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红鳍东方鲀仔鱼期摄食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水温 ( 1 6± 1 )℃条件下 ,红鳍东方 (Takifugurubripes)仔鱼孵出后 4d开始摄食 ,此时其卵黄囊体积由初孵时的 0 636mm3减少到 0 375mm3;1 2d时 ,卵黄完全耗尽。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卵黄耗尽时 ,可达 1 0 0 % ;仔鱼能维持 9d高达 90 %以上的初次摄食率。初次摄食强度最大值也出现在 1 2d。饥饿不可逆点 (PNR)出现在 1 5~ 1 6d。在内营养期日平均增长率为 0 2 1 7mm/d ;在PNR前的摄食期 ,饥饿仔鱼的日平均生长率为 0 0 1 7mm/d ;而摄食仔鱼的日平均生长率为 0 0 95mm/d ;PNR后至死亡前 ,饥饿仔鱼呈负增长 ,而摄食仔鱼的日平均生长率达 0 41 0mm/d。  相似文献   

2.
三个根瘤菌新群的DNA-DNA杂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数值分类获得苜蓿、草木樨和锦鸡儿根瘤菌的 3个新群。本实验对这 3个新群内菌株及部分已知种参比菌株进行了 DNA- DNA杂交分析和 G Cmol%测定。结果表明 :三群中心菌株 XJ96 0 6 0 ,XJ96 4 0 8,NM0 19与其相应群内菌株的 DNA同源性分别为 71.7%~ 97.6 % ,80 .8%~ 98.7% ,82 .7%~ 86 .9% ,均大于 70 % ;各群的 ΔTm 值分别为 3.2℃ ,2 .8℃ ,2 .6℃ ,均小于 5℃ ;与各已知种的 DNA同源性分别为 0~4 1.7% ,0~ 39.3% ,4 .0 %~ 4 4 .7% ,均低于 70 % ;确证这 3个新群为 3个不同于已知种的、独立 DNA同源群 .此 3群的 G Cmol%分别为 6 0 .3%~ 6 2 .9% ,59.7%~ 6 2 .4 % ,6 0 .2 %~ 6 2 .6 % ,属于快生型根瘤菌  相似文献   

3.
气候是小麦赤霉病发生早迟和轻重的决定因素。在菌源存在的前提下 ,病害发生轻重主要取决于小麦抽穗扬花期的温度和湿度 ,尤其是湿度。一般 4月中旬至 5月上旬 ,雨日达 9~ 14d可导致其大流行 ,6~ 12d可致中流行 ,少于 5d可致轻流行。而据统计 ,江苏省靖江市常年 4月中、下旬和 5月上旬雨日分别为 4 .6 9d、4 .6 2d和 5 .2 3d ,降雨量分别为 2 5 .92mm、2 0 .78mm和 36 .78mm ,日照时数分别为 5 7.6 9h、6 0 .2 0h和 6 1.72h。气候条件属于中流行至大流行的范围。该市推广种植弱筋小麦扬麦 9号以来 ,赤霉病均属中等偏重发生 ,影响了产量和…  相似文献   

4.
对体外盐酸法测定的石粉溶解度与母鸡体内法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 体外盐酸法是在盐酸溶液浓度 0 15mol/L ,时间 5min ,振动频率 (次 /s) 1 5、1 8、2 1、2 4条件下进行的 ,8种粒度 ( 5~ 3 2mm ,3 2~ 2 5mm ,2 5~ 2mm ,2~ 1 6mm ,1 6~ 1 2 5mm ,1 2 5~ 0 4 2mm ,0 4 2~ 0 2 5mm ,<0 35mm)石粉溶解度为 :2 0 19%~ 2 3 12 % ,2 3 17%~ 2 6 0 6% ,2 5 59%~2 8 2 4 % ,2 6 2 4 %~ 2 9 74 % ,2 9 33%~ 32 83% ,31 75%~ 34 2 6% ,33 39%~ 36 0 1% ,33 5% 1~ 35 2 5% 母鸡食入石粉 3、4、5、6h后 ,8种粒度石粉溶解度结果为 :19 4 6%~2 2 71% ,2 0 52 %~ 2 5 79% ,2 6 60 %~ 2 8 66% ,2 9 72 %~ 36 0 2 % ,30 4 5%~ 4 0 0 2 % ,35 56%~ 4 4 34 % ,4 8 82 %~ 58 12 % ,54 12 %~ 66 51% 母鸡食入石粉 3h后的石粉溶解度与在振动频率 (次 /s) 1 5、1 8、2 1、2 4条件下测得的结果间有很高的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是 :r1=0 84 12 ,r2 =0 9359,r3=0 8754,r4 =0 8880 ,回归方程分别是 :Y1=- 2 5 90 93+1 974 9X1,Y2 =- 4 1 194 7+2 5595X2 ,Y3 =- 39 810 5+2 4 194X3,Y4 =- 4 0 1651+2 3892X4 ,(Y =体内结果 ,X =体外结果 )结果证明 :体外盐酸法测定的石粉溶?  相似文献   

5.
猪瘟抗体监测及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 9个规模化养猪场 15 18份血清进行了猪瘟免疫抗体检测。 7日龄、2 0日龄和 4 0日龄仔猪无免疫保护力 (血凝抗体效价低于 1∶16 ,下同 )的比例分别为 0、4 .8%和 19.7% ;而抗体效价≥ 1∶12 8的比例分别为 87.8%、74 .6 %和 35 .2 %。乳前免疫后 2 0、30、4 0、5 0和 6 0日龄无免疫保护力仔猪的比例分别为 18.4 %、8.4 %、9.8%、10 .0 %和 15 .4 % ,而抗体效价≥ 1∶8的比例分别由 4 0日龄的 4 1.4 %降至 5 0日龄的 15 .0 %和 6 0日龄的 3.8%。所测 398份 2 5日龄仔猪母源抗体效价均≥1 16 ,但抗体效价≥ 1 12 8的比例由 2 0日龄的 92 .8%降至 2 5日龄的 6 2 .5 %。提示猪群中存在不同比例的免疫不合格和低抗体水平的猪 ,可能是猪场发生猪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C库与C吸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福建三明 2 7年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C库和C吸存的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C库总量为2 2 2 5 0 8t hm2 ,比纯林增加了 2 1 85 %,其中活植物体部分和土壤碳库分别为 139 75 5t hm2 和 80 2 81t hm2 ,分别占C库总量的 6 2 81%和 36 0 8%.混交林和纯林杉木乔木层有机碳年均积累量 6~ 11年最大 ,分别达 7 35t hm2 和 5 79t hm2 .混交林乔木层 2 7~ 2 8年C净固定量为 7 970t hm2 ,折算成CO2 为 2 9 2 2 3t hm2 ,是纯林的 1 19倍 ,其中凋落物和死细根C年归还量分别为 2 5 2 8t hm2 和 0 871t hm2 ,分别是纯林的 1 0 5倍和 1 17倍 ;混交林和纯林中叶和枝C年归还量分别占凋落物C年归还量的 6 6 5 7%、2 3 81%和 6 1 0 3%、2 5 2 0 %;而 <0 5mm的枯死细根C年归还量分别占枯死细根C年归还量 6 0 %和 5 9%.凋落物中叶和枝及 <0 5mm的死细根是该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归还的主体 .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播期和定植前植株大小对洋葱抽薹率及产量的影响,以自交多年的黄皮1号洋葱为试材,试验设置9月1日、6日、12日、18日4个播种时期及标准苗(假茎粗4~9 mm)、剥开鳞茎(假茎粗7~9 mm)、不剥鳞茎(假茎粗9~15 mm)3个植株大小,分别测定各处理抽薹率和产量指标。结果表明,9月1日播种的洋葱苗抽薹率最高,为47.03%;9月12日、18日播种的洋葱苗抽薹率较低,分别为4.17%和0。不剥鳞茎的处理抽薹率最高,为41.40%;标准苗的抽薹率最低,为8.07%。12日播种的洋葱苗产量较高,为86 292.0 kg/hm2,植株假茎粗为标准(4~9 mm)的产量最高,为84 103.5 kg/hm2。综合考虑,选在9月6—12日播种、洋葱苗假茎粗4~9 mm时定植,可降低洋葱抽薹率,提高后期产量。  相似文献   

8.
酸化剂在仔猪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择 2 6~ 30d的断奶仔猪 72头 ,在玉米—豆饼型基础日粮中 ,分别添加 1 5%的甲酸、0 75%和 1 5%的延胡索酸以及 0 75%和 1 5%的乳酸 ,作为酸化剂喂猪。结果表明 ,在早期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 1 5%的乳酸和延胡索酸 ,日增重分别提高 9 87% (P <0 0 5)和 9 39% (P <0 0 5) ,腹泻率降低 33 34和 2 5 0 0个百分点 ,饲料报酬也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玉米Lancaster杂种优势群自交系的系谱、种质基础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中国玉米Lancaster杂种优势群中LancasterSurecrop(LSC)种质主要来自Mo17和Oh4 3,且受到C10 3和Oh4 0B的严重限制。该群大多数自交系的LSC种质含量≤ 5 0 % ;同时存在 2 0多种非LSC种质 ,它们是Lancaster杂种优势群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原因。Mo17亚群的大多数自交系含有 2 5 %~ 5 0 %的LSC种质 ,12 .5 %~ 2 5 %的ReidYellowDent(RYD)种质和 12 .5 %~ 2 5 %的IowaGoldmine种质 ,其比例为 2∶1∶1;而自 330亚群的大多数自交系含有 12 .5 %~2 5 %的LSC种质 ,6 .2 5 %~ 12 .5 %的RYD种质 ,6 .2 5 %~ 12 .5 %的Minnesota # 13种质和 2 5 %~ 5 0 %的Creole种质 ,其比例为 2∶1∶1∶4。可见 ,Lancaster杂种优势群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Lancaster杂种优势群己脱离了纯LancasterSurecrop种质。  相似文献   

10.
对2005~2006年采集于江西鄱阳湖的79尾达氏鲐年龄与生长进行统计分析.鄱阳湖达氏鲌样本,年龄范围0~6,以2~3龄为主,优势体长在180~260 mm,占总个体数的59.49%,优势体重在30~250 g,占73.42%.体长与鳞长呈直线相关:L=89.660 4+18.919 6 SL,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2.5×10-6L33319,属匀速生长,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353.644 9×[1-e-0.2218×(t+0.6582)],Wt=775.374 9×[1-e[1-e-0.2218×(t+0.6582)]3.331 9>.生长拐点年龄为6.08龄,对应体长为274.03 mm,体重为332.54 g.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以通城猪为母本与瘦肉型大白猪杂交培育的新品种鄂通两头乌的培育效果,对鄂通两头乌和通城猪进行同期对比试验,测定生长性状、胴体性状(胴体长、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等)、肉质性状(肉色、滴水损失、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含量等)以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鄂通两头乌日增重((596.27±90.24)g/d)极显著高于通城猪((513.28±90.31) g/d,P0.01),瘦肉率(49.56%±2.21%)极显著高于通城猪(43.47%±1.39%,P0.01),背膘厚((34.73±0.94) mm)极显著低于通城猪((38.80±0.96) mm,P0.01);通城猪大理石纹评分与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3.47±1.16、3.45%±1.11%,与通城猪相比,鄂通两头乌肉质性状中除了肌内脂肪含量(2.72%±0.87%)有降低外,其他肉质性状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两品种仅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鄂通两头乌在保留通城猪优良肉质性状的同时其生长和胴体性状得到了有效改良。  相似文献   

12.
采用湖北白猪优质系,选取自杂交一代开始到第三世代各阶段共379头猪只的生长肥育资料和75头猪只的屠宰测定资料,进行了生长肥育和胴体性能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白猪优质系90kg左右体重的屠宰率可达75%,瘦肉率可达59%,肌内脂肪含量也在3%以上,说明选育群生长肥育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分析表明,湖北白猪优质系的结束体重与结束日龄、全期日增重、背膘厚和前期日增重有较大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53、0.35和0.31;屠宰体重与屠宰率和眼肌面积相关程度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39和0.33.与瘦肉率、脂率、板油率和肌内脂肪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9、0.22、0.18和0.21:瘦肉率与脂率、板油率、胴体膘厚和肌内脂肪有较高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66、-0.47和-0.35,与眼肌面积有较高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这提示选育工作要注意兼顾瘦肉率和肌内脂肪的选择.结果还表明,湖北白猪优质系的最适上市体重为90 kg.  相似文献   

13.
杂种猪胴体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杂种猪瘦肉率与其它胴体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剖析,并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瘦肉率与脂率、皮率、背膘厚、屠宰率、宰前重及胴直长的表型相关都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在这些性状中,脂率和皮率是影响瘦肉率的最主要因素。以瘦肉率为依变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79.4467+0.0712X1-0.1413X2+0.1678X4-0.8237X5-0.9611X6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商品肉猪胴体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FOM肉脂仪分别于2002年10月和2004年10月对四川省内1988头和4553头商品肉猪的胴体品质进行了屠宰线上的随机抽样测定。测量性状为猪左半胴体最后肋骨处背膘厚(P2)和倒数第3、4肋骨间背膘厚(RF)及眼肌厚度(RM),瘦肉率由相关回归公式估测,并随机抽取40头个体测定其部分肉质性状。分析了不同年度、不同胴体等级间各性状的变异程度、相关性及变化趋势,并与国外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年来四川省商品肉猪的胴体品质有了明显提高,瘦肉率提高了0.48%,年均提高0.24%,胴体重提高了4.73kg,年均提高2.37kg,且肉质良好。  相似文献   

15.
对长白山野猪与吉林本地黑猪杂交后代的屠宰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野猪与吉林本地黑猪杂交后代屠宰率平均为74%,瘦肉率平均为55%,平均背膘厚2.30 cm。体质量和体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体质量和体斜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质量和瘦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屠宰率和各性能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试验结果显示,长白山野猪与吉林本地黑猪杂交后代有较高的瘦肉率和屠宰率等优势,屠宰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旨在研究反转录转座子1基因(retrotransposon-like-1,RTL1)潜在的变异与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测序发现在猪RTL1基因编码区1 209 bp处存在G/A突变,利用PCR-Fnu4H I-RFLP方法在9个猪种中进行了基因分型,并且在360头大白猪×梅山猪F2代群体中进行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位点与皮率、内脂率、6-7腰椎间膘厚、胸腰椎间膘厚、背最长肌pH、股二头肌肌肉色值呈显著相关(P0.05),与骨率、肩部膘厚、臀部膘厚、平均背膘厚、背最长肌失水率、背最长肌系水力、背最长肌肌肉色值呈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编码脂滴包被蛋白的PLIN1基因对猪脂肪沉积的作用,随机选择190头杜×长×大三元商品杂交猪屠宰,采用常规方法测定部分脂肪沉积性状,同时采集样品提取DNA;运用PCR-SSCP技术对猪PLIN1基因第2、4外显子进行SNP筛查;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所得基因型对各脂肪沉积性状的影响作用.在猪PLIN1基因第2、4外显子分别发现一处碱基替换突变.第2外显子的AA型背膘厚高于AB和BB型(P<0.01),AA型剪切力值低于AB型和BB型(P<0.01);第4外显子的CD型背膘厚高于CC型(P<0.05),CD型肌内脂肪含量高于CC型(P<0.01).结果表明,PLIN1基因的第2、4外显子SNP对猪脂肪沉积相关性状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超微粉碎茶粉对育肥猪生长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用240头平均体重65 kg的杜大长三元杂交猪,分别饲喂添加超微粉碎茶粉0,05,10和20 g·kg-1饲料。试验为期40天,试验开始和结束时,每头猪分别称重,计算增重、平均日增重、耗料和耗料增重比。于试验结束日采用piglog 105 猪胴体瘦肉率超声波测定仪检测猪背膘厚度、眼肌面积和瘦肉率。每组选取体重相近的试验猪6头(3公3母)进行屠宰,采血样,测定胴体长、各部位背膘厚度和眼肌面积。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尿素氮。结果表明: 添加不同量的超微粉碎茶粉对猪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添加茶粉后活体估测胸腰结合部背膘厚分别降低119 mm(P>005),342 mm(P<005)和410 mm(P<005),眼肌面积分别提高970%,870%和1007%(P<005),瘦肉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屠宰试验,除胸腰结合部(P<005)外,添加茶粉对其他部位的背膘没有显著影响(P>005),眼肌面积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血液指标测定,添加茶粉后降低了血脂和胆固醇(其中20 g·kg-1添加组,P<005),而血糖和尿素氮含量不显著受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超微粉碎茶粉在不影响猪增重的情况下,一定程度改善猪的胴体品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脂有关。  相似文献   

19.
选择体重60kg左右的“长×大”二元杂交阉公猪180头,随机分配到复方1#、复方2#、复方3#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试验结果如下:①复方1#、复方2#、复方3#组较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4.83%(P〈0.05)、3.41%(P〉0.05)和8.84%(P〈0.05);饲料,增重降低5.14%(P〈0.05)、0(P〉0.05)和5.43%(P〈0.05);总疾病发生率下降48.9%(P〈0.01)、53.5%(P〈0.01)和17.3%(P〈0.01)。②复方1#、复方2#、复方3#组与对照组相比,屠宰率差异均不显著,但胴体瘦肉率提高,板油重降低,背膘厚降低。③复方1#、复方2#、复方3#组能改善肉质特性。研究表明。试验的中草药提取物组方能提高生长肥育猪的生长速度和降低饲料/增重;有效提高猪的抗病能力;可提高猪的胴体瘦肉率,增大眼肌面积,降低背膘厚;有效改善育肥猪肉质。  相似文献   

20.
可乐定对生长猪胴体组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0头"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按饲养试验要求分为2组,分别饲以添加0,0.50 mg/kg可乐定的相同饲粮,试验期为43 d.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可乐定能明显改变猪的胴体组成,使瘦肉率和眼肌面积分别提高了5.29%(P<0.01)和8.41%(P<0.01),脂肪比率和背膘厚分别降低了9.53%(P<0.01)和10.34%(P<0.05),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重量分别增加了13.77%(P<0.01)、11.11%(P<0.05)和8.93%(P<0.05);使血清中GH和IGF-1水平升高(P<0.05),尿素氮和甘油三酯浓度降低(P<0.05),游离脂肪酸浓度上升(P<0.05);使皮下脂肪组织中苹果酸脱氢酶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力下降(P<0.01),而激素敏感脂酶活力增高(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