历史时期的10个代表性棉花品种的2年5点试验和1973~1996年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历史资料研究我国黄淮棉区自50年代以来棉花品种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 结果表明, 建国40多年来, 该棉区棉花纤维品质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 在品种的增产潜力以每年8 kg/hm2增长的同时, 纤维强度约提高了2.35 CN/dtex, 产量与  相似文献   

15.
抗虫棉多茎株型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棉花高产简化栽培新途径,通过十年连续田间试验,对棉花株型调控技术、不同株型不同部位及叶枝的成铃质量、多茎株型适宜的种植密度及品种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叶枝塑造的株型为多茎倒伞型,其株型调控技术是留叶枝早摘心,主茎12 台果枝打顶、叶枝7 月5 日(初花期)摘心处理籽棉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增产9.0%~10.9%;叶枝成铃单铃重高于多茎株型及常规株型下部1~4 台果枝结铃单铃重,纤维品质无明显差异;多茎株型栽培适宜的密度适应范围是3.3 万株/hm2~5.1 万株/hm2;多茎株型品种适应性广,叶枝发达的杂交棉品种增产潜力更大。多茎株型栽培高产简化技术关键是:扩行距、适密度、留叶枝、早摘心。  相似文献   

16.
棉花双隐性核不育系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其制种高产栽培技术,充分挖掘该系列不育系的制种产量潜力,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氮(N)、磷(P)、钾(K)及密度对棉花双隐性核不育系2095-2A杂交制产量的综合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氮肥、密度、磷肥三因素对产量存在显著的影响,氮肥>密度>磷肥>钾肥;(2)最佳高产方案为:N 293.56~332.76 kg/hm2、P2O5 141.05~172.84 kg/hm2、K2O 130.05~188.99 kg/hm2、密度为2.6426~2.9382万株/hm2;(3)K和单铃重的相关系数为0.518,制种生产中应重视钾肥的施用量以提高种子质量;(4)公顷铃数与籽棉产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因此,应把提高公顷铃数作为提高制种产量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7.
夏棉高产优质栽培措施优化决策及生育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播期(x1)、密度(x2)、追纯氮(x3)打顶留果枝数(x4)、去蕾果枝数(x5)五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对夏棉农艺组合措施、群体动态、成铃分布及产量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对建立起皮棉产量、霜前花两个目标性状的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兼顾高产、优质的综合农艺措施决策方案是合理的。同时研究了夏棉高产优质的群体生育动态,找出了看苗促控的管理指标及成铃分布状况和产量构成因素相互影响彼此消长的互变关系, 进而模拟出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明确了夺取夏棉高产优质的主攻方向,实现夏棉高产优质。达到667m2产皮棉60 kg,霜前籽棉200kg以上的综合农艺措施决策方案为5月20~23日播种,密度7.3~7.5千株,追纯氮11.04~12.0 kg,打顶留果枝数8.4~8.7个,去下部1个果枝的早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基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棉花叶片氮素营养监测模型,为棉花高效施氮及植株生长状况的无损监测提供方法。【方法】在水肥一体化滴灌条件下,以新陆早5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施氮水平,测定了棉花生长关键时期顶2(从顶部数起)至顶5叶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氮素含量,分析了棉花叶片氮素含量与荧光参数的关系。【结果】(1)棉花出苗70 d后,叶片氮素含量以及光系统Ⅱ(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0)、PSⅡ潜在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随着棉花生长呈逐渐下降趋势。(2)不同氮素处理下,各叶片氮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v/F0、Fv/Fm、ΦPSⅡ和Fv’/Fm’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其中N2(240 kg·hm-2)处理下各荧光参数值最大。(3)叶片氮含量与Fv、Fv/F0、Fv/Fm、ΦPSⅡ都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荧光参数ΦPSⅡ、Fv’/Fm’间呈现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与荧光参数Fv、Fv/Fm、Fv/F0呈现良好的线性函数关系。顶5叶可变荧光(Fv)与叶片氮素含量建立的关系模型(y=0.0022x+1.6243)的模拟效果最好,决定系数达到0.928,相关系数达到0.963,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适量施氮(240 kg·hm-2)能够提高PSⅡ的活性及PSⅡ反应中心开放部分的比例,进而改善棉花叶片光合能力。顶5叶氮素含量与叶绿素荧光参数Fv构建的模型精确度和拟合效果较其他荧光参数好,因此可以选用荧光参数Fv来监测棉花叶片氮素含量,进而监测植株的氮素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物化投入对阿克苏地区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新疆阿克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棉基地,探究人为可控的物化投入对提高棉花产量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方法】以阿克苏市和库车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两地1988-2009年的棉花产量和物化投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阿克苏地区的棉花单产和物化投入(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单位面积农村用电量)均呈逐年增加趋势,但近年物化投入的边际棉花产量开始下降;该地区综合物化投入指数每增加1%,棉花单产增加约5.4~5.5 kg/hm2;【结论】现应科学合理地分配物化投入量,适当调整投入比例,以促进阿克苏地区的棉花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陆海BC4F3和BC4F4代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更有效地对棉花农艺性状进行选择,缩短选择育种的年限,通过采用相关、偏相关、通径以及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陆海高代回交自交后代BC4F3和BC4F4群体的6个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铃重、衣分、铃数、果枝数、株高与单株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铃数是决定单株皮棉产量最主要的因素,在BC4F3和BC4F4代对单株皮棉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6650、0.6689,其次是铃重和衣分,两者的贡献大小相当;果枝数和株高可以通过铃数对单株皮棉产量起较大的正向促进作用;最优回归方程显示,铃重、衣分、铃数和株高对单株皮棉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研究明确了棉花产量育种的主攻方向,为提高棉花选择育种效率和实现高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