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坐果率较高的枣油桃为试材,研究了乙烯利、萘乙酸、S-诱抗素、木醋液等4种化学疏花剂不同浓度处理对桃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500、1 000 mg/L乙烯利和喷施677 mg/L S-诱抗素处理对枣油桃果实疏除效果明显。不同处理均提高了单果重,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喷施乙烯利、S-诱抗素处理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产量和果实品质方面综合考虑,喷施500 mg/L乙烯利、667 mg/L S-诱抗素进行疏果较适宜。  相似文献   

2.
外源脱落酸对巨玫瑰葡萄着色及浆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避雨栽培巨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在转色期用脱落酸(ABA)溶液100 mg/L、500mg/L和1 000mg/L处理果穗,并对成熟过程中果皮花色苷含量、果汁可溶性固性物含量(TSS)、可滴定酸含量和pH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种浓度ABA处理均能促进果皮的着色和果实成熟,但却抑制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和单粒重的快速增加。其中,ABA 500mg/L处理在显著提高巨玫瑰葡萄果皮中的花色苷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的同时,其可溶性固形物超过上市的最低质量标准,并且能使葡萄果实提早10天成熟,整体上提高了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3.
乙烯利提早"国庆一号"温州蜜柑果实成熟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庆一号"温州蜜柑为试材,在5%果实开始转色时,以清水和100、200、400 mg/L的乙烯利进行叶面喷雾试验,以及用清水和500、1 000、2 000、4 000 mg/L的乙烯利进行涂果试验,观测了果实的着色指数、果皮厚度、单果重、可食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固酸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叶面喷雾和涂果处理均能不同程度的促进果实着色、提早果实成熟,降低果实的总酸、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增进果实的品质.叶面喷雾以200 mg/L最好.涂果以2 000 mg/L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以桃品种春雪为试材,在果实膨大期喷施不同浓度(1 000、1 500 mg/L)多效唑,以喷清水为对照,研究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mg/L处理单果重、果肉起始硬度、果肉平均硬度均显著高于对照,核果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果皮硬度、果皮脆性均高于对照,果皮破裂距离均低于对照;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 000 mg/L处理果实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及固酸比、糖酸比均显著高于对照,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显著改善了果实风味;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mg/L处理果实中农药残留量分别为0.29、0.64mg/kg,其中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 000 mg/L处理低于限量标准(MRL≤0.5 mg/kg)。综合来看,以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 000 mg/L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脱落酸(ABA)和二氢茉莉酸丙酯(PDJ)对‘巨峰’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方法】在果实转色初期和中期,使用不同浓度ABA(A1:10 mg·L~(-1)、A2:25 mg·L~(-1)、A3:50 mg·L~(-1))和PDJ(P1:5 mg·L~(-1)、P2:10mg·L~(-1)、P3:25 mg·L~(-1))对‘巨峰’葡萄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并分析不同处理下成熟果实花色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类黄酮含量,以及穗重、单粒重等指标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对葡萄果实着色指标和内在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最适宜的ABA和PDJ施用浓度。【结果】不同浓度ABA和PDJ处理均能显著增加果皮花色苷含量,降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了颜色指数(CIRG)和红绿色差指标(a~*),并降低果实亮度(L~*)和黄蓝色差指标(b~*),从而提高果实着色程度;果穗重、单粒重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和果皮类黄酮含量显著上升,但对果实可滴定酸无影响。【结论】不同处理的效果综合评价依次为A2P2A1A3P1P3CK,在所有处理中,A2处理对于促进果实着色以及提高果实品质的效果最好,P2处理次之,ABA处理效果整体上优于PDJ处理。  相似文献   

6.
采用浙江省慈溪市新浦镇现代农业园区的巨峰葡萄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对葡萄物候期与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乙烯利浓度超过250mg/L的处理可促进葡萄物候期提前,同时对葡萄果实的总糖、有机酸、可溶性蛋白及维生素C含量都有较大的影响。乙烯利处理有利于提高葡萄果实的总糖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增大糖酸比,提高维生素C含量。结果还发现,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对上述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不尽相同。综合果实主要品质指标,认为乙烯利最佳使用浓度为250mg/L。  相似文献   

7.
以6年生夏黑为试材,果粒软化后第3 d分别用浓度为100 mg/L、200 mg/L、300 mg/L、400 mg/L的S-诱抗素喷施果穗,研究其对果实着色及品质影响。结果表明:S-诱抗素喷施果穗对增加果实单粒重效果不显著;显著促进着色;显著降低果实有机酸含量;300 mg/L、400 mg/L的S-诱抗素喷施果穗能显著提高果实还原糖及可溶性固形物,但100 mg/L、200 mg/L的S-诱抗素喷施果穗则显著降低果实还原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建议:S-诱抗素促进夏黑葡萄果实着色使用浓度300 mg/L。  相似文献   

8.
外源激素对嫁接西瓜糖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在嫁接西瓜坐果后对果实进行喷施处理,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0 mg/L GA、100mg/L GA、25 mg/L ABA和50 mg/L ABA的处理对嫁接西瓜果实内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调节,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嫁接西瓜果实内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其中以50 mg/L ABA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以日光温室栽培的“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了0、30、40、50、60、70 mg/L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对提高葡萄果实的耐热性及品质影响.结果表明:高温(40±2)℃胁迫,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均能显著提高果实组织内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抑制丙二醛(MDA)的积累、增加脯氨酸的含量,提高了葡萄果实的抗热性及品质.其中以60 mg/L处理的亚硒酸钠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美人指葡萄在南方地区避雨栽培条件下,于其浆果转色期喷施不同浓度ABA。结果表明,喷施ABA处理可显著增加果粒重、花青苷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增大果粒,促进浆果着色,且比对照葡萄提早710天成熟上市。综合来看,ABA喷施浓度以150 mg/L为最佳,葡萄可于8月4日(处理第3周)前后采收,果粒重8.6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63%、固酸比约25.0,浆果先端至中部呈深紫红色至紫红色,风味甜鲜可口。  相似文献   

11.
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花青素含量的变化及环剥结果枝和喷施ABA对果实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5日红阳猕猴桃果实中已检测出花青素,7月27日-8月22日花青素含量增长速度最快,9月4日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环剥结果枝能显著增加果实花青素含量,且在环剥宽度为结果枝直径1/3~1/1范围内增幅随环剥宽度的增加而增加;喷施ABA也显著增加果实花青素含量,且在500~3 000 mg·L-1范围内,处理浓度越大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油菜素内酯和脱落酸调控葡萄果实花色苷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对葡萄花色苷合成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活性以及果实内源ABA含量的影响,探索油菜素内酯调控葡萄果实成熟及花色苷合成的机理。【方法】以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烟73’(Yan 73)为试材,在葡萄转色前分别用0.1、0.4、0.8 mg.L-1EBR,1mg.L-1Brz(brassinazole,BR生物合成抑制剂)和200 mg.L-1ABA,均匀喷施于葡萄果实,在葡萄成熟过程中测定葡萄果皮花色苷含量及PAL和UFGT酶活性,同时测定果实ABA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果】在果实着色初期,‘赤霞珠’和‘烟73’葡萄果皮PAL和UFGT活性及果实内源ABA含量均逐渐升高,当果实接近成熟花色苷含量基本稳定时ABA含量开始降低。与对照相比,0.4mg.L-1EBR和200 mg.L-1ABA处理显著增加了果实内源ABA含量,提高了果皮PAL和UFGT活性,促进了果皮花色苷的合成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0.1 mg.L-1和0.8 mg.L-1EBR处理总体增加了果实内源ABA含量,促进了花色苷的合成和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并提高了UFGT和PAL酶活性,但比0.4 mg.L-1EBR处理提高的幅度小,且差异显著。1 mg.L-1Brz处理使果实ABA的合成推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PAL和UFGT活性以及花色苷含量均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外源EBR和ABA处理促进了葡萄成熟和花色苷合成,在不同浓度EBR处理中,以0.4 mg.L-1处理效果较好;内源ABA可能参与了EBR对葡萄成熟和花色苷合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6-BA对葡萄花色苷合成的影响。【方法】以酿酒葡萄’美乐’为试材,喷施不同浓度的6-BA,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6-BA对花色苷含量、组分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00和200 mg·L^-16-BA处理提高了果实着色百分率和内源激素ABA的含量,其中200 mg·L^-1处理促进了花青素的积累,其含量是对照组的4.82倍,相关性分析表明200 mg·L^-1处理组的蔗糖与花色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100和200 mg·L^-16-BA处理组的葡萄果实CHS1、F3’H、F3’5’H和UFGT基因的表达量在花后90 d显著提高,6-BA处理组通过影响F3’H和F3’5’H基因的表达量来影响不同花色苷的含量,从而影响果皮色泽。【结论】在果实着色后期,低质量浓度的6-BA通过提高内源激素ABA、可溶性总糖的含量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促进了花色苷的积累,其中200 mg·L^-16-BA处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喷施GA3浓度为15 mg/L、25 mg/L、35 mg/L、45 mg/L,对“美人指”葡萄二造果的果粒大小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美人指”葡萄二造果幼果期喷施15-45 mg/L GA31次能显著增大果粒,提高单粒重和可溶性固形含量。其中以美人指在直径4 mm左右时用GA335 mg/L处理,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无核白鸡心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浓度的GA3、CPPU和6-BA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不同时期对无核白鸡心葡萄进行浸穗处理,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改善无核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提高商品价值.结果表明:以GA35 mg/L花前5d,及CPPU 1 mg/L+GA3 20 mg/L花后5~7 d处理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果实的单粒果重和果实产量,并对果实品质有明显改善.表明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葡萄产量和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其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五味子为试材,在转色期分别用400mg/L乙烯利和1 000mg/L脱落酸(ABA)处理果实,研究乙烯利和ABA对北五味子木脂素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色期至成熟处理,对照果实总木脂素和PAL活性均呈增加的变化趋势,成熟期果实总木脂素乙烯利和ABA处理比对照分别提高11.08%和15.11%,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与对照差异显著;CK成熟期果实PAL活性为20.21U·h-1·g-1,乙烯利和脱落酸对提高北五味子果实总木脂素含量和增加PAL活性具有促进作用,乙烯利和ABA处理的果实PAL活性分别为22.09、22.36U·h-1·g-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二氢茉莉酸丙酯(PDJ)、茉莉酸甲酯(MeJA)对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为合理利用PDJ、MeJA改善葡萄果实色泽、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葡萄品种‘圣诞玫瑰’为试材,于转色期分别对果穗进行不同质量浓度(10 mg·L~(~(-1)),50 mg·L~(-1))PDJ、MeJA处理,研究花色苷、叶绿素、总酚、类黄酮、可溶性固形物等色泽、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PDJ、MeJA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果皮中花色苷含量,降低叶绿素a、b含量,改善果实色泽;PDJ、MeJA处理后红绿色差指标a*值以及颜色指数CIRG值显著升高,而果面亮度L*值和黄蓝色差指标b*值显著下降,果实着色程度显著提高。PDJ、MeJA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促进果皮中总酚、类黄酮的积累,改善果实品质。在改善果实着色、提高果实品质方面,同浓度PDJ处理作用效果优于MeJA;50 mg·L~(-1)PDJ、MeJA处理效果分别好于10 mg·L~(-1)PDJ、MeJA处理。【结论】2种不同浓度PDJ、MeJA处理均改善了‘圣诞玫瑰’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其中以50 mg·L~(-1)PDJ处理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和"烟73"为试材,研究了脱落酸(ABA)、2,4-表油菜素内酯(EBR)和BR生物合成抑制剂油菜素唑(Brz)处理对葡萄果实乙烯生成量、内源生长素(IAA)和赤酶素(GA3)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BA和EBR处理促进了果实乙烯的释放,同时促进了果实着色,ABA和EBR处理后果实内源IAA和GA3含量略低于对照,但总体无显著差异。在不同浓度EBR处理中,以0.4mg/LEBR处理效果最显著。Brz处理抑制了乙烯的释放,推迟了果实着色,但对果实内源IAA和GA3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珍珠岩栽培的7年生峰后葡萄Vitis vinifera×V.lanbrusca为试材,设置高(120 mg/L,全价复合肥配制,以氮计)、中(60 mg/L)、低(30 mg/L)3个营养液浓度,探讨了不同营养液浓度对葡萄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营养液浓度(中浓度),葡萄单果重相应提高,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果皮着色有提前趋势;营养液浓度过高时,与中浓度相比,可溶性固形物下降,可滴定酸有增高的趋势,果实品质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20.
喷施磷酸二氢钾对桃叶片和果实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靖  王政  庞振亚  方庆  李成斌 《果树学报》2007,24(4):533-536
以不同成熟期的桃品种豫甜、豫香、秋甜、秋蜜红为试材,研究了喷施磷酸二氢钾对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干鲜质量比及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磷酸二氢钾能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干鲜质量比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对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影响不明显;叶片喷施不同浓度和次数的磷酸二氢钾均可推迟桃果实成熟期;喷施清水和对照处理间叶片性状和果实品质差异不明显;喷施磷酸二氢钾浓度和次数以500mg/L3次效果最显著,以300mg/L3次最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