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辣椒营养钵育苗技术就是通过容器以及配制的营养土培育辣椒苗,不仅能保护根系,还能保证幼苗充分吸收养分长成壮苗,提高了幼苗定植后的成活率,为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黄瓜幼苗为试材,采用练苗期喷施不同营养液浓度的方法,研究练苗期不同营养液浓度处理(T1、T2、T3、T4)对不同贮存天数(0、2、4d)下黄瓜幼苗主要形态指标的变化规律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定植后植株恢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0、2d)贮运黄瓜幼苗时,将练苗期营养液浓度控制在1/2倍液有利于较好的保持幼苗长势,缩短缓苗期有利于幼苗定植后恢复生长;在中期(4d)贮运黄瓜幼苗时,练苗期营养液浓度适宜选择1/4倍液、1/2倍液,能够保持较好的商品苗品质,利于幼苗定植后存活,缩短缓苗期。  相似文献   

3.
《中国瓜菜》2019,(2):60-61
辣椒是我国北方保护地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由于连年种植,导致设施辣椒病虫害日益严重,造成辣椒产量下降和品质变劣,严重影响了保护地辣椒产业的健康发展。而采用嫁接栽培技术,可以极大地避免土传病害对辣椒生产的影响,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适期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嫁接辣椒的高效栽培技术,可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导读:四川地区是鲜食辣椒种植和消费的主要区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辣椒的栽培。本文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四川丘陵地区早春辣椒栽培技术,供参考。四川地区为鲜食辣椒种植和消费的主要区域,除成都平原外,整个四川省以丘陵地带为主,无霜期长、气候温和、灌溉方便等,十分有利于辣椒的栽培。早春保护地栽培条椒(线椒、二荆条)能够做  相似文献   

5.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番茄无土栽培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以ND1558番茄为供试材料,以Hoagland-Arnon配方工作液为标准浓度(1.0C),设置6个营养液浓度(0.5C、2.5C、5.0C、7.5C、10.0C、12.5C)对番茄幼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5.0C以下浓度对番茄幼苗抑制作用不明显;10.0C以上浓度处理的番茄幼苗抑制作用明显,但是定植后难以恢复生长;对幼苗株型调控较佳的组合为先用7.5C的营养液处理、再恢复正常浓度,该处理对番茄后期长势及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1 冬春茬蔬菜育苗时怎样提高幼苗的生活力? 答:冬春茬蔬菜是指在12 月下旬到翌年2 月底期间定植,在节能型日光温室或多层覆盖的大、中、小拱棚内栽培的蔬菜作物。此时还在“数九天”,气温低,光照弱,地温相对更低,若遇到阴、雨、雾、雪天气,地温更低。为了获得早熟、高产,很多农民朋友提早在12 月下旬至翌年1 月底育苗,此时是光照时间最短、天气最寒冷的时候,喜温性的瓜果类作物如西瓜、甜瓜、黄瓜、番茄、茄子、辣椒等育苗,应在有加温设施的条件下,如地热线、酿热温床、火炕育苗,或在工厂化育苗设施内用基质和育苗盘育苗,能够培育出较理想的健壮幼苗。但若在传统的简易温室或小拱棚内育苗,没有加温设施,只有简易的保温设施,培育出的幼苗就会出现植株矮小、根系长势弱、甚至锈根现象,而且育苗时间比正常情况长1/3,易形成僵化苗,定植后缓苗慢,长势弱。  相似文献   

7.
大棚辣椒秋延后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辣椒是中原地区大棚秋延后栽培的主栽蔬菜之一。辣椒秋延后栽培生育全过程温度由高到低,即夏播、秋栽、严寒冬季采收。前期温度高,光照强,不利于辣椒育苗与幼苗生长,特别是苗期到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瓜菜》2019,(5):80-81
根据四川地区早春气候特色,结合辣椒早熟栽培生产实际,通过选择早熟优良品种,秋季9月下旬至11月下旬播种,大棚内越冬育苗,翌年1—2月适时在大棚内定植,定植后加强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和肥水管理,及时防治生长期的主要病虫害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形成了一套适合四川盆地早春大棚辣椒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菜农获得较高生产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检测辣椒幼苗对富营养化水的净化效果,将辣椒幼苗漂浮栽培于富营养化水中,分析不同时间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漂浮栽培辣椒幼苗的水中富营养化成分快速下降,到40d时化学需氧量降低了64.96%,总氮、硝态氮、铵态氮分别下降了60.50%、94.01%、76.80%,总磷、磷酸盐分别下降了60.84%、81.23%。说明辣椒幼苗能有效净化富营养化养殖水。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辣椒春夏栽培,培育优质壮苗是生产上提早上市和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早春育苗一般12月份播种,苗期1月至3月正处于低温、寡日照、阴天多雨季节,幼苗生长环境相对较差,容易发生病害、生理性病害和其他问题,影响幼苗质量,特殊年份还会影响幼苗供应。根据笔者多年育苗经验,现将早春辣椒育苗经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秋冬甘蓝栽培需要在夏季播种育苗,由于育苗定植时气温高,苗期立枯病等病害较易发生,如何育好苗及提高幼苗定植成活率至为关键,做好这些,秋冬甘蓝栽培便成功了一半。秋冬甘蓝育苗及定植中的常见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等,西安地区以立枯病发病较为严重。1、症状和病原1.1猝倒病猝倒病多发生在甘蓝幼苗期,发病的甘蓝幼苗  相似文献   

12.
<正>辣椒是萍乡主要生产蔬菜之一,根据定植及采收时期,辣椒栽培可分为3种模式:早熟栽培、秋延后栽培、反季节栽培。早熟栽培是我市的主要栽培模式,现将该栽培技术简介如下。1选用早熟杂优品种  相似文献   

13.
李自娟 《长江蔬菜》2013,(24):46-47
在温室条件下,测定不同基质配方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以选择番茄穴盘育苗最佳的基质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处理6杰川蔬菜瓜果专用基质+那氏778的配方栽培的番茄幼苗生长健壮,茎粗和株高比例合适、节间较短.生长敦实,其他基质配方栽培的番茄幼苗长势较差,长势弱或者出现徒长。  相似文献   

14.
以白色地膜、黑色地膜覆盖栽培辣椒,研究各处理对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后辣椒生育进程加快,开花坐果期提前3~5 d,从定植到始收期的时间缩短,植株高度、冠幅、平均单果质量以及单株果数均增加,总产量增加了26%~32%;不同种类地膜对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不同。覆盖地膜特别是覆盖白色地膜是增加辣椒经济效益切实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辣椒品种"长剑"为试材,采用3因素3水平L9(34)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穴盘穴数、基质配比、施肥量对温室栽培条件下辣椒幼苗叶面积、叶绿素、根冠比、G值及壮苗指数的影响,以期为温室集约化高效育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影响辣椒幼苗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穴数,其次为基质配比,再次为施肥量。最佳组合为A1B2C2,即当穴数为72穴,基质配比为草炭∶蛭石=2∶1,复合肥施用量为2kg/m3时,辣椒幼苗的综合指标最优,健壮程度最高,幼苗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6.
辣椒幼苗期猝倒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壮苗是辣椒获得高产、优质、高效产品的重要环节,但辣椒苗期病害,特别是幼苗猝倒病的发生,往往是培育壮苗的障碍。辣椒幼苗发病猝倒,影响幼苗的成活率,最后导致辣椒产量下降,所以防治辣椒幼苗期猝倒病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步骤,其防治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7.
根际接种芽孢杆菌对辣椒和黄瓜壮苗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悬浮液注射接种至辣椒、黄瓜幼苗根际,分析对幼苗生长发育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苗期根际接种芽孢杆菌后,显著提高了幼苗净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促进了矿质元素的吸收积累,增产幅度29.3%~33.3%,多粘芽孢杆菌的接种效果明显优于地衣芽孢杆菌;黄瓜幼苗根际接种芽孢杆菌后,幼苗根系活力降低,进而抑制了矿质元素吸收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8.
早春大棚辣椒与水稻轮作栽培模式,是稳定粮食产量、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行水旱轮作,有效抑制了辣椒青枯病、炭疽病、疫病等病害,克服了连作障碍。一般在上年水稻收获后翻耕土地,11月下旬辣椒定植于大棚,4-5月采收上市。(红)辣椒667m2产量1500kg左右,水稻667m2产量650kg左右,两季合计667m2效益8000-10000元。  相似文献   

19.
对22份华北型和华南型黄瓜材料在四川早春大棚栽培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型自交系在幼苗期较适应早春大棚环境,而定植后适应性较差;华北型杂交种在幼苗期不能很好适应大棚内环境,定植后虽然在植物学性状上优势明显,但产量性状方面表现较差;华南型黄瓜中川绿1号优势明显,能很好的适应早春大棚内亚适温弱光环境,其他华南型材料适应性较差.川绿1号可作为四川早春黄瓜大棚生产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不同育苗方式对芦笋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阿波罗"芦笋为试材,研究了苗床、营养钵、营养块3种不同育苗方式对芦笋定植前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营养钵和苗床育出的幼苗在定植前各项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营养块育苗。定植后营养钵所育芦笋的幼苗长势最好,茎数、茎高、茎粗、生育指数均显著高于苗床育苗,营养块育苗定植后幼苗长势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