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野外调查数据,运用种间联结指数及2×2列联表的χ2统计量,分别测定了吉首紫菀群落中物种总体关联性和群落中主要植物物种对间的联结性。结果表明,群落物种总体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关联,群落处于比较不稳定阶段。群落中10种主要植物物种的45个种对中,有15个种对表现出正关联,21个种对表现出负关联,9个种对表现为相互独立的关系,正负关联种对数比例为1.0∶1.4。吉首紫菀与其他9个物种之间只有2对表现为正联结,6对表现为负联结,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且有1对表现为相互独立的关系。因此,要对吉首紫菀及其分布的群落进行重要保护,为吉首紫菀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林区青海云杉群落种间相关和联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祁连山北坡6个林区具有代表性的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群落,设置400 m2的样地16块,对群落的种间联结性和关联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群落中96个种群总体表现出显著的正关联,主要种群间具有互利共存的关系;灌木-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内种群间总体表现出不显著的负关联,藓类一青海云杉林内种群间总体表现出不显著的正关联,而青海云杉混交林中种群间总体表现出显著的负关联.群落中物种种间联结性不强,负联结种对数大于正联结种对数,仅5个种对为显著正联结,大部分种对间为不显著的负联结,不存在极显著和显著的负联结.种群间关联性较弱,且与种对数成反比,关联性越强种对数越少,种群具有相对独立分布的特性.青海云杉种群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构成的群落也能够容纳较多的物种,并使群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3.
对日本蛇根草群落进行野外调查,运用种间联结指数及2×2列联表的χ2统计量,分别测定了日本蛇根草群落中物种总体关联性和群落中主要植物物种对间的联结性。结果表明,群落物种总体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正关联,群落处于比较稳定的阶段。群落中13种主要植物物种的78个种对中,有37个种对表现出正关联,有40个种对表现出负关联,一个种对表现为相互独立的关系,正负关联种对比例接近1∶1。而日本蛇根草与其它12个物种之间有8对表现为正联结,有4对表现为负联结,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根据2×2联列表,在25 m2、50 m2和100 m2 3个不同取样水平下,运用方差比率法、共同出现百分率、联结系数、点相关系数和卡方检验对梅花山拟赤杨群落主要树木种群间联结关系进行分析.结合梅花山拟赤杨群落特征及区域植被特征,以25 m2为取样水平来测定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拟赤杨群落中主要种群在总体上表现出正关联,15个优势种在总体上呈现较弱的联结趋势,说明该群落不稳定,尚处于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5.
子午岭乔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间联结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基于2×2列联表,以χ2统计量、联结系数、Person相关系数和多物种关联指数为参数,探讨了黄土高原子午岭马栏林区白桦林、油松林、油松 辽东栎混交林和辽东栎林乔木种间联结性与群落演替阶段及群落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①群落演替后期具有低关联值的物种对数的比例增加,种间联结强度逐渐减弱,具有显著种间联结关系的物种对数及其所占比例减少,而且多数种对为正关联;②各群落优势种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辽东栎(Quercus wutaiensis)在各自群落中的优势地位明显,且两两之间的关联不显著;③随着群落演替,多物种种间关联值由负变为正,但对统计量的检验却均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现阶段该地区森林群落在恢复演替的过程中种间关联程度逐渐降低,多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有逐渐变为正相关的趋势,但目前各群落多物种间在整体上尚不存在显著的正关联关系.演替系列各群落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演替顶极辽东栎群落的种间联结性最弱,稳定性最高,但多物种间不显著的正相关说明该地区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辽东栎群落可能尚未达到稳定状态,仍需要对该地区天然植被进行长期保护.  相似文献   

6.
种间联结能够反映植物群落中物种间的关系和群落的稳定程度,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 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总体相关性VR 检验, 字2 检验,联结系数AC,点相关系数PCC 和匹配系数JI、OI、DI 7 个指 标,以崂山黄连木群落为研究对象,在群落尺度上研究群落组成物种的种间联结,在种群尺度上研究黄连木(不分 雌雄)、雌黄连木、雄黄连木与其他物种的种间联结,进而对种间联结指数进行秩相关分析,研究黄连木与群落中其 他物种的相关性以及雌、雄黄连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黄连木群落总体相关性不强,呈现显著的负联结;黄连木 种群(不分雌雄)与其他物种均表现为负联结,分雌雄时雄性黄连木呈现正联结的比例(72郾7%)明显高于雌株 (27郾3%),且雌株种群高的繁殖代价和觅养行为导致其与固氮植物辽东桤木呈现正联结,与出现频率较高的小米 空木呈现极显著负联结(P 0郾01);黄连木(不分雌雄)、雄性黄连木的秩相关方程均为直线型,雌性黄连木为凹曲 线型,3 个联结指数JI、AC、PCC 秩相关方程的斜率均为负值,且斜率的绝对值为黄连木雌株 黄连木雄株 黄连 木(总体)。首次提出了种间联结指数鄄等级(秩次)格局模型(association index鄄rank pattern model),模型中斜率的 绝对值能够反映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联结的紧密程度,斜率绝对值越大说明物种间的联结变动越大。这为深入 研究种间联结关系提供了新的模型手段,确立的分析方法为雌雄异株植物的种间联结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采用2×2列联表,通过X2检验和ω检验,并结合共同出现百分率(PC值)和联结系数(AC值),分析了馨香玉兰所在群落20个主要树种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20个主要树种在总体水平上表现为显著的正联结.190对种对中,只有少数种对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大多数种对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种对间相关性较弱.馨香玉兰种群与少数树种的种间联结性较强,与大部分树种间联结性较弱,体现了馨香玉兰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台湾杉天然分布少,加之生境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其群落亟待保护与恢复。为全面准确地了解雷公山台湾杉群落种间联结特性,采用2×2列联表,χ2检验和W检验,结合共同出现百分率PC、联结系数AC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台湾杉群落主要乔木树种种间总体关联性、种间联结性与种间相关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6个主要乔木树种总体间关联性呈不显著负相关,各种群间对光照等资源竞争激烈,群落处于动态演替不稳定阶段。经χ2检验,群落中只有极少数种对存在显著关联,93.33%种对联结未达到显著水平。大部分种对联结系数和共同出现百分率都并不高,种对间相关性较弱,独立性相对较强。群落主要乔木树种间以负相关占明显优势,该群落的多数树种间仍存在对光照、养分等资源位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正确认识克拉玛依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为克拉玛依地区植被的经营管理、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应用χ2检验、Ochiai关联指数、种间联结系数AC对克拉玛依11个典型植物群落进行了种间联结分析,[结果]克拉玛依11个典型植物种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种对约占了全部种对的近4/5,极显著、显著负联结对数均多于正联结对数;猪毛菜和其他典型种的关联性最高,无叶假木贼和其他典型种的关联性最低.[结论]各植物种群生长相对比较集中,存在一定的斑块现象,各个群落稳定性较差,集群分布;群落趋向于独立分布.群落内各植物间对水分等资源的竞争较为激烈,群落未达到演替的顶级群落.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两个演替阶段乔木的种间联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2联列表和方差比率,通过χ2统计量检验和种间联结系数值计算,对杨桦次生林和云冷杉针阔混交林阶段林分总体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群落内出现的12个乔木树种之间的总体关联性方差比率为0.932,接近1,表现为无相关性;在针阔混交林阶段,群落主要种间的总体关联性表现为正相关,说明该阶段的群落已处于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